揿针联合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

李 萍,张小兰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宜宾 644000

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常见的并发症,患病率为70%~84%[1],临床主要表现为尿潴留。神经源性膀胱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膀胱输尿管反流、肾积水、泌尿系统感染和肾功能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2]。间歇导尿是指在需要时插入导尿管至膀胱内,使尿液规律排出,其被国际尿控协会推荐为协助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空膀胱的金标准[3]。对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临床多采用间歇导尿联合针刺或电针,由于针刺有刺痛、晕针、局部淤青等不良反应,长时间暴露易造成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不易接受。揿针是一种皮内针[4],通过在相关穴位埋针,兴奋阴部神经所支配的尿道括约肌,刺激排尿反射中枢,缓解尿道括约肌痉挛,增强逼尿肌功能,从而调整膀胱功能。且揿针长时间埋针,不用每日针刺,针刺浅表无痛,安全性高, 操作简单,患者易于接受[5]。本研究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采用揿针联合间歇导尿,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签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确诊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胸、腰段)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
预计住院时间大于5周;
意识清楚并具有一定的理解力;
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伴有严重的心理疾病,认知障碍;
尿道损伤或严重感染;
完全性脊髓损伤;
大量输液、不配合间歇导尿的患者;
不适宜进行间歇导尿;
对金属有变态反应的患者。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60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21例,女9例;
平均年龄(42.25±5.27)岁;
胸段脊髓损伤12例,腰段脊髓损伤18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
平均年龄(42.51±6.50)岁;
胸段脊髓损伤14例,腰段脊髓损伤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干预方法

1.2.1对照组

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给予间歇导尿。制订患者的饮水计划,早中晚各约400 mL,10:00、16:00、20:00各约200 mL,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 600~2 000 mL,遵医嘱行间歇导尿,根据残余尿量确定导尿时机:两次导尿之间能自行排尿200 mL以下,残余尿量200 mL以下,则每8 h导尿一次;
两次导尿之间能自行排尿100 mL以下,残余尿量300 mL以下,则每6 h导尿一次。当残余尿量连续3 d在100 mL以下时即可停止导尿,治疗时间5周。

1.2.2观察组

在康复护理基础上予揿针联合间歇导尿。患者取仰卧位,屈膝;
操作前,中医治疗师按照七步洗手法洗净双手,充分暴露患者腹部穴位所在部位,用安尔碘消毒2次,待干后一手持镊子夹持揿针针柄所附带的胶布,对准穴位,垂直刺入穴位皮内即可,埋针2 d(常规8:30埋针,17:00拔针),每周3次,每周休息1 d。根据腹部穴位、腰骶部穴位及配穴[6],第1次埋针腹部气海、关元、中极、水道、曲骨穴5个穴位加配穴足三里、三阴交,第2次埋针腰骶部肾俞、八髎、膀胱俞、命门、秩边穴5个穴位加配穴太溪穴、阴陵泉,按以上方法轮换埋针穴位。每隔4 h用手按压埋针处2 min,以加强刺激、增加疗效。如汗多、粘胶卷边提前更换揿针。同时根据残余尿量进行间歇导尿,导尿时机及停止导尿时机同对照组,治疗时间5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5周后的膀胱残余尿量(通过导尿得出残余尿)、临床疗效(治愈、有效、无效)。临床疗效:患者恢复自主排尿,且残余尿量<100 mL记为治愈;
患者恢复自主排尿,且残余尿量为100~200 mL记为有效;
排尿症状无改善记为无效[7]。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比较

治疗5周后,两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比较 mL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5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是指控制排尿的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所引起的储尿及排尿功能障碍,常见的排尿功能障碍就是尿潴留。尿潴留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引起系列并发症,如尿路感染、上尿路损伤、肾功能衰竭等。因此,对尿潴留的治疗与护理尤为关键。间歇导尿作为国际尿控协会推荐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金标准,其能够使膀胱规律充盈及排空,防止膀胱过度充盈,有利于恢复正常膀胱容量和膀胱收缩功能[8]。揿针刺激督脉、任脉、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可以通经活络;
刺激腰骶丛交感神经、阴部神经,兴奋尿道括约肌;
刺激排尿中枢,缓解尿道括约肌痉挛,促进膀胱内括约肌和逼尿肌形成节律性收缩和舒张。揿针属于皮内针,有较长的效应时间,通过皮下埋针的方式尽量延长针刺的效应时间,结合以上部位选穴,达到利水、导流,促进排尿,减少膀胱残余尿量的作用。揿针联合间歇导尿除了规律排空膀胱,更增加了对相关神经的刺激,从根本上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本研究观察组予揿针联合间歇导尿,结果显示,揿针联合间歇导尿的疗效优于单独的间歇导尿,能减少患者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提高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揿针联合间歇导尿能减少膀胱残余尿量,避免发生并发症,促进膀胱排尿功能恢复,最大限度保护患者肾功能。

猜你喜欢 源性尿量尿潴留 中南大学发现治疗雄性激素源性脱发新方法康复(2022年25期)2022-11-18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用于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效果观察基层中医药(2022年7期)2022-11-17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2期)2022-08-11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诊疗特点分析基层中医药(2022年2期)2022-07-22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基层中医药(2022年1期)2022-07-22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现代仪器与医疗(2021年6期)2022-01-18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保健与生活(2019年14期)2019-08-21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医学研究杂志(2015年12期)2015-06-10射频消融联合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25例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分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4年2期)2014-09-26针刺治疗术后尿潴留68例浙江中医杂志(2004年5期)2004-03-09

推荐访问:导尿 脊髓 膀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