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探究

刘劲松

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通常可能伴随各类不同内科基础性疾病,此类患者不适合长时间卧床和制动,接受手术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及早下床进行功能锻炼,促进患者身体获得早日康复。但是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在生物力学方面存在各自的优缺点,手术治疗效果同样存在差异,所以目前为止临床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依旧缺少统一的手术治疗标准[1]。PFNA 指的是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基础上进行改进研发的一种新型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治疗效果显著优于PFN,PFNA 治疗的主要优势和特点选择单钉螺旋刀片锁定设计,手术治疗期间的操作方法更加简单,不需要进行预先钻孔,能够直接将螺旋刀片打入到患者的股骨颈内,通过手柄可以方便摘除之后进行自动锁定,显著减少了患者手术期间的出血量,同时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2]。在进行螺钉打入期间利用对骨所产生的挤压作用,能够显著提升内置物卯合力,并且可以提高抗切割以及抗旋转能力。但是在临床中需要注意,由于老年患者的体质相对较差,骨质疏松症状较严重,合并基础疾病种类较多,PFNA 固定难度大,患者在手术后通常无法及早下地接受活动,导致患者手术后卧床时间延长,影响康复[3]。与此同时PFNA 非常容易引发螺钉松动、穿出和髓内翻畸形,严重者甚至会引发患者骨折延迟愈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操作相对简单,能够有效缩短患者卧床时间,患者能够及早下地活动,且不会引发内固定物松动情况,同时也防止了髓关节内翻畸形和骨折延迟愈合等情况[4]。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还能有效缩短康复时间,同时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但是也会发生假体周围感染、骨水泥退化断裂、髓关节脱位、假体使用寿命短、生物相容性差等相关情况,所以临床中需要充分考虑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体质以及经济收入,为患者选择最理想的治疗方式[5]。本文回顾性选择2021 年1~12 月本院接诊的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PFNA 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开展研究。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2021 年1~12 月本院接诊的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中男12 例,女18 例;
年龄62~84 岁,平均年龄(73.12±4.19)岁;
骨密度值0.6~0.8 g/cm2,平均骨密度值(0.70±0.05)g/cm2。研究组中男13 例,女17 例;
年龄61~86 岁,平均年龄(72.77±4.62)岁;
骨密度值0.5~0.8 g/cm2,平均骨密度值(0.72±0.09)g/c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所有患者全部通过髋关节X 线片检查获得临床明确诊断,年龄>60 岁。排除具有继发性以及原发性骨肿瘤、伴随凝血功能障碍、伴随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者。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方法

1.2.1 研究组 患者选择PFNA 治疗。患者保持仰卧位,在C 臂机透视下开展复位,当复位效果满意后选择大转子顶端近侧做一纵向切口,切口长度大约5~7 cm,充分暴露大转子尖端,在此处转入导针后在髓腔近端开口并且扩髓,并插入主钉,打入导针,测量深度,通过C 臂机透视掌握螺旋刀片尖部的实际位置,沿着导针打入螺旋刀片,明确无误后,安装远端定位器,放置锁钉[6]。

1.2.2 对照组 患者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患者手术前接受X 线检查明确髓腔的直径,选择髋关节后外侧作为手术入路,钝性分离和牵开肌肉,充分暴露股骨骨折端和关节囊,对于关节囊采取T 形切开,明确股骨大粗隆和股骨颈基底部位的交界位置,在此处切断股骨径,取出股骨头。根据先远端后近端的顺序进行扩髓,并且冲洗,在髓内腔内短暂安放扩髓器,依照股骨径的长度选择合适的股骨柄假体,安装标准颈,依照髋臼大小选择合适的股骨头,对于假体进行安装,复位髋关节,利用屈伸旋转活动患髋,确定是否稳定,取出试用模体,对髓腔进行冲洗,在髓腔远端栓插入股骨假柄,清除残留物,排气,在髓腔内插入骨水泥枪后注入骨水泥,拔出排气管,放置假体,保证假体处于前倾状态,持续加压,直到骨水泥完全凝固,选择绷带进行固定,将肌肉进行复位,常规关闭手术切口[7]。

1.3 观察指标及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输血量、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及髋关节功能评分。在术后1、3 个月后选择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其中包含坐椅子、疼痛、畸形、穿袜子、系鞋带、行走、活动度、行走距离以及跛行等,评分越高代表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好[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输血量、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时间比较 研究组输血量、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输血量、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时间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输血量、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术后1、3 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会导致各类并发症出现,其中常见并发症包含循环系统栓塞以及肺部感染等,增加了老年患者的死亡风险,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发病率在全身骨折中占据3%~4%,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大约占35%~40%[9]。股骨粗隆间骨折后3 个月患者的死亡率高达15%,骨折后3 年患者的死亡率达到28%[10]。目前关于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案较多,主要包括外固定、内固定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且均存在适应证,临床需要依照患者的具体条件及病情选择最理想的治疗方式,从而保证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股骨粗隆间骨折普遍发生在老年人群中,同时患者会伴随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因为外力作用于粗隆间,导致对此部位的内收以及向前长角剪切力,引发股骨颈基底到小粗隆水平之间发生骨折[11]。通常因为内侧壁的缺损引发骨折端不稳定,非常容易发生髋内畸形,增加致残率,患者受到外伤后的临床表现症状主要包括局部剧烈疼痛以及淤血肿胀,患肢出现短缩,外旋畸形现象明显,患者的活动受限,不能够站立和行走,临床通过X 线片能够获得明确的诊断[12]。对于外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固定架通常比较适合高龄并且病情严重的患者,此种治疗方案对于患者身体造成的创伤较小,可以很好的维持骨折端加压,但是患者无法早期下地负重,并且携带不便,钉道容易产生松动和感染,后期会出现骨折畸形愈合以及延迟愈合现象,所以临床需排除无法耐受麻醉且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谨慎选择外固定架进行治疗[13]。

针对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内固定治疗,包括髓外固定、髓内固定以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PFNA 作为一类PFN 改良手术,操作方法更为简单,主要通过螺旋刀片、锁钉以及股骨髓钉3 个部分组成,存在良好的生物力学特点,中心性固定,稳定性非常强,手术对于患者身体所造成的创伤较小,降低了对患者臀部外展肌群产生的损伤,减少了手术期间的出血量,对于骨质周围血运起到了充分的保护作用[14]。关于此种治疗措施的缺点为股骨近端具有畸形以及狭窄的患者置入主钉的难度增加,因为具有远端应力集中存在导致螺钉切割股骨头的风险升高,围手术期出现隐性失血量相对较大,手术后患者不能够早期接受负重康复训练[15]。外固定治疗与其他治疗方式对比,患者卧床的时间较长,手术后发生并发症风险较高,早期及晚期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差。内固定治疗与外固定治疗对比,患者的卧床时间明显缩短,但是不能在早期进行下地负重康复训练,所以患者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较差。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内固定治疗对比,患者可以早期下地接受负重康复训练,手术治疗后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相对下降,所以早期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要优于内固定治疗患者[16]。

PFNA 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属于目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常用治疗措施,但是现在学术界关于两种治疗方案对于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差异依旧具有争议,如果患者未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出现髋关节功能障碍、髋内翻畸形以及肢体短缩等,所以要对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及时治疗[17]。因为老年患者骨骼内部成骨细胞较少,破骨细胞显著多于成骨细胞,非常容易引发骨量丢失,同时自发性骨折属于骨小梁改变引发骨内微结构出现变化,加快患者骨骼强度的下降速度,造成老年人群在遭受到轻微外力冲击下就会发生骨折。根据文献资料[18]显示,骨折稳定性、髋部骨折发病率以及骨折粉碎程度和患者的年龄、性别具有密切关联,女性患者的发病率会明显高于男性,主要和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量丢失速度明显快于男性密切相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输血量、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3 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采用PFNA 对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输血量以及引流量,但是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患者,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PFNA 属于髓内固定的一种新型器械,能够利用挤压方式进行负荷传递,加快股骨内侧和外侧承受相对均匀的应力,进一步帮助提升骨折内固定稳定性和有效性,此种手术治疗方式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较少,对患者身体造成的创伤较小,固定效果相对理想[19]。但是PFNA 依旧存在局限性,主要为锁定周围骨折的风险性相对较大,远端锁定的置入难度较高,容易引发患者出现股前区疼痛,导致骨折不愈合及固定失败几率升高,同时此种治疗方式患者无法早期负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目前已经广泛用于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失败后的二期手术中,在患者骨折未获得完全愈合的基础下能够接受早期负重,从而有效的弥补了PFNA 治疗的劣势[20]。

综上所述,对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PFNA 治疗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但是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髋关节恢复效果优于PFNA,因此需要依照患者的具体需求及疾病特点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从而保证手术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不稳定性股骨头股骨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2年1期)2022-08-31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基层中医药(2022年4期)2022-07-22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1年12期)2021-08-31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股骨头坏死可不手术治疗吗老友(2018年2期)2018-04-08桃红四物汤治疗心绞痛(不稳定性)疗效观察现代养生·下半月(2017年9期)2018-01-04继电保护不稳定性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探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8期)2017-06-05The Impact of RMB Revaluation on China’s Foreign Trade科技视界(2016年15期)2016-06-30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药学研究(2015年11期)2015-12-19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医学研究杂志(2015年9期)2015-07-01

推荐访问:股骨 不稳定性 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