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化路径与发展策略——以广东高等职业院校为例

张韵轩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1]2021年6月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将乡村振兴的任务、目标、要求和原则等转化为法律规范,为全面有效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法治保障。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2],在全面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落实《乡村振兴促进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加快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在以产教融合为抓手,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加快探索,走出一条符合市场导向、精准匹配供需的发展路径,为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

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乡村人才供需失衡、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问题日益凸显,乡村总体发展水平和治理水平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在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阶段,着力解决乡村人才供求矛盾,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摆在职业教育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要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广大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承担重要责任。

(二)职业教育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阵地

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主体,以促进就业创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重要职责的教育类型,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地位和作为越来越明显。瞿晓理(2021)的实践研究提出,职业教育具备面向“三农”的特有优势,而这种优势源于职业教育的属性特征,构成了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3]闫国兴(2022)认为职业教育具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更多扎根农村、知农爱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赋能乡村振兴等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功能。[4]王志远等(2021)从我国乡村社会发展的历史时期和特征入手,将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政策的历史流变分为初始期、生长期、成熟期、规范期、完善期、创新期六个阶段。[5]原兰兰(2021)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中面临一系列新挑战,主要包括涉农专业投入不足,课程建设不够灵活,农业专家和农业技术人员的领头羊作用不突出。[6]商学来(2021)从立足乡土文化、明确培养目标、供需相符、增值赋能等四个方面提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策略建议。[7]

(三)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是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所在。杨善江(2014)以目标为导向开展了广泛研究,认为产教深度融合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产业深度转型对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现实路径。[8]张健(2016)从需求导向进行分析,认为产教融合包括产业与教育融合、生产与教学融合两方面。[9]关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的研究,张瑶(2021)等认为有校企合作、引企入校、厂中校、集团办学、校办企业、企业办学等六种模式。[10]关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路径的研究,潘海生等(2021)从产教融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阐述了其内涵,认为需要具有多元参与的治理主体、内外协同的治理结构、多管齐下的治理机制和强而有力的治理能力[11],许达丽(2021)等学者系统化地提出了“理念契合、主体联合、资源整合、机制融合、利益统合”的融合路径。[12]产教融合是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农业生产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为职业教育领域推进产教融合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广阔空间,也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历史使命。

广东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历来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省21个地市实现高职院校全覆盖,建设14所国家“双高计划”高职院校、29所省级以上示范性高职院校、311个省高水平高职专业群。目前,广东共有93所专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25.4万人,占全省高等教育全部在校生的50.1%。2021年,全省高等职业院校为战略性产业集群培养了13.1万技术技能人才,占毕业生人数的45%。近年来,广东高等职业院校立足实际,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技能培训、技术变革中的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职业教育现代化和职业教育强省建设。

(一)积极开展涉农类职业技术人才培养

据广东省教育厅数据统计,广东省共有110所职业院校开设涉农专业,在校生约3.2万人,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适应乡村振兴发展需要,主动调整专业结构和专业方向,大力发展以服务农业、林业、渔业产业为重点的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形成了对接农林渔产业的专业群,在开设的20个专业中,涉农专业有9个,涉农在校生约占全校在校生的45.3%。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除了大力打造作物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检测等专业及专业群,还优化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财会等传统的非涉农专业培养方向,增设了农产品物流、农产品营销、农业会计等培养方向。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增设了农业技术与管理专业,重点培养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运与经营管理人才。

(二)大力开展服务乡村振兴人才社会化培训

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前沿,乡村经济发展较早,对乡村振兴的探索起步较早。广大高等职业院校在全力办好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同时,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优势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培训,为地方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撑。广东科贸职业学院近年来以实施“村官学历提升工程”为抓手,探索“育训双轨,培育乡村振兴五类人才”的新路子,培养了一大批乡村振兴人才,学校农民大学生占全部在校生的比例超过10%。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举办乡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加大对返乡创业青年、种植养殖大户、村两委干部等群体的培训。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专家赴西藏林芝各县区巡回开展农村电商培训,为当地培养了280多名农村电商专业人才,促进了当地农村的电商产业发展,带动了当地农特产品向全国推广销售。

(三)灵活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支撑

广东团省委、教育厅等相关部门连年组织开展广东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包括高职院校学生在内的广大学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实践。如2022年暑期,全省超过45万名师生赴基层一线开展社会实践,通过“三下乡”活动深入农村,在实践中了解“三农”国情,服务乡村振兴发展。如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的师生走进乡村,化身乡村绘画师,用手里的笔绘就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卷,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队伍深入乡村,在调研当地产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微信、短视频等线上平台宣传推广当地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和农特产品,并积极向当地提出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同时,广东各高职院校按照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部署,向重点帮扶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巩固优化产业发展、就业扶持、技能培训等工作。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等9所省内涉农高(职)校组建服务乡村振兴共同体,围绕粤东西北20个区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开展技术推广、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科技服务工作。

(一)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滞后

从培养对象看,受招生和就业压力双重影响,涉农职业院校不断出现向综合型院校转型、涉农专业萎缩等问题。高职院校学生70%以上来自农村,有的地方院校开设的二十几个专业没有一个是涉农的,职业教育办学“非农化”现象日趋严重。从培养过程看,高职院校农业农学类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完善,资源配置和专业设置有待优化,学生与社会的需求不适应、课程培养模式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适应。从培养结果看,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农村籍大学生毕业后大多选择留在城市工作,农村人才断层和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乡村振兴发展缺乏活力。

(二)产教融合停留于表层

乡村振兴是一二三产业的全面振兴和融合发展,除了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外,还包括农业和农村衍生出来的二、三产业,如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在校企共同育人方面,高职院校过于重视学校教育和理论教育,将前沿技术、市场信息、用人需求等融入教育教学还不够。在“产学研一体化”方面,虽然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与企业建立了大小不一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但大部分合作局限在师资选派、课程设置、就业见习等方面,还没有真正实现教、学、研、产的融合发展和完整链条,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偏差,对接渠道不畅通,久而久之,也影响了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

(三)生产力转化基础薄弱

高职院校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对中央和各级政府部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列政策缺乏精准把握,容易陷入理想主义和经验主义误区。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培训范围逐步从过去单一的送教下乡、农民短期技术培训等项目转向更加系统的全日制人才培养、专项技能培训项目,但受培训体系不完善、培训师资不足、与学员互动少等因素的制约,培训成效与乡村振兴发展实际需要脱节较为严重。同时,各高职院校积极动员师生投身乡村振兴服务与实践,但缺乏统筹规划,技术推广、科技服务的力度和深度不够,相关工作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收效甚微。

(一)聚焦乡村振兴人才薄弱环节,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深入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推动财政、教育等部门加大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投入力度,支持办好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强化高职院校与地方政府部门合作,全日制人才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加快培育助推乡村振兴急需的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体系,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和拓展涉农专业,建设一批新兴涉农专业,探索建立乡村商品生产流通、乡村旅游设计推广等专业群。鼓励更多“两后生”、职业农民、返乡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加大乡村教育、医疗、农技等专业技术人才定向培养力度,加快培育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组织的创新创业带头人,不断集聚乡村振兴的人才优势。

(二)瞄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方向,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要通过打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来扩大农业产业链,进而实现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的融合。瞄准农业技术变革和乡村二三产业优化升级方向,结合乡村资源禀赋,推动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人才、技术与现代化特色农业、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现代乡村旅游业等重要产业全链条融合,服务乡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打通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个环节,促进专业群与产业链对接、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订单定向式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对于农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大力培养智慧农业、农村电商、包装设计等农业全产业链人才或交叉学科复合型农业人才,形成乡村振兴发展的协同效应。对于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域,大力培养规划设计、旅游推广、文创设计等旅游全产业链人才。

(三)紧盯乡村振兴发展突出问题,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深入对接政府乡村振兴部门、农业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社会培训,如开展农业经营管理、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相关领域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强对农业生产、乡村治理等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论和对策研究,积极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加强对驻村帮扶、社会实践等服务乡村振兴实践的统筹谋划,切实找准制约乡村振兴发展的痛点,整合各方力量集中解决问题,提高工作的针对性、持续性和时效性。整合农业科技院校和涉农专业资源,建立乡村实用人才培训示范基地,结合学员实际需求科学设置乡村人才培训计划,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乡村人才培训质量。

(一)促进急需紧缺人才向乡村流动

对于符合乡村振兴需求的高端人才,积极推动将相关人才需求纳入地方各类人才工程和学校重点扶持对象中,引导其通过项目合作、专家服务、兼职等多种形式,到基层一线开展服务活动,帮助解决制约乡村振兴发展的技术、机制等难题。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特别是涉农专业毕业生,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乡村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认同感,积极引导各类专业人才到乡村创业,源源不断地为乡村振兴培养“回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乡村振兴实用人才。

(二)分类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整合优质师资资源,将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作为培训重点,深入开展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发展、生产经营、农业技术应用等多个领域的技能培训,助推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对于有到乡村就业和返乡创业意愿的高职院校毕业生,重点培养其在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塑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的乡村振兴带头人。

(三)坚持问题导向促进产教融合

加强高等职业院校与种养基地、电商企业、农副产品基地等开展校企合作,重点建设实训基地和人才孵化基地,通过教师与生产领域一线专家交叉教学,不断提高学生服务县域、区域发展的适应性和专业性。支持熟悉乡村的规划、建筑、设计人才及团队深入乡村,参与乡村规划设计、特色景观打造、人文风貌引导,提升乡村特色发展、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管护水平,不断增强乡村二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加快培育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加强教师队伍素质能力提升,重点培育教师队伍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培训方面的素质和技能。在高职院校中探索设立乡村振兴产业导师特聘岗,聘请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通过项目攻关、兼职任教、校企合作等方式到学校工作。推动教师评价体系改革,建立涵盖乡村振兴服务能力素质、职业规范和工作实绩等要素的“双师型”教师考核体系,将教师下乡调研、实地教学、驻村帮扶、技术服务等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成效作为考核重点,不断提升教师职业能力与乡村振兴发展的契合度。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立足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让人民生活幸福的重要举措。广大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瞄准乡村振兴的薄弱环节,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找准突破口精准发力,不断助推实现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产教院校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融合菜中老年保健(2021年11期)2021-08-22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南开管理评论(2021年1期)2021-04-13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数学)(2021年1期)2021-03-19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0年8期)2020-08-28《融合》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推荐访问:为例 广东 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