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格局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建构与实践

王雷宏,汤佳怡

(1.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系,北京 100083;
2.遵义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3;
3.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进一步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因此,确立“大思政”教育观[2],充分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政元素与资源势在必行,只有在“大思政”模式下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形成思想教育共同体,才能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大学英语的课程性质使其理应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大学英语是高校非英语专业所有大学生的必修公共基础课程;
另一方面,大学英语课程是学生接触西方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3]。将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一些高校思政课程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层皮”的现象以及大学英语教学重知识传授轻德行培育的状况。

国内学者围绕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课堂,如何实现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思政育人的有机统一,如何充分发挥大学英语的隐性育人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利用中国知网(CNKI)的高级检索功能,以“课程思政”并含“大学英语”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得论文689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将国内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内容归纳为以下4个方面:(1)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功能性探讨,代表性研究包括崔戈(2019),[3]肖琼、黄国文(2020)[4];
(2)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代表性研究包括何红娟(2017)[5],杨金才(2020)[6];
(3)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如张敬源、王娜(2021)[7],邱伟光(2017)[8];
(4)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策略研究,代表性研究包括徐锦芬(2021)[9,10]。

研究发现,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守好意识形态阵地,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培养学生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思政育人的理念要求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挖掘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行教学改革具有现实性、可行性。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可以围绕教材、教师、教法、教学评价等角度展开。

虽然前期研究分别从功能性、可行性、实施路径与策略等不同视角探讨和总结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相关问题,但大多是宏观层面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进行理论探讨和课程改革构想,对于微观方面的具体实施过程缺乏系统和深入的考量,例如,缺乏围绕某一大学英语教材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研究。鉴于此,本文以《创新大学英语》为素材,具体探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建构与实践。

合理建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应以准确理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涵、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异同为前提。就建设目标而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均以共筑思政育人的高地为目标。前者是通过专业教学融入思政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后者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4]。就教学手段而言,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各类课程之间存在课程性质、授课内容的差异,课程思政常采用弹性的、隐性的教学手段,授课教师需要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政元素,在各个教学环节潜移默化地实施思政育人。相比之下,思政课程的授课内容则要求以刚性的、显性的、不折不扣的形式向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

鉴于此,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可以从思政执行者、思政覆盖范围、思政方法和思政功能四个方面进行概括[11],以大学英语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通过探究大学英语教材,挖掘、提取并补充蕴含的思政元素,将立德树人的理念通过隐性的、弹性的授课方式有机地融入各个教学环节,实现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基于“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的课程思政理念观[8],本文尝试构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模式(见图1),以思想价值引领为主线,充分发挥“教对学的引领、教与学的互动、教对学的促成”[12]的作用,以期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

图1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构模式

2018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该文件明确指出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在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13],从而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因此,大学英语任课教师在备大纲、备教材时,应注意思考思政目标,挖掘、提取并补充适量的思政元素,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使用多媒体教学、任务型教学、翻转课堂教学与产出导向等教学方法。大学英语课是通识课程,一般而言每位大学英语教师都承担三至五个自然教学班的授课任务,任课教师需根据学生专业、英语基础、班风学风等进行准确的学生学情分析从而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优化教学效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堂讲练需与课后作业相结合从而巩固所学知识。就教学方式而言,一方面,教师通过“显性教学”方式教授学生英语知识,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译的技能;
另一方面,教师以“隐性教学”方式育德于无形,育德于无声,实现外语课堂思政的隐性教育[7],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实现语言知识与思想政治素养的双提升。

本节以《创新大学英语》为例,探究如何按照图1所构建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构模式进行大学英语课堂思政教学。《创新大学英语》内容实用、体系科学、具有时代特色,涉及的主题较为广泛,如选择、感恩、诚信、择业观、全球本土化、环保、健康等主题。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筛选出有价值有意义的思政原则并进行有益的增补从而拓展现有英语教学素材中的思政要素[10],在向学生传道受业解惑的同时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语言知识的学习与价值观塑造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通过系统梳理教学内容发现,《创新大学英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限于篇幅,仅从书中抽取部分单元为例,详见表1:

表1 《创新大学英语》蕴含的部分“思政目标”

胡杰辉(2021)指出,教学设计是做好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抓手[16]。课程思政建设的理念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既注重传授英语知识与技能,又应超越学科知识,实现课程育人、价值引领。本文以《创新大学英语》为例,围绕思政目标精准化、学科知识与思政内容有机融合、语言学习支架和思政教学支架动态化三个方面阐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

3.1 思政目标精准化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在课程大纲中更多的是关注英语知识的习得,英语能力的提升以及情感态度的趋向。思政目标对于大学英语教师而言比较陌生,尤其是思政教学元素的挖掘与融入需要熟悉领导人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相关文件、中华文化经典和时事政治、快讯等内容,这是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思政目标精准化是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前提与基础。然而,在大学英语思政教学中,语言目标与思政目标“两张皮”的现象时有发生。

以《创新大学英语》第三册第六单元“Making a Successful Transition from College to Career:Time for a Reality”为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目标的设定应源于教学内容,又高于教学内容,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又要引领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该篇文章以毕业生求职就业为话题,劝诫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应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只有审视清楚社会现实才能实现从学生生涯向职业生涯的顺利转型。文中仅仅是提到大学毕业生只能获得工作时间长、薪水低、劳动强度大的初级职位(entry-level jobs),在集体备课会中个别老师提出将思政目标设定为“理想的工作应更关注薪资还是职业前景”,这就明显偏离了该单元精读课文的主题思想。事实上,文章提醒学生要具备职业精神、找工作不容易、不要过度自满、刚毕业时只能得到初级职位。如果围绕单元主题,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作为有益的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引导学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求职这件事,就精准对应了本单元Career(职业生涯)的思政目标,从而实现了语言学学习与思政育人的有机衔接。

3.2 学科知识与思政内容的有机融合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应“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13]。如前文所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包含两个版块的内容:显性教学聚焦学生英语知识的习得和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隐性教学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避免学科内容版块与思政内容版块相互分离的误区,尽量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实现学科知识和思政内容的有机结合。

以《创新大学英语》“We are What We Choose”这一单元为例,该文以杰夫·贝佐斯(JeffBezos)的视角,讲述了有关人生选择的故事。首先以他计算祖母吸烟减少寿命的故事告诫人们善良比天赋更重要的事实,然后以自己创建亚马逊网上书店的经历告诫读者选择造就人生的道理,人们要敢于追随自己内心作出的正确选择并为之努力。该文为记叙文,语言描写细腻,事件描写真实生动,尤其是文末排比句的用法极具感染力与号召力,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借鉴本文的语言表达,以“The most important choice I made”(我做过的最重要的选择)为话题讲述自己的故事。通过在语言学习中自然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品质以及“勇敢”“坚持不懈”的精神,既兼顾语言学习,又融入思政育人的理念。

3.3 语言学习支架和思政教学支架的动态化

Vygotsky(1978)指出,在学生现有水平和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ZPD)[17]。最近发展区的存在启示我们教学活动设计时应为学生搭建动态支架(scaffolding),关注语言学习支架和思政教学支架的动态化构建,教学内容难度与深度呈现渐进性。

以《创新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五单元“Glocalization-Global or Local?”为例,该文为学生介绍了一种新的现象“全球本土化”,该术语对于学生而言是有些陌生的。教学内容难度与深度的渐进性应体现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首先,教师在导入环节(lead-in)播放一段有关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视频,使学生思考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是什么?其次,教师为了做好全球化与精读课文“Glocalization-Global or Local?”之间的衔接,需要以直观的形式呈现什么是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如通过肯德基“苗岭酸汤双层鸡腿堡”汉堡包、“韩式泡菜鸡腿八分堡”的宣传海报,引导学生意识到“glocalization”实际上是一个混合词(blend word),即“glocalization”是由“global”(全球化)和“localization”(本土化)混合而成,“全球本土化”是“全球化”的新趋势。因而,会有人质疑“全球本土化是全球化还是本土化”。最后,结合文本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设计学生口语及书面表达练习,如:全球化时代网络安全、网络强国的重要性,在全球化、全球本地化进程中的民族自豪感。

综上,通过“五备三统一”(备大纲、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
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教学进度)的有机结合,将离散的教学活动变为以育人目标为内在逻辑的有机整体,从而形成语言知识传授、语言能力培养以及价值观塑造的合力,有序推进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思政教育建设,构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课程共建思政育人的格局,形成知识学习与政治素养双提升的局面。

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大学英语教材在个别单元设置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该文先后介绍了The Statue of Liberty(自由女神像),Barbie(芭比娃娃),American Gothic(美国哥特人),The Buffalo Nickel(野牛镍币),Uncle Sam(山姆大叔)这五种美国文化的象征,但这一单元却存在忽略中国文化的现象。通过大学英语课程学习了解西方文化开拓学生的视野固然很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语言教育是与文化、政治意识相关联的一种文化、社会生产、再生产的政治行为”[14]。换言之,语言在意识形态上并非是中立的,语言教育也受到价值观的影响。中国文化在外语教材中的低比例与基本缺失,不利于讲好中国故事,不利于传播中华文化,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15]。应适当平衡中西文化内容的比例,正如杨金才(2020)所言,外语教育的课程思政应适量融入中华元素,通过中外文化比较既可以加深对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又可以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6]。因此,就美国文化这一单元的教学而言,教师可以以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文化的象征,如:京剧、国画、长城、故宫等,通过中西文化象征的对比研究,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思辨能力,以润物细无声的“思政课程”形式实现思政育人的目标。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是“大思政”格局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英语教学相比,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更加注重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思政元素的提取与补充,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还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筛选-增补”的形式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在教学各个环节适时、适度、适量地向学生潜移默化地灌输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围绕思政目标精准化、学科知识与思政内容有机融合、语言学习支架和思政教学支架动态化三个方面探究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建构与实践。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还存在思政素材积累不足、思政元素敏感度欠缺、思政目标不够精准化的问题。此外,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示范课建设势在必行,应积极组织学院骨干教师录制大学英语课程的微课、慕课,群策群力共筑学科知识与思政育人协同发展的高地。

猜你喜欢 大思政英语课程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内蒙古教育(2021年18期)2021-02-12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学理论·下(2016年12期)2017-01-19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求知导刊(2016年25期)2016-10-17“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24期)2016-10-11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年1期)2014-06-15他们用“五招”育人中国火炬(2012年2期)2012-07-24

推荐访问:思政 建构 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