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探讨

于伟明 聊城市医疗保险事业中心

在经济持续发展的今天,医疗水平越来越高,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人们对医疗需求水平也越来越高,劳保医疗、公费医疗等传统模式使得企业负担越来越沉重,社会矛盾也在逐步加剧,这对我国和谐社会发展是不利。于是国家为化解这一社会矛盾而设立医疗保险制度,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面分担医疗费用和保障人民患病后的医疗保障。医疗保险制度想要充分发挥其功能,就需要相关经营人员能有效地为保险人群提供服务,但是医疗保险事业单位总会存在着一些问题,并不能确保职工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但是所针对存在的问题应提升职员综合素质水平从而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需要制度本身的发展与创新,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措施。党的十九大报告同样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对“互联网+”及行业发展提出了清晰定位。“十三五”规划更是提出要大力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国家战略要求加快培育制造业竞争优势,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跨越。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历史机遇。基于这一时代背景,“互联网+”时代对传统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机遇。它对于增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效能、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

(一)要打造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需要长时间地跟相关资料打交道,要通过对资料的有效统计分析来协助领导决策。要想足够快和准确地提供资料,就需要在一个单位上建立一个比较稳定的数据信息共享平台(简称平台),它可以使各个部门工作之间得到合理的对接,极大地降低了不同部门数据交换之间所产生的难度。因为人们在处理某一申请时往往需要跑几个部门的人签名盖章,有时候也会发现经办人员外出或排队等候,完完整整地完成了一件简单的申请费时费力。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设计并开发出了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子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1.数据库;
2.网站界面;
3.业务处理模块。在搭建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的情况下,只需按网上报送资料要求报送,每一道程序均由相关经办人员在网上进行审核,结束后,会将信息发送给办理人员。在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还能提升工作效率,顺应当前政府“互联网+”管理理念,切实做到信息数据跑得更远、人跑腿得更少[2]。

(二)信息化平台对开放性数据支持与流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当前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中,因为有许多部门参与了对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的协助,部分员工还需要对一些个人信息进行了解查询,所以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必须可以快速地进行资源共享,这样就要加快数据信息化的步伐,借助信息化平台使员工均能得到高效的资源衔接,与此同时还要对平台进行持续的优化。在过程管理中,由于有了具体的管理员,按照各个部门的需求,对相关的过程进行优化并完成,从而使领导与员工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得相关的数据。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有助于为员工提供及时、完整的信息,优化操作流程、降低不必要的时间与费用支付,实现高效率的工作。

(三)信息数据资源统计与分析

信息数据统计与分析是信息技术应用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十分重要的两方面职能,也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基础。因此,建立一套完整而高效的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对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护事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数据管理模式发生了变化。从手工到计算机,纷繁复杂的资料经过信息技术可以形成各种形式的报表、图形等等,并且通过该平台上的功能模块对各个部门的数据进行有效的集成与做出分析,继而为领导以及上级部门做出决策提供优质服务。信息化管理平台还能带来多元化数据分析功能,实现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结果,避免因人为操作及其他因素造成失误,或将相关数据信息采用人工分析方式进行表达,便于后期系统优化与工作模式调整,一定程度上为提升工作效率,引领提升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信息化服务质量提供参考[3]。

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把人力资源管理深度融合到互联网当中去,让互联网对人力资源管理起到最大效果。事业单位职工规模庞大、人员类别繁杂、业务涉及面广、人事信息繁杂多样,管理层通常无法及时掌握职工变化。员工还时常会出现人事信息、考勤、薪酬会计、信息不对称以及其他低级错误的问题,这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普遍存在的一个难题。信息化管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低级问题,但是一些问题还是要引起注意。

(一)管理理念老旧,重要性低

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技术的结合是现如今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全新发展需求,但是仍然有部分事业单位领导的管理理念没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还处于接受比较传统管理模式的阶段,在进程中并未意识到这个现实。它们只顾有关经济利益而忽视人力资源间接的经济利益,没有必要迫使员工利用信息化平台申请流程,致使信息化管理系统形同虚设而不能发挥作用[4]。

(二)人力资源信息化人才匮乏

人力资源信息化人才及互联网匮乏造成信息化、安全、风险等问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经理多非本职出身,工作人员亦一人兼任多职,互联网深度专业学习时间欠缺。若不进行专业而深入的调研与结果分析,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的发展就难以建立起一支拥有专业知识结构的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这样就使人力资源信息化存在着先天不足的问题,在后期很难形成一个完善,顺畅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相对于传统数据信息,互联网在提升生产率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三)思想认识不到位

思想认识不到位,在互联网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深入剖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日常管理工作必须依托于互联网,依托于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流程中数据统计与分析。在众多事业单位改革中,更是一个焦点。然而一些事业单位在改革的过程中对于现今互联网信息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缺乏正确的认识与掌握。比如在一些基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网络应用速度比较慢,但是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认识多停留于人事文件电子化以及日常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网络信息化手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与发展形成深度数据分析,未能对人力资源管理分析给予必要支撑[5]。

(一)人力资源管理意识淡薄

当前,我国医疗保险中心因为长期受制于传统经济体制,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及模式上均存在滞后的问题,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上,不少医疗保险中心管理层人员未能引发足够重视。尤其是在国家推进事业单位用人机制改革的过程中,尽管许多医疗保险中心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果,但是依然存在人力资源管理意识淡薄的问题。无论是社会保障局还是医疗保险中心,均未能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重要意义,一些医疗保险中心仅在已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增设了出勤考核等措施,使得医疗保险中心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方法得不到改进与创新[6]。

(二)缺少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专业、高素质的医疗保险中心从业人员是推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提升医疗保险中心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伴随医疗保险改革的逐步深入,人们的参保意识也开始增强,医疗保险参保普及率提升,而要充分发挥医疗保险制度的民生保障作用,还需医疗保险中心加强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现阶段,由于不少医疗保险中心未能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提升医疗保险中心服务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性,存在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不足的问题;
加之医疗保险中心对人员岗位的配置不科学,而人员调度又限制重重,有限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难免出现工作差错较多、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使得医疗保险中心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一筹莫展[7]。

(三)缺乏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各地方政府结合本区域经济逐年推新医疗保险险种并下达了当年参保任务指标,而医疗保险中心却没有增加相应岗位,使医疗保险中心人满为患,办事效率低下。同时,由于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过重,加上医疗保险中心对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导致部分从业人员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激励机制尚未健全时,很多医疗保险中心职工无晋升通道、岗位上升空间小,使工作积极性无法提高。

(一)注重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医疗保险中心管理部门或医疗保险中心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把“以人为本”的理念纳入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人力资源改革的核心。随着新医疗改革制度的实施,医疗保险中心要重视自身阶段性的发展目标,要把“人才”视为自身阶段性发展的根基,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视人才招聘和培养、人力绩效评价机制、激励机制,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在医疗保险中心整体工作中的地位。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事业单位的改造,社会对医疗保险中心等事业单位的职工服务需求不断提高,公众也对医疗保障中心工作人员的服务抱有更高的期望。在这方面,医疗保险中心应充分认识人力资源管理对提高医疗保险中心服务质量和维护医疗保险中心社会形象的重要性,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专才专用,合理分配工作给员工,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8]。

(二)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为了应对日益复杂和困难的医疗保险管理服务,相关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对此,医疗保险中心人力资源管理部应高度重视人才素质培养问题。一方面要改变他们的工作观念,改善他们的工作思想,为优质服务提供基础保障。在选拔人员方面,确保他们认真遵守各项国家政策、医疗保险从业法,全面提高人员的职业道德。同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人力工作技能的培养。为了熟悉业务流程和提高业务效率,必须在各种系统业务软件的操作培训中组织人员[9]。另外,为了取得培训的实际效果,员工的培养必须与激励业绩评价系统挂钩,避免培训活动成为形式主义,避免员工的职务任务和医疗保险中心的实际发展,为员工制定严格的评价标准,如果员工的评价成绩合格,可以给予激励。否则,可以通过扣除成果等方式实施处罚,不断加强劳动者的工作素质和服务。

(三)建立完善的激励和业绩评价机制

医疗保险中心要留住优秀人才,培养责任感,关键是要让现有员工对岗位有更多的期待和成就感。对此,人力资源管理部可以建立与人力工作完成结果和工作报酬直接相关的业绩评价制度,人力资源管理部可以根据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建立业绩评价机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业绩评价,对业绩评价机制引入不同工资的制度,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动力,创造“突袭、学习、初级”的竞争氛围。另一方面,医疗卫生中心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将绩效机制和激励机制结合起来,定期组织绩效评价,为工作表现出色的人提供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此外,为了使医疗保险中心从业人员获得持续增长和发展,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为此引入一定的晋升渠道,改变过去“领导决策”“论才论一代”的晋升标准。要使个人的工作能力成为主要晋升标准,使能力强、素质优秀的人员获得更多增长和晋升的机会[10]。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医疗改革政策的逐步实施,社会公众日益提高的医疗保险服务需求对医疗卫生领域的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对医疗事业单位的人了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因此,为了向大众提供健全创新的医疗保险服务,医疗保险中心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方式方法已经与时俱进。在此背景下,文章介绍了新形势下医疗保险中心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必要性和现状,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建议,希望有助于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实施,解决新的医疗改革政策下医疗保险中心用人、管理等问题。

猜你喜欢 医疗保险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商品与质量(2021年43期)2022-01-18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大众投资指南(2021年23期)2021-12-06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口腔护理用品工业(2021年4期)2021-11-02重视社保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地位和作用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中国外汇(2019年19期)2019-11-26对基层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分析和思考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中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增长轨道IT经理世界(2016年18期)2016-11-04我国补充医疗保险发展的不足及完善措施科学中国人(2015年2期)2015-07-26关注儿童医疗保险为了孩子(孕0~3岁)(2001年3期)2001-06-13

推荐访问:互联网 信息化建设 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