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联合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效果

朱 翠

黑龙江省大庆龙南医院东湖院区耳鼻喉科,黑龙江大庆 163416

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SD)是指在72 h内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单耳听力下降,患者通常伴有耳鸣、耳闷、眩晕及恶心呕吐等症状[1-2]。SD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多数患者相关症状可自行恢复,但部分病情严重者预后不甚理想。当前临床通常采用药物治疗SD,地塞米松为常用药物,该药具有较好的抗炎效用,能够有效改善机体免疫应激与耳部血液循环[3-4]。但单一应用地塞米松仍难以及时改善临床症状,尚不能满足患者治疗需求,还应采取其他药物进行联合治疗。巴曲酶是一种强效溶血栓制剂,在改善局部微循环方面具有较好效用[5]。为明确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在SD中的疗效,本研究选取大庆龙南医院东湖院区(我院)收治的SD患者,探讨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和地塞米松单独应用的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86例S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观察组中男23例,女20例;
年龄20~54岁,平均(36.44±2.26)岁;
病程1~22 d,平均(13.62±4.23)d;
耳聋程度:重度15例,中度18例,轻度10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9例;
年龄20~56岁,平均(36.48±2.24)岁;
病程1~21 d,平均(13.60±4.21)d;
耳聋程度:重度14例,中度18例,轻度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号:2021912)。

纳入标准:符合《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6]中SD相关诊断;
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悉同意;
均为单侧耳发病;
意识清醒,能够配合完成本研究。排除标准:纤维蛋白原<0.4 g/L者,因凝血机制异常退出者;
合并鼻咽癌、听神经瘤者;
合并分泌性中耳炎及其他耳部疾病者;
合并传染性疾病者;
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合并高血压及血栓方面疾病者;
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基础治疗,包括营养神经及改善内耳微循环。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上海正大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526,规格:1 ml∶5 mg)进行治疗,将10 mg地塞米松溶于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3次后,降低地塞米松用量至5 m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巴曲酶(北京托毕西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074,规格:1 ml∶10 BU)进行治疗,选用巴曲酶注射液10 BU,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第2天调整巴曲酶药物用量为5 BU;
地塞米松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两组均持续治疗10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临床疗效[7]。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听力恢复正常;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听力提高>30 dB;
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听力提高在15~30 dB;
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听力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电测听情况测试听力,设置气导(125~8000 Hz)、骨导(250~8000 Hz)频率范围,气导(-10~120 dBHL)与骨导(-10~40 dBHL)强度范围,噪声遮掩选择窄带噪声,信号方式设置为连续音与脉冲音。③症状持续时间。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包括听力恢复、耳鸣持续、呕吐持续及眩晕持续时间。④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包括全血高切黏度(whole blood high shear viscosity,WBHSV)、全 血 中 切 黏 度(whole blood middle shear viscosity,WBMSV)、全 血 低 切 黏 度(whole Blood low shear viscosity,WBLSV)、血浆黏度(plasma viscosity,PV)。⑤凝血功能指标。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治疗后1 d)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分别于晨起时,采集患者静脉血,离心后取上层清液进行测定。⑥不良反应。比较两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及谷丙转氨酶上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听力阈值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听力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后,观察组听力阈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听力阈值情况比较(x ± s)

2.3 两组症状持续时间比较

观察组症状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症状持续时间比较(d,x ± s )

2.4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后,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mPa·s,x ± s)

2.5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后,观察组PT、TT、APTT水平高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5。

表5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x ± s)

2.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6。

表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SD是临床常见的急症,如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可导致多种严重后果,降低其生命质量。当前临床尚未明确SD发病原因,多认为与内耳循环障碍、病毒感染有关。内耳血供主要由迷路动脉负责,一旦内耳循环发生障碍,血管发生痉挛、形成血栓,内耳组织出现缺血、缺氧,进而引发内耳损伤[8-9]。病毒感染则会引发耳内血管的水肿,导致血管腔狭窄、血液高凝,进而形成血栓,引发疾病。因此,临床治疗SD以营养神经、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等为主。

糖皮质激素是当前临床治疗SD的常用药物,以地塞米松较为常见,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抗炎等作用[10-11]。但单一应用地塞米松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的效果不甚理想,为提升疗效,临床还应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治疗后听力阈值较低,听力恢复、耳鸣持续、呕吐持续及眩晕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WBHSV、WBMSV、WBLSV、P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T、TT、APT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地塞米松联合巴曲酶在SD患者中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其听力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促进临床症状改善。闫一敏等[12]的研究表明,巴曲酶联合地塞米松在SD的治疗中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凝血情况,调节血液流变学状态,进而达到改善听力情况的目的,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说明巴曲酶联合地塞米松在SD治疗中的优越性。巴曲酶又称纤维蛋白质,是一种从大洞腹蛇蛇毒中提取的单成分蛋白酶,在改善微循环方面具有较好效果[13-14]。本研究将巴曲酶应用于SD患者中,能够发挥降FIB的作用,从而有效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耳内微循环,预防耳内小血管形成血流障碍或微小血栓,纠正内耳组织细胞缺血、缺氧情况。巴曲酶还可抑制红细胞、血小板的聚集与白细胞的活化,有效降低血液黏度,增加局部血供、氧供,进一步改善耳内微循环,加速血液流动,改善凝血状态,进而促进听力恢复。地塞米松与巴曲酶联合应用SD患者中,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协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进而促进听力恢复[9,15]。本研究中,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近,说明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不仅能够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地塞米松联合巴曲酶应用于SD患者治疗中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提升听力水平,缩短症状持续时间,改善血流动力学与凝血功能,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巴曲听力差异 巴曲酶治疗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及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分析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22年6期)2023-01-06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汽车实用技术(2022年10期)2022-06-09相似与差异音乐探索(2022年2期)2022-05-30找句子差异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9年8期)2019-08-27Units 1—2 听力练习时代英语·初中(2018年2期)2018-05-14Units 3—4 听力练习时代英语·初中(2018年2期)2018-05-14Units 5—6 听力练习时代英语·初中(2018年2期)2018-05-14Units 7—8 听力练习时代英语·初中(2018年2期)2018-05-14巴曲酶在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应用中华耳科学杂志(2018年2期)2018-01-17探讨巴曲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及时间的影响中国医药指南(2015年29期)2015-10-27

推荐访问:突发性 耳聋 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