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想象,启迪思维,让阅读成为“悦”读——统编教材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想象文本教学例谈

福建省漳州市大寨中心小学 柯丽英

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之一,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想象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进行思维的重要认知表现。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学段要求”小学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的“阅读与鉴赏”方面,明确提出要展开想象;
在“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之“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第二学段中,明确提出要发展想象力。第二学段是小学教育的转折阶段,学生的想象力经过第一学段的开发之后如何继续向前发展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表象越丰富多彩,想象的生发点越多。因此,注重积累知识和生活经验,善于观察和思考是培养想象力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自信心的树立至关重要,如果一直觉得困难而不去尝试,那么积累再多的材料也是白费功夫。教师经常给予学生关爱和鼓励,就能给学生带来温暖和愉悦,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中逐步建立想象自信。

(一)鼓励细心观察,丰富生活经验

生活是一本奥妙无穷的书,学生既是读书人,又是写书人。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处处留心皆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周遭事物,多看看外面的世界,感受大自然的气息,用心体会,记录下自己喜欢的情境或美好的感受。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比如按顺序观察、从不同的方面观察、有计划地观察等。雨中飘摇的树叶、千变万化的云朵、悦耳动听的虫鸣、芳香四溢的田野、新鲜有趣的游戏等都有可能成为学生想象的素材或源泉。

三上第6课《秋天的雨》课后练习有一题是:请学生想象一下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照样子写一写。例句是:“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怎么才能使学生不为“写什么”“怎么写”而犯难?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留意校园里、马路边或公园里的一草一木,选择一两种进行细致观察,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技巧和表达形式,让学生明白作者是从数量、颜色、形状、姿态等方面进行观察的,然后合理联想,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色的银杏叶比作小扇子,还用了“扇”这个富有动感的词语,最后根据季节特点来描述。有了这些铺垫,学生在仿写时就能做到想象顺畅,下笔流畅。

(二)注重因材施教,弘扬学生个性

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差别教学,设置开放性的、有层次的问题,使学生获得最佳发展期,并产生学习需要和想象期待。对于喜欢想象、在想象上力求成功的学生,要安排一些新颖并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还可以安排评比的竞争环境,促进其自觉提高想象要求;
对于在想象上不太擅长的学生,则要放宽要求,多给予表扬和肯定,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下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从“我”的愿望出发,讲述了“我”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一连串有趣的事情,想象大胆奇特。学生在充分感受想象世界的神奇有趣之后,教师就可以顺势提出问题:“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为了帮助学生把想象的内容说清楚,教师可以设计两三张难度不一的想象卡,根据学情发给学生,指导学生把“想变成什么?”“故事中有哪些人物?”“发生了什么新鲜事?”“大家心情怎么样?”等问题的答案简要地填写在想象卡上。教师在评价的时候尽量用上丰富多彩的评价语言,并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情境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所谓情境,就是“情”与“境”的交融。良好的情感基调和适宜的人文环境使阅读教学更加形象化、生动化,能够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触动学生的想象灵感。席勒说:“想象越生动活泼,也就更多地引起心灵的活动,激起的情感也就更强烈。”想象能让学生与文本角色产生更加深刻的情感共鸣。

(一)利用多媒体影像,调动各种感官

乌申斯基告诉我们:“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应当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展示相关图片、播放音乐或视频、使用画图软件圈点批注等都能丰富学生的感知觉,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进入想象的情境。

《漏》是三年级下册教材中篇幅最长的一篇课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入木三分,但是由于课文字数较多、信息容量较大,学生比较不容易把握,学习时容易厌烦。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这篇课文的动画视频,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帮助学生把握故事梗概,感受口语化的表达特点,获得直接的人物印象。然后让学生画一画老虎和贼的逃跑路线,说说自己觉得故事中的哪些内容最有意思。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师生一起感受他们因做贼心虚而盲目逃窜的可笑下场。

(二)深化朗读体验,铸就饱满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建议:“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第二学段的学生情感世界逐渐丰富,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仍然容易对外部特征明显的事物产生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可以通过朗读进一步升华,因为朗读可以将语言文字所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是直接感受文本的最好形式。朗读越投入,感情越强烈,想象也就越精彩。绘声绘色的朗读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想象得到激发。

我喊道:“大风吹。”学生们大声回应:“吹哪里?”我笑道:“吹李若慈。”若慈像是中奖一样一下子站起来。我走近她,笑着说:“哇,你写得一手好字,老师每次批改你的作业都很享受。”她开心又害羞地坐下了。

三下第2课《燕子》一文,郑振铎先生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将活泼可爱的燕子描绘得栩栩如生,画面清新淡雅,恬静悠闲。教学时,可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感受烂漫无比的春天。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描写对象的特点及标点符号读出相应的语气。比如,读第二自然段时,要根据内容的变化变换语速,读好错落有致的句子,描写轻风、细雨、柔柳的句子要读得舒缓、轻柔;
朗读“赶集似的聚拢来”要加快语速,想象赶集的热闹和欢喜;
读到“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则要放慢语速,读出欣喜之情。

(三)安排角色扮演,提高探究兴趣

有些课文情节生动曲折,耐人寻味,在潜心研读文本、品味语言的基础上可以安排角色扮演活动,通过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创造性地再现课文情景,促使学生进一步揣摩文本内容,外化对文本的理解。第二学段的学生仍有爱玩好动的天性,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表演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使他们在脑海里浮现出文本所描述的具体形象,从而进一步展开想象,感受角色的内心情感。

三上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中,蟋蟀红头和好友青头捉迷藏时,不小心被牛吞进了肚子里。青头一直安慰红头,给红头出主意。红头说的话表现了它从紧张、害怕、绝望到感激的心情变化过程,青头说的话表现了它从着急、惊讶到镇定、沉着的心情变化过程。生动的对话使故事情节更加精彩,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对话内容后,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创设情境,给表演者戴上相应的头饰,配上描述性的语句,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当事人,开始表演故事。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语音语调,指导学生加上适当的表情和肢体动作,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红头和青头之间的深情厚谊。

想象不仅可以缩短学生与文本的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还能丰富和深化文本的内涵。吕叔湘先生强调:“语文课重在训练。”想象力是完全可以培养的一种能力,学生在阅读中恰当地发挥想象,既需要教师适时指导和点拨,更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训练。从“想”到“说”再到“写”,这样的阶梯进步不仅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需要有目的、有意识地经常性训练。

(一)引导图文对照,促进思考感悟

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容忽视的非连续性文本。部编版教材中有许多生动鲜活、色彩靓丽的图画,这些图画深得学生的喜爱。第二学段的学生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发展迅速,他们已经能够领会不直接画寺庙而画和尚挑水来表现“深山藏古寺”的精妙。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欣赏图画,图文对照,边读边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想象会发生什么事情等,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象说出来、写下来,这些静止的图画就“活”了。

四上第12课《盘古开天地》一文配有四幅线条感强且富有张力的插图,插图内容与故事内容相对应,呈现出盘古混沌中沉睡、抡斧劈天地、顶天立地、化为万物的四个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借助插图试着揣摩盘古可能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说一说或写一写,感受盘古身形魁梧、力大无穷、意志坚定、刚强勇敢、无私奉献的形象;
还可以借助插图梳理课文内容,把握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想象盘古是怎样创造这个美丽的世界的,感受盘古开天地的神奇。

(二)适当补白拓宽,延展文本内容

文学作品大多都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许多“艺术空白”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教师可以抓住文本中意味深远的关键词句,让学生采用造句或扩句的形式进行拓展;
可以交流文质兼美的片段,让学生在语意、句式、修辞、语气等方面进行仿写;
可以就动人心弦的情境延伸想象,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文本中的氛围;
可以关注一些对文本具有画龙点睛作用的标点符号,让学生领会其中隐藏的奥妙;
可以紧扣故事性文本戛然而止的结尾,让学生续写故事发展情节……补白拓宽中,学生的想象自由驰骋。

(三)尝试切换角度,开阔体验空间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意味着平等交流,文本不再是被束之高阁的权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加工改造,发挥想象,冲破文本的局限性,多角度地解读文本。改写文本的切入点很多,比如改人称、改文体、改结构、改表达方式、改情境等。改写不仅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创作空间,还能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乐趣。

古诗言简意丰,凝练跳跃,具有语言美、韵律美、形象美、意境美等特点。三下第1课《古诗三首》中,《绝句》描绘了一幅明丽和谐的春景图,《惠崇春江晚景》再现了江南水乡的勃勃生机,《三衢道中》展现了山区明媚清丽的风光,这三首诗歌色彩亮丽,画面感强,朗读起来轻松愉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借助注释和插图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每一句古诗所描绘的场景,然后将古诗改写成韵味十足的散文片段,从而增进对诗意的理解。

思维与想象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思维就越活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思考不可替代。教师要注意避免固化学生的思维模式,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顺水推舟,春风化雨,巧妙地孕育创造性想象,使学生活跃灵动的思维自由舒展。

(一)呼唤主体意识,赞赏奇思妙想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人,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可以提醒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及知识积累进行想象,想象的思路和内容不偏离教材所容许的范围即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想象的深度不可预测,想象的宽度不可估量。薛法根老师说:“一个好老师的心,一定是柔软的,也一定是善良的。”教师要在学生各抒己见的时候创造自由舒畅的气氛,并用心倾听,对于奇妙卓越的想象不吝赞美,对于幼稚可笑的想法耐心引导,尊重和赞赏能让想象之花竞相绽放。

四下第26课《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一文中,一个小小的宝葫芦引发了我们多少想象啊!奶奶给王葆讲了张三、李四、王五、赵六得到宝葫芦的故事。教师可以和学生讨论一下关于其他神奇宝贝的故事,如漂亮魔盒潘多拉、哆啦A梦的四次元口袋等;
也可以提醒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听过的故事、看过的书中那些神奇而大胆的想象;
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自己或身边的人有什么愿望或目前遇到了什么难题、有什么烦恼。然后让学生想象一下,要是自己也得到了一个宝葫芦,会怎么做呢?会要些什么呢?教师要实事求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或正确激励,或因势利导,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联想和想象。

(二)开展交流反馈,分享想象成果

“教育,是以他人的智慧激发本人内在的智慧潜能,使人获得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种想象,想象是创新的翅膀,交流反馈想象成果,学生就会遇到更多需要探究的问题,就能积累更多成功的经验,就有更多机会擦燃智慧的火花。另外,学生的心理期待不容忽视,展示过程中的奖励、榜样学习、自我评价等也可以帮助学生确立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特别是在创编童话故事的过程中,想象的闸门一旦被打开,思绪就如泉水一般喷涌而出。

三下第25课《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语言平淡朴实,但表现力强,“等不及”“噌的一下子跳起来”“夹起布料就要走”“不耐烦”等词语刻画了一个急不可耐的顾客;
“不过”“点点头”“笑着问”“还没开始裁料”等词语塑造了一个慢悠悠的裁缝。两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让人忍俊不禁。要是角色互换,裁缝师急性子、顾客是慢性子,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相信学生会有许多奇思妙想。教师应搭建交流分享的平台,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美好的旅行,因为我们随时都有可能邂逅充满意趣的小径或者是令人瞠目结舌的图景,而想象则是这一邂逅的重要催化剂,是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思维世界的桥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适时创造机会,帮助学生发展想象,启迪思维,真正让阅读成为“悦”读。

猜你喜欢 学段想象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2年4期)2022-05-17快乐的想象科普童话·学霸日记(2021年4期)2021-09-05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3期)2020-05-28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艺术评论(2020年3期)2020-02-06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小学生作文(低年级适用)(2019年12期)2020-01-18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制造技术与机床(2019年10期)2019-10-26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2期)2019-05-28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中国化妆品(2018年6期)2018-07-09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读者(2017年15期)2017-07-14

推荐访问:想象 启迪 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