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虚拟仿真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杨孝旭,刘德军

(安徽工程大学,安徽·芜湖 241000)

2022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观摩思政课智慧教室现场教学时,指出要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打造高精尖水平思政课。他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重视方式方法。”重视思政课授课方式,创新教学方法,信息科技元素助力思政教学改革显得尤为必要。VR虚拟仿真技术以视、听、触三维立体独特优势,虚拟性与真实性并存、沉浸性与交互性相融、理论性与实践性互构、科技性与生动性交织等显著特点,使其体验者身临其境、感受深刻,效果颇佳。因此,VR虚拟仿真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意义重大。问题与机遇时常同构,实践呼唤理论革新,VR 虚拟仿真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纳入我们的研究视野,理应重点审视,这亦是学术界需要关注的研究要点。

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VR虚拟仿真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是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是我们理解和运用VR虚拟仿真技术助力、打造大学生真心喜爱的思政“金课”的关键环节。厘清两者关联的逻辑成因,合乎思政学科发展时代化的基本要求,也是文章合理性、科学性的逻辑前提。

(一)VR 虚拟仿真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论逻辑

VR 虚拟仿真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论基础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要求与高校“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彰显与需求。科技强国推动互联网飞速发展,5G时代使得技术革新日新月异,高校思政课教学理应立足客观现实,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把握历史发展动向,与时俱进。VR虚拟仿真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成为当下思政课创新的必然趋势,成为当下思政课改革的热点。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VR虚拟仿真技术作为新兴科技应用到思政课中,既是与时俱进、因时而进的具体要求,又是因势而新、开拓创新的基本表现。

因革新关照现实,以科技关照人文。“以人民为中心”、“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呼唤高校思政课教学关心学生实际情况、关注学生实际需求,满足学生对于思政课程创新改革的多样化、多维度的客观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2]。打造学生喜爱的思政“金课”,不断满足学生期待,提高思政课教学亲和力与吸引力已成为当下思政课教学革新的发展趋势。而VR 虚拟仿真技术引入高校思政课,正是思政课教学在改进中革新、在加强中优化、在构建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高校“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突显。

(二)VR 虚拟仿真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逻辑

国家政策的导向与号召、高校思政课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成为VR 虚拟仿真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逻辑。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文件强调“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建设一批国家级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3]。思政课改革动向理应与国家政策的号召“同频共振”,努力提高思政课教师科技素养,大力建设VR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优化、“升级”。VR体验式教学更有效地拓展思政实践教学覆盖面,VR 虚拟仿真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正是当下思政课教学的实践需要。因此,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应紧跟国家政策“步伐”,才能始终与国家政策“同向同行”,才能“出好成绩、出真亮点、出实效果”。

高校思政课传统教学模式陈旧与弊端的突显呼唤思政课教学方式革新。如何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等问题日益困扰着思政课教师。“部分师生角色职责感不强,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手段与方法简单模仿,创新思路不丰富”[4]。VR 虚拟仿真技术作为新技术、新手段,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中以其独特“专属”特征,即虚拟性与真实性交融、新颖性与趣味性并存、生动性与科技感交融、动态与静态同构等特点,使其参与者在创设特定场景中沉浸体验,在身临其境中引发学生所感所思,达到情感共鸣、启智润心的教学目的,进而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与趣味性。因此,VR 虚拟仿真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既是立足于解决实践教学问题的需要,又是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学效力,优化思政课教学手段的理性选择。

(三)VR 虚拟仿真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实逻辑

新冠疫情引发教育教学方式的革新、思政学科自身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是VR 虚拟仿真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实依据。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对如何保证教育各阶段、各层级的学生教学能够“正常化、有序化、科学化”开展、如何推进中国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提出难题、发起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教育教学拥抱新技术革命的全面“转型升级”[5]。VR 虚拟仿真技术以打破时空限制障碍的优势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统合思政资源、信息,更加高效便捷,使其体验者“无需离开座位上就能被带到现实生活的实践教学基地”。目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疫情的最终走向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远没有到可以松口气、歇歇脚的时候[6]。后疫情时代,依旧是疫情影响下的时期,还没有到可以松懈、怠慢的时候。高校理应坚定政治站位,高度重视新冠疫情对思政课教学的影响、冲击,积极寻找“能解决现实问题、真解决突出问题”的对策。而VR虚拟仿真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既是当下思政课走向“常态化、科学化”的现实教学要求,也是对后疫情时代思政课如何改革创新教学手段的积极回应。

高校思政学科建设还处于活跃时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既要立足理论化、系统化的科学知识,又要关切思政课实践效果,有意识或者意识到借鉴其他领域的信息、知识、资源,这已成为思政学科完善与发展的自觉化、成熟化标志。广泛借鉴思想政治教育学以外的方法和手段,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7]。在思政学科的自身建设中,需要理性审视,仔细甄别,主动汲取有利自身完善发展的养分。因而,高校思政课教学利用或者运用VR虚拟仿真技术,是合理的,也是厚植和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VR虚拟仿真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后,极大增强学生在思政课教学活动的参与感、收获感,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但是,两者融合的现实困境也是客观存在的,如思政主体科技素养较弱,信息化能力不够,重视度不高;
VR虚拟仿真技术资源与思政课教学的契合度不够;
VR虚拟仿真技术对思政课教学开展的支撑度欠佳等问题,迫切要求我们理性审查,认真研究。

(一)思政主体科技素养较弱,信息化能力不够,重视度不高

VR 虚拟仿真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出现了思政主体科技素养较弱,信息化能力不够,重视度不高等现实问题。思政主体可具体转化为学习思政课程的学生(简称思政对象)和讲授知识的思政课教师(简称思政工作者)。所谓思政主体信息化素养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中,思政主体对于信息化、科技化的产品工具(如AR、VR、MR、智慧课堂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思维认知,运用、迁移能力的技能素养,是创新教学方法手段,优化教学效果的重要能力。

然而,思政课教学在VR虚拟仿真技术融入的过程中,思政主体科技素养较低,重视程度不高,信息化能力不够等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重视程度不够、认知不深,信息化操作、运用能力较低。一方面,思政工作者专业出身大多为文科,其日常工作中心倾向于理论科研和实践教学,加之对新技术的主动学习热情不够,部分思政主体因习惯待在“舒适区”甚至还会出现“畏难情绪”。因而,思政主体面临着对于像VR这类新型科技的认知浅、重视程度不高以及思维转变缓慢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思政课教师对人工智能、科技信息的认知表面化、专项培训不足等实际问题,会使其在实践教学中面临“手忙脚乱”、“死机卡机”等无措情况、尴尬境地。二是思政对象对于VR 虚拟仿真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认知片面化、单一化。思政课教学本身的理论性、政治性,思政课的价值引导性、思想引领力被学生弱化、淡化了,他们更好奇VR 技术,更看重思政课教学中新技术的“独特魅力”,而忽视或者边缘化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和本质价值取向。如何引导学生“走出”对其单一化、片面化的理解误区,如何促进学生全面认识、深刻理解思政课教学,怎样帮助学生树立思政课—正确科技思维观对思政课革新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

(二)VR 虚拟仿真技术资源与思政课教学的契合度不够

在教学中,VR虚拟仿真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出现了“两张皮”现象,表现为两者结合的契合度不够,耦合性较低、匹配度不高。当下,VR 虚拟仿真技术资源库现有的资源多为伟人故居、革命旧址、博物馆等红色教学基地资源,资源种类不够丰富。VR虚拟仿真技术资源与思政课教学的契合度不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VR 虚拟仿真技术案例的选取、制作问题。VR虚拟仿真技术研发人员与思政课教师的沟通、交流不够。突出问题在于“懂技术”的研发人员不未能很好理解、把握思政理论知识,思政课教师“懂理论”知识却不懂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如何让VR虚拟仿真技术案例的选取、制作与思政课教学“紧密契合”、“有效融合”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涤尘居卧室。灯下、床上,赤裸的柳含烟就像掉进冰窖里脸色苍白。她吃力地睁开眼睛看到床前萧飞羽的身影。“我不是有意的,我是想,我是想……”她没有说下去,因为她竟然没有听到自己的声音。

第二,“两张皮”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思政课教师缺乏深度思考,缺少挖掘将两者有效“衔接”的研究思路与创新思维。教师更多的把目光“投射”在如何用VR 虚拟仿真技术“吸引”学生注意力,仅仅把VR虚拟仿真资源库作为一种多媒体的“播放工具”,这种“简单移植”大大降低了VR技术的实效性和利用率。出现学生“好奇”VR虚拟仿真技术,但“不感冒”思政理论知识的情况,思政课教学的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受到冲击与挑战,甚至VR 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思政课教学的育人效果弱化、淡化现象。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VR虚拟仿真技术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契合度较高,但是与求他几门思政课程融合时,普遍出现耦合性较低、关联性不高,契合度不够等问题。

(三)VR 虚拟仿真技术对思政课教学开展的支撑度欠佳

VR 虚拟仿真技术对思政课教学开展的支撑度欠佳,这是VR虚拟仿真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又一现实困境。这里的“支撑度”是指VR虚拟仿真技术对思政课教学的运行、调适、管理、完善等方面的支持程度,主要衡量前者促进后者构建、发展的影响力度、实际效度。VR虚拟仿真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支撑力度弱、支持力度还很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维度。

第一,VR 设配使用、管理问题。一方面,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VR设备使用“时间成本”高,使用前后需要花大量时间管理、调控。如思政课教师在使用VR 眼镜前后,需要给每一台VR 眼镜充电(或者至少需要细致核查每台设备电量问题),还需要把每一台VR眼镜的专属耳机连接上,大约前后需要2小时,使用前后期工作繁琐,时间成本过高。另一方面,设备自身存在不便。每台VR眼镜因费用高昂在使用时尤其要格外谨慎、注意,目前最困扰的是VR 眼镜在清洁、保养、维修等环节上面因诸多因素影响较为不便。

第二,VR 资源问题。其一,VR 资源库中有关思政资源上新速度较为缓慢,部分内容有些老旧,未能及时有效更新。其二,未能结合各校“校本特色”,资源同质化明显,未有针对性地“量身定做”制作资源。

第三,VR 体验感问题。VR 资源的部分画面、画质不够清晰,较为模糊,影响体验效果。部分学生反映体验感不是很好,尤其是体验画质模糊的场景后会出现头晕目眩、恶心想吐等不良症状,这需要相关后期技术不断提升、革新。

第四,VR 实践中心的发展问题。一方面,因VR实践中心发展成本高,维护与更新需要投入成本,但是相关资金支持力度并没有及时跟上,还有待加强。另一方面,因技术开发、资金、人力等因素影响,多数高校思政VR实践中心的“交互体验区”(在“身临其境”的基础上实现“实时互动”,如牵绳驾车、开枪对打、互动射击等)暂时尚未开发,未能投入实践教学中使用,这也是后续需要解决的问题。

积极探索VR 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优化路径,基础是要提升思政主体认知与信息化素养,核心是要推动VR技术深度融入思政课教学,健全与完善相关制度是重要保障。

(一)提升思政主体认知与信息化素养,彰显思政课教学“影响力”

在思政工作者维度,可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思政工作者要转变传统认知,增强对新技术关注度。思政课教师要高度重视VR虚拟仿真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主动研究“新能量”,走出“舒适区”,主动了解VR、MR等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对信息科技的认识、理解与运用。第二,加强信息化素养主题培训、VR虚拟仿真技术专项培训。VR技术培训内容至少包括理论知识、运用操作、实践拓展、突发状况处理等模块,培训内容应全面、系统,进而助力教师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第三,增强思政工作者的VR 虚拟仿真技术实践体验、实践训练,在“反复多次”的思政课实践授课、活动锻炼中提升其信息化素养。旨在提升思政课教师掌握VR虚拟仿真技术,促进VR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影响力。在思政对象层面:其一,思政工作者引导学生全面系统认识、深刻理解思政课教学实质,帮助学生树立思政课—正确科技思维观,为思政对象灌注、输送人工智能、信息科技相关知识,使得学生能够正确认知与利用科学技术。其二,坚持“以生为本”教育理论,坚持“内容为王”,秉持思政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原则,传递思想性、理论性,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的政治引领力、理论吸引力,彰显思政课教学“影响力”。

(二)推动VR技术深度融入思政课教学,增强思政课程“吸引力”

创新发展与深度融入是解决当下实践教学中“两张皮”现象,提升思政课程“吸引力”的有效途径。可从以下三个层面:

第一,加强思政课教师与VR研发技术人员的沟通、合作,优化VR 资源内容供给。VR 研发人员与思政课教师的协作、交流能有效化解分歧,提高VR 资源与思政课程的关联性、契合性。高校思政课教师可设置“主题”、“专题”,认真挑选案例,反映当下思政课教学的“专业需求”,再由专业公司研发、“加工生产”,最后双方研讨、商榷、甄选出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思政VR资源。

第二,增强相关科研经费投入,培育思政课教师创新思维模式,促进思政工作者深度挖掘两者契合的“衔接点”。政府与高校加大相关科研支持,增强经费投入力度,激发思政课教师创新意识,深度思考,探究VR 资源与思政课程之间的“嵌入点”、“连接点”。思政课教师要高效利用VR虚拟仿真技术,挖掘其有利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要素,整合VR虚拟现实技术教学资源,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与实效。

第三,构建VR 虚拟场景教学,创设自主体验情境,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正确认识VR 技术助力思政课教学价值。教师可自主创设有利于发掘学生主人翁意识、爱国主义精神、崇尚劳动精神等VR 虚拟场景。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在教师讲解革命根据地建设知识时,可以基于土地革命时期的背景,创设地主、农民、工农红军、共产党领导人等角色,创设一个“打土豪、分田地”的虚拟场景,然后让学生们自主选择不同角色。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要求学生了解与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激发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致敬革命先辈,坚定理想信念。实现学习思政理论知识与感受科技魅力相融合,达到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增强思政课程“吸引力”。

(三)完善机制保障,提高VR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生命力”

健全与完善相关制度,是提升VR虚拟仿真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支撑度的有效保证,表现为思政课教学中在VR 技术使用、调适、管理与完善等层面上体制的优化、构建。首先,建立健全VR实践中心管理制度,促进其合理化、规范化、有序化发展。一方面,VR 实践中心应配备相关管理工作人员。中心管理人员负责日常VR 设配的调配与管理,这极大降低了思政课教师使用VR 设配的“时间成本”,提高VR 虚拟仿真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制定与出台VR 设配使用注意事项与专业保养、维修规范政策。加强VR 设配的认识与了解,按照制度要求对其管理,对提高VR眼镜的使用寿命。

其次,定期更新资源库,搭建合作、服务机制与售后制度。加强高校与VR技术研发公司的长期沟通协作,优化VR 资源库更新供给,设置更新短周期,构建双方合作机制、售后制度。思政课要结合校本特色,整合VR 资源,旨在提高VR 虚拟仿真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支撑度,高效利用VR资源助力思政课创新发展。

再次,加强技术研发与投入,设置质量奖惩和淘汰制度。加大VR 科学技术研发与攻关,优化与革新VR 资源画质,不断提高VR 资源质量,改善受众的体验感。构建奖惩、淘汰制度,提升VR设备供应商创新、竞争意识,使“质量高、资源优、体验感好”的设备供应商脱颖而出,降低思政课使用VR技术成本。最后,提高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政府和高校要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学创新与发展,正确认识人工智能、信息科技促进入思政课教学发展的重大意义。同时,保证相关资金与经费的投入,保障VR 实践中心能长期稳定发展。这也是提高VR 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生命力”的基础要求。

猜你喜欢 仿真技术思政教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最美教师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教师如何说课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模拟仿真技术在电子电工实验中的应用研究电子制作(2019年14期)2019-08-20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虚拟仿真技术支持情景构建劳动保护(2019年3期)2019-05-16基于仿真技术的信号平面布置验证铁道通信信号(2019年2期)2019-03-26

推荐访问:仿真技术 融入 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