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牛养殖场疫病防控措施

王丹,田晓阳,田月珍

(1.新疆天山畜牧生物育种有限公司,新疆 昌吉 831100;
2.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牛养殖场已呈现规模化,在市场及社会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增加。考虑规模化牛养殖场的数量相对较多,养殖密度较大,在某个体患有疾病后,疾病将迅速扩散,导致养殖户经济效益降低,业内人员必须认识到规模化牛养殖场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明确牛的常见疾病,应对各项防控技术进行合理运用,制定有效的疫病防控措施,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在深入分析牛规模养殖过程后,发现常见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口蹄疫。该种疾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导致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口蹄疫病毒。口蹄疫属于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在牛乳房、口腔等区域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在患有该种疾病后,牛的发病部位将出现溃烂、红肿及水泡等多种现象,若患有该疾病的牛处在幼龄期,则蹄子将出现肿胀现象,进而导致蹄壳脱落问题发生,该点对保障幼牛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②放线菌病。该种疾病是受到放线菌影响,发生的慢性传染病。通常这种疾病多是出现在2~5岁牛的颈部、头部等部位[1]。放线菌病能对病牛的骨骼产生直接作用,在牛患有该种疾病后,若未及时对其进行治疗,则病灶将在后期呈现出米粒大小的颗粒组织,该种颗粒组织整体呈现为棕色或灰黄色,且质地具有较大弹性。③结核病。这种疾病是受到分歧杆菌影响,从而出现的细菌性疾病,其具有一定程度的潜伏期。病牛肺部或淋巴区域的病灶极有可能出现结核性结节肿芽或钙化等多种现象,且易出现机体消瘦、咳嗽及呼吸短促等症状,在情况严重时甚至将引起并发症,造成病牛死亡,致使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受到直接损害。④布鲁氏菌病。该种疾病传染源是布氏杆菌,在通常情况下多是出现在牛的生殖系统或关节等区域。在感染初期,牛不会出现明显症状,而在感染后期,病牛将出现精神不振、食欲欠佳等多种现象,若感染的牛正处在妊娠期,则流产的可能性将明显提高。若公牛感染上述病菌,则睾丸炎及不育症发生的可能性将显著提高。⑤小反刍兽疫病。该种疾病属于常见疾病,在牛患有该种疾病时,其将出现持续发热的现象,导致肺炎及水样腹泻等问题发生。在牛患有这种疾病时,若畜牧兽医未及时对其进行治疗,将导致牛的死亡率增加,进而损害养殖户经济利益。通过对上述内容进行总结,可发现牛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疾病的可能性较高,必须做好一系列工作,保证牛的健康。

对规模化牛养殖场进行深入分析,发现疫病防控工作在牛养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牛养殖场正常运营的重要基础,能有效保证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对于规模化牛养殖场疫病防控工作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严格做好规模化牛养殖场疫病防控工作的情况下,牛出现疫病的可能性将得到有效控制,牛的健康生长得到保障。由于牛出现疫病的可能性明显降低,故而养殖户在牛治疗方面产生的成本投入将明显缩减,对提高牛养殖场经济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开展牛养殖场疫病防控工作,牛养殖效果将明显提高,牛产品质量得到保障。最后,该项工作能在保障牛养殖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推动畜牧业长远发展。

3.1 检疫技术

考虑到规模化牛养殖场的畜牧数量相对较多,养殖密度较大,故而在某个体发病后,疾病将迅速传播,致使牛大规模感染,导致治疗难度与成本费用明显增加。因此在开展各项工作时,检疫人员必须充分贯彻预防为主原则,充分掌握检疫技术各项内容,并结合要求对其进行合理运用。有必要在牛养殖场内对常态化检疫制度进行制定,紧密关注牛的具体生长情况,了解其行为表现,详细记录思想方面的各项信息内容。在开展检疫工作中,应对牛的体质与存在差异的生产阶段进行充分结合,将其作为参考依据,以此对差异化检验标准进行落实。在通常情况下,检疫人员应在牛原地休息30 min后对其实施检测,尽可能避免在牛运动或进食后开展检疫工作,以防止对检疫结果的精准度造成不良影响。若通过检测发现牛易感染病菌,存在轻微症状,必须立即对其进行隔离,结合规范要求合理用药,并开展对饲养环境的全方位消毒工作。若发现病牛的症状较为严重,必须对其进行淘汰,并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以减少对牛产生的影响,最大程度保证养殖户的经济利益。

3.2 体温检测

从实际出发,可发现在通常牛犊的体温多是处在37.5~39 ℃。成年牛的体温将以上述标准为基础,上下浮动0.5 ℃,且昼夜体温之间的差异将控制在1 ℃之内[2]。在开展各项工作中,检疫人员应将上述内容作为体温检测的重要标准。进行体温检测时,应在上午9:00—10:00,下午13:00—16:00分别实施1次体温检测,充分了解牛的体温数值及温度之间具有的差别,明确其是否处在科学范围内。在牛刚结束运动或饮水时,应在其休息至少30 min后,才能实施体温测量工作,以防止对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与价值产生影响,进而导致工作水平下降。

3.3 保定措施

为确保兽医能在疾病检测工作中顺利完成疾病治疗,有效保障牛的安全,必须结合规范要求对牛采取相应的保定措施。目前应用率较高的保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围抱保定法。这种方法在牛犊保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主要指饲养人员将双手穿过牛犊的胸侧区域,并对牛犊的背部或前胸进行围抱,以达到固定牛犊的目的。②徒手保定法。该种方法主要指饲养人员单手握紧牛角区域,并通过另一只手拉住牛的鼻环,以此达到固定牛的目的。③鼻钳保定法。该种方法主要指饲养人员单手抓住笼头,另一只手握住牛的鼻钳,并将两钳嘴、鼻孔抵在相同区域。在完成上述操作后,必须立即夹紧牛的鼻中隔部位,以达到有效固定的目的。在疾病诊治活动结束后,饲养人员必须依次解除保定措施,防止牛甩出鼻钳,进而导致人畜受伤。④倒卧保定法。在采取该种保定方法中,必须采用一条长度处在15 m左右的绳子,要求饲养人员在牛角根部对绳子进行拴牢,并将绳子的另一端穿过内颈背侧,绕过牛的腰腹及背胸区域做环套。在完成上述操作后,工作人员应在后方对绳子进行牵引,并将2个环套交叉于倒卧对侧部位。应安排2名饲料人员对牛的头部进行固定,将其按向倒卧侧,要求2~3人向后牵绳,通过绳套达到压迫牛躯体的目的,确保牛的胸腹肌区域能够保持紧张状态,且后肢屈曲,自行倒卧,进而为兽医开展后续工作奠定良好基础。⑤柱栏保定法。这种方法在牛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其主要指对钢管进行利用,将其作为柱栏制作材料,并将钩、环安装到柱栏上,固定拴绳的一端。在完成拴绳固定后,应将其另一端连接到腹带、臀带或背带等区域,以达到固定牛的不同部位的目的,实现为兽医开展后续工作创设良好条件。

3.4 日常圈养

在牛的饲养中,饲养人员必须结合实际状况对圈舍内部的垫草进行定期更换,并严格清理圈舍,确保其不存在尿液或粪便。在完成上述操作后,应对发酵床采取清洁消毒处理措施,并定期进行通风,落实相应的保暖措施,进而提高牛饲养管理效果。

3.5 养殖场选址

对养殖场的建设区域进行选择时,应对养殖场与居民区及工厂之间的距离进行严格把控,确保其不小于500 m,并尽可能选择下风地带,确保区域具有良好的通风状况,防止养殖场附近存在较高建筑物,以避免对圈舍光照、通风产生影响。在严格做好养殖场选址工作后,牛的体质将明显增强,且杀菌灭菌效果将显著提高。

3.6 牛的引进

在开展该项工作时,应在全进全出模式的基础上引入牛,并优先落实本场引进方法[3]。在引入牛后,应对其进行隔离,隔离时间应控制在7~21 d。必须对牛实施疫苗接种,并在确认牛不存在不良反应后,才能进行混群饲养。应对补栏处理措施进行完善,防止引入的牛携带病毒,危害牛健康。

3.7 场舍消毒

从整体角度出发,可发现圈舍卫生清洁与消毒管理是控制疫情传播的主要手段。在实际工作中,规模化养殖场必须结合实际状况,对可靠的卫生消毒方案进行制定,并充分明确疾病的流行季节,全面加大圈舍的消毒力度,实现提高消毒工作的全面性与合理性,进而保障牛的安全。在牛出栏后,必须落实圈舍消毒措施,并在圈舍空置至少7 d后,才能引入牛,以防止养殖环境存在残留病菌,进而导致交叉感染现象发生。应对养殖场的门口及入口等区域加以重视,并对卫生设施进行科学安装。对于进场及出场的人员及车辆,必须对其采取消毒处理措施,合理运用消毒剂,实现轮流替换消毒,进而促使病菌杀灭效果实现最优化。

3.8 疫苗接种

免疫接种对牛抵抗力产生积极影响,有效控制牛的易感性。在日常工作中,养殖人员必须充分了解不同流行疾病的主要发病时期,并对免疫方案与防控措施进行提前制定,全面优化免疫接种过程,依照牛的身体情况及日龄对差异化免疫措施进行落实。在免疫接种中,必须对口服、肌肉注射等方法进行灵活使用,提高对疫苗生产厂商及保质期等方面的关注度,开展相应的检查工作,防止注射无效疫苗,进而危害牛的身体健康。如应明确疫苗的内外包装是否存在破损问题,做好对瓶口与瓶盖密封性的检查工作。对疫苗进行运输时,应确保环境的温度较低,实现对运输时间进行有效控制。若发现疫苗存在质量问题或剂量与推荐剂量不符,必将导致免疫接种失败,应重视疫苗质量与剂量问题,贯彻相关要求。应对不同动物个体之间具有的差别进行充分结合,禁止对处在妊娠期或体质较弱的牛实施疫苗接种。应对母源抗体采取全过程监测措施,防止抗体的形成受到抑制。

3.9 药浴驱虫

在牛养殖中,牛有可能受到寄生虫的影响,出现多种现象,如营养不良、机体消瘦等,在情况严重时,牛甚至将出现器官衰竭现象,造成牛死亡,直接损害养殖户的经济利益。饲养管理人员必须定期开展牛的药浴驱虫管理工作,谨慎选择驱虫药,确保其生产厂商具备相关资质。应明确寄生虫发病率较高的时期,并在该时期中实施集中驱虫措施[4]。在母牛产前14~21 d及产后21~28 d,应分别进行1次驱虫工作。对于种牛,每年应对其实施3次驱虫,并对处在断奶期的牛犊实施1次驱虫,以提高寄生虫疾病的防控效果。

3.10 优化饲养

饲养管理在规模化牛养殖场疫病防控工作中属于重要内容,对疫病防控效果产生决定性作用。养殖户应对饲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形成正确认知。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必须对传统饲养管理方法进行分析,了解其存在的缺陷,并对传统单一化与落后的饲养管理方法进行更新。在更新饲养管理方法时,养殖户必须对不同种类及日龄的牛展开调查,了解其生长状况,明确牛在生长繁殖发育中可能出现的不同疾病,并以分层次、分类的形式开展牛的饲养管理工作。进行饲养管理时,养殖户需要落实对饲料的质量管控措施,禁止为牛提供变质或发霉的饲料。应对饮水方面加以重视,确保饮水洁净。需要对粗饲料与精细料进行均衡搭配,并在饲料中对相应的微量元素及维生素进行添加,以确保牛在生长中具有的营养需求能得到满足,实现有效增强其抗病能力,确保牛能健康成长。

为实现规模化牛养殖场疾病的有效防控,保障牛健康安全,必须充分利用常见疫病防控技术,挖掘不同技术的潜在价值,并结合实际状况制定疫病防控方案,落实圈舍消毒、疫苗接种及药浴驱虫等措施,为牛的安全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圈舍规模化疫病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探索走出规模化效益化地热发展之路中国石化(2022年5期)2022-06-10枣规模化控制杂交育种技术体系河北果树(2022年1期)2022-02-16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今日农业(2021年4期)2021-11-27一种畜牧养殖圈舍的设计新农民(2021年12期)2021-09-16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猪业科学(2021年3期)2021-05-21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河南畜牧兽医(2021年1期)2021-01-07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今日农业(2020年16期)2020-09-25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上)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09-25

推荐访问:疫病 养殖场 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