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建构

吴高璇,牟永念

(山东建筑大学,济南 250101)

随着微信的普及和功能配套的完备,微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日趋明显和重要。将微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程中去也是课程思政近年来热议的关注点。在教学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立育人机制已经成为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一)微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美育新模式

美育关乎国家、民族未来建设,高校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高校学生的美术素质水平在相当程度上体现着人们的艺术素养水准。自5G 时代以来,对于学习者来说,教育研究者既是教育的主体,更是受益人,是整个高校教学过程的参加者和感受者。微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教学管理的促进作用往往更繁杂,教学方法也多以“自主学习”居多。一方面微信思政教学平台的应用能够补充日常教学的缺失,夯实基础;另一方面更能够把真实教育环境向虚拟环境扩展,广泛地应用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于教师而言,通过微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更加快速、有效地促进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演化。教师可以利用朋友圈发布一些有意义的资讯,引导学生形成高雅的艺术观念;
利用微信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开展混合型教学,使师生之间交流更加有效、简单;
利用微信课程思政教育平台来制定教学管理课程,并个性化订制课程。这都有利于改善学校目前填鸭式的教育教学模式,也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强输硬灌”的教学模式,还可以增加学习者的参与性。由此可见,微信课程思政教育平台将开启教学管理模式新途径。

(二)微信思想政治教育丰富艺术课程资源

艺术课程资源主要取决于高校教师的专长领域,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专长领域而选择对应的选修课。因此,目前中国高等教育中的教学管理主要以艺术欣赏类课程居多,设置内容也相对较浅。不过在学习时,由于学生中普遍存在不听课的现象,这也使得教学管理的教学成效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学生们觉得艺术类课程比较轻松好过,而就读此类学科也仅仅为获得学分成功毕业,并无任何意义;
另一方面,学生感兴趣的艺术课程没办法开展,于是学生干脆随意挑选。

微信课程思政教育作为当下新型的互联网艺术传播媒介,最大的优点就是内容便于共享。上百万的微信课程思政教育公共账号,对不计其数的艺术教师来说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宝库。学习者既可利用微信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去订购其他高校的公共艺术课堂资源,也可按照自身的艺术兴趣爱好去订阅或去自己感兴趣的艺术平台,在宝贵的资源宝库中畅游。同时,文章、图片和录像等丰富而多彩的表现形式更有利于公众艺术教学的展开。以动感的画面、有趣的音乐及内容丰富的文章带给学生全新艺术教学新体验,同时也备受广大学习者的欢迎。订阅课程、共享讨论内容,让微信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变成广大学习者的“第二课堂”。于教育者,学生们就能够随时掌握学习者的学习动向,从而更深入地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三)利于碎片化学习使得用户体验良好

由于微信课程思政教育所采用的教育环境都是移动的,所以教育质量存在不稳定性。因此微信课程思政教育的资讯传播模式,解决了以往互联网媒体“强调传播,忽略共时宣传;
强调单向传播,忽略相互传播;
强调垂直传播,忽略相互宣传;
强调直观传达,忽略间接传达”的缺点。这些数据的传递方式反映出微信思政教育有着很好的互动性,在以往的调查中,学习者对使用感受的评价因子较多,这表明,优秀的感受有助于增强使用者通过微信学习的愿望。

联通主义是由英国学者乔治·西蒙斯在2005 年创立的,是由Web2.0 和媒体等新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催生出的重要学术思想,其主要强调的是知识的合作性。一切事物尤其是知识,都不是自己实现的,其必须经由师生之间和学习者双方形成交流、合作的互动,是联系特定结点和信息源的重要过程。手机的迅速出现,也导致了移动教学的兴起,因此需要联通主义理论为移动教学提供理论支撑。

(一)理论思想

联通主义强调,在认识的产生与联系之间,是一个联通性的知识。所以,复习的实质就是在现有的学习知识基础上,推动新认识的生长。知识点的连接性既要求在原来的知识结点产生联系,同时也要求在新的知识结点产生新的结点,两者相互联系,以促进知识点的增长。在移动课堂中,很多内容都会以文本、图片和影片等的形态展现。

在移动教学的大环境中,学习者们突破了传统时间、地点和思维形式等的束缚,能够随时随地与外界保持联系和互动,并借助智能终端应用技术,与其他学习者和老师开展更加紧密的交互式学习,从而促进了知识的迅速转化和流动,让效益和速度最优化。同时,对平台的构建者来说,联通主义机器学习理论的实现将更加有助于平台和使用者之间有效的沟通交互,从而进一步改善应用环境,优化使用者体验。

(二)交互层面

联通主义教育理论,主张学习者在学习中采用相互交流、互动合作的方式,来帮助学习者更好更快地完成学业任务。以微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为例,教育互动主体具有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就目标群体来看,分教育主体、受教育主体等;
就具体方法来看,则分为微信思政教育的公共网络平台、学习群和好友圈等。同时,课堂的互动性又体现在由课程、教学资源及各个功能所构成的主体上。利用课堂思政教育教学平台的互动性层次塔以传统课堂流程的会话模块为原型,再以媒体为基础,将课堂交流的3 层次交互化,即操作交互、资讯互动和创新互动3 个层次。

应用交互方式即学习者群体相互之间关于所应用页面功能的交互使用方法,这对媒体页面自身的使用特性,以及学习者群体对此与媒介页面使用程度都有很大的需求;
在一般的学生教育管理互动中,主体主要指学习个体与教师、学习个体与学习个体及使用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3 个互动模式;
在信息教育互动中,创造与交流是最理想的教育状态,而创造的前提则是通过使用者对信息的加工,即融入信息内容反馈,发掘并分享出新的信息内容,当使用者对碎片化信息与内容间的连贯性获得更深入地认识时,信息创造过程才会产生,进而促进了知识的增长。

(三)再造思想

基于移动思想教育平台的开发,主要是指在利用各类终端、媒介等原有的技术平台及现有的服务能力的基础上,采用再造和创新的教育理念,运用平台本身的特性及其功能来提供各种课程,并以此为教学过程提供基础技术。好的思政教育结构讲究内容科学化,并以通俗易懂、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让学习者容易掌握。

(一)基于微信思政教育的移动学习平台建构

1.微信思政教育的学习支持功能

微信课程思政教育公共平台是“一对多”的资讯传送,学习者可采用直接查找平台名字或是扫描二维码的方法订阅微信课程思政教育公共平台,这是一个学习者以自身的兴趣和需要为目标,而做出的主动或选择性添加的一个活动,是微信课程思政教育平台个性化的外在体现。

(1)平台具有可控性,以保证消息传递的高精确性

与微信等思政教育类公众网络相比,中国传统网络的交流平台与工具都存在不可控性。2005—2008 年,中国的互联网论坛发展至黄金发展阶段,受到众多网络的青睐。“天涯”论坛曾红极一时,引来了不少网民,但至今逐渐没落。问题主要在于以下几个:一是网络问题,系统很不稳定,系统总是不能登录;
二是使用感受不良、访问感受不佳,发帖体验较差,互动因素不完善;
三是发帖含金量降低,经常出现造谣、恶心贴。所以,网络论坛(Bulletin Board System,BBS)因为发帖的开放性与自由度,论坛的恶意帖和垃圾信息往往堆积如山,导致论坛管理员疲于应对。为此,我国政府开始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规定论坛内容的建立和管理都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批和备案,这一做法严重挫伤了网络论坛的互动性和管理者的工作热情。

在微信课程思政教育网络平台中,平台安全性能够保障近亿人同时在线使用。而微信课程思政教育网络平台的使用感受也不错,学习者乐于使用。同时,教育工作者在发帖后可根据自己选择用户组做出有效的文字推送,这一措施也无疑保证了教育工作者发布文字的精准度。此外,对于大学生关于文字的留言部分,需经过后台管理者审批方可显示。教育工作者也能够把学习者集中提问的问题,经过分析后准确地给予评论,这些评价具有教学导向功能和启发效果,借助微信的思政教育属性使教育工作者更容易管理学习者。

(2)教育内容的多样化,编辑功能多样化

微信思政教育公共平台的编辑功能也十分的人性化,教师们既可按照所希望的文本的内容增加版块,加入文本、照片、录像和歌曲等,也可按照需要的图像画面质量,通过调节文本尺寸、调节界面布局,使文章内容更加主次分明。

微信课程思政教育平台编辑的最大看点即在于“主动恢复”,希望通过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降低微信课程思政教育的运作成本。而主动恢复设置一般包含信息被加载后主动恢复、资讯主动恢复等。例如,思想教育者为便于学习者搜索,设置了后台以提供核心字设置。学习者只要输入了相应核心字后,就能够马上查询到相应内容,从而省去了搜索和翻找历史资料的流程。但是此类使用手法并不安全,因为部分学习者并不知道能够使用关键字的方式快速搜索,甚至部分学习者在信息录入过程中还存在着记错打错的行为,由此造成关键字无法被正确判断出来。但是,随着新版本的发布,在微信课程思政教师公众账号的最底部已经增加了分级“菜单”项目,更有效地突出了微信课程思政教育平台的服务内容与主题,更快捷地帮助使用者寻找通道入口。

(3)学习效果最优,可个性化定制选择

据微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资料统计,目前微信课程思政教育公共平台的数量已突破了2 000 万,这就意味着,学习者可以在微信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中,享有无限的课程资源。在我国传统教育中,多呈现被动式、填鸭式的教育教学模式,学习意愿并不强烈。在上千万的微信课程思政工作教育公众号中,用户们通常都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取感兴趣的课程,从而增加学习主动性。因为这样有利于个性化的使用和自主化的决策,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将进一步激发使用者的教学积极性,增强了使用者的积极性和意志力,进而促进了教育效果最大化。

2.朋友圈

微信朋友圈是在微信应用程序基础上,通过好友关系建立起来的网络通信媒介。这种关系可能是小伙伴、好友和家人,甚至是老师等,是一个以熟人为基础所构建的交流圈子。

(1)信息传播速度快,复制率高、私密性强

朋友圈由于以熟人为核心,所以共享的信息、视频和照片等一般都是易于传递、令人信服与接受的。而当一个学习者共享一种学习资源之后,同类资源在短时间内会被不断转发,甚至产生了刷屏的情况。此类行为也有效地影响了微信思想政治教育,使朋友圈中产生了浓厚的学习气氛,从而促进了优质信息的共享和转发。

(2)由教育者引导学生思考,与学习者交流心得

微信版本的升级,朋友圈也能够支持本地音频的上传功能,且将录像长度在原有时长基础上加长,满足小视频的基本录制时长需要,这无疑让朋友圈的动态内容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教育管理者能够透过文章和照片的结合,写出一点体会和心得发表在微信朋友圈,也能够透过小视频分享周围的景色或是新奇事件,更能够通过直接转载好的教育素材甚至是优秀的论文,以此引发学习者的艺术兴趣,并引发学生们关于美术的感悟。同时,学习者群体能够自主去查看教育管理者的微信朋友圈,查阅收集相关资料,也可在学习者群体中间采用点赞、评价的互动形式,交流心得。

3.微信思政教育群

(1)营造的环境:给教师学生创造沟通的舞台

如果把微信思政工作教育群的公共网络平台比喻为课堂、资源库,那么微信朋友圈就是教育宣传平台。思政工作教育群则是让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实现面对面交流的理想场所。学生可以直接通过扫描手机二维码、面对面建群或者选择好友名单等方式组织群聊活动,而两百以上的大组则可直接通过向群内成员邀请。在微信思政教育学习群中,教师之间能够进行共享知识、交流心得、讨论提问。教育工作者也能够采用在群中发语音、信息等方法进行教育,并回答学习者的提问。话题共识为公共教育学科的社群架构、师生关系和教学任务等建立浓厚的学习气氛。不过,如果群体内人数太多,也要防止一些学习者产生“潜水”行为,这时群管理者也要积极提出问题,积极引导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进群内学习气氛。

(2)建立反馈制度:积极推动大学的艺术教学发展

整体的课堂教学过程通常是比较封闭的,因为老师单方面的讲授而全然不顾学习者群体的实际学习状况,因此不利于知识点的传递。在教学管理中,微信思政工作群也是一种十分高效的教育反馈机制。通过微信思政工作群,教育工作者们既可以开展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又可以进行线上或移动课堂教育,通过对课堂作业的反馈,对研究者及时提醒,可以更高效地把握研究者的学业状态与问题焦点,如此教育工作者们可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大纲。学习者可以通过对作业的标准理解与实施,感受实践的快乐,同时通过互相沟通和欣赏,剖析自身问题所在与相应改善办法,并以此推动微信思政教育对教学管理的促进作用。

微信思政教育的功能都有利于公众对艺术作品的传承,相较之下,微信思政教育的公众平台功能更有利于建立公众艺术课堂;
微信思政教育群则更适合沟通和共享,并建立反馈制度;
朋友圈则更强调共享和传播与心得互动。

(二)微信思政教育和其他学习支持平台的对比

1.微信思政教育与PC 平台学习支持比较

学习者除了普通的教学外,还可分别通过PC 端与移动端的教学模式进行学习。在PC 客户端中,为大学生群体实现线上教学业务,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实现追踪与反映,在课后还能够使用其所建立的讨论组进行线上互动。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教学方式的快速发展,微信也逐渐变成了使用者另外一个重要的教学平台。为普通高校学生提供了完整的课程模式,在以移动终端为主的教育教学平台中,除了专门的辅助工具,如百词斩、扇贝等外,以微信思政工作教育、QQ 和微博等通信软件为基础的移动教育工具也早已火热发展。

在学生学习的环境中,不管是PC 端或者移动终端,两者都能够彼此融合。而下一代的学习者所用的知识工具和平台将不再独立,他们吸收了不同平台的技术优势,并结合应用。微信课程思政教育作为一个即时的通信软件,能够和其他教学环境建立成彼此补充和帮助的协作教育工具,用建立微信课程思政教师社区的方法进行线上沟通和教学,实现与学习者间的有效互动。把传统教学管理系统的讨论区功能迁移到微信思政教育领域中,并利用微信思政教育资源平台的功能,多样化的呈现,通过语言、图像和音频等方法,更加方便地沟通。

2.微信思政教育、QQ 和微博学习支持比较

高校学生成为潮流的弄潮儿,也常常会用到某些社会化媒体软件。QQ 与微信课堂虽然都属于腾讯公司旗下的即时通信软件,但是因为微信课堂思政工作教育是后生代的社会化产品,其在移动终端上用户覆盖率也较高。而教育微博则是由新浪公司专门开发的教育微博客,可以发布和共享更简单的教育信息,最大的亮点便是关注机制,比如微信课程思政教育的订阅号,推送内容均以百余字为限。

综上所述,从传播信息功能看,微信课程思政教育具备了私密性、可读性等特点,是一种良好互动教育方式。但由于微信的及时性较快,所以传播较开放发散;从传播组织方式看,微信课程思政教育是一个熟人的小圈子,所以传播内敛性较好;
从教育的情况来看,微信课程思政教育以电脑、手机版居多,更适用于移动学习。因此,微信课程思政教育平台功能较强,更具可读性,同时其具备的内敛力、拓展能力更强。

猜你喜欢 学习者思政微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意林·少年版(2020年2期)2020-02-18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湘潮(上半月)(2019年3期)2019-05-2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微信中国信息化周报(2016年47期)2017-03-25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成人教育(2015年7期)2015-12-21微信中国信息化周报(2015年28期)2015-08-06

推荐访问:在教 建构 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