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教学在高职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以“现代汉语”课程为例

徐 芳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罗定 527200)

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质量的关键,对高职院校培育21世纪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国家、学校和教师各个层面都越来越重视课程的思政建设,各学段、各课程都在如火如荼地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然而,大多数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依然是“摸着石头过河”,课程的思政建设还面临诸多挑战与困难。课程思政作为一种课程观,有其自身的规律与方法,在实践中迫切需要一种与之相契合的教学模式来增效提质。历经近三十年发展的混合教学,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与学习形式,使教学活动的开展、学习行为的监测、学习数据的获取和分析更便捷高效,为教师厚植家国情怀和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提供了支持,能使思政教育元素的融入变得如盐入水、润物无声[1]。

基于此,以高职院校“现代汉语”课程为例开展教学实验,从学习支架、思政资源、思政活动、评价考核等几个方面构建应用于课程思政的混合教学模型,通过课前的下沉启发、课中的探究上浮、课后的反思升华对其教学流程进行整合与创新,使之更加契合高职院校课程的思政发展战略,以期推进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人才培养质量。

(一)课程思政

为解决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孤岛的问题,上海市委市政府于2014年首次提出“课程思政”。课程思政不是指具体某一种课程,而是一种课程观[2],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教育各环节[3],充分发挥各学科、各课程的价值引领及育人功能,形成一种崭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4]。可见,课程思政就是发挥课程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一种课程教育教学理念。

鉴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诉求,采用何种方式融入以增强思政效果引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朱飞提出借助对比分析法、案例教学法等,推进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强化价值引导[5];
李羽佳从实践层面系统地探索了课程思政的网络教育,“在建设思路上要着力实现打造基于大数据等互联网工具的‘互联网+教育’创新育人体系”。为改进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汤苗苗等指出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6],王新华等提出颇有创新性的“八个相统一”。[7]这些研究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对“课程思政”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一定成绩。课程思政建设的落地生根需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并应与一定教学模式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升课程的“两性一度”与育人成效。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并应与一定教学模式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升课程的“两性一度”与育人成效。

(二)混合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混合教学引起学界的高度关注。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斯隆联盟(Sloan Consortium)认为混合教学是“在线教学与面对面教学的混合”,[8]“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9]“实现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资源之间面对面(现场)交互与在线交互”,[10]“为学生创造一种真正高度参与性的、个性化的学习体验。”[11]混合教学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混合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需要从根本上对其进行变革与设计,学者纷纷开展实践。张其亮提出了基于翻转课堂创新混合式教学[12],姚洁通过实证探索了混合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13]。综合混合教学在理论中的创新与在实践中的有效应用,可以看出混合教学作为一种分析教学现象的观点、变革教学行为的方式,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及广泛的适应性,可灵活地应用于课程思政建设中来。

(一)构建思路

构建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混合教学模型,首先需要解决课程专业教学中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混合教学是基于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社区探究理论等学习理论方法,它的突出特征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理念[14],具有高度的开放性,能在诸多领域内灵活应用,包括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等。混合教学在不同情境、不同目标中具有不同形态的混合形式,与各种学习理论方法相结合,生成一定的模式或模型等,并受一定数量、一定质态的教学信息激发,能与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所碰到的教学问题、学习障碍达成顺应、一致,继而推进思政教育过程有序化。而混合教学的定量评价指标比较明确,课程的思政目标、内容及效果具有一定的描述性,这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式能对课程的思政教学进行精准衡量、诊断,能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构建模型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5]混合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具有网络课程资源的共享性、教学时空的无限性等优势,为学生深入思考、反复学习、交流探讨及观点表达提供了平台支撑,也为教师对学生思想进行预评估、收集教学反馈提供了便捷性。为契合课程思政其使命的最终达成,依循混合教学的设计思路,需在顶层设计方面重构其指标内容,基于此,构建了应用于课程思政的混合教学模型(如图1)。

图1 混合教学应用于课程思政的模型构建

1.搭建学习支架

学习支架是整个教学模型的基石,它是在课程思政战略目标与教学愿景指引下,由教师、学习同伴、手机/计算机等提供的、以支持学生有意义地参与他们难以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并取得相应技能的脚手架[16],主要包括“MOOC+SPOC”(中国大学MOOC平台、学校自建的SPOC平台)、微信(或QQ)群、微APP(学习强国、公众号等)等。学习支架主要让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明确学习方向;
课中在图表、范例等问题解决支架下围绕核心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解决重难点问题;
课后学生在学习结果核查或反思支架下自主的监控、调节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较好地实现了思政育人的转化与优化。

2.开发思政资源。思政资源的挖掘与开发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它是在思政战略目标与愿景的指引下,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对教学内容进行的重构。融合混合教学开发课程思政资源,应依托学习支架的支持,在人机协同下深入挖掘融入专业教学的思政元素,实现教材内容、历史事件、社会时事热点及红色教育基地思政内容的有机组合与线上思政资源的智能化推送。

3.开展思政活动。良好有序的思政活动是课程思政目标达成的关键。课程思政教学活动应聚焦核心问题,注重人机协同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基于混合教学的一般教学流程,可将其划分为课前下沉启发、课中探究上浮、课后反思升华。这三个阶段是一个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由浅入深螺旋式递进形成一个循坏周期,通过启发形成最初的认知和价值观,在不断的探究与反思下慢慢生成共同的愿景,并可作为新的资源作用于下一周期的始端,优化课程思政混合教学效果。

4.评价考核。评价考核是在课程的思政战略目标引领下,对学生学习成果输出而进行的反馈,包括课程目标、思政资源、教学活动、教学平台等。混合教学辅以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智能技术,能为课程思政提供了更全面、更权威的衡量指标,推动师生进一步发现问题、弥补不足。

上述分析表明,混合教学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这里依据本研究的出发点——经济相对落后地区高职院校的师范生培育,对混合教学在具体应用中做合理整合与创新。以广东省粤北地区L高职院校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为案例,研究选取该院校三年制2021级小学语文教育专业2个并行班为研究对象,班级均为50人,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绝大多数是依学考生源,学业基础基本相当。“现代汉语”开设两个学期共108学时,每周开课3学时共54学时,教学实验从2021年9-12月份,两个班的教学目标、内容、评价指标、授课教师等完全相同,实验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讲授教学。

(一)课程描述

“现代汉语”是师范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国家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增强和提高其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17]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据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内容,重点突出“四有”好教师的思政核心,并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模式应用

“现代汉语”课程的思政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实时交互、实时监测等优势,将教学实施划分为课前下沉启发、课中探究上浮和课后反思升华三个阶段,(如图2)。

图2 混合教学应用于课程思政的具体流程

1.课前下沉启发

根据思政目标,教师通过中国大学MOOC、学习强国等平台推送视频、图文等富含思政的学习资源,同时利用自建的SPOC平台发布与讨论主题密切相关的测试题或问题。如在绪论中,学生线上对汉民族共同语、方言等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设置的问题层层递进,如“汉语是世界最古老的有文字记录的语言之一,除此还有哪些?”引领学生以国际视野思考问题,以“使用历史最长久的语言是哪种?”“当今汉语的国际地位如何?”问题引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以“你的方言跟汉民族共同语种是什么关系?”等一系列提问,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结合未来职业进行思考,初步唤醒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课中探究上浮

为深化专业知识认知及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问,课中以小组协作形式进行探究。课前几分钟小组长汇报尚有异议或不理解的知识点和问题、社会实践所碰到的困惑,教师依据课前学习数据与“小组汇报”进行“预评估”,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能激发学生认知冲突、有价值的非良构问题,推动小组协作交流在群体认知的冲突平衡中生成集体智慧,解决问题。

问题协作解决的教学活动,应与学生良好师德等品质的培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懂得个人发展与集体需要、当前需求和长远需求、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的关系,在专业知识认知教育中强化师德教育。例如在讲授语音时,结合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设计了“美丽家乡我在行——乡言土语下的普通话”,组织学生围绕项目开展“案例收集——学习反思——我在行动”,以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普通话与方言在社会发展、小学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与教育情怀。

3.课后反思升华

课后的答疑解惑、巩固反思至关重要。课程的思政反思一般从三个方面开展:一是用“MOOC+SPOC”平台中的学习结果反馈数据与资源(包括小组成员或教师等智力资源)让学生“自查自补”;
二是设计有针对性的、有梯度的综合性测试题,确保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三是开展小组拓展任务或社会实践,如对街道、乡村、学校等进行语言调查,实现对语言认知的反思;
乡村小学的见习支教、教学体验活动实现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革命烈士故居、历史纪念馆等地的语言考察中实现关于家国情怀方面的反思。通过不同形式的反思活动培育学生的语言文明、师德礼仪素养,提升学生爱国护家、投身教育的情感共识。

(三)应用效果分析

一学期教学完成后,采用学习情况调查、成绩测验及学生访谈等手段对模型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多角度分析。

1.学习情况调查

研究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级量表,开发了学习情况调查问卷,问卷选项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五个选项分别设置5、4、3、2、1分,对实验班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全部收回,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学习情况调查表

表1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描述性统计显示,六个维度的均值超3.5,总均分的平均值为3.79,这表明学生总体学习情况较好,其中课前反复研读教材的均值最高(3.89),说明学生能较好地完成课前任务,而课堂小组讨论的均值最低(3.68),表明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有待提升、效果有待改善,教学设计与活动组织应强化“以学生为中心”。标准差的值反映了调查数值较集中。

2.成绩测试

为准确评定学习效果的提高是否源于混合教学的使用,期末试题依据教学目标设计试题。其中,30分是为知识目标(记忆和理解),40分属于能力目标(分析与应用),30分属于思政目标(态度与情感)。对实验班与对比班的测验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测试成绩分析结果表

从表2的测试成绩可以看出,总成绩上,实验班存在一定的两极分化(标准差为2.68),对照班的标准差(2.81)高于实验班,两级分化较严重;
在“记忆和理解”知识层面上的学习效果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应用与分析”“态度情感”“总成绩”层面上的差异显著,均小于0.05,说明混合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并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3.学生访谈

为探究其行为发生的深层次原因,随机抽取10名学生进行访谈。学生谈到“课前的在线学习,能反复观看视频,并根据需要自主调整视频进度,这些远胜过传统课堂”“学习中跟同学或老师的不断交流,发现自己课前的认知或表述存在很多不足”,其中关于“毕业择业会不会选择乡村小学”,有8名表示乡村教育质量低下,推广普通话、服务基层教育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使命与责任,毕业有意向选择乡村教育;
同时对照班同等级成绩的10名学生进行了访谈,有7名学生认为乡村待遇比较差,目前没考虑去,2名学生表示如果能入编的话可能会考虑,1名学生则表示无所谓。可见,混合教学对提升课程的思政育人具有较大的成效。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混合教学能够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思政育人成效。线上慕课成绩、线下考试成绩与实践成绩、课堂表现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实施过程性评价、多维度的终结性评价及学生努力程度的增值性评价,从职业理想、教育情怀与求实创新等维度整体考核思政教育的执行力度与深度,掌握其学习表现与学习效果,并依此不断调整教与学,促进学生思想的不断提高。同时,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地域因素等对成绩的影响,问卷与访谈可以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教学设计。

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表明,混合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范式,具有高度的开放性、灵活性等特点,通过整合与创新被用于课程思政建设中,基于课程思政战略目标从学习支架的搭建、思政元素的挖掘、思政活动的开展、巩固与反思等方面对课程进行逐步变革,是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成绩、思政育人效果的。但课程思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本模型仅在一门课程中做了实践探究,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不同,关于混合教学如何灵活应用于思政建设中,需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政能力及教学设计能力。后续将在课程设置中应更加科学、合理地量化出各项衡量指标与指标权重,并通过混合学习行为数据观察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行为与情感变化,进一步系统地开展混合教学在课程的专业教学、思政育人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混合思政 混合宅现代装饰(2022年5期)2022-10-13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4期)2021-07-14“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汉字汉语研究(2020年3期)2020-12-14一起来学习“混合运算”数学小灵通(1-2年级)(2020年4期)2020-06-24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山西教育·招考(2020年3期)2020-05-14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山西教育·招考(2019年3期)2019-09-10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混合运算的方法要领小学生学习指导(低年级)(2019年6期)2019-07-22

推荐访问:课程 现代汉语 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