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水果全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总站 许世杰

水果是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之一。水果产业是河南省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振兴农村经济和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河南省大力发展以水果为主的优质果蔬产业,强力推进水果产业升级,在完善水果全产业链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生产情况

1.面积、产量、产值情况。河南省统计局统计结果显示,2021年河南省水果种植面积45 万hm2,产量995万t,产值425亿元,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第11 位和第7 位。据农业农村部门调查,河南省设施水果种植面积1.4 万hm2,产量35.31 万t,分别占全省水果种植面积、总产量的3.11%和3.55%。

2.区域布局情况。河南省已基本形成了豫西苹果优势产区,中东部平原梨、桃传统产区,西峡猕猴桃、新郑和内黄大枣、荥阳和淅川石榴、新安大樱桃、济源玉黄李、渑池仰韶杏等特色水果生产区。苹果是河南省第一大水果,以灵宝市、陕州区、洛宁县为中心的豫西优质苹果产区占全省苹果种植面积的50%以上;
猕猴桃是河南特色优势水果,以西峡县为中心的豫西南优质猕猴桃产区占全省猕猴桃种植面积的90%以上。

3.主要种类情况。苹果、桃、梨、葡萄是河南省四大主栽水果,猕猴桃、石榴、大樱桃、枣、李、蓝莓、树莓等多种特色水果种类不断增加。其中,苹果种植面积11.77 万hm2,产量407.57 万t;
桃种植面积11.27 万hm2,产量193.01 万t;
梨种植面积6.66 万hm2,产量138.16 万t;
葡萄种植面积4.14 万hm2,产量88.10 万t。

4.关键技术应用情况。河南省水果生产形成了苹果现代矮砧集约栽培、梨绿色提质增效、葡萄设施避雨栽培等一批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模式,矮化密植、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果园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果园机械化作业等果树栽培管理新技术得到推广,示范带动标准化生产。低产郁闭老果园改造持续推进,其中减密度、大改形、强拉枝等关键修剪技术得到全面落实,增施有机肥、铺设反光膜、果实套袋等配套新技术得到应用。

5.质量安全水平情况。“十三五”期间,河南省果品在总产量相对稳定的同时,产品质量持续向好,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截至2020年,河南省果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无较大果品质量安全事故出现。“十三五”末,全省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果)标准化基地2 个、基地面积1.03 万hm2;
登记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74 个、保护面积64.4 万hm2;
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志的水果产品512 个、产量34.75 万t。

6.机械化应用情况。河南省加快水果生产机械化进程,在2018—2020年农机购置补贴中,除通用类机械外,还对各水果生产专用机械进行了相应的补贴,包括动力喷雾机、风送喷雾机、果树修剪机、收获机、烘干机等。同时,河南省还积极举办水果生产机械化展示会等活动,促进水果机械推广应用,如在三门峡市举办水果机械展示演示会。目前,河南省水果综合机械化率在20%左右。

7.规模化经营情况。近年,河南省水果新型经营主体有了较快的发展。截至2020年底,河南省共有水果产业农民合作社2193 个,社员数量达59 401 人。据统计,河南省水果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42 个,其中国家级2 个、省级40 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和三门峡二仙坡绿色果业有限公司,省级代表企业有灵宝市高山天然果品有限责任公司(苹果)、洛阳众森农业有限公司(苹果)、河南省华禾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桃)、息县辉鸿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梨)、洛阳双赢红提种植有限公司(葡萄)、南阳市果然风情实业有限公司(猕猴桃)、河南中农华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石榴)等。

(二)水果种业情况

河南省内从事水果种业研发的科研机构主要有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等单位。规模化的水果种业企业数量较少,代表性企业有三门峡二仙坡绿色果业有限公司等。全省先后从国内外引进名优水果新品种几百个,具有一定栽培规模的就有近百个。目前,河南省苹果良种覆盖率达85%,无病毒苗木覆盖率达到30%。苹果、猕猴桃主栽品种均为国外品种,如苹果生产上豫西主产区富士系列占比高达60%。

(三)加工情况

河南省果品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三门峡市、商丘市等主产区,其中省级以上果品加工龙头企业14 家。三门峡市有水果加工企业8 家,加工产品类型以浓缩果汁、果醋、果酒、果干、果胶等为主,果品综合加工能力近60 万t、果汁加工能力近40 万t。

(四)品牌建设情况

近年,河南省持续开展水果品牌创建活动,加强品牌宣传推介,共培育创建省级农业品牌600 个,其中水果类317 个,占比52.8%。16 个品牌入选首批《中国农业品牌目录》,灵宝苹果、西峡猕猴桃均位列其中。“灵宝苹果”品牌价值196.52亿元,连年稳居全国县级苹果品牌第一位。

(五)仓储冷链市场体系建设情况

河南省坚持聚焦特色、突出重点、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基本原则,积极推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规范有效实施,仅2021—2022年就给予主产区三门峡市项目补助3000 余万元重点支持果品贮藏设施建设。目前,第一大县级水果产区灵宝市拥有机械化果品冷藏库100 余座,加上农户家中简易贮藏设施,全市果品年贮量可达30 万t。河南省水果消费以鲜食为主,产品仍以常温物流为主。全省目前建有水果市场160 个,各类产地批发市场以小型为主。

(六)三产融合情况

河南省一直鼓励水果产业三产融合发展,着力推进集生产、保鲜、加工、旅游、观光、采摘、休闲等于一体的现代产业园。全省已建成水果类现代农业产业园29个,其中,国家级1 个、省级12 个、市级16 个;
建设水果类产业强镇7 个,占全省51 个产业强镇的14%。各地常年积极举办各类水果采摘节、果花观赏节等活动,如灵宝苹果花节、宁陵梨花节及苹果、梨采摘节等。

(一)水果种子种苗现代化育繁水平不高

河南省在水果育种方面,种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高质量水果种子和种苗主要依赖外省调入、国外进口;
种业科研投入不足,研发投入普遍低于销售额的4%,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科研设施设备和关键核心育种技术落后;
水果生产缺乏原创性和突破性绿色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
“育繁推”脱节,推广体系不健全,推广应用慢。

(二)产品多而不优

河南省低产老果园超过总数的1/6,影响果实品质和品相,严重阻碍果品档次提升。水果优质产品不多,低端化、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优质果率在60%左右。果园标准化生产水平低、栽培技术应用不规范、质量追溯体系不健全、品牌意识不强、“绿色”品牌占比少。绿色、有机食品标志的水果产品产量低于水果总产量的1%,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水果产品绿色、营养、健康的消费需求。

(三)生产基础薄弱

水果生产园区水、电、路、渠等缺乏统一规划,基础设施不完善,果树易遭受旱涝胁迫滞育,甚至造成灾害损失。全省大部分温室大棚建造不规范、设备配套不齐全、采光保温性能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钢骨架温室大棚占比不足30%。主产区果园防雹网、防鸟网等防灾设施严重不足,应用占比不足10%。

(四)生产机械化水平低

果园综合机械化率远低于小麦的95%、玉米的75%、水稻的70%,劳动力成本占比60%以上。水果农机科技创新不足,农机装备技术有效供给不够,农机农艺融合不够。国内生产的产品设备质量与国外先进地区引进的仍有较大差距,但国外产品普遍价格昂贵,推广应用较慢。

(五)科技支撑能力不足

水果生产农艺新技术研究转化慢、储备不足,技术集成示范不够,如全省高标准矮化密植苹果园占比不足5%。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落后,智慧园区建设滞后。水果作物种类多,现有产业技术体系团队少、人员不足。省市县三级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许多县区缺少水果技术推广人员。社会化服务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匮乏,新型经营主体组织化程度低,带动能力弱,技术水平不高。

(六)仓储冷链市场体系薄弱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薄弱,冷藏能力不足,如三门峡市苹果机械冷库贮藏能力仅占总产量的10%左右,西峡县猕猴桃气调保鲜库贮藏能力仅占总产量的4%左右。产品运输大多仍以常温物流为主,产品损失较大,物流半径小。各类产地批发市场以小型市场为主,设施简陋、服务功能不强,流通主体组织化程度低,营销规模小。

(七)三产融合不充分

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加工产品单一、产业链条较短、精深加工比例低,生产技术、流程落后。水果产业功能开发不够,新产业、新业态发育不足。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深,大规模三产融合基地很少。

(一)强化良种苗木繁育

河南省应启动国家级(河南)果树种质圃建设工作,筛选多元化和广适应性砧木种质,夯实创新发展基础;
科研机构应明确育种方向,以优质、高产、高抗、多样化、省力化、宜加工为方向,利用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等育种研发平台,加快生物育种技术创新应用,重点培育一批原创性、突破性高端水果新品种,打造育种创新高地;
政府应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开展新品种示范展示展销,扩大新品种示范应用范围。

(二)提升现代化装备水平

各省级主管部门应积极引导水果生产大县完善水利、电力、道路和沟渠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生产保障水平。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应在全省大力开展水果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加快老旧设施改造升级,推广水肥一体化、防雹防鸟等必要装备,提高其使用性能和抗灾水平;
围绕水果生产全过程、全环节,农机部门、农机企业、科研部门要开展协同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快水果农机新机型研发;
全省要持续开展水果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示范推进温室育苗、产品收获、清洗分级、包装、保鲜储藏和运输机械化,提高综合机械化水平,加快农机农艺融合。

(三)推进绿色标准化生产

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的要求,围绕水果育种育苗、生产管理、精选分级、储运保鲜、产品加工等全环节,全省应加快制修订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现代化标准,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应建立并完善河南省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各级政府应健全水果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多元化、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推动标准落实。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应在水果大县开展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重点推动新品种和现代绿色提质增效集成技术示范推广,促进水果品种更新换代和种植结构优化,建立以科学建园、全程机械化、节水灌溉、合理施肥、绿色防控为特点的现代化栽培技术体系,打造典型样板。

(四)完善仓储冷链物流体系

在水果大县、特色优势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商务部门应以水果销售企业、配送企业为龙头,支持建立配送、运输、产品销售全程冷链物流体系,减少采后损失、扩大运输半径、延长供应时间,实现错峰销售。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应实施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建设工程,重点在国家级和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水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所在地,支持建设一批仓储冷藏设施和保鲜设施,构建全省水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设施网络。

(五)强化产销市场衔接

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和商务部门应加快培育大型水果产地、销地市场,构建地头收购交易—产地批发—销地批发—零售四级市场销售体系;
引导各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召开多层次多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发展订单生产,不断提高产销对接水平;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充分利用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网络销售平台和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推进“农超对接”“农批对接”“社区团购”“直播带货”,加大产品宣传推介,拓宽销售渠道。

(六)深化三产融合发展

全省应统筹水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多元化开发利用,深度挖掘产品附加值。围绕差异化消费需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应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水果企业等发展产地初加工,大力推进果品产后精选、分等分级、净化包装、分级销售等,提升产品市场价值。各地应拓展产业功能,依托标准化园区、大型生产基地、中央厨房等,发展休闲农业、生态旅游、科普教育等新产业、新业态;
推进水果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集成生产、购销、加工、物流、研发、服务等多元要素,建设产加销贯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水果园区。

(七)打造知名品牌

全省通过建设水果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化集群等,实施品牌创建工程,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原产地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一批知名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推行品牌使用与维护市场化机制。各级政府应开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积极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
利用农业展会、产销对接活动等广泛开展品牌营销,加大品牌公益宣传。

猜你喜欢 河南省水果苹果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2022年5期)2022-06-05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22年5期)2022-06-05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22年6期)2022-06-05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2年4期)2022-04-26四月里该吃什么水果军事文摘·科学少年(2017年4期)2017-06-20收获苹果作文与考试·小学高年级版(2016年17期)2016-12-23拿苹果小学生导刊(低年级)(2016年8期)2016-09-24会说话的苹果阅读与作文(小学低年级版)(2016年3期)2016-03-08水果篇之Cherry小天使·五年级语数英综合(2015年8期)2015-07-06水果畅想曲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4年9期)2014-08-28

推荐访问:河南省 产业链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