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提升思考

□文/闫柯冰

(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西·南昌)

[提要]国家安全问题事关整个国家、民族和人民的生死存亡。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是顺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迫切需要。随着高校对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应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从社会、高校、学生三个维度着手,探寻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提升新策略。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作为国家发展中坚力量的大学生更应该主动担当起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与义务。然而,我国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工作成效与实际要求和现实需要相比,还有较大改进空间,亟须进一步探索符合新形势需求的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策略。

(一)顺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迫切需要。当前,国际安全环境趋向动荡不安,大国竞争日益加剧,地区冲突不断升温,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日益趋紧,安全领域内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日益凸显,可预见性和非预见性的威胁因素明显增多,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挑战互相叠加。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习近平指出:“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这是习近平针对国际格局发展变迁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判断。当前,世界正进入一个高度不确定时期,我国国家安全领域中面临的威胁和挑战愈来愈多,国际社会中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极端主义等敌对力量直接威胁着我国安全。尤其是近几年来,“民粹主义”思潮抬头、“颜色革命”暗流涌动,对我国大学生价值观的形塑造成了严重威胁和影响。在波谲云诡的国内外环境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显得尤其紧迫和关键。推进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是引导大学生走“正路”,避免大学生走“歪路”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加深大学生对当前严峻国际形势的认识,加深国家与个人之间共同体关系的认知,从而增强其保卫国家安全的主人翁意识和捍卫国家安全的忠诚行为。

(二)适应新时代国家安全战略布局的客观要求。国际形势加速演变,我国发展之路上遇到的风险和挑战愈加艰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研判当前国际局势和世界发展规律,立足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历史方位,系统分析了我国安全问题,形成了系统科学的国家安全理论,并对国家安全问题做出了总体性战略规划。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规定设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并指明大学生应接受国家安全系统化学习训练,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和能力。2020年,教育部发布《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国家安全教育的总体要求,科学规定了国家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完善了教育教学流程,提出了大中小各学段的主要目标,指出大学生应重点围绕理解中华民族命运与国家关系,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上一系列举措彰显了党中央对国家安全问题和教育的重视程度。然而,现阶段的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现状与预期的目标和要求相比还有一定距离,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大学生群体中仍存在国家安全意识淡薄、能力缺失等诸多问题,其中部分大学生缺乏维护国家安全的担当意识,漠视国家安全问题,政治立场不坚定,极易受到外来错误思潮的诱导和威胁。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是对现实需要的回应,推进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工作刻不容缓。

(三)应对错误社会思潮冲击的应有之义。在电子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作为一种跨国界文化传播新媒介得到迅速发展,各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联络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速度更快,内容更加丰富,范围也更加宽泛。当代大学生多为“95后”和“00后”,他们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逐渐成为互联网的积极参与者。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资源和开展社交活动等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习惯,网络也成为他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作为互联网积极参与者的大学生,同时又是网络中错误思潮和敌对势力的重要针对对象,可能成为互联网的“受害者”。例如,一些别有用心的西方媒体,借助互联网平台大肆发布和传播错误、虚假的信息,精心策划各种文化扩张和渗透活动,向我国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期的高校大学生灌输错误价值观念,企图干扰、破坏我国新时代青年意志和我国稳定和谐的社会发展状态。甚至,有些不法敌对势力以网络为阵地,借“高薪酬劳”的噱头引诱欺骗高校大学生窃取、出卖国家秘密,使得部分国家安全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的大学生误入歧途。例如,郑州某大学生,在找兼职的过程中认识了一位乔装成某企业职员的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多次按照对方的要求提供了军事杂志的图片,并获取了丰厚的报酬。然而,经相关部门及时介入,这名“职员”的真实身份被揭露,这名大学生也因此被处以相应的惩罚。在复杂的互联网环境影响下,有必要加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增强其维护和捍卫国家安全的主动意识和自觉行为。

(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已然成为国内外敌对势力的重点渗透对象。近年来,大学生卷入国家安全事件中的情况多发。例如,毕业于江苏某大学的杨某某,于2017年赴香港某大学就读硕士研究生,在香港读研期间,其受到境外反华势力言论影响,对我国内地产生敌对情绪,并参与某境外敌对势力组党结社活动,帮助开展反宣并参与非法游行等,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惩。在维护国家安全这件事情上没有“局外人”,每一位中国公民都应该参与其中。我国大学生身担民族复兴之大任,不仅仅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还应主动成为国家安全的保卫者。同时,国家安全的维护和安全发展环境的营造需要大批具有强烈民族信念、具备过硬能力素质的时代新人。国家的繁荣富强,离不开人民的奋斗;
国家的稳定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民的坚守。只有逐渐优化和改进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工作,引领大学生客观了解和分析当今国际格局以及国内外面临的一系列传统和非传统威胁,不断激发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使命担当意识,持续增强大学生抵御外来风险和捍卫国家安全的能力,才有助于为推进国家稳定繁荣发展培养一批政治站位明确、国家认同感强烈、能力素质双过硬,真正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社会层面:错误社会思潮冲击加剧。社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性因素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培育造成了干扰。其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一些境外敌对势力开展意识形态渗透和西化提供了更多机会,加剧了我国安全领域内的冲突和斗争。这些境外敌对势力散布的虚假信息以无孔不入的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社会意识和价值观的形塑。其二,市场经济在我国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其自发性和趋利性的特点也给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造成了干扰。在其影响下,大学生极易出现个人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倾向,不利于大学生公共精神和社会意识的塑造。其三,社会高度信息化为网络中的不良媒体散布不良信息和控制舆论走向提供了便利条件。部分不良媒体为了博得眼球、赚取流量等不当利益,不惜突破道德底线,公开传播错误、虚假信息,助长了社会中的歪风邪气。例如,2022年3月2日,《纽约时报》援引西方情报机构报告称,中方高级官员曾告诫俄方高级官员,不要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入侵”乌克兰。美国媒体散播“莫须有”罪名的行为,体现了其抹黑中国、煽动局势的真实意图和不良居心。社会舆论环境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严重影响着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与成效,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三观塑造,已然成为当前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二)高校层面:国家安全教育欠缺深度和广度。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三观塑造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尤其重要和关键。然而,当前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同国家相关要求和实际需求相比,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一,缺乏系统的课程安排。2020年,中宣部和教育部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践方案》,提出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等融入思政课程。但是,部分高校仅通过在军事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和思政课中穿插一些与国家安全相关的内容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缺乏规范的国家安全教学体系和相应的教学效果评价信息反馈机制。其二,师资队伍有待加强。部分军事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和思政课教师本身对国家安全相关内容了解不够全面,自身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也需加强。此外,由于部分教师疏于精力和时间,简略了国家安全教育在教学工作中的占有比例。其三,活动形式单一。高校往往通过举办讲座、会议的方式向学生简略地传输国家安全相关的知识内容。受时间限制,讲座和会议内容难免较简略,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吸收的知识十分有限。面对以上一系列问题,如何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和活动实施方面加以改进,已然成为高校需要应对的重大挑战之一。

(三)学生层面:对国家安全的认知存在局限性。《国家安全法》第一章的第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都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高校大学生作为西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争夺的重点对象,是我国持续稳定发展的促进者、参与者和保卫者,面对国家安全问题更应该主动担当作为。然而,当代大学生长期成长在和平稳定的国内环境中,缺乏居安思危的国家忧患意识,主要表现如下:其一,部分大学生主观上疏忽了对国家安全问题的认识,认为国家安全问题事不关己,把维护国家安全视为国家和政府相关部门单方面的任务,主动学习相关国家安全知识的积极性不高。其二,大学生客观上对国家安全相关知识掌握不牢,抵御外来风险和错误思潮侵蚀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容易受到生活中和网络上的一些错误思潮的影响,易被有用心之人蛊惑和煽动,做出危害社会、国家的错事。其三,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意识还未完全塑形,极易陷入爱国情感的盲区,甚至做出不理性和偏激的错误爱国行为。例如,2012年西安部分大学生参与到当地的暴力反日游行中,跟随队伍砸日系车,给人民造成了损失,也给社会带来了混乱。由此可见,大学生群体对于国家安全的认知存在局限性,是国家安全教育工作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增强社会支持力度,孕育良好社会风尚。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和不良媒体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带来的消极影响,需发动社会多方力量去应对。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充分发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引作用,加强对总体国家安全观核心要义、主要内容的宣传普及力度,营造主动维护国家安全的社会风气。其次,针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家相关部门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引下,依照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不法分子意识形态渗透行为的防御和打击力度。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和网络资源开展活动,以提高大学生对不良信息和错误思潮的防范、抵制意识。再次,针对市场经济引发的价值尺度、取向变化的现象,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尽可能肃清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社会风气,为大学生社会意识和价值观的塑造提供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最后,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负面信息、网络不法行为和道德问题等的监管力度,对传播负面信息的组织、平台等及时查封,对错误、虚假信息及时封锁,净化网络风气,形成正确舆论导向。此外,还需充分重视主流媒体的正向舆论引导力,大力宣传维护国家安全的正能量行为,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安全观念。

(二)强化高校责任落实,加快补齐短板弱项。2020年9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教育体系,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高校作为开展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主阵地需逐步完善各方面建设。第一,加强国家安全公共基础课程的建设。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以《国家安全法》为依托,大力构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多样、评价标准多元的国家安全公共基础课。通过开展集中、高效、多元的教学活动把学生“领进门”,激发学生主动性,增进大学生对国家安全内容和相关法律知识的认知。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高校教师作为国家安全相关知识的主要传播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站位,提升自身维护国家安全的信念感和责任感。此外,高校需积极组织教师进行系统的国家安全教育培训,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储备丰富、业务能力优秀、责任意识强烈的专业化教师队伍。第三,积极拓展新型活动形式。高校须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积极创办多形式的国家安全专题活动。例如,举行知识竞赛、观看相关题材的微电影、开展辩论赛、开展国家安全主题的普法活动等。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国家安全专题教育活动中,帮助大学生掌握更多国家安全知识,不断强化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此外,还须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作用。将国家安全教育相关内容融入校园文化中,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调动学生能动性,发挥自我教育功能。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维护国家安全被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十三项重大成就之一。国家安全关系着每一位公民的切身利益。我国大学生作为未来引领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力军,在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基础上,还须保持高度国家认同感与捍卫国家安全能力素养。首先,大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影响着国家安全教育的成效。需引导大学生自觉认识到其作为我国公民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自觉主动地去了解和掌握国家安全相关知识。其次,掌握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能力。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引导大学生形成应对各类国家安全事件的能力。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影响下,大学生在加深相关知识认知的基础上,应提高理性鉴别信息和分辨是非曲直的能力,时刻保持政治站位,做一名坚定的爱国、护国青年。最后,规范内在爱国动机和外在行为。成年大学生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此,大学生需做到不逾越道德底线,不触碰法律红线,自觉地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以法律法规和道德标准为标尺,规范自身行为,既不做危害国家安全的错事,也要避免偏激的爱国行为。

当代大学生生逢伟大时代,肩负祖国建设重任,是支撑国家稳定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面对波谲云诡的国内外环境,推进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工作显得尤其紧迫和关键。开展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国家,如何引导大学生增强捍卫国家安全的意识、意志和能力,并转化为维护国家安全的自觉行为,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多维度思考和探索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新策略,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而且有助于为国家培养大批具有全球视野、中国情怀、素质过硬、可靠管用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国家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题解教育『三问』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带父求学的大学生下一代英才(酷炫少年)(2019年3期)2019-03-25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6期)2018-06-22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年1期)2018-01-29大学生之歌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把国家“租”出去华人时刊(2017年23期)2017-04-18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16年1期)2016-09-10让大学生梦想成真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推荐访问:新时代 安全意识 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