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其教育引导研究

陈英英,马燕坤,郭云飞,牛 佳

(1.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工作处,河北 张家口 075000;
2.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办公室,河北 张家口 075000;3.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 安全工作处,河北 张家口 075000

随着网络科技的高速发展,中国网民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21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10.32亿人,较2020年12月增长4296万人。[1]作为网民主体之一的大学生,要在利用网络科技中学习知识、交流情感、了解社会动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伴随着网络便捷性、丰富性的同时,它也展示出了双刃性的特征,诸如它所带来的一些虚假、涉黄、涉赌等负面信息也给其中的一部分大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规范任重道远。

(一)网络言行道德失范

在虚拟网络社会中,有些大学生法律知识缺乏和政治意识淡薄,他们不经思索、盲目跟风,不负责任地转发未经证实的网络垃圾信息,浏览、传播色情暴力等信息;
有的大学生通过隐匿自己的个人信息,在网络中放任自己,言语偏激,发泄个人负面情绪;
有的学生沉溺于斗地主、扑克牌、各种象棋类网络游戏,有的甚至借兴趣爱好之名参与世界杯、欧洲杯、NBA比赛、赛马运动等诸多网络赌博游戏中不能自拔。大学生在网络中言行随意且无度,挑战网络道德底线。

(二)网络社交道德失范

QQ、微信、微博、贴吧、陌陌、抖音、快手等网络社交平台的搭建,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社交选择。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渴望别人的肯定和赞扬,希望通过网络结交更多朋友。但有些大学生却沉溺于虚拟网络社交中,结交道德素质不良人员,在社交平台上进行辱骂、欺凌、网络暴力等行为。有的学生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开始通过挑逗、卖萌、调侃直播达到赚钱目的。网红主播的“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严重冲击着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大学生身心发展受到了较大影响。

(三)网络学术道德失范

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时间长、频率高,网络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信息,但网络的便利使得有些学生无视别人的劳动成果,随意下载、盗用、抄袭,有的甚至侵犯了别人的知识产权,触犯了法律。尤其是在学术论文上,学术不端行为更是频频发生。有的学生竟然对学术不端行为认为是正常且合理的,找各种理由回避自己学术道德失范行为,这种缺乏网络诚信的行为,在大学生中屡见不鲜。

(四)网络消费道德失范

数字货币的出现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生活中的消费大多数通过支付宝、微信、数字银行等进行支付。支付方式的变化让学生产生数字即是金钱,金钱即是数字的错觉。花钱无度、超前透支消费、盲目网上购物、攀比消费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出现有的学生恶意进行网购差评索要报酬。这些行为是部分大学生扭曲消费心理的表现。

(一)大学生自身网络道德素质低

当代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长大,对网络社会的认知停留在表面和肤浅层面。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社会,他们更显得涉世不深、阅历不足、经验不丰富,心智不成熟。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加之缺乏周全的分析和判断,在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面前,轻信谣言、崇拜黑客。在追逐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出现网络代打游戏、网络替考、代写论文、网络不良贷款等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二)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如何上好这堂课父母是关键。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高低,很大程度反映家庭中父母网络道理素质。倘若父母在家长时间看手机、玩游戏,甚至传播低俗不健康的网络信息,肆意妄为抨击别人,这样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网络道德素质令人担忧。家风好,教育出的孩子才会明理诚信。

(三)学校教育管理不足

课程设置不全面、内容单一、宣传不到位、缺乏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和方法、网络道德教师队伍不够专业科学、网络道德教育管理力度不够,这些说明学校对网络道德教育重视力度不够,网络道德教育管理有待加强。

(四)社会环境影响较大

社会中一些不良风气、消极的舆论导向、负面的价值观对大学生网络道德造成冲击。部分网站、自媒体对社会热点事件夸大其词、歪曲事实、甚至胡编乱造,破坏了网络社会的秩序,这些网络舆论消极错误地引导了大学生网络道德的风向。由于监管部门权责不明确,造成监管难度加大,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得不到有效监管。网络道德失范的相关法律也不够完善,存在滞后性,导致失范行为出现后无法可依,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歪风邪气。

(一)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教育引导的总体原则

一是遵循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原则。大学生作为网络行为的主体,必须在自律下严格遵守网络道德要求,激发内生动能,使其逐渐内化为自然的网络道德行为习惯。政府法律法规、高校制度等他律的规范和自律的结合,可以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惩戒突破法律底线的失去自律的大学生。二是遵循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原则。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网络教育平台和传统教育模式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实现全方位无死角全覆盖,可以极大地增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认知和共识,大大增强网络道德教育引导的效果。三是遵循科学灌输与隐性渗透相结合原则。科学灌输不是一成不变、照本宣科地讲,而是有计划和目的地科学、合理、灵活地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渗透教育则是通过网络平台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潜移默化地融入大学生的内心,实现教育效果。两者结合可以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习惯。

(二)提升大学生自身的网络道德素质

一是遵行提高网络行为自我控制力。在面对形形色色的网络诱惑,大学生要经受住不良诱惑、学会克制、把持住自己的网络行为。严格按照网络道德准则来规范言行,做出道德的网络行为。二是遵行培养网络信息辨识能力。大学生要做到不传谣、不造谣,冷静思考、认真辨别,进行理性甄选和过滤,去伪存真。三是遵行养成融入网络道德群体习惯。个人的网络行为容易偏离方向,被负面信息和内容所影响,而加入网络道德群体,相互监督和鼓励,形成道德共同体意识,养成网络道德习惯,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促进网络社会的良性发展。四是遵行培养高尚的网络文明素养。坚持律己意识,严格遵守社会公德,坚持正确的网络意识形态,有利于大学生提高网络道德水平。

(三)强化网络道德的家庭教育

一是父母要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在网络活动中,树立良好家风,注意文明用语,不传播污染信息,不沉溺网络,起到教育引导示范作用。二是家长要发挥好监督管理作用。可以从经济管理角度严控大学生的网络开支,减少其不必要的网络花销;
从时间管理角度密切观察大学生网络活动内容和上网时间;
在谈心聊天中洞察学生是否存在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一旦发现,及时止损,发挥好监督管理作用。三是家长要转变教育理念,提高网络道德教育意识。转变唯成绩论,充分尊重和满足大学生的正确、合理的网络行为。注重潜移默化且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运用网络道德失范案例故事帮助大学生提高网络道德意识,践行网络道德。

(四)加强学校网络道德教育

一是学校要增设网络道德课程,丰富教育内容。高校要将网络法治教育、礼仪教育、价值观教育、道德意识教育作为网络道德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师可结合学术不端、网络诈骗、网络信息污染传播等反面案例的讲授开展网络道德课程教育,增强大学生对网络法律法规的认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意识、自律意识、诚实意识等,自觉履行道德责任。[2]二是学校要完善网络道德教育微平台建设。积极构建官网、公众号、QQ群和抖音、快手等网络教育平台,全方位地参与大学生的生活,丰富微平台教育内容,积极引导充满正能量的舆论氛围,同时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舆论引导和监管。三是要完善高校对网络道德监管制度。高校要在规章制度中添加网络道德相关约束内容。建立大学生“网络道德档案”,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记入档案,起到警示作用。

(五)优化网络道德的社会环境

一是全社会要营造良好社会道德氛围。对危害网络道德氛围的行为进行封号和整改,加强监管。营造健康的网络学术道德氛围,发挥道德模范的垂范作用。严格控制网络不良舆论导向。二是国家要健全网络道德的相关法律法规。对症下药、因事立法,使网络法律规范做到有针对性、内容翔实性、具有可操作性。三是以政府为主导,网络科技企业为辅助,构筑多方联动现代网络化治理体系。政府通过建立网络防护网、防火墙、杀毒系统、通信设施和监控系统等软硬件设备,构筑网络安全钢铁长城;
科技企业通过VR或AR技术提供各类道德情景的模拟,提升网络道德认知水平,促进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的培育和践行。[3]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研究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和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人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需多方联动,凝聚合力。既要学生自我教育,又要发挥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引导作用,还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这样才能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和素质,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猜你喜欢 道德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题解教育『三问』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跟踪导练(五)(2)时代英语·高一(2019年5期)2019-09-03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9年2期)2019-08-24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带父求学的大学生下一代英才(酷炫少年)(2019年3期)2019-03-25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年1期)2018-01-29大学生之歌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推荐访问:引导 道德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