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语文要素,为课堂教学搭台

■ 闫文静(徐州市贾汪区实验小学/江苏省徐州市)

谈到当下使用部编教材的语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师可以毫不犹豫地说:“第一课时读好课文、疏通字词、概括课文大意,第二课时围绕课后习题设计教学活动!”然而事实就是这样简单吗?众所周知,部编教材的课文篇幅普遍偏长,课文内容深,因此就有了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的观点。无论怎样教,上好每一堂课尤其重要,于是每一课时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也悄然发生改变。为了追求每一课时的教学更加充实丰满,教学环节更加紧凑,教学内容更加深刻,探索新的教学路径势在必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结合最近的学习和自己的一点尝试,以六年级语文下册《腊八粥》的教学为例,谈一谈怎样加大课堂教学的容量。

统编教材的语文要素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梯度分布在不同的单元。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编者基于不同年龄段学生语文能力的生长体系,结合本单元文本特质,精心提炼、编排的,是引领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向,更是促进语文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载体。依照语文要素制定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永远不会偏航。《腊八粥》一文处于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分清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这是对“如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两个训练点的再延伸、再深化。在语文要素的统领作用下,初次上课可制定两个教学目标:1.会写“腊、粥”等12个字,会写“腊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分清详略并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为此我设计了两个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学习活动二:抓住关键,梳理脉络

1.默读课文第9到17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写了八儿做的几件事呢?尝试着用小标题完成思维导图。

2.等粥部分一共写了四件事,你最喜欢哪一件事仔细读读。

在完成两个学习活动的基础上,我还添加了写字的环节。重点指导学生写“粥、腻、褐”这三个字。一节试讲课下来,虽然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突出了教学重难点,但看起来是普普通通的课堂,教学形式太单调——引领着学生借助思维导图,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梳理文章的脉络。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在交流时也明显存在牵着学生走的痕迹,显而易见学生根本没走进文本只停留在文字表面。课堂教学设计肤浅,虽然也考虑到了语文要素,但是没有顾及学生要进行深层次的学习。高年级的课堂追求的是孩子由浅入深的学习活动,通过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在合作伙伴的互助下,挑战有难度的学习任务,获得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能力。

经过研究发现,本节课教学目标定得较低。若要加大课堂的容量,加深教学的难度,就需要依照语文要素修改先前的教学目标。六年级学生在前面五年学习的基础上,已具备自学生字、词语的能力,字词暂且可以放一放。朗读课文为理解课文内容作准备,可与检查自主学习同步,一举两得。文中八儿的形象是立体丰满的,可以借助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明确作者详写的目的。有了语文要素作为航标灯,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定位:1.会写“腻、褐”二字,在通读课文时理解“孥孥、不消”等词语。2.朗读课文,利用思维导图理清课文脉络,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章内容的详略安排。3.感受人物形象,初步学习怎样详写。这三个教学目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假若进行零起点的语文教学,实施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可是对于六年级的孩子,可以适当把目标定得高一点,由量变慢慢发展到质变,由不可能变成有可能。

统编教材按照双线并进的方式编排课程内容,人文主题广泛灵动,语文要素明确、扎实。编者将这些语文要素分成若干知识点、能力训练点分布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课文和练习中。蕴藏在课文中的这些语文要素,要想真正转化为学生能够带走的技能,就需要将语文要素和教材进行碰撞、交融,生发出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体验,让学生习得方法,形成习惯,在迁移衔接、拓展实践中加强。纵观整套小学语文教材,深入挖掘课文内容,不难发现在很多课文中隐藏着思维导图的身影。在六年级语文上册的《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和六年级语文下册的《鲁滨逊漂流记》一课中,编者为学生呈现了最简单的思维导图。学生通过完成思维导图,在实践中掌握了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提高了阅读能力,同时对语文要素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教师要把握编者的意图,利用教材中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在进行《腊八粥》的教学时,要以思维导图为抓手,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知晓了所有的语文要素,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才能在面对一篇课文时准确提炼出训练点。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我们也要注意把本节课的训练与前面涉及的语文要素进行联系。根据实际需要,巧用思维导图来搭建关联语文要素的平台。从上面的学习单可以看出,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提示,不需要强调,很快就发现作者在详写“等粥”的场面,详写和略写一目了然。这种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的练习,轻而易举扣住了单元的语文要素。在这一过程中,概括主要内容的训练、提炼小标题的练习,使用已掌握的速读、有目的阅读策略,梳理课文信息等各种围绕语文要素进行的训练点都被综合在一起了,说是学习过程的一次飞跃也不为过。一名语文教师不能仅仅关注本单元中的语文要素,要从整体的视角掌握各年级、每本书中语文要素的横向、纵向联系,为课堂教学、把握训练定位提供依据。认清语文要素在教材中的地位,根据课型设置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抓住有针对性的训练点,合理有序地将“点”串联成“面”。以统整的眼光来审视教材中的语文要素,做到瞻前顾后,前后勾连,前后呼应,打通知识与知识,知识与训练点,重难点之间的关系,语文课堂将是另一片辉煌。

课后习题是编者针对具体课文内容从教和学两个方面进行精心编写的,集中体现了单元语文要素在本篇课文中的践行和落实。有效使用课后习题既为学生的学搭建了阶梯,又为教师的教明确了方向。

深度的语文学习,需潜心研究教学设计,需要核心问题作为支架,教师对问题的提出更需独具匠心。聚焦语文要素,放下教师的身段,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生才能在问题的引领下进行学习。于是,我对《腊八粥》的教学设计做了最后的调整。首先要把板块式教学模式用上,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清楚,环节安排紧凑,其次要体现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使用学习单是一个好办法,最后要想办法让课堂成为一个整体,像一篇散文一样做到形散神聚。为此我想到以“粥”字作为贯穿课堂的线索,从介绍作者到检查学生朗读课文中描写腊八粥的有关段落,包括学生完成思维导图,再到体会人物形象,全都围绕“粥”展开。我安排的课堂一共两大板块。第一个板块的学习活动参照语文要素衍生三个问题: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内容可以讨论。2.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请大家根据导学单的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用小标题完成思维导图。3.找出文中描写八儿猜粥和看粥的段落,仔细品读,感悟腊八粥的美味。细细分析第一大板块的教学流程不难看出,每一个小问题都是精雕细琢的,都有着明确的指向。第一个问题最简单,解决基础性的东西。第二个问题围绕语文要素分清文章的主次来设计,也考察了学生高度概括的能力,这个问题也是第一板块中耗时最多的,学生认为最难的,操作起来相对复杂。不能说我的教学设计是完美的,但是确实是有层次的,有梯度的,有指向性的。无需另辟蹊径,把课后习题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作为教师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是最便捷的、实用的。

对于《腊八粥》课后的问题笔者斟酌了许久,又和同教材的教师进行多次研讨,悉心听取了大家的建议。抓住“一边读一边想象八儿的馋样”这个问题进行研读是课堂训练的精髓。于是对第二板块的学习活动进行如下安排:1.默读课文第2到17自然段,划出描写“八儿”馋样的句子,在旁边做批注。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4到11自然段。一石激起千层浪,无石不起浪。好的问题犹如课堂教学中的石,可以激励学生自读自悟的千层浪花,课堂上学生侃侃而谈。

借助课后习题来设计教学,教师教学的思路变得更加清晰、明确,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愉快,有效推动了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课后习题是巩固课堂教学有效手段,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通过分析课后习题的编排与设计,不难发现其用意的妙处,那就是语文教学的方向已从平面的字、词、句、段、篇转向立体的阅读策略。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课后习题的重要性,并利用课后习题高效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课后习题的最大作用,才能让语文要素落地生根。

现代语文教学理论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并力争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课后练习题是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不仅如此,课后联系能够展现语文要素,这在教材编排中就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了。从课后练习的内容来看,很多题目具备鲜明的实践性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通过完成解答后,进一步进行思考,进而达到掌握语文要素的目的,最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语文要素的实践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抓好课后练习题训练入手来突出语言要素的落实,认真挖掘每道练习题中蕴含的语文要素,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充分发挥语文要素在学习过程中的实用性价值。例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时,从课后的练习题中就可以发现,编者已为我们指明了本课学习必须要落实的语文要素。在引导学生解答课后练习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技巧,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是仿生学科普说明文,编者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通过三个问题让学生谈谈自己受到的启发,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一是基于课文内容这个角度提出问题的;
二是基于本文的写作方法这个角度提出问题的;
三是基于生活经验这个角度提出问题的。最后,编者还为学生提出了一个片段,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就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语文要素的理解与掌握。学生们为了回答这些问题,需要从不同的视角出发进行深入思考,进而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归纳其中的技巧。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既获得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意识,从而有效落实了语文要素。

综上所述,精准解读教材中的语文要素,要深入挖掘课文内容,确立有效可行的教学目标,注重训练点的前后粘连,巧妙利用课后问题,为课堂教学搭台,才能围绕语文要素吹响课堂教学的号角,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习题导图要素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22年9期)2022-10-24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2021年12期)2021-12-31抓住习题深探索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21年6期)2021-11-22借思维导图算24点数学小灵通·3-4年级(2021年3期)2021-04-13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数学小灵通·3-4年级(2020年10期)2020-11-10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当代水产(2020年4期)2020-06-16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领导决策信息(2017年42期)2017-12-15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河北书画研究(2017年1期)2017-08-22

推荐访问:紧扣 课堂教学 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