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智慧教育的思政课教学供给侧改革研究*——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角色转换

王家利,刘若福,胡真真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 福州 350202)

在立德树人的根本原则下,始终坚持三全协同育人的价值方向,根据思政课程具体章节所设定的教学工作的重点与难点等内容,对新时代背景下思政课教师自身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明确了发展方向。思政课作为新时代背景下学生进入学校开展学习活动的一项重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内容[1]。思想政治课程不仅为时代发展提供综合型人才资源,还将培养学生个人思想道德素质以及法律法规素质作为重要的教学方针,思想政治课始终围绕着教学工作的重难点以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学习,同时还应该帮助学生对时代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观念,感受个人成长发育的真谛,主动弘扬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精神。由此可见,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单一的开展思政教育活动,也不单只是此门学科教师的个人工作职责,需要教师开展更加深层次的教学工作[2]。为此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思想政治课程对于学生个人思想素质以及道德品质的提升存在积极影响,同时还能够将其视为学生个人思想与情感成长发育道路上的引导者,进而帮助其走出思想上的迷雾,确定学习方向以及人生价值方向,但是在当前“互联网+”智慧教育的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思维模式不能有效地解决此背景下学生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以至于造成教学工作与时代发展背景处于脱节状况。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与学生对自身发展的需求及时转变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以往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模式更加偏向于单一的“填鸭式”灌输,对知识进行复制与粘贴,并没有对学生传递自身对教学知识的深度理解,以至于将其视为思想政治课知识的搬运者,没有促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未充分调动其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积极性,进而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丧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单一的知识搬运者,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所发挥的价值逐渐下降。伴随着“互联网+”智慧教育的发展,在新时代影响下,学生个人思维方式发生了改变[3]。为此,思政课教师应该对应做出一定的转变,在案例分析以及情景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时代发展背景,为学生学习过程营造一个良好且轻松的学习氛围,例如改变学生座位的排列,采取马蹄式或者圆桌式等模式进行排列,其中前者(马蹄式)可以使用于情景的展示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难点与重点内容;
后者(圆桌式)则可以适用于分组讨论过程中,便于学生之间对知识的交流与理解。为此,教师角色的演变,转变为情景教育环境的创造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对学习的排斥心理,提高其学习效果以及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度。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的师资队伍、教学质量与水平以及课程具体安排等方面的影响下,唯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对学生思想道德以及法制观念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在当前新时代下,思政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讲授思想政治相关理论知识,还应该为学生对理解与使用思想政治知识中所包含的意义与价值做好指导工作。为此,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对理论知识填鸭式教育模式,而是应演变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描述者,做到知行合一。科学规范的思政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特殊的教学优势、发挥强大的教学能量,保持科学且严谨的态度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疑惑进行回答,重点强调学习的理性(即合理使用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传递的正确思想观,价值观以及方法论等),以此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以及对问题的处理能力,尊重教学工作的规律性以及学生对知识学习的逻辑性[4]。其中学理性作为教学工作的根本与重要支撑,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均存在重要的决定性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描述事实真相以及传递真理,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传递思想政治知识的真理性,然后把复杂化的思想道德知识有效融合在学生思维框架模式中,使其深刻感知到思想政治课程的学理性、亲切感。

对于思想政治课程知识的刻板讲述主要表现在教师所使用的教育方法具备单一性、与学生缺少情感上的交流沟通。为此,思政课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应该增加教学方式的多样性,采取丰富的情感对知识进行传递,同时还应该将思政课程的教育意义庄严性以及教学模式幽默性密切关联,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种自由轻松的表现方式对其中的重点知识以及相关理论进行教授,从而帮助学生可以更好地体验知识教育的效果。由于思政教育知识的接收对象是学生,并且将人作为主观客体开展教育工作以及教学工作,所以对知识刻板讲述的模式会明显的降低学生对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渴求性。将知识视为生产流水线的产品时,那么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便是其中的一个工人,学生所扮演的便是对产品进行消费的人员,由此可见,两者之间只有单一的输出以及采纳的关系,为此,如果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失去自身的感知性,学生则会对应减少对知识学习的渴望[5]。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只有让学生成为思想政治知识的生产者以及演绎者,转变以往的消费者角色,从而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进一步了解知识、感受知识的魅力,提高其对知识的认知程度。

思想政治课程的主要特点表现在意识形态以及非意识形态词两个方面中,其一,思想政治课应该始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保持高度的一致,进而为中国梦实现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以及创建者。其二,思想政治课应该根据学生个人个性化发展目标以及人类共同发展需求相适应下开展思想道德的发展与培育。为此,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在讲解知识理论时,应该关注自身情感的传递以及所使用的非语言载体教育模式对学生所造成的影响,再加之,教师通常保持一种掌握知识的权威者对学生开展教育工作,认为自己拥有丰富的思想政治课程知识储备量,其往往所扮演的角色便是对思想政治知识宝库的传递者以及提供者,以至于其认为自己只要掌握得多,学生所理解的知识便会更多,但是其往往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接收程度与理解程度,也往往忽视了学生不单是思想政治知识的传承者,也会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言行举止有所传承[6]。在新时代发展下,学生可以通过多渠道的方式了解相关知识,为此教师不再是其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在传统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权威性会有所下降。所以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所开展的教学工作,教师要是应该采取生动化、有效化的教学模式,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其语言应该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采取丰富的肢体语言来讲解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因为学生个人对于思想政治知识储备量较少,个人认知水平较低,所以其在面对丰富的知识资源时,不能有效对其分辨,也不能合理将思政知识应用在其日常生活中去。基于互联网+智慧教育的背景下,个性化与针对性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的挫折与障碍,以至于学生个人思想价值层面会发生偏离。同时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师所采取的教学理念方式存在一定的依赖心理。为此,思想政治老师应该合理使用教学资源,调整与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对学生思想情感的培养方面的重视度[7]。德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属性,同时道德教育与客观理论知识的传递存在一定的差异,且重点偏向于知识的传递,而往往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建立以及情感的支持,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怎样合理利用自上而下的课本知识教育,进而帮助学生正确人生价值的形成,始终是思政教师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好思政知识传播的亲和力,结合中国发展具体情况,进一步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与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主潮流与主趋势,促使其能够深度了解与明白新时代发展背景与意义。与此同时,教师不应该只是单一对学生开展静态的理论知识指导,而应该采取动态的言行举止教育,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推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与完善。

由于人类自身的教育模式的转变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人类对于知识的取得方式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在互联网+智慧教育的影响下,以往所采取的教育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并且情景教学模式也表现出多元化,多样性发展趋势。人工智能使用于学校课堂教学工作中已然成为必然的时代发展趋势,机械化的教学方式不能有效满足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所以教师不但需要对以往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观念作出改变,还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扮演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的新角色。由以往教育模式的保守派演变为对未来新兴智能教育模式的支持者与先进者,通过总结归纳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的特征,进而形成一个新兴的教师角色扮演体系。思想政治课作为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核心载体,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着重要的弘扬作用,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课程教学目标。其中思政课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表现出时代发展的特性,以往教学模式不能有效满足于当前“互联网+”智慧教育发展背景下的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需求性[8]。伴随着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频率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使用到全息投影、模拟仿真等新型的科学技术,可以帮助学生置身于虚拟的情景中和历史人物展开对话与交流,不但提高教学工作的深刻性,并且还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思政教师还应该形成一个先进且科学的新时代教学理念,主动学习与灵活地使用“互联网+”智慧教育的现代化教学工具,有利于提高教师对信息化技术使用的熟练度,进而促进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发展与进步,有利于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思政课教学工作的使用。

在“互联网+”智慧教育发展背景下,以个人言论治理天下的情况已然不再可以有效适应当前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社会需求。对于教师而言,特别是思想政治教师来讲,其专业知识理论的储备量不仅深厚,同时对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变化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观察力以及诠释力。教师在随着研究探索的不断深入,有时候便会深陷其中,如果将其他的知识以及所使用的思维模式使用在已知的范围中,则会产生一种对新知识的了解与认知。知识不是独立而存在的,为此应该打破学科之间的局限性,实现知识的跨界发展。思维模式的转换会为思想政治教师的行动提供便捷性,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其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帮助学生制造一个新的学习窗口,增加教学知识表现的新渠道,进而实现大思政的教育育人趋势。教师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被动适应者角色以及社会引领者角色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冲突,进而推动教师对学生所开展的人才培养工作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作出对应的改变,倘若教师不能有效地适应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则不能有效地发挥引导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教师并不是单一的被动顺应者,为此应该打破对以往教师的认知程度,进而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应该提高自身主人翁的意识水平,主动顺应时代发展而进一步,有利于更好的培养出创新性人才来推动社会与时代的进步与发展。

总而言之,基于“互联网+”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思政课教师应该将多种教学工作开展中的角色实现高水平的一致性,从而成为对学生开展思想情感教育活动的主导力量,在转变思政教师的角色过程中,应该合理科学的添加思想政治课程的逻辑性以及真实性,使其更好的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与思政课学科自身发展的内在环境需求,进而促使其与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保持高度的一致,实现教学模式以及教学主流趋势等方面的平行。所以,应该成立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的专业化、规范化的思政课教师组织,进一步实现思政课教师自身所扮演角色的常态化发展。此外,还应该重点关注对思政课内涵式建设与发展的助力,有利于多角度地增加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进而实现知行合一、格物致知。

猜你喜欢 互联网+思政时代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

推荐访问:互联网 思政 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