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元素挖掘途径探析

徐昌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0050)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是面向所有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作为价值引领的一种教育理念,为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管理,还是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等,课程思政都为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提供新的切入点。就业指导课程蕴含着启迪学生智慧、激发爱国热情、强化责任担当、培育工匠精神、增强“四个自信”等思政元素。[1]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就业指导课程,推动就业指导课程全方位改革,重要的是要深入研究,全方位、多角度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推动课程改革,提升教学效果。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原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作为高校公共基础课程,价值性和工具性特征表现都极为突出。这门课程一头连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一头连着如何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根本问题的解决。就业指导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从工具性角度看,是一门通过讲授就业信息搜集、求职材料制作、面试沟通、就业保护等内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课程。从价值理性来看,这门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使其成长为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任务。对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原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指向,真正做到激发学生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国家发展大势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将个人职业理想与国家发展联系在一起,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使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为民族复兴汇聚强大力量。

(二)以课程规律与建设为根本支撑,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就业指导课程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就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就业指导课程要遵循课程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思政元素的挖掘要以深入探索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基本规律为根本支撑。2022年5月1日正式施行的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对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就业指导课程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的青年就业工作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2]就业指导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一定要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针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强化实践。就业指导课程作为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践性”要求不局限于课堂,不局限于讲解,不局限于时空,要综合运用模拟面试、实操演练等途径提高教学效果。“理论性”要求教师不能想当然地仅凭自我经验讲授课程,要提高理论性指导。理论讲得明,道理说得透,学生才能听得进。这就要求教师在挖掘思政元素时,深入研究课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讲解、案例选择、实践指导。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要与学生产生“强链接”。

(三)以具体学科为依托,精准对接专业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面向所有专业学生。除了具有共性特征的政策解读、就业法律保护等内容外,其他方面要根据具体的学科与专业进行内容设置。思政元素的挖掘也应该以具体学科与专业背景为依托,以具体的行业背景、专业方向为着力点、切入点。只有如此,才能有的放矢,完成教学目标,实现育人效果。否则,内容泛泛而谈,思政元素挖掘不聚焦、不落地,过大过高,没有具体的着力点,无法与学生建立链接。学生对内容无感,对学习厌烦的情况就会出现。教学目标无法实现,何谈育人目标的达成。当然,这对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关教师除了具备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等知识以外,对于所教专业的行业背景、就业趋势等也要有所了解。一些高职院校在教师选择时,采取专业老师或者企业导师搭配就业指导老师共同上就业课的方式,大大地提升教学效果。思政元素的挖掘也要从就业和专业两个层面去深入分析、研究,精准对接专业、行业。

(一)结合就业形势与政策挖掘思政元素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学中,学生了解就业形势、理解相关就业政策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了解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政策是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前提。教师对就业形势的分析、就业政策的解读是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环节,更是贯彻宣传党中央重要精神、落实落细就业举措的重要途径。

首先,从疫情期间国家千方百计保就业推出的各项举措结合就业形势分析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区域、行业、企业等相关数据分析,使学生了解就业情况,减轻就业压力,进而实现高质量就业。教师讲透国家为切实保障大学生顺利就业推出的各项举措,尤其是党中央针对实际加大“六稳”工作力度,明确提出“六保”任务,“稳就业”“保就业”居“六稳”“六保”之首。学生通过了解国家在疫情防控中各项措施及针对就业出台的各项政策,深切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振就业的信心。另外,求职过程是一次自我探索的过程,探索自我能力与价值,探索国家社会与时代。因此,就业形势与政策的讲解,是将学生个体与国家深入连接的过程,更是挖掘思政元素的密集点。

其次,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引导学生扎根基层,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实现人生理想。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强调,要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3]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先后7次提到大学生群体,明确提出鼓励各地多渠道招录大学毕业生到村工作,培养更多毕业生成为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和乡村治理人才。如何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如何引导大学生根据自身实际,结合国家发展战略,扎根基层,成为乡村建设人才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这是就业指导教师挖掘思政元素的一个突破口、切入点。首先,要深入解读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文件,理清思路,做好宣传,更要结合学生实际,尤其是抓住学生自身能否扎根基层的疑惑点进行答疑解惑。比如,大学生面向乡村基层就业,在基层就业都有哪些去向,如何结合国家的战略安排、政策方向,根据自身实际,面向基层设置职业目标,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等。同时,在教学中,引导毕业生投身乡村建设,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成长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创新型人才,担当乡村振兴使命,实现扎根基层成才报国的理想。

(二)结合求职过程挖掘思政元素

求职过程包含求职材料准备、面试、就业协议的签订等环节,是大学生从学生角色向社会角色过渡的第一场“考试”,也是问题集中、难题爆发的过程。如何利用就业指导课程提高学生就业力,以便实现学生顺利就业,是教师坚持问题意识、深挖思政元素的关键环节。

首先,从就业信息的搜集与辨别提升学生明辨是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求职过程中,如何搜集就业信息,并对就业信息进行筛选与辨别,是就业指导类课程内容重要的一部分。在以往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多倾向于讲述如何辨别虚假就业信息等具体问题。在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就业指导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中,要重新梳理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也要理清本节课的思政元素要点。课程不仅要聚焦具体的就业信息真伪,更要培养学生具备面对问题时勇敢站出来的勇气与力量。大学生求职的过程是一次身份转换的过程。从学校到社会,角色的变化、环境的变化最终聚焦于评价标准的改变。与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与途径相比,求职作为一种社会性更高的活动,评价方式更多元。再加上复杂纷繁的社会现象,使一些学生无法快速适应。问题出现的地方,就是教学突破口,也是思政元素挖掘的切入口。这时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引领毕业生沉着应对。

其次,从就业形象设计、求职材料制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消费观。

求职形象、求职材料制作是毕业生在求职前重点关注的内容。毕业生受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审美日益多元化。求职过程中,适当的化妆是合理的,但是过分地注重形象而忽略内涵不可取。畸形的审美观不利于大学生的求职就业,也不利于在职业发展中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此外,求职材料是针对求职目标有目的地优化个人材料的过程,重点是材料的梳理与整合。在求职过程中,一部分同学过多地关注于求职材料花哨的排版与昂贵的纸张,而忽略求职材料真正的意义。笔者教学过程中曾遇到过学生花费几百元制作一份求职材料的案例。这种过度包装与非理性消费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屡见不鲜。这些畸形审美与错误的消费观,不仅影响学业,造成学生的价值观和心理扭曲,消磨个人意志,而且对学生以及家庭带来经济与心理负担,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这种非理性的消费与畸形审美背后映射的是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心理。在就业指导课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此类思政元素,利用案例教学,结合就业形象设计及求职材料相关内容,传递正确的审美观念,引导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

(三)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挖掘思政元素

首先,从职业素养角度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教育。

传统的职业教育目标中有工匠精神的培养。虽然今天的“工匠精神”无论是内涵和外延都有很大的变化,但是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工匠精神”是职业技术人员的基本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就业指导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工匠精神正是这一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因此,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强化精益求精、严谨认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至关重要。在课程教学中,要结合“中国制造2025”“新基建”等内容对学生提出新时代职业素养要求,拓展学生对职业素养等内容的认知。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对思政元素的挖掘要围绕职教特色,进行职业精神培养,努力使学生切实养成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4]

其次,从行业发展大背景结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必将引起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而这场变革不是涉及某一个或者几个行业,而是全领域、全行业系统性的巨变。在这一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以笔者所在电力院校为例,“双碳”目标的实现影响最大的是电力类专业,尤其是就业方向为传统能源的火电等专业。“双碳”目标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从政策层面,这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从学生个体层面,“双碳”目标必然影响学生,尤其是传统能源发电类专业同学的就业及未来职业发展。这就要求就业指导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此为切入点挖掘思政元素,讲清楚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要求,引导学生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政策与要求,分析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所需,根据自身实际,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制订职业发展规划。大学生只有将个人成长融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与祖国同向同行,从容自信、坚定自励,才能真正地实现人生价值。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是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根据立德树人目标,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要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将个人的职业未来融入国家的发展需要,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勇于挑时代重担。[5]将思政元素与就业指导课程融合的过程中,内容上,要坚持不刻意、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的原则。真正做到将思政元素更深入、更有效、更润物无声地融入课程。总之,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重新梳理课程内容,提炼、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从而提增课程实效,提升育人效果,达成立德树人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0年8期)2020-08-28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山西教育·招考(2019年12期)2019-09-10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推荐访问:探析 就业指导 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