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探索

曹学慧

(甘肃省临夏州东乡县果园中学,甘肃临夏 731400)

就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觉解决问题。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很难产生有效的作用。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想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要从整体上把握当前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数学前本身是不具备解决问题能力的,也不理解任何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因此,教师必须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根据学生的个人特质以及实际情况,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渐培育起自我思考、自我解答的能力,逐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改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教学生知识,也要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才。这样的要求使得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旨在使学生能在日常的学习及逻辑推理实践中有效运用所学的技巧。在传统数学课堂上,学生往往难以独自面对较难的数学题,结合当前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数学教师更加注重学生问题解决的结果,却忽视了对学生问题解答能力的探究。因此从当前的教学角度来看,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无法有效地满足当前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也正因此,在当前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采取多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学习的需要

小学阶段的儿童具有调皮、好动的特点,但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其思维也处于易于塑造的阶段。面对学习难度激增、内容不断扩充的数学教学,小学生需要具备独立分析问题、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也正因此,就当前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数学教师也需要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首先可以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基础性学习,逐步对数学知识进行延伸,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课堂学习时融会贯通,在课后练习时能举一反三。同时,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作用于其他科目,运用数学教学所培养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善用逻辑推理、类比等数学素养,综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只给学生讲解基础知识,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常常带领学生进行解题,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时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很差,这不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熟练运用解题技巧。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遇到数学难题时能够独立地对问题进行思考,主动学习解题技巧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这样,学生会在不断独立地解决问题中逐渐掌握数学学习的精髓,养成总结数学知识和结题技巧的方法,全面、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提高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学龄儿童在刚开始接触数学学习时,由于其身心发育不全,逻辑、抽象能力都相对较差,加之没有任何数学基础,因而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常常会感到比较困难。这种情况其实是学生自身导致的,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问题的解决能力,课堂学习效率较低。如果在教学中适时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理解知识,积极地思考,他们就可以和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合作。如此一来,教学效率就会得到极大地提升。

(一)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

具备“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可以运用其所学知识,通过思考和观察来进行正确的解题步骤。对此,学生就必须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从而形成积极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学生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到不同的问题,将自己的所听、所见、所闻、所感进行独立的思考与理解,从意想不到的角度提出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而只有能提出问题,才能对其进行解决。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难度比较大的数学题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尝试,可以对难度较大的题目进行具体的细分,将大问题拆解成一个个小的问题,这样能够在学生能力的范围内解决相关的困难。因此,问题意识是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一大前提。

(二)能够进行现实问题与数学模型之间的转换

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数学题都可以看作是一种独特的数学模型,而针对现实生活提出数学问题便是一个数学建模的过程。学生的数学能力并不局限于课堂以及书本,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琐事中灵活运用。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首先,他们需要拥有足够强大的认知推理能力,能够通过逆转最基本问题的解决过程来提出问题,即学生能够掌握一个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完整步骤;
其次,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认识,能将现实生活的元素与数学问题的元素一一对应。此外,还需要极强的反应能力以及反思能力,能够在对生活的快速审视中发现问题,并与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对比,思考现实问题是否有一定的数学模型蓝本。值得一提的是,学生脑海里的数学模型蓝本并非自行生成的,而是教师在不断地设问与解答中帮助学生形成的。因此在当前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就需要不断强调模型教学,深化学生对于数学模型的认识,这样他们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迅速地利用模型解答问题,从而有效地实现现实问题与数学模型之间的有效切换。

(三)合格的计算能力以及自我评价能力

合格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大前提,试问,如果连十以内的加减法都算不清,这样的人又怎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呢?因此,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点教学工作,良好的计算能力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答案,解题精确而高效;
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形式运算、逻辑推理等高级思维运算。在计算完成后,要从问题解决的实际效果出发,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自我评价,逐渐形成自省的习惯,这样才能在解题过程中不断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学生对自我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需要从多个不同的方面来对当前的自我情况进行分析。换一句话来说,当前小学生应该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掌握一些基础性的计算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这样在练习的过程中才能够更有针对性,课堂练习的效率才能够更高。

当然,上述这些基本决定要素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获得的,并非源于教师的强行灌输。因此,在检验学生是否具备这些能力时,要注意教学参与的程度,避免教学行为影响学生的真实表现。

(一)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增强独立性

新课标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传统的小学教育中,教师没有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灌输式”的知识讲授,对课下作业也是“完成任务”的形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高度自主性,不利于他们理解知识、培养起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始终遵循这一教育理念来开展教学工作,在进行课堂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就当前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具体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文章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整个课堂学习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也正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看重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这样才能够满足当前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

(二)教学内容与生活接轨

数学的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不断有效地提升数学知识运用的能力。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不断拓展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的应用面,扩大数学教学的范围,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获取过程、问题提出以及解决过程,提高学习效率。也就是说,除了日常授课外,教师还必须教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要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就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的学习来说,这样的问题其实并非日常常见的,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善于观察,例如,计算相同包装大小的“雪顶冰淇淋”和“圣代冰淇淋”之间的大小关系(前者为后者的1/3)。不仅可以帮助培养问题的解决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培养其逻辑思维。这也就意味着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将课文的内容与实际的生活化场景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一个熟悉的场景中解决数学难题。

(三)开展开放式的教学

小学数学具有极强的探索性质,许多教师为了尽可能地培养学生探索的能力,在数学课堂上开展开放式的教学活动,引导他们在课堂上玩得开心尽情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开放式的题目没有固定答案,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给定多种答案。这样一来,当他们在遇到真正的难题时,可以从多个视角去审视,而不是死板的“开钥匙”式的解法——一法解一题,并在长期的练习中逐渐掌握多方面、多层次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于当前数学问题的解答来说,虽然具体的答案是固定的,但是解题的思路却是灵活多样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数学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适当地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解答数学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开放类的数学题型来说,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能够说出自己的理由,答案都是丰富多彩的,不需要固定。

例如,在进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的计算教学时,针对“16 cm可以画出什么样以及多少个长方形和正方形”一问,引导学生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辩论,寻求各种解决方案。如“一个4 cm的正方形,一个长5 cm、宽3 cm的长方形,或是一个长 3cm、宽1 cm的长方形以及一个2 cm的正方形”。思维不同的学生,其答案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这样的开放式讨论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别人的思维如何解题,汲取他人的学习经验,理解不同的数学思想,由此找到解决问题的乐趣所在。

(四)组织课堂活动,建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愉快、轻松的环境会使人身心得到放松,思维更加灵活。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数学,可以激发其对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调动学习与生活中的实践经验、体验用以指导设问、解题,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运用所学到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帮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教师设置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课堂学习的气氛更加轻松活跃,也充分打开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

组织课堂活动不仅可以调动课堂的气氛,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许多活动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以此来选择需要继续重点强调的知识。例如,在讲到四年级下“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准备积木玩具、七巧板等,在讲解完成本章内容后,让学生切身参与到认识各种形状的游戏当中,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三角形和四边形。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部分,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的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题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使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过程数学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小学生学习指导(中年级)(2022年4期)2022-04-26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21年10期)2021-11-22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作文评点报·低幼版(2019年46期)2019-12-30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意林·全彩Color(2019年11期)2019-12-30解决问题的设计现代装饰(2019年11期)2019-12-20我为什么怕数学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数学到底有什么用?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圆满的过程商业评论(2014年11期)2015-02-28

推荐访问:解决问题 中学生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