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国企资金集中管理工作的总结和思考

文/张燕英(广西农投智慧农业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市场经济的占比份额较大,属于我国重要的企业类型之一,其经营效益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利益。众所周知,任何类型企业的运营都离不开充足资金的支持,国有企业属于国家中央政府或者是地方政府投资并参与控股的企业,企业的运营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支出。为此,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不仅影响着国企的运营效益,还会影响政府的财政管理效益,资金的集中管理是国企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表现。

一方面,资金集中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助于为企业规模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近几年,政府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视,不仅增加了对国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还通过宏观调控的方式促进国企的经济增长,但是因经济增长速度过快,使得国企经营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国企产值逐步提升的同时,产值的收益效益逐渐降低,国企的银行贷款利率日渐提升,“规模不经济”现象明显,国企整体的经营情况每况愈下。此时资金集中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改变国企“大规模生产,小作坊管理”的不良现状,打破国企各业务项目相对独立的局面,并能够确保国企建立与完善的成本管理机制以及体系等获得有效落实。另一方面,国企资金的集中管理具有“生财”以及提高资金使用率与流动性的作用。国企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应用的主要目的是“生财”,集中管理的方式既有助于加快国企资金的周转速度,减少国企投资成本,又有助于增加国企货币资金的储备量,提升国企资金管理与投资效益,保障资金的流动性[1]。具体的管理需要工作人员集中精力把握好资金的归集点、使用结算点以及财务管理点等,重视资金使用率的提升,科学调整资金管理结构。

(一)资金供求不平衡

国有企业的运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运营期间会涉及诸多管理事项以及业务项目活动等,每一项业务活动的举办以及管理事项的推进都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然而,国有企业的运营以及管理资金有限,因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支出,所以国有企业资金可分配以及使用的额度有限,资金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资金供求不平衡的问题,有些国企重点运行项目的资金需求量较大,即便是资金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已经增大了此类项目活动的资金分配额度,但是因项目活动耗费资金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存在资金拨款延迟的问题,影响企业重点业务项目活动的后续推进,出现供不应求的问题。另外,部分业务项目的活动资金需求量较小,但是依据国企项目开展以及运行的相关规定,业务项目活动实际的资金消耗可能会小于国企的资金批复,此时容易出现管理人员利用职权贪污公款的行为,扰乱资金管理的供求平衡关系,破坏国企资金集中管理的正常秩序。与此同时,诸多业务项目实际的资金消耗量远超出国企的资金预算,如若国企内部同时开展多个业务项目,则不仅会导致资金供求不平衡,还会影响国企资金的正常使用。

(二)监控力度差

常规情况下,国企的运营规模较大,具体经营的业务项目数量较多,因此产生的资金管理工作内容较为繁杂,传统较为松散的资金管理方式缺少统一化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监督机制,各业务项目的资金管理效率偏低,管理效果不佳,加之实际的资金监管力度较弱,严重影响了国企资金的规范化以及集中性的管理。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开展的数量较多,活动种类较为复杂,各类经济活动的举办都需要充足资金进行支持,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资金管理难度,尤其是针对融资活动的开展,国企资金管理人员很难从自身战略发展的角度将融资活动的资金使用进行集中管理及监控,进而可能会出现经济活动资金监控力度不足的问题,影响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工作的正常推进。除此之外,国有企业资金监控力的薄弱还会增加国企资金风险发生的概率[2]。因国企内部缺少强有力的资金监控,所以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滥用职权、随意挪用以及非法占用国企公款的行为,严重破坏了国企的资金管理秩序,降低了国企资金集中管理水平,既不利于国企相关监督与管理机制的有效落实,又会增加资金管理风险,对国企造成的经济损失。

(三)缺乏资金集中管理意识

国有企业传统的资金管理方式较为灵活且分散,因此种资金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式较为稳固,所以国企内部资金管理人员的此种管理思想根深蒂固,加之国企领导层人员缺少对资金集中管理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知识的普及,使得国企内部工作人员普遍缺乏资金集中管理意识,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的同时,管理经验明显不足。与此同时,在国企财务管理转型风向下,国企领导层人员在积极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同时,十分重视资金的集中管理问题,但是因国企内部管理人员的思想更新速度较为缓慢,财务内部具体的资金管理职能定位缺乏合理性,致使国企资金集中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工作的具体开展缺少执行力度。实际上,相比于传统的资金管理理念,集中式的资金管理理念应用时间较短,国企上下全体工作人员管理理念的转变与更新需要较长时间,加之国企领导层人员对于资金集中管理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知,国企内部缺少资金集中管理重要性的宣传,不仅不利于国企工作人员资金集中管理意识的培养,还会阻碍资金集中管理工作的推进,降低国企资金管理效率,增加资金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进而拉大国企与其他企业经济管理的差距[3]。

(四)资金管理方式不合理

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方式不合理的主要表现是缺乏合适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诸多国有企业领导层人员尚未意识到资金集中管理的重要性,资金管理不仅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且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以及管理体系并未进行调整与完善等,使得具体资金管理方式缺少制度的参考以及体系的保障等,资金管理方式缺乏合理性的问题普遍存在于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虽然有部分国有企业已经在其内部引进与应用了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但是因模式的具体应用缺乏对国企实际经营情况的了解,受国企内部分权现象的影响,资金的集中管理工作困难重重,诸多具体的管理措施无法获得有效落实,最终导致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引进与应用形同虚设,并无实际应用价值可言,加之部分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存在集权化的现象,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忽略了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进而可能会对国企的运营利益以及工作人员的基本权益产生不良影响,如工作人员的薪资福利待遇与工作付出不成正比,资金分配方式缺乏公平性以及公正性等,不利于国企资金集中管理计划的实施。传统的资金管理方式较为粗放,资金管理缺少详细且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容易造成国企出现多头账户的问题。

(一)构建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较为繁杂,具体涉及国有企业内部的多个部门以及工作人员,传统的松散型资金管理对管理机制的构建要求较低,仅需要确保基本的资金管理机制存在即可,而资金的集中管理不同于松散型的资金管理,其对于国有企业相关制度以及体系的构建要求较为严格,国企领导层人员需要重视资金管理制度的构建以及完善,诸多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普遍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国企内部缺少完整性以及规范化的管理机制,使得资金集中管理工作的开展缺少制度参考以及体系依据,具体管理措施的落实缺少制度保障。为此,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优化的有效措施之一是构建完善的资金管理机制,通过管理机制对管理人员的具体管理行为进行约束,既有助于国企管理人员的资金集中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又有助于防止国企管理人员出现非法使用国企资金以及占用国企公共财产等行为,扰乱国企资金管理秩序。另外,资金规范化的集中管理需要企业引进与应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该模式的应用需要相关制度提供指引及支持,避免国有企业内部出“投机取巧”的资金管理行为,阻碍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工作的开展与落实[4]。

(二)规范账户管理

首先,加强对国有企业资金账户的监管,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规范国企资金账户的开立以及使用,并需要保证资金账户的开立与国企业务项目的活动内容相一致,且能够满足项目活动资金结算工作的需求,既有助于国家政府监督机构实时督促国企领导层人员认真履行资金的集中管理工作,又有助于规范国企的账户管理,加强对国企账户开立、变更以及撤销等操作的动态监管以及跟踪检查等。其次,国企法人代表账户的开立及使用应合法、合规,国企法人能够利用账户信息办理多项合法业务,如资金转账以及现金收付等,保障账户的一切使用均能够符合国家规定,以此确保账户开立以及使用的安全性,有助于为国企资金的集中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最后,国有企业的运营会涉及专项资金的管理问题,针对特定用途的资金管理,需要国有企业领导者开立专项账户,例如基本建设资金的集中管理、国企内部更新改造资金的集中管理以及期货交易保证金集中管理等,需要资金管理人员重视账户规范化管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制定资金集中管理方案。

(三)构建完善资金信息管理系统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阶段,国有企业领导层人员不仅需要重视内部控制的改革问题,还需要重视资金集中管理问题,重点在国企内部构建完善的资金信息管理系统,并通过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资金集中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既有助于资金集中管理流程的简化,又助于提高资金管理相关数据信息存储的安全性。资金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完善,能够将国企资金集中管理所产生的各类数据信息收录与保存至信息管理系统当中,便于管理人员的实时检索、检查以及调用等,既能够为国企资金的集中管理提供真实且有效的数据信息,又可以提升国企资金集中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有助于国企实现信息化的资金管理目标,便于国企领导层人员能够实时监管资金分配以及使用情况,了解国企资金实际流向[5]。资金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完善需要国企管理人员优先完成网络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化资金集中管理方式,创新与升级集中管理模式,加强国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以便于为国企资金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创造良好条件,辅助资金管理人员逐步完成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化工作。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要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对各子公司资金的统一管控。企业应该建立结算中心,减少子公司的银行账户数量,通过开立专门的结算账户,由总公司对各子公司的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各子公司在工作中使用资金,总公司根据子公司资金使用情况给予一定备用金,并对子公司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确保资金使用符合集团整体的需求。集团由总公司统一开展资金的投入,确保资金的流动性与效益性。同时在资金管理中要严格管理资金的使用与支出,避免资金浪费或超预算的问题。在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的过程中,总公司对资金具有最高管理权,能够从战略视角出发对各子公司的资金使用进行统筹规划,并开展投融资决策。子公司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有一定的现金使用权,能够在授权的范围内开展资金使用,一旦资金使用超出授权权限,则应该经过集团相关部门的审批之后才能使用资金。通过信息技术,建立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方式,使集团的资金使用更加灵活,促使集团顺利发展。

(四)优化资金集中管理意识

我国诸多国有企业的经营历史悠久,国企内部传统的文化氛围较为浓厚,粗放型且较为分散的资金管理方式是国有企业沿用多年的传统管理方法,比较适用于国企运营规模较小以及经济活动数量较少的阶段。但是,随着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市场经济的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国有企业的日常经营不仅需要面对来至国外同行企业的竞争,还需要面对国内同行企业的竞争,国企的长久运营及发展前途堪忧,为确保国企运营以及管理资金充足的情况下,资金集中管理方式的应用至关重要,需要企业管理人员优先提高人员资金管理意识。诸多国有企业的在职人员均是从业多年的国企老员工,其资金管理理念较为落后,需要国企领导层人员通过定期组织人员参与资金集中管理培训活动的方式优化人员资金管理意识,提升人员资金管理技能,并丰富人员资金集中管理经验等。另外,国企领导层人员属于企业的“领头羊”,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优先转变传统的资金管理理念,重点提高自身对资金集中管理的重视,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国企组织的各种人员培训活动,充分发挥领导作用,重视资金集中管理工作有效落实的同时,加大资金管理执行力度[6]。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国有企业的运营及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还在一定程度上为国有企业带来了诸多挑战,例如国企运营资金风险以及财务风险出现的几率明显增加,国企资金管理压力增大,而资金的集中管理既能够为国企规模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又能够提高国企资金的使用率以及流动性等。虽然当前国有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存在资金供求不平衡、监控力度差、人员缺乏资金集中管理意识以及资金管理方式不合理等问题,需要通过构建完善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账户管理、构建完善资金信息管理系统以及优化资金集中管理意识等策略进行解决。

猜你喜欢 账户管理人员资金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股市动态分析(2020年13期)2020-08-12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股市动态分析(2020年12期)2020-08-12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股市动态分析(2020年11期)2020-08-10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股市动态分析(2020年10期)2020-08-10如何切换Windows 10本地账户与微软账户电脑知识与技术·经验技巧(2020年9期)2020-01-16探索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创新应用中国外汇(2019年17期)2019-11-16外汇账户相关业务中国外汇(2019年10期)2019-08-27父亲的股票账户特别健康(2018年4期)2018-07-03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12期)2014-02-27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高中生·职教与就业(2013年2期)2013-03-27

推荐访问:国企 管理工作 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