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视角下的供应链发展研究现状:基于可视化工具的综合性探讨

徐泽水,钱 渝,缑迅杰

(四川大学 商学院,成都 610065)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向着现代化迈进,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交融速度及方式都在持续升级。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主力军,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向社会输送商品与服务并创造财富,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1]。因此,当全球化浪潮奔涌而来,无数企业意识到“单兵作战”的生存模式已不再适用于新时代的节奏,成为庞大供应链中的一员,并助力“链”与“链”之间的竞争才是未来。具体而言,供应链的要义在于扩宽企业的横向边界并整合跨组织的信息流、资金流、产品流以及物流,同时面向最终产品或服务的客户需求实现对供应商、制造商、运输商、分销商、零售商、服务商等上下游企业的统筹与协调[2]。自20世纪80年代演进至今,供应链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而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等要素的融入更使得全球供应链在规模显著扩大的同时呈现出更复杂的非线性网链结构,其广阔的覆盖范围及深入的渗透不仅极大地拉动了世界经济总量的攀升,也将各国企业的存亡与发展紧密联系在了一起[3]。如今,供应链竞争早已不止于企业微观层面的角逐,而是在逐渐达成全球共识后被各国纷纷提升为国家宏观层面的战略博弈。

毋庸置疑,供应链的发展方向及程度,对于牵涉其中的所有层次——国家、地区、企业、个人——的成员而言都意义重大。实践进程被积极向前推动的同时,与供应链相关的学术研究也在热烈展开着。从关注单个环节的优化,如采购、生产、销售、运输、库存等,到着眼于整体效率的提升,供应链各节点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已成为重点研究对象[4]。协调管理在一众问题中成为重难点,这既是供应链的结构与运作原理决定的,也是现实需求驱动的必然结果。分析与探究这类问题时,虽然研究方法众多,博弈论却仍得以广泛应用。Sohrabi等[5]将博弈论定义为“对决策系统的行为进行建模和评估的科学”,赵晗萍等[4]则称博弈论可以对“决策主体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及其均衡问题”进行研究。由此可知,供应链中各主体需在彼此影响的环境中,就各种冲突性目标展开“拉锯”以得到相对最优解。因此,博弈论在此情景中具备高度适配性。

目前,供应链的发展已经来到了一个紧迫又关键的节点。一方面,重塑可持续性与数字化转型均刻不容缓。经济快速发展在改善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环境破坏。人类已经深刻意识到其严峻性,因此,可持续发展的倡议一经提出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行。供应链作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应当也正在积极求变,循环、低碳、可持续、绿色等词汇“跻身”供应链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行列,环保思想被引入产品设计、制造、运输、回收等各个环节并辅以政策监督[6]。与此同时,信息时代下数字技术发展迅猛且强势,几乎重新定义了世界的运转方式。数字经济下的供应链管理面临着融资、生产、沟通等全方位的转型升级,智慧供应链体系的建立可以极大地改善供应链成员间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实现高效的固有目的。同时,还能通过大数据等技术精准把握消费者的偏好与需求以尽可能地避免资源浪费等情况[7]。可以说,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是承载创新、绿色、高效、稳定等多重需求的综合最优选择。另一方面,纵观当下的世界局势,复杂与动荡程度不断加剧。疫情肆虐,对供应链的韧性和弹性提出极大挑战,“断链”风险刺激着各国频繁变更相关政策以确保供应链安全,全球供应链格局变幻莫测。还有以中美摩擦为代表的国际贸易争端、俄乌冲突等大事件严重扰乱着全球经济秩序,也迫使全球供应链体系在慌乱中进行变革,前景不容乐观[8]。

显然,研究者与从业者们有必要更新对供应链中各成员间关系的理解与认知,并依托于实践,充分考虑愈发繁复的影响因素,从而更准确地预测主体的决策与行为,并提出满足所有约束条件的最优方案。而一旦供应链领域出现新的动态与趋势,对供应链系统内协调机制的探索就势必会及时跟进,这时,博弈论往往作为有力工具频现于大量的相关研究中。因此,在供应链领域内的众多研究方向中,本文选择将涉及博弈理论的文献成果作为定量分析的研究对象,希望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掌握此领域的基本数量特征,以及主要研究主体的分布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捕捉研究热点。然而,受客观条件所限,本文存在如下局限性:①目前暂未开发出专攻中文文献计量分析的实用软件,所以本研究中涉及中文文献的定量分析只能根据已有软件的格式要求对所选文献进行多次转换。这一过程难以保证全部数据信息的完整传递,且操作过程多有不便。此外,可选择的分析方式也相对更少,本文只能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地兼顾中英文文献的各类分析效果。②作为本研究的重点,定量分析结果为进一步的定性分析提供了思路与要点,但采用这种方式只能较好地满足相对宏观视角下的探索需求,而缺乏对更细致层面信息的定位与解析。例如,供应链与博弈论双主题间的具体对应关系以及相互作用,将有赖于更具针对性的进一步研究来完成。

根据上述研究目的并充分考虑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本文有如下贡献及创新点:

(1) 广泛收集与博弈论相关的中文及英文供应链文献,同时考察在国内以及国际视野下本领域研究分别呈现出的特点,以此获得更客观且全面的结论。

(2) 综合利用多种文献计量可视化工具,针对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最合适的分析方式。同时考虑不同软件与中文文献的适配度,在有限的分析方法中,选择对原始信息的呈现相对更为完整、可以与英文文献定量分析形成对应关系的软件及功能。这不仅可以体现出定量分析结果的展示方式具有多样性与灵活性,也确保了在不同角度及层次下,每项分析可以传递出尽可能丰富的信息以供剖析。

(3) 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本领域内从研究主体到研究热点,再到可预测的未来发展方向各个维度的重点得以识别。不仅借助图表实现了拓展分析,又在经梳理后对领域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虽然切入点仍停留在较为宏观的层面,但是所得结果却可以为后续的具体研究提供方向与思路。

1.1 分析策略

为快速掌握本领域中各层次的重要信息,并结合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基本认知以做进一步探讨,分析策略被构思如下:首先,根据研究主题收集分析所需的中文及英文文献数据,再从研究目的出发确定所需的分析工具。各文献计量软件的功能板块存在部分重叠,经对比后,为本研究中的不同分析步骤分别选择合适的工具。然后,通过详细的计量分析描绘本领域的知识图谱,并对每一项分析的结果展开讨论,以此作为突破口来加深对领域知识的了解。最后,基于定量分析的过程及结果,对其中重点进行梳理及归纳,并结合实际展开更深入的针对性讨论以获得启发。

在计量分析工具的选用上,考虑到本研究将对领域内的中英文文献分别展开各类计量分析,本文采取以Vosviewer 为主,同时辅以CiteSpace、Bibliometrix等软件。应用这些可视化工具足以完成较复杂部分的图谱描绘,而更为简单基本的分析则可通过充分利用搜索引擎自带的数据处理功能并结合EXCEL完成。

1.2 数据准备

为了呈现出较全面的计量分析图景,分析过程中将综合考虑中文及英文文献蕴含的众多信息。为了搜集较完整的高质量文献数据,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被分别选为中文及英文文献的数据来源。对于中文文献,设置检索式为主题=“供应链”*博弈论,时间跨度不限;对于英文文献,设置检索式为主题=“supply chain”AND “game theory”,时间跨度不限。截至2022年6月1日,搜集中文文献1 161篇,英文文献2 213篇,共3 374篇文献。本研究致力于从相对宏观的角度对供应链发展及博弈论在其中的应用进行较为完整的回顾与归纳,故在中文及英文搜集阶段,采用上述两个限制条件最少的检索式以囊括尽量多的文献数据。

根据分析过程中所需使用工具的数据格式要求,选中的中文文献数据按End Note格式导出,并经由End Note 软件转换为RIS 格式以用于在Vosviewer 中进行的分析;再将原始数据按Refworks格式另导出一份,并在使用CiteSpace时先于该软件内转换为适配的格式,而后进行对应的分析。已选中的英文文献则对应需用到的Vosviewer 和Bibliometrix 软件,分别以 Tab Delimited File和Plain Text File格式导出全记录与引用的参考文献(Full Record and Cited References)数据。在搜集过程中,易注意到尽管以供应链和博弈论同时为主题的文献颇丰,但所获取的综述类型文献(18篇中文文献,28篇英文文献)却仅占总量的1.36%。鉴于此类文献对于及时回顾和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多有助益,这种情况也提醒我们本领域的综述论文仍有待增加及重视。

基于从CNKI数据库获取的1 161 篇中文文献,以及从WoS核心合集数据库获取的2 213篇英文文献,本章将利用Vosviewer等文献计量工具,从多个视角对这些同时以供应链和博弈论为主题的大量研究进行定量分析,并根据相应的可视化结果,阐述本领域内学术工作的多方面特征。

数据搜集阶段获取了大量的文献,说明学术界对于博弈论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有着较浓烈的探索欲。图1展示了相关中英文文献年度发表数量,总量呈现逐年上涨态势,显示出本领域研究正持续受到较多关注。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第一篇学术期刊论文——《分散式供应链中旁支付激励机制的研究》发表于2001年6月,罗定提等[9]利用包括博弈论在内的有关原理及方法对该文提出的旁支付激励机制在分散式供应链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而记录于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第一条文献信息则由Christy 等[10]发表于1994 年10月的Safeguarding supply chain relationships所生成,该文在构建供应链中买家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模型时,运用了博弈论中的相关概念。相较而言,对供应链与博弈论之间交互反应进行研究的中文文献比英文文献出现得稍晚几年,但无论是从国内还是国际范围来看,这一领域的研究均是自进入21世纪后才开始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并得到了越来越热烈的关注。当然,相比英文文献量近乎于单调递增的稳定性和快速性,中文学术期刊文献的总数量虽然较多,但年度发文量自2014年到达一个小高峰后却呈现出下降趋势。不过,结合英文文献持续增多的良好状态,本文可以合理推测由供应链和博弈论所形成的交叉领域仍具有较大的挖掘潜力,同时也呼吁更多的学者有意识地加强此领域知识在国内学术环境中的探讨与传播。

图1 研究文献年度发表数量

接下来,本文将从更多角度详细分析并解读本领域内文献蕴含的众多信息。一方面,通过对多个层次研究主体的特征研究,可以了解到为推动相关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作者、期刊以及机构;另一方面,借由可视化工具对此研究范围内重点讨论话题的具象化展现,还可以把握众多相关科研活动中的热点以及对于未来的愿景。

2.1 研究主体特征分析

2.1.1高产作者分布 若要衡量任一作者在相关科研领域中的贡献程度,其已发表的文献数量显然是最有力的佐证之一。经CNKI数据库内嵌的可视化分析功能对已收集的中文文献进行分析后,可得到高产中文文章的前10位作者及其截至目前的发文总量。表1按照次序罗列出了各位作者的所属机构、发文量以及所发表文章的总被引量等相关信息。不难看出,本交叉领域内的学者活跃度相对平均,文献产出量的个体差异量并不大。然而,当与被引量结合来看,可以了解到作者的文献数量与其在相应研究中的影响力并不一定成正比。

表1 本领域中文文献发文量排名前10的高产作者(CNKI)

通过观察平均被引量可知,黄培清、申亮和王玉燕这3位学者在此研究范围的成果获得了较高的同行认可,不仅保持了较高的发文量,也较好地保证了文章内容的平均质量。具体而言,在作者已发表的本领域文章中(见表1),《供应链、逆向供应链系统的定价策略模型》和《基于博弈论的闭环供应链定价策略分析》分别以275次和249次的高被引量显示出了相对广泛的影响力。两者均以确定合适的定价策略为研究目的,其中,前者分别建立了非合作博弈模型和联合定价合作博弈模型以考察不同定价策略带来的利润差异,后者同样对比分析了采用联合定价的集中决策及运用斯坦柯尔伯格博弈模型的分散决策带来的不同利润结果,且两者均为供应链协调的实现提供了思路[11-12]。实际上,这两篇分别发表于2006年及2008年的文章较好地代表了本世纪以来供应链发展过程中重视的环保、经济、协调等元素,以及广泛应用于其中的非合作博弈与合作博弈模型。

同样地,基于WoS中记录的实时在线数据,将英文文献发表量最高的前10位作者及相关信息归纳于表2。由“国家/地区”一栏可知,不仅发文量第一的作者来自中国,且在上榜的10人之中,中国作者占据六席,这使得我国成为拥有此领域高产作者人数最多的国家。而就整体发文量而言,中国也凭借1 432篇英文文献在共62个国家/地区中断层式居于榜首。另外,美国、伊朗及加拿大分别凭借420、198及118篇文章成为总发文量的第二至第四名。可以看出,平均被引量最高学者CHEN X 虽居于发文量榜末(实际上,除前两名作者外,在榜作者的发文量都很接近),但其所发表文章的质量显然较高,其中又以发表于2017 年的Manufacturer and retailer coordination for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A power perspective一文为代表。该文关注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并运用博弈论方法——斯坦柯尔伯格博弈均衡和纳什均衡探讨了权力关系对供应链决策及可持续绩效等方面的影响,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重要见解[13]。另外,还有具有相近表现的学者ZHAO J,以及发文量和被引量均保持高水准的学者XIAO T J等,都是本领域内值得关注的研究人员。

表2 本领域英文文献发文量排名前10的高产作者(WoS)

值得注意的是,在表1、2列举的本领域高产作者中,尽管表2中的中国作者含量很高,却与表1中的国内作者并无重叠。这说明了国内学者面对此领域的研究时,工作范围各有侧重,也令人期待这两类学者间可以有更多的交流及合作契机,以产出更多内涵丰富、元素多样的研究成果,从而推动两侧学术工作的进步。

个体的辛勤耕耘固然可贵,但也不能忽视合作的重要性。无数的实践经验已经证明了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有助于打开思路,并实现更广阔范围内的探索。借助可视化工具Vosviewer,本文描绘了1 161篇中文文献及2 213篇英文文献所涉及的大量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网络,并在图2、3中分别加以呈现。

经统计,中文文献的作者共2 009名。为了勾勒出信息丰富的总览图,先将单名作者的最少发文量阈值(TD)定为3,从而得到由106名满足此条件的作者构成的合作关系总览图,如图2(a)所示。首先要明确的是,在此类网络中,权重都由总链接强度(Total Link Strength,TLS)赋予,即某一作者与其他作者的合作次数越多,代表其的标签(圆点)就会越大,且拥有合作关系越多的作者间距离也会越接近,从而形成不同的聚类。

图2 本领域中文文献作者间合作网络

不出意料,表1中的大多数高产作者在图2(a)中都明晰可见,而不能直接识别的李帮义、申亮两位学者实际上同属公彦德、王玉燕两位学者所在的集群,唐小我学者则处于倪得兵学者所在的集群。这种标签被覆盖的情形其实是由项与项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较高造成的,尽管可以通过改变参数设置进行调整,却无法完全避免。具体而言,本领域内中文文献合作活跃度最高的前10位作者依次为李帮义(TLS=20)、唐小我(17)、赵道致(17)、公彦德(15)、倪得兵(14)、周永务(13)、孟炯(12)、李友东(12)、达庆利(12)以及石岿然(11)。在上述学者于本领域内合作的文章中,除李帮义学者与王玉燕、申亮两位作者共同发表的《供应链、逆向供应链系统的定价策略模型》外,获得相对最多关注的文章为李友东、赵道致与夏良杰3位学者合作完成的《低碳供应链纵向减排合作下的政府补贴策略》。该文分别构建了在纳什博弈、斯坦柯尔伯格博弈和集中决策3种博弈关系下的政府与企业间博弈模型,不仅比较了“企业的最优减排成本投入和政府的最优补贴率”在上述不同类型博弈模型中的区别,还探讨了政府补贴行为和供应链企业合作行为的互动博弈[14]。

进一步,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展示作者间的联系,可调整阈值TD=1,并如图2(b)所示,截取由其中36位作者形成的最大子合作网络。这些作者经程序运行后被重新划入10个不同集群,同时,在图2(a)中难以观察到的细节也可借图2(b)这一代表性示例得以体现。虽然同属一个相互联结的子网络意味着图中各学者间一定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学术交流,但显然同一集群中的作者交流更为频繁与紧密,而要跨越每个集群的边界并架起不同集群之间沟通的桥梁,则离不开“中间节点”的存在。就图2(b)而言,达庆利、公彦德及李帮义3位学者便担任起了这一重要的枢纽角色,这也说明了他们掌握的知识具有全面性以及拥有良好的合作意识。

相似地,本文在图3中给出了所选英文文献所涉及的作者间总览合作网络及最大子合作网络。由于文献数量更多,相关作者的总人数也达到了4 207位之多,于是将最少发文量阈值TD及最少被引量阈值TC均设置为5,以获得清晰且不失重点的总览图及细节图。与中文文献作者间合作关系所传达出的信息相似,图3中的各位学者也与表2的统计结果保持着高度一致。而在本领域的英文文献中,拥有最多合作经历的前10位作者分别为XIAO T J(79)、TALEIZADEH A A(57)、LIANG L(46)、WEI J(42)、GUAN X(41)、CHOI T M(40)、ZHAO J(40)、GOU Q L(39)、CHEN J(38)和ZHAO R Q(37)。其中,XIAO T J学者再次凭借突出表现位列首位,其与YANG D Q 学者合作了重要文章Price and service competition of supply chains with risk-averse retailers under demand uncertainty。该文建立了一个包括两条供应链的价格-服务竞争模型,对需求不确定性下参与者的动态博弈及决策展开了深入研究[15]。可以说,积极地促成学术交流对研究结果产出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当然,无论是在中文文献中还是英文文献中,作者间的合作都易演变为较固定集群内的相互交流,这也是总览图中散布着大量花簇状集群的原因,故在学术交流活动中,需要更积极主动地寻求更多样的合作,通过“打破”边界接触到更多元的知识,并研发出更为新奇的解决路径。

图3 本领域英文文献作者间合作网络(TD=TC=5)

2.1.2重要期刊来源 为本领域知识体系添砖加瓦的期刊来源众多,因此,本节将对中英文文献中表现突出的刊物分别进行展示。对于中文文献,以10篇发文量为阈值筛选出24本期刊,并将这些期刊中的本领域论文产出量及总被引量汇总于图4。

图4 本领域中文文献发文量达10篇及以上的重要期刊的总发文量及总被引量(CNKI)

由图4可见,《物流技术》以59篇的载文量成为发文量最高的期刊,而《中国管理科学》则在持有39篇已发表文献的基础上收获了最高的总被引量——1 870次,突出的表现证明了其在此类研究中的权威性。就平均被引量而方,排名前3的依次为《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83.07 次)、《系统工程学报》(79.83次)及《管理工程学报》(72.75次)。

其中,在期刊《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上发表的《基于博弈论的逆向供应链定价策略分析》,是本次所收集中文文献中被引频次最高(516次)的文章。该文以逆向供应链中废旧产品回收的定价策略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和分析非合作博弈模型与合作博弈模型中的均衡解,得到了相应的定价策略[16]。其他期刊的表现也都各有其亮点,以《系统管理学报》为例,尽管在此处其发文量和被引量属于中游,但在单独以“供应链”或“博弈论”为主题的研究中,该期刊则分别贡献了总共被引8 583次的360篇文献以及总共被引1 434次的57篇文献,这同样是为双主题研究提供参考的宝贵知识库。而在图4 范围之外,《管理科学学报》(8 篇,519 次)、《管理评论》(7篇,286次)、《企业经济》(6篇,311次)、《控制与决策》(6篇,254次)以及《管理学报》(4篇,224次)也都凭借拥有单篇被引量逾百次的文章可以被认为在本领域有着不错的影响力及发展潜力。

对于英文文献,经数据对比,可以了解到不论是按发文量还是按被引量进行划分,共9本期刊均处于“第一梯队”,唯一的区别在于Sustainability在发文量这一指标上表现更突出,而 Management Science(发文量:28;被引量:5 290)则在被引量这一指标上表现更突出。这种高统一性反映出这些期刊在本领域的科研工作兼具持续性和高水准。

表3基于发文总量归纳了前10本期刊的相关信息。一方面,通过“发文量”和“被引量”两栏数据,直接展示了所选期刊的丰富产出与高影响力,其中尤以“面面俱到”的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为代表,而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也以最高的平均被引量显现出不俗实力。Game-theoretic analysis of cooperation among supply chain agents:Review and extensions和Channel conflict and coordination in the E-commerce age分别为这两本期刊在本领域发表的最高被引量文章。前者对合作博弈论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着重论述了利润分配和稳定性两个方面[17];后者虽没有直接以博弈论相关模型为研究方法,但探索了存在于供应链渠道冲突与协调中的博弈关系及行为[18]。另一方面,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学科类别所属分区及2021年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2021)能够展现出各期刊的质量水平。可见,在所涉及的13个类别中,operations research&management science出现频次最高(7次)且对应的期刊多属一区,说明本领域多以此学科理论及实践为指标和目标且成果颇丰。另外,综合所有的分区情况来看,一区占比高达76%,很好地凸显了此领域中代表性期刊的高质量水平。

表3 本领域英文文献发文量排名前10的重要期刊(WoS)

2.1.3高影响力载文机构 了解本领域内的代表性作者及期刊来源后,本节接着分析值得关注的高影响力机构。如表4所示,首先将中文文献发文量排名前10的机构降序排列,并利用发文量、总被引量、平均被引量及发文时段等指标对所选机构的实力进行更全面的展示。就发文量而言,各机构的产出较为均衡,但若结合各自所获的被引量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和重庆大学的表现则尤为突出。而无论是以发文量、总被引量,还是平均被引量作为衡量标准,上海交通大学都稳定地列居第五位,显然是一所综合实力强劲的机构。另外,从这些机构在本领域内发表文献的始发年份来看,虽然节奏都较为接近,但重庆大学和东南大学仍是相对而言最早关注供应链及博弈论联合研究这一领域的机构。不过,进入领域较早的机构,其发文“间隔年”(Gap years,表示在起止年间未发表本领域文献的年份)也普遍更多(5~8年)。相比之下,天津大学的发文时段内只有一年未发表相关文章(2008年),其他文献发表节奏较为连贯的机构还包括上海理工大学(间隔年:2009,2010,2012)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2012,2014,2018)。

表4 本领域中文文献发文量排名前10的高影响力机构(CNKI)

不同于中文文献涉及的载文机构多限于国内,透过英文文献的题录信息,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比较世界各国的重要学术机构对本领域所做出的贡献。表5以WoS自带的“分析检索结果”功能的运行结果为依据,对英文文献发表量排名前20的关键机构的“发文量”和“被引量”情况进行汇总。值得一提的是,表4中有6所机构同样出现在了表5中,即这些机构在本领域的研究中有着世界级的推动力和影响力。而在发文量所代表的学术活跃度方面,我国共有16 所机构表现突出,在表5 中占比80%。同时,若以总被引量作为衡量指标,国内学术机构也在前20名中占据半数,这些强劲表现既是国内学术界对供应链及博弈论交叉领域投以热烈关注的信号,也显示出此领域研究具有不错前景。

表5 本领域英文文献发文量排名前20的高影响力机构(WoS)

表5中列举的机构是以总发文量为依据筛选所得,若以本领域已发表英文文献的总被引量为依据,则可以得到如图5所示的表现最突出的前20所机构。其中,美国有6所机构发表的相关文献收获了相当高的被引次数,彰显了该国在此领域的杰出实力。虽然英文文献的份额大多由中、美两国的机构占有,但伊朗在载文总量和被引总量上也有着稳定的贡献,其良好表现同样值得关注。

图5 本领域英文文献被引量排名前20的关键机构(WoS)

由于刊载英文文献的机构遍布全球,此处仅以产出这2 213 篇英文文献的1 229 所机构为耦合分析的对象。所谓机构文献耦合,是指当m所机构在各自已发表文献中存在对同一机构所载文献的引用,这m所机构间客观形成的动态联系就被称作机构间耦合关系[19]。然后,调整Vosviewer机构耦合分析的筛选阈值TD和TC分别为3 和10,并将权重指标和叠加指标分别设置为TLS和平均出版年份(Average Publication Year,APY),从而得到图6。

在图6(a)中,叠加APY 指标后,各机构的表现情况被更丰富地展现出来。区别于聚类网络,叠加网络中的节点将根据该节点所代表机构的平均发文年份进行区分,节点尺寸和节点间距离由权重指标和耦合关系远近确定。TLS的值越大,说明该机构的研究内容越靠近领域内受到大量关注的的主流方向。经测算,此网络中拥有最庞杂耦合关系的前10所机构依次为:University of Tehran(TLS:57 369;APY:2019),Nanjing University(56 832;2015),Tianjin University(53 742;2019),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53 482;2015),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52 475;2016),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46 884;2016),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44 922;2016),Islamic Azad University(44 788;2018),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stronautics(32 255;2016)以及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29 107;2020)。

图6 本领域英文文献机构间耦合网络(TD=3,TC=10)

接着观察图6(b),300余所机构被明确划分为4个不同的集群,而同一集群中的机构显然有着相对更为紧密的联系。其中,所含机构最多的集群1以Wuhan University(16 700;2016)为代表,耦合总频率最高的集群2以University of Tehran为代表,而集群3和集群4则分别以Nanjing University和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为代表。简言之,通过这一机构耦合分析,可以快速了解占据领域内主流地位的众多机构,对此领域研究感兴趣的研究者,也可以在密切关注这些重要机构的学术动态中获取所需信息。例如,在所属机构为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且发表于2013 年的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through cooperative advertising with reference price effect一文中,作者对供应链协调机制展开探索,不仅通过构建起的合作广告模型分析了参考价格效应对渠道成员决策的影响,还利用微分博弈论给出了斯坦柯尔伯格博弈和合作博弈两种情形下的最优决策策略[20]。其中,供应链协调、合作广告、参考价格效应及两种博弈场景等常见的重要概念得以凸显。

2.2 研究主题分布及热点变迁

对本领域内贡献丰厚的各层次研究主体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本文将在这一节继续探索本领域内引发最多讨论的主题,并结合时间因素合理推测当下及未来的热点所在。

2.2.1高被引文献 以单篇文献被引总量为依据,首先将排名前10的中文文献[11-12,16,21-27]及其相关信息归纳于表6。被引量的高涨往往表示持续接收着关注与认可,即可以从这些高被引文献了解本领域重点话题的分布。初看之下,“定价”作为在这10个标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吸引到了更多的目光。精读对应的4篇文章后可知,尽管如何制定供应链中的最优定价策略是这些文献中的共同研究课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体会到不同学者不仅是以越渐复杂的供应链系统(逆向供应链[16]、正向与逆向供应链的交互系统[11]、闭环供应链[12]、双渠道并存的闭环供应链[21])作为讨论环境,更善用不同的博弈论理论和模型来分析比较不同定价策略及协调机制下的系统及其中各利益主体的利润获得与分配情况。若要提取从中得出的众多结论的共性,那就是“合作”相对而言可以带来更大的效益并达成供应链内多方共赢的局面。这也与表6中以“合作”为题眼之一的多篇文献[22-24]形成呼应。另外,面对不尽相同的分析目的,所运用的博弈模型包括但不限于斯坦柯尔伯格博弈模型、合作博弈模型、演化博弈模型、讨价还价博弈模型、重复博弈模型和信号博弈模型。多项研究的分析过程及结果都证明了博弈论理念及工具在处理供应链相关问题时,有着良好的契合度,且丰富的博弈论模型也为探索复杂的实际供应链系统提供了众多的选择。

表6 本领域总被引量最高的前10篇中文文献(CNKI)

类似地,再将总被引量最高的10 篇英文文献[17-18,28-35]及其相关信息整理于表7中。通过阅读这些文献并对比其内容,不难发现,供应链系统中各利益主体间的协调与合作仍是讨论重点。而且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传统供应链模式中的单一渠道已不再符合实际,双渠道甚至多渠道的存在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众多角色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机遇。秉持着与时俱进的品质,学者们也相应地应用更合适的博弈理论对这些新型供应链框架中各主体的行为策略展开研究,并试图为各情境下的具体决策提供有效思路。此外,在期刊来源中,Management Science无疑是突出的,可它却并不是前文总结的10本英文文献重要期刊(见表3)之一。究其原因,是因为该期刊在此领域中已发表文献28篇,目前的发文量排名为14,但这28篇文献却获得了高达5 290 次之多的总被引量,这也使得Management Science在本领域中以绝对优势成为平均被引量(188.93次)最高的期刊。就表7中发表在该期刊上的4篇文献来看,主要内容包括:两种供应链契约博弈——收益共享和需求预测共享作为供应链协调的重要方面被加以探讨[28-29];斯坦柯尔伯格博弈模型既被用于模拟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定价互动博弈场景[30],也与纳什均衡共同成为研究两阶段供应链库存策略时的分析对象[31]。

除此之外,表6中高被引中文文献的出版时间范围为2002~2013年,而表7中高被引英文文献的出版时间范围为1999~2015年,这提醒到应将这些文献所载研究的信息及从中捕捉到的重点更多地视作此交叉领域内的“基石型”知识及观点,而当下领域内的热点主题还需通过进一步分析加以确定。

表7 本领域总被引量最高的前10篇英文文献(WoS)

2.2.2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作为文章内容的精炼表达,可以准确且迅速地传达出与研究目的及方法相关的信息,故以中文及英文文献中的海量关键词为对象,借助可视化工具Vosviewer分别进行了共现分析,结果如图7所示。对于中文文献,将单个关键词的最小出现频次阈值TO设置为5,继而得到了汇成图7(a)的124个中文关键词;对于英文文献,则将TO设置为10,并得到图7(b)中的301个英文关键词。两个网络中的权重指标均设置为“出现频次”,即某关键词的出现频次越高,表示其节点尺寸就越大;某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共现的次数越多,则表示其节点延伸出去的链接也越多。除博弈论、供应链等理所当然的词汇之外,由共现分析结果可知,中英文文献中的前5个最高频关键词分别为“闭环供应链”(104)、“演化博弈”(99)、“合作博弈”(48)、“供应链金融”(48)和“绿色供应链”(37)以及“coordination”(533)、“competition”(452)、“model”(313)、“management”(288)和“decisions”(254)。另有一些图中不易识别的中英文高频关键词还包括定价、信息、制造商、零售商、斯坦柯尔伯格博弈等,也都值得关注。

综合图7(a)、7(b)中的数据有如下两个方面引发思考:一是在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严重的全球背景下,供应链的发展及改革积极地融入了对可持续性发展的考量。绿色供应链、闭环供应链、逆向供应链、双渠道回收、碳税、再制造、环保意识、可持续性等关键词都可以体现出人们已经意识到应开发满足环保等要求的新型供应链系统并制定相应的策略,通过逆向废旧物资的回收等措施来达到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二是关注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及整个系统的动态性,并利用博弈论中的相应模型进行分析和决策。演化博弈、进化博弈、复制动态、动态博弈、重复博弈等关键词显示了博弈论方法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实际供应链问题时具有广泛且灵活的应用。当然,关于供应链中各主体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定价策略的制定等主题的探讨也仍占据了领域内研究人员们相当大一部分的注意力。

图7 本领域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

2.2.3关键词突发检测及话题变化趋势分析 本节结合时间因素,从纵向进一步考察了本领域的学术研究进程。尽管关键词共现网络可以为本文对领域内的研究重点进行把握提供丰富的线索,但它更多地是对长期“累积”结果的一种展示。若试图划分不同时期内的热点,就需要选择其他更合适的方式来实现更多角度的观测。

首先借助CiteSpace对2 213篇英文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了突发检测。该方法可以直观地呈现出一定时间段内引发热切关注的话题分布情况,并能够对这种关注度加以量化以便于横向比较及筛选[36]。表8中选取了突现强度最高的前20个关键词(已剔除“supply chain”“game theory”等可预测到的关键词),在按强度降序排列的基础上,除了注明突现起止年份,更利用简易的红蓝线段对每个关键词的突现具体表现加以描绘。

表8 本领域英文文献中被引突现强度最高的前20个关键词(WoS)

在渠道协调和演化博弈等“老面孔”之外,易注意 到 “信 息” (“asymmetric information”“information”)在较长的时间区间内成为学术界拥有相当高热度的讨论对象。考虑到供应链中的各成员受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驱使往往会有意识地保留私有信息,并最终导致供应链活动中的普遍信息不对称现象,不难理解广大学者需要付出大量精力来思考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试图实现不同信息共享程度下的共赢。而就连续突现时长而言,“profit”“coordination mechanism”“quantity discount”和“flexibility”是其中唯四超过10年的关键词,这反映了收益的获取及分配、主体企业在各个方面中的协调、可行契约的设计、对于需求不确定性的适应能力等,从长期来看,都是供应链实际运行过程中的重要方面。此外,通过观察突现起止年,有8个关键词是在2015年后被给予高度关注。显然,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力推行下,节能减排已然成为供应链管理的首要原则之一,而博弈论视角下对此展开的若干与时俱进的研究也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

为了更明晰地把握近年来新兴议题所在,应用Bibliometrix程序中的Trend Topics(趋势话题)功能板块对2 000余篇英文文献中的作者关键词进行了分析。需注意的是,Bibliometrix 在运行结果的细节调整方面缺乏灵活性,故筛选所得的重复或相似话题词及其数据信息无法被手动分类及归一化。因此,通过将最小词频TO设定为20,如图8所示,可得到由较多数量(33个)高频词(组)在时间轴上构成的具有一定丰富度的表现情况。某词(组)对应的实线长度,表示其在相关文献中连续出现的时间区间,而实线上的节点大小,则表示该词(组)的出现频率高低。

图8 本领域英文文献中的话题变化趋势(TO=20,WoS)

从整体上看,尽管所选文献的时间跨度长达29年,但是直至2010年前后才涌现出大量长时间内获得密切关注的话题,并且于2015 年后显得尤为密集。这既与随着时代发展迸发出愈充沛活力的总体学术界氛围有关,也离不开长期以来本领域内已积聚沉淀的深厚知识底蕴,并且能为现在及未来的系统性研究准备好必要条件。根据标注在每条实线末端的总频次可知,核心话题如博弈论、供应链管理、定价、协调等仍牢牢占据着视线中心,但在列的再制造 (“remanufacturing”)、合作广告(“cooperative advertising”)、电子商务 (“ecommerce”)、库 存(“inventory”)和沙普利值(“shapley value”)等话题也应予以重视。同时,当聚焦于这一趋势变化的最前沿,权力结构(“power structure”)和优化(“optimization”)这两个话题得以突出。前者随着市场主导力量的变换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从而对供应链决策产生了各类影响;后者遵循的基本逻辑,则是根据不同的优化目标采用恰当的优化方法,以试图确定能够满足众多约束条件的最优方案。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供应链系统及其管理也必然日益复杂,这都需要在应用博弈论相关理论及模型进行研究时应及时注意到变化,并寻求符合当下实际需求的可行方案。

以检索所得的本领域中英文文献为对象,本文循序渐进地完成了一系列定量分析。若干存在复杂内在联系的重点在此过程中凸显出来,而本章的任务就是以此为基础梳理并归纳出其中重点,并完成从定量分析结果转向定性分析的思维发散。

3.1 中国的供应链相关研究热潮:源起何处?

在对各层次研究主体特征进行分析的阶段,可以明显感受到,国内众多学术机构及学者们在供应链与博弈论这一交叉领域的学术研究中,有着高涨的热情并且产出了大量具有影响力的优秀成果。因此,在以发文量、被引次数、合作频次等作为衡量标准的多项分析中,中国的作者、期刊以及机构均有着良好表现。诚然,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是分别以供应链或博弈论为主题,还是以博弈论在供应链中的具体应用为对象,相关研究都由来已久。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推进,全球的企业都在争先搭建资源平台以抢占市场份额,供应链在此背景下以其高效且“跨越企业组织边界”的优势自然会吸引相当多的目光[37]。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提供更多可能性的同时,也促使着供应链模式及其管理日趋复杂,这时,早已在大量领域中得以应用的博弈理论,同样成为处理供应链中各利益主体之间合作与竞争关系及其决策行为等相关问题的关键工具[38]。然而,时代更迭固然会促成一些必然选择并带来共同议题,却也不能否认个体的“成长”无法脱离其生长土壤。处于不同空间内的相同事物显然会在共性的基础上呈现出各异的特征。那么,为何博弈论在供应链中的应用可以成为我国学术界内的焦点话题之一,且产出的相应研究成果能够在学界中得以突出呢? 立足于我国的发展环境,本文试图在本领域已完成的研究工作中寻找答案。

纵观全球供应链局势,中国从任何意义上而言都是很重要的一环。丰富的产业类别以及庞大的产业规模造就了我国成熟的产业链条,积极的企业转型与升级以及持续加强的创新研发则塑造了我国越发完善且强劲的供应实力[3]。无论是在世界制造业版图中占据的大额比重,还是成为众多国家的主要进口来源地之一,中国供应链举足轻重的世界地位都可见一斑。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国的现代化供应链发展就已达到“高枕无忧”的地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以及中美长期贸易摩擦的愈演愈烈,都加剧着全球供应链布局的动荡及调整。向内看,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缺乏足够的安全性和韧性[2],致使面临外部重大风险侵袭时的抵御能力不足,如今更被动地承受着供应链断裂等威胁带来的重负[39]。同时,我国供应链的整体数字化水平还亟待提高[2],这不仅是在全球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站稳脚跟的必要条件,也是供应链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向外看,尽管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早有迹象,但疫情的席卷却也催化着更明显的全球供应链本地化、扁平化、区域化、近岸化和多元化趋势,由此引发供应链链条不断收缩。加之以美国为首的各国刻意在科技等方面对中国进行围追堵截,这些都使得我国供应链的产业升级与安全保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1,40]。

回到学术研究的范畴,结合现实情况,其实不难理解中国在本领域为何开展了大量研究且广受关注。近年来,我国供应链发展迅猛,并成为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这一过程为本土学者及学术机构提供了数不胜数的丰富案例,也帮助从实际出发的供应链管理分解及博弈论建模分析等相关研究,得到相当多具有参考价值的结论与建议。而无论是波诡云谲的国际形势,还是新科技革命影响下互联网技术的全面覆盖趋势,都不可避免地频频加大供应链的复杂性与变化性,这不仅给我国供应链行业的发展抛出众多棘手难题,也宣告着相应的学术研究仍道阻且长。对于如何解析、预测并重构其中所涉主体间的关系,以开发并确定足以保障供应链畅通运行所需的协作模式这一问题,博弈理论及工具显然是有力的解题方式之一。而博弈论作为典型的观察与分析工具,其出现频率与被研究对象的热度成正比,大量相关文献的存在也说明了其有效性已在反复的运用中得以验证。不过,对工具的讨论不应脱离具体的应用情境,所以就本文的研究主题而言,供应链的演变轨迹才是绝对的底色,本文只能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的诉求来了解博弈论是如何助益供应链相关研究的。

3.2 响应可持续发展号召,实现供应链绿色转型

从在文献计量分析中得到的研究主题分布与热点变迁结果来看,可持续性、减排、再制造等关键词频繁出现,闭环供应链、逆向供应链、低碳供应链等话题被持续热议,“绿色”显然是其中的一抹亮色。回望走过的每一步,人类社会发展的所有阶段都始终伴随着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自然资源的耗损,工业化进程带动世界经济腾飞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41]。但人们也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借助科技进步的成果有意识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42],由此,以可持续性、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等为主题的相关研究不断涌现[6]。可以说,环境友好的可持续性诉求是当下及未来所有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各行各业需要考虑和保障的首要因素之一,供应链管理也不例外。

对本领域关键词展开的多项分析结果显示了供应链行业对资源节约和污染防治的高度重视。绿色供应链、可持续供应链、低碳供应链、闭环供应链以及逆向供应链等概念的提出为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了更科学的决策与规划方式,这些概念也在越来越普遍的实践中得以改善与巩固。无论是逆向供应链面向电子垃圾[43-45]、建筑和拆除废物[46-48]以及药物[49-51]等对象的研究,还是闭环供应链框架下开展的定价策略[52-53]、协调机制[54-56]、回收模式[57-58]等的探索,抑或是基于绿色供应链对政府补贴[59-60]、参照价格[61-62]、公平关切[63-64]等效应的讨论,都体现着可持续理论对供应链的全面渗透。这种转变虽在客观上对供应链中的决策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也带来了确实的益处——既能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资源浪费行为,又能通过回收循环充分利用物资以创造额外的经济效益。因此,追求绿色低碳的供应链运作方式不应仅是打造企业正面形象的一种手段,而更应是主动肩负起社会责任的担当之举,且它同样也是通往更长久未来的必经之路。

那么,博弈理论在以可持续发展为背景的供应链发展中又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 其工具箱属性是不言自明的,但具体的应用方式则取决于实际目的与需求,例如契约设计[65]、投资策略[66]、营销模式[67]以及库存管理[68]等。就讨论度最高的话题之一——供应链协调而言,Chauhan 等[69]对87 篇绿色供应链协调论文进行回顾与分析,发现超九成的文献都选择以博弈论模型作为定量分析的有力工具,并在进一步将这类应用研究按方法论分类为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以及演化博弈后,分别归纳、总结了相应类别下的常用模型及其特点。可以说,这一研究结果不仅是绿色供应链中博弈论的应用方式的缩影,也可以作为其他相关联的供应链系统中常见的博弈论效用发挥形式的参考。

研究者们常通过纳什均衡、斯坦柯尔伯格均衡、夏普利值等概念,比较所建立供应链模型中利益主体处于合作或非合作关系下的系统与个体利润所得,以及其他重要方面的表现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针对具体问题的最优方案。与此同时,演化博弈以有限理性为基础强调博弈过程的“动态性”和“宏观性”,这一更具现实性的特质有助于研究供应链中不同成员的动态策略选择[22,70]。至于在博弈思维下需考虑的供应链影响因素,文献[71]中以闭环供应链为对象,对包括经济、环境、激励机制、金融等类别在内的多方面因素进行了总结,对于同为循环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其他相关供应链,这也可以视作它们在面临决策时的一种考量模板。

3.3 未来展望:数字化时代与后疫情时代下的供应链发展将趋向何方?

受限于出现时间、成熟程度等多重因素,有一些议题在对领域内相关文献进行定量分析的阶段中,难以凸显出来或者说仅能显露些微苗头,但结合实际来看,却已受到广泛关注并呈现出必然的趋势。因此,在对文献计量分析结果中的重点现象进行梳理与回顾后,有必要对本领域中的此类议题加以识别与把握,并重点对其中两个关键方面分别进行论述及展望,进而给出未来研究方向等的建议。

3.3.1供应链数字化转型 如今的时代,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正成为越来越显眼的标签。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不仅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还对所有行业的生产经营等方面产生着切实的影响[72]。对于涉及采购、生产、仓储、配送、销售、产品回收、再制造等众多环节的供应链管理而言,实现稳定且流畅的数字化转型,其迫切程度较之其他任一领域都不遑多让。

如我们所知,传统的供应链运行模式极易造成信息分布不对称,即成员间掌握的信息量不一致,这不仅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也会对利益主体间的协调造成严重阻碍,从而导致各方各面不同程度的损失,如物流效率低下或库存损失等[73]。而数字化供应链的出现则为打破这种信息交流壁垒提供了新的途径。若能搭建供应链各方认可并积极参与的数字化平台,将对成员间的协作大有裨益,进而可以实现成本的节约与效率的改善。同样,确保足够的信息透明度,还可以进一步保障政府及公众对于企业行为的监督,如绿色供应链中从原材料选择到废弃物处置的各环节是否按规定遵从了环保宗旨,将直接影响消费者偏好。而且,数字技术与供应链的融合持续引发着制造过程、商业模式、产品服务等关键业务的全面革新,虽然管理难度会不可避免地增加,却也为解决传统模式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和实现数量、质量、时效、成本等方面的绩效改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也是供应链行业为应对新时代新需求并在变化迅速的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所必须付出的努力[74]。

关于如何将博弈论针对性地应用于数字化供应链这一议题,目前系统展开的研究还较少,但可以合理推测数字化在改变供应链业务流程实施方式的同时,也在影响着涉及其中的各利益主体的心理与行为。面向定价策略、协调机制等固有需求时,学者与实践者都应考虑较之以前更充沛的信息量和供应链成员在数字化模式下有别于传统的追逐目标,以及新旧渠道间的配合与冲突等要素变化。目前暂时还难以概括仍处于数字化转型中的供应链所需权衡的所有博弈因素,也无法确定数字化又将给博弈论本身带来怎样的变革,但这无疑会成为本领域在未来研究工作中值得期待的发展方向。

3.3.2后疫情时代的供应链变革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大爆发震动了整个世界,人类生活涉及的方方面面——生产、交通、娱乐、医疗等都受此影响衍变出新的形态。而当聚焦于供应链这一领域时,疫情袭来不仅暴露出现有供应链系统在稳定性、韧性、弹性以及安全性等关键方面的欠缺,也“剥夺”了循序渐进完成数字化等转型的机会,变革已是迫在眉睫。

在疫情笼罩与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双重困境下,供应链安全已然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关注的重大事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各国早已身处于一个巨大的全球供应链中,分工越是精细化,彼此间的依赖程度也就越高,这样的趋势与格局使得各国开始警惕其中隐患并致力于寻求可以保障自身供应链安全的新范式[8]。但疫情肆虐导致的供应链猛烈震荡,不仅强化了各国在战略层面对供应链安全的关注,也刺激着全球范围内的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孤立主义等趁机抬头,我国尤其在这一刻意为之的“去中国化”趋势中深受供应链不断紧缩的威胁[1]。在一众可用于分析此类问题的工具中,博弈论可以提供独有的视角。无论是宏观层面的国家间战略部署,还是微观层面的具体企业间竞争与合作,博弈理论及工具都有助于理解甚至预测不同主体在应对供应链安全时的策略选择,以及该种策略所能发挥的效用。赵可金等[8]利用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了中美双方在保障供应链安全时的决策,并评估了国际机制在此境况中的优势所在。但在面对疫情引发的溢出效应等问题时,博弈论仍有其局限性[75],如何实现更深入或更有效的应用,仍有待探索。

另外,在疫情的影响下,原有的发展计划将被赋予更多的意义,也面临着更多的制约因素。以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为例,互联网、云服务、3D 打印等数字技术展现出了更有效的资源配置能力,且供应链中数字化系统的建立也有利于增强供应链整体的韧性与弹性[7],这些特质的重要性对于疫情阴霾下的世界而言不言而喻,故各国以及各个企业都在足够的动力驱使下全力加速转型。后疫情时代,供应链的发展要如何在变局中找准新定位、制定新方案、实现新突破,都是未来研究工作中需要长期思考与实践的难题。

本文以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并重点关注博弈论在其中的应用。通过利用Vosviewer、Bibliometrix、CiteSpace等可视化工具,对同时涉及供应链与博弈论双主题的大量中文及英文文献进行了较详尽且综合的定量分析,以此为基础对其中的关键方面展开了进一步挖掘与探讨。结合计量与定性分析两个环节的评估情况,可以归纳出如下重要结论:

(1) 中国为推动此领域学术研究的进步做出了不可忽视的突出贡献。凭借劳动力成本等竞争优势以及多方面因素,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诸多现实威胁也猛烈地撞击着我国韧性尚不佳的供应链体系,促使着我们在反思中快速成长。因此,依托于这一复杂处境,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的相关研究中,国内学者及学术机构不仅在产出量上处于明显的领先地位,更以高涨的文献总被引次数显示出被学界普遍认可的较高研究水准。显然,现实是学术研究的依据与养料,中国供应链系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既与世界紧密相连,也为世界各国提供给了重要参考。

(2) 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深刻融入供应链发展轨迹中。环境问题的普遍性及严重性早已达到令人堪忧的地步,为了及时止损并有效改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各行各业都无一例外地进行大力转型。针对供应链,各界积极响应,提出了绿色供应链、可持续供应链、低碳供应链、循环供应链等概念及理论,并应用博弈论相关工具深入研究不同供应链系统中利益主体间的关系与需求。

(3) 数字化转型于供应链而言是当务之急。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全方位展开,数字技术如大数据、机器人、物联网、云计算等持续赋能实体经济。凭借数字化转型,供应链的内部分工得以深化,信息与知识共享也得到极大的改善。同时,疫情的冲击更让众人意识到数字技术对于全球供应链韧性的强大支撑作用。因此,推动供应链走向数字化与智能化、全面改善供应链的韧性、弹性与安全性势在必行。

根据本文的供应链学术研究现状分析结果,无论是可持续、数字化等必然趋势,还是疫情笼罩、中美贸易摩擦等动荡局势,都无疑加剧着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与困难程度。作为在众多学科中已获广泛应用的有力工具,博弈论也同样是供应链研究中成效显著的重要分析方式。借由可视化分析,本研究注意到,斯坦柯尔伯格博弈、合作博弈、重复博弈、讨价还价博弈、微分博弈以及近期成为热点的演化博弈等概念及模型已帮助研究者们在大量实例中解构供应链中各主体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并为协调机制、定价策略等关键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与方案,其与供应链管理的高契合度已得到反复认证。然而,就本文的研究范围及深度而言,可以感受到博弈论在供应链中的应用实际上与具体需求的联系更紧密。不同类型的供应链更多地是设定考虑范围与增加特定的考虑因素,但有待理解与解决的诉求相似度较高。引入博弈理论及工具进行分析时,模型的选择与应用的方式也存在较高的相似度,并没有显露出明显的供应链类别与特定博弈论工具之间的对应关系。当然,这或有赖于更深入的探索,我们也期待可以了解到更多供应链与博弈论之间相互作用关系、供应链变化对博弈论发展的影响等相关事实。

猜你喜欢 零售商制造商信息 一位制造商一架军机(欧亚篇)小哥白尼(军事科学)(2021年8期)2021-11-22一位制造商一架军机(美国篇)小哥白尼(军事科学)(2021年7期)2021-11-20完形填空两篇考试与评价·高二版(2020年6期)2020-09-10受挫的汽车制造商在通向全新未来的十字路口止步不前英语文摘(2019年5期)2019-07-13国产品牌,零售商这样说……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7年13期)2017-08-16零售商都在做自有品牌化妆品,如何才能脱颖而出?中国化妆品(2017年12期)2017-06-27订阅信息中华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高通24亿美元收购芯片制造商CSRIT时代周刊(2015年9期)2015-11-11零售商:我是这样开农民会的!营销界(2015年25期)2015-08-21展会信息中外会展(2014年4期)2014-11-27

推荐访问:可视化 供应链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