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童爱梅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童爱梅

(连城县第二实验小学,福建 龙岩 366200)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合格公民的基础工程,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应顺应新时代课改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开展,首先要正确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关系,课堂教学理念,科学制定课程目标,选择适宜内容,科学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课堂教学应扎根小学生生活,以重体验、重学导的多元化教育策略帮助学生在探究体验中实现道德与法治的内化与践行。

道德与法治课程;
核心素养;
课程设计;
教学实践

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与希望,青少年道德与法治素养的高低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息息相关。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将国民法治教育列在了国家工作重点位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它能够为小学生道德层面和法律素养提供学习契机,同时更是深化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教育策略。与其他课程相比,《道德与法治》课程蕴含诸多心理、法治、政治、经济、民族、国情等知识要素,课程涉猎范围不一而足。课程性质决定了其既要承担小学生法治与道德教育的重任,同时,通过国情分析、心理健康分析,帮助小学生加强心理素质、从小培养爱国情怀和为国奉献的责任感及使命感。如此看来,怎样在“一科多任”的背景下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引导小学生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深化小学生核心素养就成为了教师的首要教育目标。

所谓核心素养具体指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阶段性和培养的目标性是其特征之一,所以小学阶段仅仅只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阶段,但是通过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逐步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品格和担当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与综合性活动教学有机结合,有助于小学生在在学习中深化自身核心素养。

1.课程目标:以发展核心素养为基础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一核心概念在2016年9月被正式发布。由此,从教师培养的角度看,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新时期法治与道德课程教学目标,树立新的教育理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从内涵和发展层面看,核心素养又是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基础目标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仅能够调节当前生活本位与知识本位的学科教学争端,而且更加明确了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目标。

2.课程内容:将道德与法治教育结合

从《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颁布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全面铺开,至今已经有了3年的时间。《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具体明确了当前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现实情况及教育的迫切性,其教育目标是: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规则意识,培养良好的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这给课程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时应重视法治内容,深入结合道德与法治的相关内容。道德与法治教育要体现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因而教师要培养学生法治思维和意识。这要求我们深入理解和梳理教材,挖掘法治教育内容,要求教师采用实践或体验、参与等教学方法来开展法治教学,促进学生养成能够遵守法律,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主动使用法律,平时多多运用法治思维方式思考问题。

3.课程组织:多种教学模式与生活融合

对于教师而言,在教学中将《道德与法治》中的具体知识的学习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因此,在课程组织方面,多种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也是很有必要的。例如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绘本教学等等。通过一系列新颖的、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领悟生活中的一些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参与的积极性。比如,低学段小学教育中《道德与法治》的定位就是培养规则意识。而规则意识不是生硬的法律条文的呈现和讲解,需要教师遵循小学生认知顾虑,根植于小学生生活,实现道德、法治与生活的融合。

4.课程评价:坚持发展性的动态评价

课程开展的好坏,还需要经过课程评价来验证。课程评价能够帮助教师预测和评估学生知识掌握的一般情况,并在评估中找到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然后有针对性的一一解决问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综合评价应该体现的是全面性、综合性以及发展性特征,讲求的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实现学生在能力、情感、态度以及学习方法等等方面动态评价。教师除了注重科学知识评价之外,还要关注学生道德品质、生命活力以及法治意识,结合不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异同点,求同存异推动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旨在承认学生个体化差异,通过否定式评价、接纳式评价、激励式评价等多样化方式,对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情况进行合理评价,需要将其贯穿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确保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的动态化、常态化。

1.课堂教案的设计

教案是教学准备过程中最为关键、具体的一环,是课堂教学的有力保障。教案的设计过程是教师领会教材、深入教材、加工教材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设计好符合要求的课程教案尤为重要。首先,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导课程开展的线索,同时也是教师有效教学活动的参考依据,它反映的是课程的方向。其主体一定是学生,所以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要体现《道德与法治》的指引性,并着力探索如何去让学生在教学环节中有所收获,而不是教师应该完成什么任务。其次,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应依据活动目标、学生经验、课程资源等合理的安排好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同时要关注学生需要,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问题,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的地位。

2.课堂教学的开展

(1)灵活导入教学。有效的课堂导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课堂导入要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及积极性。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活动课堂,《道德与法治》在课堂导入环节,应注重对课堂气氛的营造,以便顺利衔接教学活动。为能够提升课堂活动质量,深化小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应采取情境导入、游戏导入等不同导入方式灵活运用,让课堂更加生动。以《网络信息辨真伪》为例,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导入的方式,紧抓“课前三分钟”。选取《三打白骨精》动画片,设置疑问:“同学们,为什么白骨精已经伪装得很好了,孙悟空还是能一眼识破他呢?……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一样需要火眼金睛,明辨真伪。那么你能够练就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火眼金睛吗?”引出本次课堂教学主题,初步启发了小学生要对网络信息形成敏锐洞察力、辨别力的意识,教师也可以引导小学生自主利用课前三分钟,围绕教学内容想一想、说一说,展开讨论、辩论、演讲等,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已有认知接触新的知识,从而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发散思维,积极探究。

(2)科学组织教学。教学过程的开展离不开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师应科学地、辩证地选择适宜当前课堂教学内容的方法。

其一,依据学科性质与学科特点。小学《道德与法治》是在《品德与生活》教材基础上编写的,其课程的组织与实施形式是以活动为主,因而教师的教学方法首要考虑能否在活动中使小学生得到体验与经验。同样,活动型的学科性质与特点,也要求教师设计丰富灵活的教学方法。以《走进老师》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先后选择合作探究法、体验法、情感交流法等学法促进小学生知识的内化,引导学生达到尊敬老师、责任担当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可在教学前期引导学生去回忆自己观察到的教师,感知教师职业生活;
通过问题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职业要求,并且逐步深入了解教师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在课堂中期,设置课堂调查,倾听教师与学生的真实心声。课堂后期,设置经验交流会,讨论怎样表达师生情感,拉近师生距离。最后,通过开放式 结果,将结尾设置为“写给老师的一封信”,引导小学生对整个过程进行思考、总结、反思、创造。通过科学的组织教学,达到强化重点,运用新知,指导生活实践,主动走近老师,培养尊敬老师的情感的目的,提升核心素养。

其二,依据课堂教学目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的知识众多,其教学目标具有多向性特点。例如《课间十分钟》《大自然,谢谢您》《互联网 新世界》等教学目标需要引导小学生通过体验性学习积累情感、培养信念;
例如《吃饭有讲究》《我不拖拉》《班级生活有规则》等教学目标需要引导小学生通过养成性学习,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与生活习惯;
例如《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变废为宝有妙招》《买东西的学问》等目标需要引导小学生通过合作性学习,积累实践经验,获得探索方法。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其三,依据课堂教学情境。课堂教学是一个积累过程,所以教师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依据教学情境的变化有效调整教学方式。比方说,综合运用和结合探究式教学方法、趣味式教学方法,示范教学法效果不良时调整为讨论教学法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达到教学的动态性,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3)创设学导课堂。以往面对诸多知识点,很多教师仅是将一个个的知识点作为一个孤立事实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接受、记忆,忽略了经历过程,这样也容易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理解知识内涵,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果应该以学为主,创设学导式教学课堂,能够导引学生自主实践,内化知识。以学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将学导结合,以课堂各环节都尽可能使全体学生参与、主导为基础,促进小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实践。例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充分的自学,有目的地提出问题,通过交流讨论、小组合作探究、户外活动实践等,经历知识的发现、分析、验证,得到感悟。

在深化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转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理念尤为重要。应在全面分析学生需求的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为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1]苏东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教师,2017(22):19-19.

[2]陈雨梅.道德与法治课堂情感体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2):3-5.

[3]孙静.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德法融合策略的实践[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1):61-63.

[4]张剑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分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6):141-142.

2020—05—20

G623.1

A

1673-4564(2020)06-0178-03

猜你喜欢 道德法治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近观天和核心舱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跟踪导练(五)(2)时代英语·高一(2019年5期)2019-09-03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9年2期)2019-08-24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中国法治文化(2016年4期)2017-01-20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推荐访问:素养 理念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