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和出路探寻

张洛溶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重点提出的一项战略计划,重在解决“三农”问题。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创建生态宜居、乡风和谐、产业兴旺的现代化新农村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美好期待。现阶段,我国农村的生态治理已取得不错的成绩,但部分农村地区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生态难题,如环境污染严重、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生态建设人才短缺等,这不仅影响农村居民的生产与生活,而且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因此,全面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方针,着力探寻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新方法,形势紧迫,意义重大。

(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工程

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农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发展战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加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它不仅能够有效解决资源开发不合理、产业发展不均衡等农村环境突出问题,而且能够协调农民生活、生产与资源环境间的矛盾关系,有助于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步伐。

(二)乡村振兴有助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

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指明了方向,它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大部分[1]。乡村振兴必然实现生态振兴,而生态振兴离不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一方面,乡村振兴有利于整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乡村振兴的带动下,我国各地区农村因地制宜地开展绿色、特色生态治理,在保护与恢复自然环境的同时有效开发资源,实现了不同地区间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乡村振兴能够引起广大农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民不再拘泥于“产业兴旺”“生活富裕”,而对“生态宜居”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是最宝贵的财富,它关系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幸福感。因此,广大农民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战略伟大实践,共同建设美丽、宜居的新农村家园。

(三)乡村振兴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内在统一性

乡村振兴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二者相辅相成,具有内在的辩证统一性。一方面,乡村振兴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高度契合,两者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策略,终极目标均为实现乡村的繁荣与兴旺。另一方面,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维度,两者相互促进。乡村振兴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乡村的繁荣也意味着生态的良好发展。同样,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带动乡村旅游业、绿色产业有序发展,从而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欣欣向荣,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一)农村生态存在严重污染隐患

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我国局部地区出现较为严重的污染现象。乡村企业生产不合理、农村旅游业过度开发、养殖业发展无序等多种因素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生活用水污染、湖泊河流水域富氧化、农药化肥造成土壤污染、生活垃圾白色污染、焚烧秸秆导致空气污染等问题都是阻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桎梏[2]。农民赖以生存的家园遭到严重破坏,这不仅威胁农民的身体健康,而且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因此,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农村经济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是迫在眉睫的工作。

(二)农村生态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

生态资源开发不合理是阻碍农村生态振兴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农村自然资源利用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城镇规模扩大,人均耕地面积普遍减少。工业化建设造成部分农村自然资源开发过度,从而导致城区附近的农村农业产业结构失衡。二是部分地区优势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开发。由于偏远地区交通运输不发达,大量资源保持原始自然状态,这部分资源是农村发展的宝贵财富,但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就无法发挥出其独有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三是农村抛荒、闲置土地多,集约化程度低。随着现代化城镇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进城务工,导致大量土地资源闲置。长期得不到耕种的土壤会逐渐板结、失去养分,长此以往会影响农村耕种的经济效益,不利于乡村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农村居民缺乏生态保护意识

我国农村分布广泛且分散,因受到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基础环保卫生教育和法制教育也不到位。现阶段农村人口多以老年人为主,较于城市居民,农民接受教育水平较低,思想相对传统,生态文明保护意识也比较薄弱。尽管党和国家重点提出要着实加强农村的生态保护工作,但仍有部分农民不够重视。例如,西部、北部农村地区过度放牧导致土地沙漠化加剧;
乡村企业随意排放工业污水、农民过度使用农药化肥造成湖泊河流水域污染等。农民只顾自身发展,却忽略了生态保护的长久之计,以牺牲生态环境来获取经济效益的做法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因此,需要转变基层干部和农民的传统落后思想,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增强农村居民的生态保护责任意识。

(四)农村缺乏生态振兴建设人才

缺乏人才的农村地区难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人才难以引进。农村经济条件有限,生活环境相对较差,致使人才引进平台搭建不够完善,无法广泛吸引专业生态建设人才,从而导致乡村生态建设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短板。另一方面是人才难以留下。由于人才管理机制不健全,基层生态建设工作琐碎复杂,再加上人才缺乏学习深造机会,在多重因素的困扰下乡村生态建设人才匮乏。“引不来”“留不住”的窘况是造成农村缺乏生态振兴建设人才的关键因素,这极大影响了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一)健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央出台了40多项生态改革方案,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全国各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在部分农村地区生态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3]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法治和制度管理。因此,应该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补全制度漏洞,实行最严密的环保法治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扎实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1.健全农村生态保护法律体系

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针对农村生态建设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难题,应当听取农民的合理诉求,及时查补农村生态保护法律体系的漏洞。具体可在土壤污染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防治、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等多方面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改和完善,制定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充分保障农民生态权益的生态保护法律,力图将农村生态保护法治贯穿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每个阶段。

2.完善农村生态资金保障机制

完善农村生态资金保障机制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完善资金投入机制。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分布广泛,生态矛盾各不相同,落实生态保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例如,建设农村垃圾集中点、改善农户厕所卫生条件、生活污水处理等,都需要投入足够的建设资金。另一方面,健全农民奖励与补偿机制。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浩大工程,它需要依靠广大农民群众的力量,而建立有效奖励机制能够充分调动基层干部、乡村企业人员和农民的积极性,为家乡的生态建设贡献力量。

3.完善农村干部绩效考核制度

完善农村干部绩效考核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利推手。生态文明建设任务重大,应当根据任务量和难度合理分配给各领导干部,实施农村干部生态绩效考核制度。定期对农村的卫生环境、生态治理恢复状况、基础设施有无安全隐患等事项进行综合评分,各区域的考核成绩与负责人的工作绩效挂钩。绩效考核制度能够增强基层干部的工作动力,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乡村生态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实现农村生态资源产业化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的财富。”[4]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产业、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业等更多的绿色财富,是乡村生态振兴进程中亟待解决的困惑。

1.改变传统单一种植模式,引进多种经济作物

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依旧采用“小农经济”生产方式,这种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不仅经济产量低,而且造成了大量的生态资源浪费。由此,鼓励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地引进新型经济作物,以基础农作物生产为主线,多种增绿增收的作物为辅助,最终实现生态农业结构转变。例如,陕西省城固县的桔园镇过去是以柑橘种植为主,但寒流、旱灾等自然灾害会严重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近年来,桔园镇根据独有的自然环境优势,先后开发了万亩荷塘、猕猴桃种植和雷竹、蓝莓等“小精特”产业,极大地促进了农业产业转型,实现了现代农业一体化、多元化发展。

2.鼓励农民就地创业就业,增加生态资源产业效益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农村居民充分挖掘家乡的生态农业价值,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电商、乡村服务业等。农村可根据本地生态优势实现产业发展聚合,依靠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转变传统落后的生产局面,为创新生态发展提供新动力。例如,桔园镇在推进柑橘果林业发展的同时,鼓励本地青年投资成立柑橘产业合作社,打造柑橘运转、清洗、打蜡、烘干、包装一体化生产线,这种农业带动产业的发展模式,延长了绿色经济生产链,不仅可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道路,而且能够持续推动乡村振兴。

3.加强绿色资源有效开发,实现生态旅游业有序发展

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是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经济振兴的智慧思想。农村可以将农业产业当作旅游来做,依靠乡村独有的生态优势,综合开发美丽休闲乡村、农家特色观光基地、果木采摘体验园等多功能拓展、多场景应用的生态休闲旅游业。开发生态旅游农业不仅可以发挥自然植物观赏价值,而且充分挖掘了其生态价值和经济效益,这是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三)强化农村居民生态保护意识

全面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早日实现乡村振兴,要充分调动全体农村居民的力量。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生态价值观,主要做好基层干部、广大村民和青少年学生三大主体的教育引导工作。

1.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大基层干部生态思想学习培训力度

基层领导干部的思想价值观和行为举止对农村居民有着极大的导向作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一方面,引导基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生态政绩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久复杂、见效缓慢的工作,基层干部应该抓住农村生态治理的主要矛盾,放长眼光,做长久打算,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而不可只注重眼前政绩[5]。另一方面,要求和支持基层领导干部积极参加有关生态建设的学习培训,组织开展不同地区间的干部工作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能够增强基层干部的工作引导力和自信心,从而加快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2.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知识,端正农民的生态道德观

受传统思想和道德习俗的影响,我国农村居民的“小农”思想根深蒂固,与自身利益无关的事情不管不问,面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现象不以为然,这种不端正的生态价值观会严重阻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因此,推进美丽乡村的建设,应大力宣传生态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一方面,通过村庄广播、报告栏、公众号、文艺活动等多途径进行生态文明法律知识普及宣传,从思想上提高广大农民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视。另一方面,村委会举办生态保护实践活动。例如,西北部沙漠地区组织农民积极植树种草;
水系发达的农村可带领村民打捞河流中的水草垃圾;
村干部带领群众进行环保牌投放等。通过生态实践活动能够从思想和行动上提升农民群众的环保主人翁意识,增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动力。

3.加强基础教育,提升农村青少年的生态保护意识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农村生态振兴建设中的有生力量,从小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切实引导青少年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应成为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在课程体系中循序渐进地渗透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深入青少年心中。另一方面,举办丰富多彩的环保主题活动,如创办环保手抄报、垃圾分类处理活动、植树种草活动、“变废为宝”比赛等,让青少年在参加生态实践的过程中感受保护大自然的可贵性,真正将生态环保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注重农村生态人才引进和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因此,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重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支撑。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只有让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引领广大农民,才能高效推进美丽乡村的现代化建设。关于农村地区的生态人才紧缺问题,应从“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和“培育人才”三个方面进行突破[6]。

1.在“引进人才”上下功夫

面对农村人才短缺的状况,只有大力引进各类人才,才能切实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撑。一方面,健全人才引进政策。在引进、管理、培养、激励等多方面给予乡村人才政策倾斜,以完备的人才引进政策、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丰厚福利待遇吸引人才。另一方面,激励各类人才下乡返乡。以乡愁乡情为纽带,鼓励曾经“走出去”的优秀人才“回巢建巢”。例如,青年大学生回乡扎根基层、中年人士返乡就业创业、老年离退休人才回乡任职等,从多方面促进乡村人才聚集。此外,号召党员干部服务基层,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加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2.在“留住人才”上做文章

人才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战略资源,如何留住人才是关键。一是完善基本待遇保障体系。从薪酬、奖励、住房、医疗、子女教育、配偶就业、晋升平台等多方面为人才提供切实保障,同时增加基层人才补贴、交通补贴等福利,确保人才享有更优越的生活环境和丰厚的薪资待遇。二是搭建完备的人才服务平台。通过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人才服务体系,为各类人才提供业务办理、政策咨询、学习交流、工程申报等供优质服务支持,减少基层人才的后顾之忧。三是努力营造爱才、敬才、重才的良好氛围。坚持尊重人才、信任人才,为扎根基层的人才构建和谐生活环境,增强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3.在“培育人才”上出实招

重视培养各类人才,练就人才真本领、硬功夫。一方面,加大力度培育乡土人才,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同当地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院校等合作交流,以举办农村生态治理技术培训班、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生态保护技能大赛等多种活动形式培养乡土人才,确保乡土人才的知识、技能储备与农村生态发展需求相匹配。另一方面,给予引进人才充分的学习晋升机会。拓宽对外学习交流渠道,为人才争取研学、培训、进修的平台,实现多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力图将引进人才培养为懂农村、爱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引路人。总之,人才是乡村振兴建设的根基,唯有全面引进、培养、用好人才,才能为农村生态文明建展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程和内在动力,乡村振兴战略也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强有力的保障。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已取得突出成效,但面对当前农村存在的一些生态问题,我们应当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通过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快生态资源产业化转变、提高农村居民生态保护意识、加大引进和培养人才力度等途径,持续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猜你喜欢 文明农民人才 人才云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请文明演绎银潮(2021年8期)2021-09-10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饸饹面“贷”富农民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漫说文明农村百事通(2020年11期)2020-06-27忘不了的人才之策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留住人才要走心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人才争夺战”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对不文明说“不”作文周刊·小学一年级版(2016年42期)2017-06-06文明歌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6年5期)2016-05-14

推荐访问:探寻 振兴 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