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高东京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 101101)

2014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4]。高职院校开始深入研究如何在职业教育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通过近些年的课程发展和不断尝试,也开设了众多具有高职学科特色的“双创”教育课程。同时为了检验课程学习成果,各高职院校也积极组织学生团队参加各类“双创”大赛,且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学生团队备赛、参赛的过程中也暴露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研对一些比较典型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解决方案。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国人杰弗里·帝蒙斯在1967年开创了创业课程。此后的很多年里创业教育成功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为美国巩固经济强国地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1989年,由UNESCO 在北京召开的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正式提出创业教育的概念,尤其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1]。会议结束后我国分别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学校陆续举办了创业大赛,开展创业教育。“挑战杯”成了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学生创业竞赛。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我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并确定了要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2]。教育部在2012年也明确了相关要求,并具体指出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本科高校的必修课程[3]。2015年,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吉林大学举办,全国共有31 个省市36 508 个项目报名参赛,超过20万名学生参加比赛,且在2019年的第五届比赛中开始单独设立了职教赛道,为高职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5]。

1.2 创新创业教育在职业院校开展的必要性

杰弗里·帝蒙斯认为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业的精神和意识。现阶段在职业教育中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授课方式主要是通过班级的组织形式来进行;
教学过程相对比较集中;
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教学中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没有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学生,对于问题的处理不够灵活[6]。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有限,在学习中应侧重于创新意识培养和创业实践。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注重学生所学与社会所需相融合,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处理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习到所需的理论知识,增强专业技能。

本次调研于2022年2月通过“金数据”在北京地区6 所公立高职院校展开,共有1 103 人参与,其中男女生比例为3:7,参与调研的高职三年制学生占总人数的59.1%。有62.4%的学生已经完成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有49.9%的学生已经参与过各类“双创”大赛[7]。

2.1 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的意愿分析

基于SPSSPRO 列联(交叉)的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参加各类“双创”大赛的意愿强烈,其中2020 级和2021 级学生相对于2018 级和2019 级五年制学生有着更为强烈的参赛愿望,具体情况见表1。

2.2 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赛事存在的问题分析

进行SPSSPRO 频数分析,结果如图1 所示。

图1 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存在的阻力

频数分析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频数分析结果

由此可以看出,缺乏专业知识是影响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主要问题。目前各学校大多安排了32学时左右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利用大一的一个学期学完,大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课程了解到如何参与创新创业类比赛,但很难利用这么短的时间掌握相关知识,更难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此外任课教师队伍也存在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功底不及参赛经验不足等问题。首先学生在大一阶段基础课程较多,像大学英语、大学语文等课程都在大一学年开设,且少有专业知识课程。其次是缺乏合适的队友,创新创业类活动或赛事信息渠道不畅通,缺乏制度支持和导师支持。

2.3 影响学生参赛的情况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发现,有56.6%的学生有参加创新创业类赛事的意愿,在这其中有62.1%的学生认为自身缺乏专业知识,60.5%的学生认为目前课时较少。在对各类“双创”大赛了解的调查中,有50.1%的学生了解过“互联网+”大赛,占比最高,“挑战杯”有41.2%的学生有所了解,排名第2,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新创业赛项有34.7%的学生有所了解,排名第3。在奖励政策上面,有70.6%的学生知道参加大赛获得相对应的奖项后,在高职择优升本课的名额分配上优先,很少有学生知道比赛获奖后有奖金。由此可见目前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还对各类“双创”大赛不是很了解,对校内的“双创”活动也了解甚少,了解的渠道也比较单一。在知道相关活动、比赛的学生中有一半以上是通过班群得到比赛、讲座和训练营的通知。这些就是目前学生参加各类“双创”比赛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以赛促教发挥教育优势

从知识储备的角度引导学生在众多创新创业大赛中优先参加高职学生“发明杯”大赛,增强高职学生创造发明的能力,通过专利、著作权的申请巩固项目优势,提高团队项目的竞争力。从实践的角度持续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院赛、校赛等“双创”比赛,鼓励全员参加“双创”训练营,使学生项目得到充分打磨,让学生在备赛和比赛中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使学到的专业知识实现实践转化[4]。以“互联网+”“挑战杯”为契机,打磨项目团队、完善项目材料、提升项目水平,使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得到改进、所学知识得到巩固,锻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今后创业、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3.2 畅通跨专业学习渠道,提供组队平台

通过调查发现,北京地区公立高职学校的在校生有5 000 人左右,各个专业之间学生的联系较少,一个创业项目需要有不同专业知识的人组队发挥各自优势。高职学生有学制短、实习期较长等特点,大一学生基础课程比较多,没有牢固的专业知识,但有更多的时间对新鲜事物进行尝试;
大二学生基础课程全部学习完毕,可以专业的角度思考问题;
大三的学生大都忙于找工作和升本课程学习,参与竞赛的时间不够充裕[9]。大部分学校的创新创业类活动、赛事基本都是同专业甚至同年级的学生组队,这样的队伍很难有竞争力,跨专业组队存在困难。针对这个问题,学校相关部门可以牵头以专家讲座、训练营等形式,经常性开展全校性的大型交流活动,使有创新创业想法的不同专业的学生有更多交流认识的机会。

3.3 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平台进行训练和培训

新时代大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很高,大都可以熟练地应用各种媒体工具。针对这一特点,学校有关部门可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头条、抖音等载体对创新创业活动、比赛报名等进行宣传,可以将有关信息转发到班级微信群、钉钉群等使用频率较高的群聊,使学生更及时、更便捷地了解活动、比赛的相关信息[10]。还可以利用官方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平台、论坛设置单独的专栏,让不同专业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以解决创新创业团队人员构成的问题。

同时“双创”训练营和专家讲座也可以利用腾讯会议、企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在线上进行,这样既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还不受空间的限制,可以使受众面更广。参与训练营的学生还可以线上交流的形式进行线上组队,打破专业壁垒,让更多的学生发挥出自己的专业优势。

3.4 健全奖励机制,激励更多学生参与

从科研的角度来讲,继续加大对教师科研的支持力度,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引导学生进行项目相关专利的申请,对学生参加“双创”比赛、提升项目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激励性不足,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后没有完善的奖励机制,也是影响学生参赛热情的重要因素,以现有奖励办法吸引学生参赛,尤其在大赛奖金方面。以“互联网+”金奖为例,在北京的高职院校中,学生团队奖金最高的只有6 万元,还有部分院校奖金不足1 万元,激励性不足。从项目孵化角度讲,很少有在校学生的“双创”项目能够拿到天使轮融资,而只靠学生团队自费进行创业很难让学生“双创”项目得到孵化。从学历提升方面讲,各个学校还设置了外语水平考试和体测成绩等相应指标,大部分学校都有获得“双创”大赛省级金奖后有条件得到专升本考试名额的规定,可都占专升本推荐考试的总名额。学生团队想在“双创”方面有所建树,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且至少需要两年时间才有可能得到好的成绩,在本就有限的学制下,很难满足推荐专升本考试名额的附加条件。

各学校应尽快完善奖励机制,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扶持力度,提升大赛获奖的奖金数额[11];
增加对创业团队融资的支持,提供更多的项目孵化平台,如学校成立项目孵化天使基金,帮助学生团队进行项目孵化;
畅通学历晋升途径,减少升本附加条件,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升本政策为考量,单独设立大赛获奖团队学生升本科名额。

3.5 以“专创融合”为切入点,完善“双创”师资队伍建设

所谓“专创融合”,顾名思义,就是将学科知识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现阶段,各高职学校全职“双创”教师仍旧较为欠缺,大部分学校都是以其他专业教师或辅导员兼职授课为主、外聘教师为辅的模式进行教学,这不但不利于发展具有学科特色的“双创”教育,而且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学校要主动对接地方特色产业,紧密围绕当地的发展需求及本地区特色产业人才需求,持续加强学校“双创”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大对其他专业教师队伍的培训投入,培养更多具有“双创”教学能力的专业教师,保障学校“双创”教学师资充裕。各学校还应将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纳入学校基础必修课程,紧密围绕“双创”“三阶式”教学体系,进行“专创融合”式教学改革。要充分利用好各学校的工程师学院、校企合作等社会资源,聘请行业专家作为学校“双创”课程授课教师和学生“双创”团队指导教师,保障学生“双创”团队的创造力。

创新创业教育旨在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理解创新的概念,了解创业的知识,明确发展方向[12]。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已经普及,但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上差异较大,尤其是在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和讲授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13],基本上都以授课教师的理解为主。通过本文的分析不难发现,如何以赛促教发挥出高职院校教育的优势、畅通跨专业学习渠道,为学生团队提供更多的组队平台、健全学校的奖励机制,强化“双创”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能提高高职学生对“双创”大赛的兴趣,了解参加“双创”比赛对学生成长和未来发展的帮助,使本校学生团队在各类“双创”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14]。本文主要结合北京地区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及参赛情况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数据较为局限,研究结果可能还不完善。

猜你喜欢 双创大赛比赛 插秧大赛环球时报(2023-02-16)2023-02-16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华人时刊(2021年23期)2021-03-08“双创”浪潮方兴未艾华人时刊(2020年17期)2020-12-14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走向世界(2018年11期)2018-12-26大学生“双创”进行时瞭望东方周刊(2018年4期)2018-02-01选美比赛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10期)2017-10-31比赛小雪花·小学生快乐作文(2016年11期)2017-01-09最疯狂的比赛智慧少年(2016年2期)2016-06-24说谎大赛小说月刊(2014年9期)2014-04-20“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对联(2011年14期)2011-09-18

推荐访问:北京市 为例 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