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音乐教育思想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影响

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 刘一洋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非常重视音乐文化的传播和音乐教育思想的建设,将音乐与政治进行紧密结合,使其能够在国家治理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而古代的文人和学者们也希望通过音乐教育来解放思想,陶冶情趣。综合来讲,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思想对我国任何历史时期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为人类文明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而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是中国古代众多音乐教育思想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从提出至今影响了中国音乐教育几千年,在当代中国的音乐教育实施过程中仍能发现孔子音乐教育思想的痕迹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孔子音乐教育思想的研究,而这些教育观点能够极大程度的促进我国当代音乐教育思想的进步。通过研究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能够对现代的音乐教育有所启发,从而快速提高当代音乐的教学水平。

中国从古至今的音乐教育是极其先进的,尤其是孔子提出的“乐教”思想影响深远。中国古代对音乐尤为重视,音乐是王公贵族对人民道德规范、人格培养、管理国家的手段。可以说,中国在封建社会时期就已经拥有了一套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在宋、元时期,民间也都出现了专业培训音乐的组织。即使当时未能发展为音乐课程,但是音乐教育已深入国人骨髓,发展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公元前5 至3 世纪,即春秋末期至战国时期,儒、墨、法、道、杂各家先后提出各自的音乐主张,而且互相辩驳,互相斗争,出现了音乐美学思想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其中以孔子为首提出的儒家音乐教育思想最为丰富和完善,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巨。

孔子,名丘,字仲尼。战国末期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音乐家及音乐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总结春秋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进而提出了一套为治国平天下服务的儒家音乐主张。孔子不仅是思想家,也是音乐家。他在音乐美学思想方面的突出贡献是在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将美与善区分开来,并要求两者的结合、统一。孔子是音乐教育思想的开拓者和先行者。以“有教无类”作为培养对象。孔子认为教育要不分贫富贵贱,把贵族教育变成平民教育,这是教育史上的一场大革命。在音乐教学内容上,强调“美”和“仁”的统一,同时也注意到了音乐教育的美育作用②。

儒家设立私学的人,首推孔子。其重“乐教”传统影响深远。孔子认为,天下之所大乱,是礼崩乐坏使然,要想使社会安定,必须恢复礼乐制度。孔子穷其一生,游说列国,为建立理想中的盛世太平,正六律,和五声;
办私学,育人才,试图让礼乐重新发挥其作用。因此,他对雅乐、古乐极为推崇。他明确指出实施礼乐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的仁德。对于个人来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说明礼乐教育是使个人全面发展和完善的必然途径。因此,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是从培养人的仁德入手,重视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和文艺艺术修养,对人进行全面的教育。将个人与社会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将音乐教育与治理国家结合起来,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在当时来看其积极意义自不待言,对我国的音乐教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③。

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重视音乐教育,把音乐列为教育内容

孔子为了培养弟子对音乐的欣赏和演唱能力,以《诗经》作为教材,把乐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孔子培养弟子的“六艺”中,“乐”居第二位。可见他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他还把是否精通当时著名民歌《周南》《召南》作为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出路。

(二)礼、乐治国,强调音乐教育的社会作用

孔子曾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即是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他怎么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他怎么运用乐呢?”孔子主张“礼、乐”这些外在的手段或形式一定要为“仁”这种核心服务,不能把礼乐看成纯形式的东西。《论语》载“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同时礼乐也不能偏废,将礼与乐并提是孔子的一贯思想与做法。“达于礼不达于乐,谓之素;
达于乐不达于礼,谓之偏。”这样就赋予了音乐教育在培养人道德方面的功能,使礼乐的作用系统化,进而提出:“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移风移俗,莫善于乐。”明确提出了音乐教育对改变社会风俗、推进精神文明的重大作用,赋予了音乐教育的政治功能。

(三)音乐有完善人的道德修养的功能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是说,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最后完成于学乐。把“学乐”作为人的完善道德修养的最后阶段。如果这一阶段把握不好,前期的学诗、习礼的功夫必然受到影响,合格的人才便很难培养出来。

(四)音乐教育有着巨大的审美功能

音乐教育审美功能是很多的,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反对郑国当时的靡靡之乐,于是“恶郑声之乱雅乐”,主张“放郑声”,即禁绝郑国的靡靡之乐。特别对《韶》十分推崇,认为“乐则韶舞”。“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对武乐则认为美到了极点,但就是不够善。于是他闻“韶”乐后,竟然喜欢得“三日不知肉味”。这说明孔子具有很高的音乐修养和审美情趣,这必然影响他的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影响他所带的三千弟子,特别是那“身通六艺”的七十二位高足。这些弟子再经过不断地再传,对我国古代音乐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五)主张利用音乐增进教学效果,实施快乐教学

孔子教学时,有时一边弹琴、一边讲授,有时由学生弹琴、鼓瑟,而孔子讲解,这使学生完全陶醉于乐感的愉悦情境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可见其教学是在音乐旋律的陪伴下进行的。

(六)倡导尊师传统,对乐师十分尊敬

《论语》载“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即说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然后和他一起唱。这是孔子尊敬其他音乐家,谦虚地向他人学习的记载。孔子以身作则对弟子的教诲,对于倡导尊师的良好风气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打破了秦汉时期的音乐教育模式,孔子在民间创办私学,使所有想要学习音乐的百姓都有机会进行学习,而这对当时和现在的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就是有教无类,而这种教育思想与今天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中规定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这是孔子音乐教育思想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中国古代道德中一直强调“仁”。孔子注重“仁”,将其提升到做人品质的高度,认为“仁”是道德的原则、标准和境界,“仁”可以感动“人心”,而音乐有塑造“人心”的作用。人们在美妙的音乐旋律中往往会忽略表象,真正能够感受到内心深处的悸动,从而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歌词可以与其心境相联系,从而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以国歌为例。我国的国歌产生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因此有着雄壮有力的旋律,极富感染力。当学生们听到这首歌曲时,爱国爱民之心将会油然而生,他们希望能够奉献自己的力量,继承前人的优良传统,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

在师生之间同样要强调“仁”,音乐教师对待学生也需要“仁”,既可以体现师德至上的原则,又可以体现出仁爱的胸怀,显示出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体现出教师的包容之心,任何学生在教师的眼中都是可爱的,也都是值得帮助与关心的。音乐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美,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了解音乐相关知识,使学生的身心以及综合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这更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这些历史性的改变都是因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而发生的改变,是我国提倡全民教育,极大的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在当代的发展。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孔子对音乐教育与人格培养作用的深刻认识。音乐教育可以在艺术传播中达到自我文化认同下的人格自律。在音乐教育的课程的开展中,可以把齐唱和合唱结合起来,利用重唱和轮唱发挥最佳的效果,从而提高其团队协作能力,更好的加以配合完成演唱,同时也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如歌咏比赛,可以通过这种艺术活动来丰富校园生活,同时也会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提高团队意识,增加荣誉感,从而能够严于律己,形成良好的品质④。

音乐本身具有一种独特的美,这种美不仅是来自音乐主体,更是来源于音乐本身就是感性的。古代音乐教育被赋予了历史文化,并通过当代音乐进行不断的传承。音乐教育是一种具有审美功能的教育,在孔子生活的年代,最高统治者就已经懂得利用音乐教育提高和培养贵族子弟的审美水平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和道德观。而这种审美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同样适用于当代的音乐教育,使当代的音乐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参考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使其能够尽快的完善当代音乐教育,建立更加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促进当代人群创造美和鉴赏美的能力有效提升,同时更加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而当代音乐教育的发展需要音乐教育理念的创新,对孔子教育理念的借鉴可以为我们带来以下几点启示:

(一)树立“以音乐审美教育为中心”的观念

以往的音乐教育一般都会以音乐技能的传授作为重点,力求让学生先掌握识谱等基础能力,强调各种唱歌技能的重要性,而对于学生对音乐的看法和感受往往采取了忽视态度,对音乐审美的教学内容很缺乏,导致很多学生对音乐学习缺乏兴趣。《论语》记载的孔子“三月不知肉味”,说明了孔子对音乐的痴迷,也佐证了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性⑤。因为音乐教学本质是一种审美意识的提升,音乐应该是教学的主要内容,要从学生的内心体验出发,用情感打动学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受,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只有重视音乐性,才能突出音乐教学的特征,让音乐教学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树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观念

从传承的角度看,现行的西方音乐理论体系是片面的、是单一的。而我国音乐教学基础理论上,由于缺乏对自身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培养,过于依赖西方音乐教学体系,以致在课程、教材的选择和学习上均按照西方和声学、曲式法、配器法、合唱法等进行。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使学生失去了对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和荣誉感,错误地认为西方的音乐体系才是音乐领域的标杆。而在孔子的音乐思想中,“和”的理念对当代音乐发展十分有价值,孔子“和而不同”的音乐思想为当代音乐教育的多元化提供了启示,教师一定让自己的思想从西方音乐文化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接受多元文化的教育思想,并将这一类思想传递下去。他们应当开阔自己的眼界,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客观平等地去看待各个地区各个文化下的音乐文化,对于不同的民族衍生出独特的音乐艺术,应当用尊重的态度去看待。作为学生的榜样,更加豁达宽容地进行多元音乐文化教育⑥。

(三)树立“可持续发展音乐教育”的观念

当代社会强调人们终生学习的态度,保持知识的可持续性和可发展性。总的来说,两千多年前孔子的“有教无类”传统教育价值观和当代“以人为本”的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让人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和学会生存。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新的认识,艺术化生存成为人们追捧的一种生活方式。而艺术化的生活少不了音乐这一重要因素,所以,音乐教育的创新最主要的是能够让学生融入音乐当中去,并获得心情愉悦的享受,这是音乐的必备条件之一。培养学生热爱音乐、享受音乐的习惯,这样就能实现音乐教育的终生学习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延伸而来的,这种观念非常重视音乐学习中人的作用和要求,让学生学会进行体验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形成全面的、系统的音乐认知。此外,可持续发展也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它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新的价值⑦。

(四)进行多元化的教育评价

音乐教育创新常常将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学习放在首位,强调的是学生的进步而非一定要成功,这也是创新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尺度。在评价音乐教育的时候不能一成不变、固守成规,而是要促进教师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从审美的高度来审视和评价教师的教学成果。学生的心理历程、生活阅历和文化层次都不尽相同,这使得他们认识和理解音乐的角度也不相同,所以音乐教育评价的多元化是非常有益的。

(五)树立现代的课堂观

创新的音乐教育理念是要突破以往学生只是作为听众的局面,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和快乐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和教师进行密切的互动和交流。音乐教学信息的传递是多元化的,可以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社会之间进行。因此教学形式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变化性、多样性和开放性。音乐教育的课堂应该综合课堂内、课堂外、家庭和社会等,体现多途径、多方位和多手段的教学方式。

音乐教育是人类教育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能够有效陶冶人们的性情,提高人们的综合素养,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国的音乐教育从古发展至今,成果辉煌璀璨,对全人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其中,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功不可没。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不仅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更是伟大的音乐教育家,对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孔子眼中音乐不只是音乐,更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艺术手段,它还具有治理天下的这种政治功能,能够对百姓起到教化的作用。正确理解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不仅仅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可以为当代音乐教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将其运用在当代的音乐教育实践之中,有利于推动当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和文化强国的建设。

注释:

①朱裔文.中国古代音乐审美教育思想对音乐教育的启示[J].企业文化旬刊,2018(5):117-118.

②孔子.论语译注,2版[M].中华书局,1980.

③潘汉超.论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对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影响[J].名作欣赏,2018(3):35-37.

④赵静.孔子音乐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2):4.

⑤屈行甫.论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音乐审美本质[J].2021(2016-2):55-57.

⑥饶荣.从孔子的礼乐思想看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多元化[J].湖南社会科学,2012(2):3.

⑦张黎黎.从教育对象,教育目的看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J].2021(2019-3):169-170.

猜你喜欢 孔子音乐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孔子的一生家教世界·创新阅读(2021年6期)2021-08-23思想与“剑”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孔子的一生家教世界·创新阅读(2021年5期)2021-06-24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思想是什么”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音乐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6期)2016-09-05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聪明语文(2013年4期)2013-05-20音乐数位时尚·环球生活(2009年8期)2009-11-19秋夜的音乐中学生英语高中综合天地(2008年10期)2008-12-22

推荐访问:音乐教育 孔子 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