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时代发展,提升社保信息化水平

■文/宋京燕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以来,始终秉承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宗旨,特别是在事关民生的社会保障领域,人员覆盖范围持续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已建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险覆盖面广、人群量大,其管理服务离不开信息化支撑。人社部门需要拥抱新时代发展,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深入运用信息技术,发展信息化便民服务,实现平台化经办、在线化服务、智慧化监管、数字化决策,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实现新的跨越。

社保信息化建设起步于20 世纪90年代初。经过30 余年的发展,基本实现了社保经办、服务、监管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管理精细化程度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实现部、省、市、县、乡五级联网,跨地区业务和集中性服务不断深入,历程如下。

1999 年:研发社保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统一软件,支持各地开展多险合一、地市集中的社保系统建设。启动发行第一代社会保障卡,提供就医结算等社保服务。

2002 年:启动“金保工程”一期建设,社保信息化建设进入了全国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阶段,初步形成了地市系统集中、联网上报数据、异地业务协作的全国联网服务格局。

宋京燕同志(左)在技术保障现场指导工作。

2011 年:启动发行第二代社会保障卡,加载金融功能,拓展领取社保待遇服务。异地社保关系转移、领取社保待遇资格认证、社保信息比对查询等跨地区服务陆续开通。

2016 年:启动“金保工程”二期建设,以系统省级集中和社会保障“一卡通”为抓手,不断深化全国跨地区经办服务、跨层级监测监管、跨部门数据共享。开启“互联网+人社”2020 行动计划,推动线下业务走向线上服务,利用社会渠道提供便捷服务,通过开放共享提升社会创新能力。

2017 年:启动发行第三代社会保障卡,增加非接触用卡方式。社会保障卡已发展为政府民生服务的基础性载体,在就业服务、参保缴费、待遇领取、就医购药等领域广泛应用,并正在迈向居民服务“一卡通”,不断扩大乘坐公交、借阅图书、进入公园博物馆、领取惠民惠农补贴等应用场景。

2018 年:开通电子社保卡申领服务,支持群众线上线下用卡。

2019 年: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行。

2020 年:启动实施信息化便民服务创新提升行动,推动人社系统“全数据共享、全服务上网、全业务用卡”。

2021 年年底:部级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信息系统上线运行,各省级社保经办系统陆续接入。

2022 年7 月:部级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信息平台上线运行。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正在推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根据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要求,下一步我们要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新时代社保信息化的发展重点,秉承以人为本、服务便民的宗旨,以“一卡通”为立足点,以“大平台、大数据、大服务、大安全”为着力点,运用数字化思维,提升数字化理念,建立数字化规则和工具,防范业务风险,保障数据安全,推动社保管理发展变革和服务提质增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到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需要在新时代充分利用信息化进一步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健全制度政策体系。社会保障制度已进入了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发展阶段。要实现“统筹城乡、公平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更加注重各项社会保险制度之间、基本制度和补充保险制度之间、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制度之间以及就业创业、劳动关系、人才人事与社会保险制度之间的关系,注重地区间、城乡间、人群间的平衡。

目前,养老保险三个支柱制度已经建立,但数据层面的联动还不够,跨制度衔接的流畅性和便利性需要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是必须关注的群体,需要加快建立更加适应现实需求的就业服务、权益保障、职业伤害保障等制度。

拓展人群覆盖范围。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一方面要关注已有制度但尚未参保群体,通过跨部门信息比对,确定人员信息,推进全民参保。另一方面也要关注中断参保缴费、达龄未申领待遇等群体,通过跨地区信息比对,寻找相关人员,引导其办理缴费、社保关系转移或申请领取待遇等业务。同时也要结合广泛宣传和增加信息透明度等手段,引导群众主动参保缴费和申领待遇。对于“缴不了”“转不动”“领不上”等难点,要作为堵点痛点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提升待遇保障水平。“可持续”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特征。社保待遇水平要与社保缴费、经济发展、财政能力等相适应。考虑其不宜降低的刚性特点,精算工作十分必要。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下,针对社保待遇政策的制定与待遇的调整,要基于大数据技术,提升科学决策的能力。运用精算模型做好基金长期平衡,运用测算工具做好待遇短期调整。避免不同群体待遇倒挂问题,避免基金收不抵支等风险。

提供方便快捷服务。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2020 年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2022 年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加快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逐步递进的表述,体现了建立和完善全国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019 年7 月,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开通,面向参保人员和参保单位提供全国性、跨地区的网上社保服务,并通过电子社保卡提供对应的手机端社保服务。截至2022 年9 月,已开通77 项服务,累计服务超过39.77亿人次。随着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个人养老金、职业伤害保障等制度的实施,还需持续扩展服务事项,提供更加便利的“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社保服务。同时,要提供服务大厅、基层平台、自助设施、政务平台、网上大厅、社保卡、12333 电话、短信等多渠道服务,并积极借助银行、邮政、互联网平台等渠道提供广泛服务,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

加强基金安全管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强化网络、数据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数据安全风险也成为新型风险,属于非传统安全。人社数据涉及每位参保人员,规模巨大、动态性强、使用频率高,广受社会关注。各级人社干部要提高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保障网络和数据安全、保护个人信息。这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任务,也是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人社部门的重大责任。

近年来,社保基金案件层出不穷,基金安全受到较大冲击。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特别增加了“安全规范”的表述。2022 年第8 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文章指出:“要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套保或挪用贪占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的违法行为。”2021年以来,各地结合社保基金管理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加强了人防、制防、技防、群防的“四防”协同。

面对社保管理的海量数据,特别要提升“技防”水平,一方面,要完善部级全国统筹系统和省级社保经办系统功能,通过信息化手段控制增量风险,逐步实现“不能作案”,其中要特别重视风控预警和稽核内控的功能应用;
另一方面,要加强各级社保数据的比对核查,加强跨部门、跨层级比对,通过大数据手段消化存量风险,逐步实现“不敢作案”。

奋斗新征程,奋进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踔厉奋发,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提升社保信息化水平,为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社会保险待遇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四川劳动保障(2021年9期)2022-01-18社会保险四川劳动保障(2021年8期)2021-12-02社会保障四川劳动保障(2021年7期)2021-12-02不讲待遇 不计得失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社会保险四川劳动保障(2021年4期)2021-07-22社会保险四川劳动保障(2021年5期)2021-07-19社会保险四川劳动保障(2021年3期)2021-06-09HAVAL F5 “帝王”般的待遇汽车与驾驶维修(汽车版)(2020年6期)2020-07-24论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当代启示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6年1期)2016-11-24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中国老区建设(2016年8期)2016-02-28

推荐访问:新时代 社保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