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应对与发展研究

吕 菲 刘亚东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a.信息工程与传媒学院;

b.基础教育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GPS定位、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出现和融合,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也得到了拓宽,在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各个方面均有人工智能存在的影子,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掀起了新的科技创新浪潮,人工智能时代已经降临。人工智能的本质是生产力的改变,这既对依靠传统生产力的教育行业带来冲击,也带来进步的机遇。据研究表明,未来二十年后,世界上将有30%的工种被机器人取代,其工作内容由机器人完成,这部分机器人挤压了劳动力的生存空间,因此从事技术含量较低、对个人能力要求不高行业的人极有可能被人工机器人取代。而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具备上述特点,会受到极大的冲击与影响,但利用好人工智能,可以提升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使职业教育与人工智能时代发展相适应,抓住机会,迎接挑战,成为职业教育进步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人工智能

20世纪50年代末,人工智能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人工智能简称AI,主要研究内容是模拟人类直觉、学习、思考、交流等复杂行为的理论、方法、应用系统的新科技。人工智能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为弱人工智能,只能专注完成单方面的工作,例如下棋机器人只会下棋,不能扫地,这类机器人的智商很低,与人类大脑相比相去甚远;
第二种为强人工智能,可以进行很多活动,在各个方面都可以模仿人类行为,智商与人类相近;
第三种为超级人工智能,其各方面能力都强于人类,可以实现社交、创新等功能,远高于人类智商。随着互联网和其他新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发展目标也发生转移,进入了黄金阶段,无人超市、机器仓库管理员等就是例子,机器代替人工的时代已经悄悄到来。美国学者认为,再过三十年,人工智能的发展将达到顶峰,也是临界点,突破这个临界点,人工智能将超越人类,人类需要重新定义和思考自身与人工智能机器之间的关系。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校园信息化管理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但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仍不够紧密,表现出信息化管理效率低、科学决策水平低等现象。

(二)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教育模式,受教育者大量学习一种职业的知识和技能,以从事该职业为前提对人才进行培养。职业教育具有普遍性、实践性、职业性。目的是培养出技术综合型应用人才。培养重点放在了实践教学而非理论教学。职业教育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职业教育具有地方性和行业性,某个地区的某项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可能很高;
其次,技术技能性,职业教育专职培养一种特定人才,服务于地区与社会;
最后,市场导向性,职业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时代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市场缺口大的职业教育就更加热门[1]。随着社会分工更加详细,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职业教育要更关注市场动向,抓住科技发展的节奏,调整发展战略,实现教育本身的实质性突破,追求特色,创出特色,办好特色。

(一)机器替代人对技能人才需求升级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互联网相结合,可以创造更大的收益,现阶段,各个产业正在逐步使用机器人代替人工,尤其是工业制造行业,应用机器人更加广泛。2016年,富士康昆山厂区正式使用机器人代替人工,借助智能机器人,替换了数以万计的工人;
2018年,无人超市正式出现,替换了一部分收银员、导购员、货物整理员的工作,掀起了商业革命的序幕。在这样的环境下,数以千万计的流水线工人及服务人员将可能被智能机器取代。这些岗位的人员需求也将大大降低。机器换人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从事简单工种人群的生存空间,也将催生出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复合型人才,而这些多出的技术岗位,也为大量劳动者提供了就业机会,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逐年增加,比重明显大于一二产业。这说明我国正努力跨入科技强国的行列,以高新产业为发展支柱、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智能时代正在降临。未来的生产车间将走向智能生产,呈现出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系统化的趋势。人机协作能力将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将不断增强[2]。具备超强岗位转换适应能力的人才,将成为时代所需要的人,可以从事调试、操作、维修、管理设备的人员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这部分技术性人才的数量也将迅速上涨。

(二)智能化服务为教与学变革提供了便利

人工智能不断发展,使得“人工智能+”理念出现,在教育领域,利用“人工智能+”推动职业教育供给模式改变,使职业教育服务更有针对性、更智能、更多样。从前,职业院校课堂教学形式为一对多的形式,一名教师负责教导几十名学生。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构建大数据平台,学生的学习行为可以转化为数据信息,传入平台进行分析,教师可以根据分析结果,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差异。实时监控学生学习动态,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教学,更好地把控教学节奏,教学成果的评价也可以量化,分析难度更低、更准确。

在收集和研究学生学习行为数据的前提下,人工智能还可以依照实际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推送学习资源,为每个学生制订合适的学习计划,提供个性化课余辅导。学生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体验虚拟工作情景,锻炼自己的实操技能,做好训练,积累实践经验,未来可以更顺利地步入工作。除此之外,人工智能还可以追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其提供客观全面的评价,帮助学生找到学习中的不足,从而及时采取措施改进。从根本上来讲,这是教学模式的一种改变,从以教师为主的封闭学习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自由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3]。

(三)人工智能技术为开放职业教育赋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也在快速发展,不断更新。新职业层出不穷,更新的速度非常快。且对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及能力要求也在提升,这使得从业者的学习就必须更加高级、更加开放、更加全面,只接受单一方面或少量教育根本无法满足终身发展的需求。因此,职业教育要扩大受众面,以满足这样的需要。而人工智能技术与职业教育的结合,就为职业教育扩大受众面提供了可行性。

从时间层面来看,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使信息的传递突破了时间的限制。传统教育中的课时安排就变得没有那么必要,无论是学生群体,还是在职员工,都可以接受新的教育,教育时间的安排更加灵活,不再受到学龄的限制,无论你处于什么年龄段,都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4]。从空间层面来看,人工智能的发展不再让知识只能面对面传授,可以借助虚拟平台学习知识,教学区域得到扩展。除此之外,人工智能技术还提升了职业教育的水平,甚至做到了外延,云课堂、公开网络课程的出现,都让职业教育变得更加开放,无论是教学对象还是教学内容都不再单一,教学目的变成了帮助社会上有需要的人群丰富知识储备量,锻炼其职业能力,更好地在新时代生存。

(一)低技能专业面临就业难

智能机器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代替了许多职业的工作,且替代范围正在不断扩大。有研究表明,销售、裁判、秘书、服务员、清洁工、快递员、外卖员等职业在未来极易被取代,而从事心理咨询、技术研发、人类历史分析、药物研究、治疗疾病、系统研究、工程建设与研究、决策等工作的人员被取代的概率却很低。从这一研究结果中可以得出结论,如果劳动者从事的工作难度较小,技术难度较低,对专业水平、创新能力的要求较低,则被智能机器替代的可能性较高。

根据我国情况来说,在我国的三次产业中,已经有大量的低技术岗位为智能机器所取代,比如种子培育与研究、工业制造、汽车制造、护理工作等,这些职业应当和社会职业岗位相对接。如果职业的专业设置难度较低,被职业岗位群替代的可能性较大,那么职业教育的效用就会减弱,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也不能拥有光明的发展前景,甚至就业都会成为一大问题。根据有关研究报告显示,职业教育就业比例最高的前三类职业是生化及药品、材料及能源、公共事业服务。职业教育毕业生学习交通运输、产品制造、农业、林业、畜牧业、农业等专业的就业比例较低。这些行业的就业指数小于1,岗位空缺少,人才需求量少,属于职业教育中难就业的几大行业。在社会上的就业率越来越低,招聘数量也越来越少,这既正面反映出现阶段的市场需要综合素质高、专业技术要求高的人才,也侧面反映出现在的劳动力市场对于低端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小,但许多职业教育学校并未认识到这点,没有针对人工智能取代劳动力、导致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改变的这一事实展开研究,建立应对机制,采取应对策略,仍然使用以前的教学模式,这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低技能专业的学生将慢慢为新出现的技术岗位所淘汰,就业的压力会越来越大[4]。

(二)传统的教与学受到冲击

人工智能的持续发展导致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发生改变,教育内涵、场景、过程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直接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观念和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是在生产时代所建立的,教学目的较为简单,主要是为了培养能够从事生产生活的工人,以学科系统知识为基础,教师在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时间向学生传授知识和经验,学生记忆并理解后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灵活运用。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大量知识已经不需要背诵和记忆,学生要学会借助互联网平台获取数据信息,利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处理和应用这些知识,从根本上来讲,基于生产时代建立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今时代,传统教学中先讲后学、先理解再实践的教学办法已经为讲学结合、虚实一体所取代。课堂学习形式也发生了转变,多屏学习、MOOC学习网站的创建,使得教学模式更加丰富多样,传统课堂逐渐演变为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课堂。教育事业正处于改革的重要节点。人工智能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传统课堂,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广泛的知识网络在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提升了搜索目的教学资源的难度。知识网络中的知识量极大,教师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去找到可靠、富有价值的优质教学资源。除此之外,在传统课堂中,授课模式为面对面教学,教师不仅可以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学生是如何学习的,还可以在发现问题后与学生家长交流,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5]。教师除了讲课以外,还有大量和学生相处的时间,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逐渐紧密,情谊更加浓厚,教师的行为也在不自觉地影响着学生,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会为教师所影响。当传统授课模式发生改变后,教师的地位就会发生改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更高,学生需要有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其思想和行为的培养也将受到影响。

(三)应用人工智能的基础条件缺乏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逐渐扩大,据可靠研究数据表明:2016—2019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复合平均增长率为59.6%,远远高于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复合增长水平;
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经超过700亿元,未来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增长率也会越来越高。虽然现阶段人工智能的发展态势良好,但一些问题仍然不可忽略,人才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相匹配的技术复合型素质人才数量严重不足,岗位空缺严重。若职业教育不能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则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就会受到负面影响,我国将面临上千万的岗位缺口,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我国经济和技术产业的发展。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必须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模式,但现阶段,职业院校的建设资金有限,而这些资金大多用于更换老旧的教学基础设施,既没有多余的资金购入先进的教学设备,也没有学习如何应用先进的教学模式,以上种种成为限制高素质人才成长的枷锁。一方面,因资金紧张,大部分职业院校没有能力购入人工智能教学设备及其配套设施。以机械设计与自动化专业为例,该专业需要大量的实践积累经验,而因缺乏智能仿真实训设备,大多数职业院校的该专业学生的实训内容是针对车工、铣工等岗位任务进行的,并不能真正地满足时间的需要[6]。因此不难看出,虽然人工智能与机械设计与自动化领域相结合,建立了一条条数字化、系统化、自动化生产线,但职业院校没有经过严谨实训培训的学生并不会使用和维护生产线上的设备;
另一方面,职业院校网络服务器年久失修,维护和维修成本高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职业学校的发展,一些职业院校使用数据平台和管理系统收集了大量的教学数据,但数据处理并未完全更新,智能化建设只是一个形式,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既没能提升教学质量,也没能改善教学效果。

(一)融入现代技术,调整专业设置

未来产业的布阵将发生非常大的变化,职业教育应当主动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平衡好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升职业教育与人工智能适配度。自教育部颁发高校人工智能创新计划后,人工智能正式出现在职业教育的视野中,在职业教育中添加有关人工智能的内容显得非常必要,可以为人工智能的今后发展提供更多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职业院校要时刻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要根据市场情况和行业变化及时作出专业调整,淘汰过时的低技能专业,删除该专业的培训,开发教育职能复合型产业,解决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问题,职业院校既可以在已有专业的基础上,根据人工智能重组出新专业,也可以设立新的与人工智能有关的专业,要根据职业院校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创建特色专业,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优势,满足教育和经济发展需要,建设出更强、更优质的专业。例如,职业学校可以开设机器人使用和维护专业,前期该专业可以借助机电或自动化产业生存,同时拓展机器人维护和使用技术方向,培养具备操作、调试、维护、编程等技术能力的高素质人才[7]。除此之外,职业学校还要关注人工智能对人才需要的变化,更新培养人才的观念和目标,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不断提升二者的适配度。加快建设数字化课程体系的速度,在专业学习中加入个性化元素,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实现多元化课程建设和学习,满足人工智能产业和时代的发展需要。

(二)突破时空限制,实施德技融合的教学

随着人工智能与教育产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以及劳动者的需求越来越多样,职业教育更要抓住发展机会,追随时代浪潮,突破传统教育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教育产业推向开放、高效、简单、科学的发展方向,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有关文件明确指出,努力提升信息技术和职业教育的融合程度,建设数字化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受众群体要拓宽,教育对象要面向全社会,要大力支持职业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推广,资源要突破校园地点的限制,为更多劳动者提供服务。

现在,我国已经有超过200所职业院校完成了数字校园的建设,并且通过了教育部的评审。在这种环境下,职业院校建设智慧校园、数字教学已经成为必然,职业院校要加大力度建设数字资源平台,初步提升自身建设能力。建设具有共享性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库,为确保资源能有效共享,实现跨校学习、跨地点学习、教师互帮互助的技术保障。

职业教育的本质永远是育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被改变、被弱化。人工智能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辅助工具,是帮助职业教育发生转变、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辅助。人工智能虽然可以取代简单、重复性强、对知识和技能要求不高的职业岗位,但永远无法取代具有情感交流、技术创新、设计判断、审美判断的职业岗位。因此,职业教育应当坚持将学生放在第一位,以育人为主、以技术为辅才是职业教育进步的根本观念。在锻炼学生实践技能、教授其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提升其人文素质,提升学生对美丽、真实、善良的感受和向往,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和职业精神。

(三)区域之间合作建设高级职业教育

职业院校人工智能发展要与现代社会相适应,要积极参与到产业升级、市场变化和创新发展中。全方位提升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和发展服务的能力。在通常情况下,职业教育所提供的人才就业地点在本省市,属于区域服务性人才。而各个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一致,职业院校的院系设置和专业培养内容也存在差异,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省级政府要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结合本省市经济发展需求和创新发展需要,建设省内省外职业院校发展联盟,抓住时代机遇,积极应对困难。首先,省级政府要提供资源和资金建设人工智能数据平台,实时监测人工智能人才市场的需求,帮助职业院校和有关管理部门作出决策,制订发展计划。与此同时,各省份的数据平台应当互相共享数据和资源,建立全国性的教育数据共享平台,并做到实时更新、动态管理、准确运营。其次,各省级政府要做好基层调研工作,科学统筹省内职业学校,鼓励其开设人工智能专业,教育内容应当全面且综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区域内产业发展特色和职业院校的办学规划开展人工智能专业建设推进工作,避免重复设置和盲目设置的出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指派专业人员,组建人工智能专业建设督导组和规划组,集中各个行业和院校的力量,切实推动人工智能专业的落实和稳定发展,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还要做好监督工作,定期检查职业院校人工智能专业办学情况,并对情况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估,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健全专业预警和调整制度,将学生成绩、就业率等设定为参考指标。最后,虽然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趋势光明且稳定,但人才培养计划尚不完善。省级政府应当开展联合办学或建设院校发展联盟,选择与人工智能相近的技术型专业作为依托,在这些专业中选拔一些对人工智能有兴趣且有一定能力的学生,进行跨校培养,实现人才多元化发展,学校与学校之间开展紧密合作可以有效提升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效率。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人工智能职业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1期)2022-12-02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2019:人工智能商界(2019年12期)2019-01-03职业写作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人工智能与就业IT经理世界(2018年20期)2018-10-24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数读人工智能小康(2017年16期)2017-06-07我爱的职业学生天地·小学低年级版(2017年1期)2017-03-29下一幕,人工智能!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推荐访问:人工智能 职业教育 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