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冲击下的高校纸质图书借阅改进策略研究

李诗洋 武汉轻工大学图书馆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当下,图书数字化转型给高校图书馆的纸质图书借阅带来了较大的冲击。现论述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的重要性,对造成当前纸质图书借阅量减少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意见。希望高校图书馆通过加强纸质图书意识形态的建设,对纸质图书的管理、服务和推广等工作进行创新,促进图书馆纸质图书与数字图书形成合力,从而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图书馆不仅是一个收集、整合、保存和传播文化知识的机构,还是一个人们进行阅读、学习、资料查询和文化交流的场所。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万物互联互通的时代已经到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以及阅读习惯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络阅读。随着信息传播设备的普及,知识的载体也发生了变化,数字图书(电子书、有声书和视频书)开始走进大众的视野[1-2]。数字图书能够在视、听两个方面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感受[3],其获取方式便捷、知识点检索精准等优势是传统纸质图书无法比拟的。这在极大程度上激发了人们对数字图书的兴趣。部分高校图书馆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在数字资源上投入的经费已经超过了纸质图书。

纸质图书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传递知识、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其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是大学生认识世界、探求真理、解决重大难题的起点,是促进知识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文化交流的场所[4]。高校的“人才教育”不能只聚焦于科学前沿,还应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广大学子打好基础。纸质图书作为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核心,是传播完整的、体系化的知识的重要载体。本文论述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的重要性,对造成当前纸质图书借阅量减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意见。

纸质图书在感官体验方面的重要性

与数字图书相比,纸质图书可以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书籍精美的外观设计和内容布局,在阅读时有更真实的触感反馈和翻阅体验。根据2017—2019年相关高校图书馆的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普遍认为纸质图书阅读效果优于电子阅读。这说明在读者的日常阅读中,纸质图书阅读仍旧起着重要的作用[5]。

虽然数字图书能够在视、听两方面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感受,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读者的想象空间。而饱含温度的纸质图书,段落布局错落有致,更易使人进行沉浸式阅读,进而深度体会文字中的含义。纸质图书有利于激发个人的想象力和灵感,提升个人创造力[6]。

纸质图书在典藏方面的重要性

虽然数字图书具有方便快捷和资源丰富等特点,但其资源更新换代的速度过快,且严重依赖于计算机网络,导致数字图书资源存在遗失、报错和乱码等风险。而纸质图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更高,具有不可替代的典藏价值。同时图书馆的经典图书上留存的著名人物签字、章印和批注更是具有无与伦比的收藏价值。

纸质图书在高校学生培养方面的重要性

高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的集中地,不仅是满足广大师生精神需求的港湾,更是培养大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的沃土[7]。在高校科学研究工作广泛开展的当下,学生和教师更多依赖于电子学术文献开展有关工作。虽然数字文献获取便捷,可以做到随需随找、随用随查,但其往往只能为读者提供精准查找的内容,导致其获取的知识点是碎片化的,不利于读者在新方向和新领域的学习中对相关学科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而纸质图书中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系统化的专业解读是解决在专业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良药。不同于初中和高中的学习模式,在大学课堂上教师教授的是专业知识的框架和核心部分。这就要求大学生要在课下根据教师课上所授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一方面了解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拓宽专业知识领域,做到点、线、面的串联和深度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做好相关的专业课笔记,而相较于数字图书,纸质图书更便于标注、记录和拓展知识点,有助于大学生手脑并用,加强对知识点的学习、理解和记忆。由此可见,纸质图书在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上仍旧处于主导地位。

纸质图书在健康阅读方面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不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场地,更是培养大学生阅读习惯,促进文化和知识交流的重要场所,而纸质图书在图书馆的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如果图书馆中都是电子图书,师生面对空无一物的图书馆难免会失去阅读的乐趣。而图书馆中明亮的阅览室、整齐排列的书架和卷轶浩繁的纸质图书是激起广大师生求知欲的最大因素。畅游在浩如烟海的纸质图书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图书,是读者踏入图书馆的初心。

不同于数字图书,纸质图书的阅读不受网络和设备的限制,师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避免电子设备带来的各种辐射。读者在阅读纸质图书时,可以减少电子设备带来的干扰,注意力更加集中,保持思维的连贯性,更好地进行深度阅读和思考。

数字化对纸质图书的冲击

近年来,电子阅读率逐步增长。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接触率为79.6%,18—59周岁人群占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的92.8%[8]。这说明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数字图书进行阅读。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子图书因更新速度快、种类齐全以及获取信息方便,备受大学生的青睐。此外,电子图书还可以节约存储空间,存放100本纸质图书需要一个高达2米的书架,而100本数字图书仅需一个U盘就可以存储[9]。

纸质图书价格增长对采编的制约

从成年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来看,成年国民中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的比例在逐年上升,2019年、2020年、2021年分别为36.7%、43.4%、45.6%[10]。这说明国民对纸质图书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2018年京开图书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10年每本新书的平均定价为47.20元,2015年每本新书的平均定价为63.10元,2018年每本新书的平均定价为68.50元[11]。随着生产成本的增加,纸质图书的价格逐年递增。在图书馆采编经费基本不变的大行情下,图书价格大涨,势必会对高校图书馆的纸质图书采购工作造成影响。大多数图书馆为了保证采编的数量,降低了采购的复本量或是图书的质量。然而,复本量直接影响着读者对纸质图书的可获得性[12],而质量不佳则会直接影响读者选择纸质图书的热情。

纸质图书管理发展滞后

高校图书馆在对纸质图书的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专业类纸质图书的采编与本校的学科发展结合不够紧密,主要体现在对特色学科的专业书籍采购不够,不能及时跟进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新方向;
二是兴趣读物无法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目前,仍有部分高校处于封闭管理状态,工作人员在进行图书采编时要精准把握师生的阅读偏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强化纸质图书的核心地位,加强意识形态的建设及宣传

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高于2020年的4.70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0本,高于2020年的3.29本[13]。由此可见,我国成年人的阅读量在增加,纸质图书的阅读优势仍然明显。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深刻认识到纸质图书的重要性,要始终意识到,无论科技如何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如何改变,纸质图书在图书馆中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只有强化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人员才能将被动工作转变为主动工作,才能更好地明确纸质图书在图书馆建设中的地位,明确后续工作的开展方向[14]。同时,图书馆还应加大对纸质图书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学校管理层对纸质图书的重视程度,激发师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发挥纸质图书的价值。

优化纸质图书的管理及服务

纸质图书存在容易受潮、破损等问题。为了保证纸质图书的使用寿命,图书馆不但要通过完善硬件设备为图书存储提供适宜的环境,还应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如对归还图书进行详细检查。

此外,图书馆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使图书馆工作人员更加专业化、多元化。相关报告显示,高校图书馆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位,涉及技术支持、虚拟化服务、用户体验、数字人文与知识服务管理等[15]。当下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都成立了流通数据统计与分析小组,不仅可以统计当年的各项数据,还可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但多数情况下,这些改进措施仅针对高校图书馆的工作。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还应与其他相关部门和院系保持高效联动,比如优化流通数据统计与分析小组的结构,由图书馆领导担任组长,提高小组站位,同时邀请相关部门的人员参与,扩大小组辐射范围。

优化纸质图书的阅读推广活动

阅读推广活动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兴趣读物的宣传和阅读兴趣的培养,二是建设专业知识学习的第二课堂。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已成为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6],目前大多数高校会在每年的“世界读书日”开展主题活动,还会策划“诗词鉴赏”“好书推荐”等系列活动。但无论是活动规模、宣传力度,还是师生的参与度,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笔者认为可以将高校的阅读社团纳入图书馆协管范围,让学生参与图书馆相关工作,并对相关社团或协会的运行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以提升阅读推广活动在学生中的宣传力度,提高各种活动的参与度[17]。同时,图书馆可以紧密联系社会有关力量,比如开展“品牌出版社的优质图书鉴赏”活动,邀请省市级作家协会举行“文学进校园”活动。通过与专家面对面进行交流,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设立学生导读岗位,让导读工作走入学生中,可以从学生会、年级、班级层面开展导读交流活动[18]。

构建专业类图书信息互补机制

图书馆对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贡献是评估高校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19]。目前高校教育还是以课堂教授为主,但区别于“喂养式”教学,目前的教育模式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图书馆应该主动与各院系的专业老师建立互动关系,一方面将图书馆具体的专业类图书储备情况及时告知一线教学老师,并实时接收反馈信息,补全专业类图书的种类和数量;
另一方面参与到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开展“第二课堂”,形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20],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查询资料和归纳文献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在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课题的同时,通过与一线教师联动,由图书馆提供高质量的知识服务,培养大学生自主解决相关问题的习惯[21]。

根据莱文森的补偿性媒介理论,传统媒介纸质图书与新兴媒介电子图书是相互补充的关系,而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22]。在信息化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不能简单侧重某一方面,要在以纸质图书为核心的前提下,通过信息互通、数字化补充、多媒介并进的方式开展工作,为高校学科发展、人文建设提供支持,为高水平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数字图书纸质图书 区块链在数字图书侵权中的司法救济作用分析今传媒(2022年12期)2022-12-22图书推荐南风(2020年22期)2020-09-15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爱尚书香(2020年3期)2020-06-24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19年5期)2019-04-25班里有个图书角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17年12期)2017-12-26新媒体时代数字图书管理的有效途径探讨新媒体研究(2017年1期)2017-03-07全媒体时代纸质图书出版思考新闻传播(2016年3期)2016-07-12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Coco薇(2016年1期)2016-01-11数字图书营销方法探究办公室业务(2015年6期)2015-11-26

推荐访问:借阅 纸质 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