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教育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效果评价

李亚 郭丹丹 高茜茜

肝癌(HCC)是发生于肝脏间叶组织或肝上皮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起病隐匿,早期无特异性症状,一旦确诊,往往已到了中晚期阶段,错失手术切除时机[1]。我国属于原发肝癌高发国家,平均每年发病率占肝癌总人数的50%。一般情况下该病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病死率位居癌症死亡的第2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2]。目前肝癌主要采用介入治疗、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无水酒精注射等,取得一定疗效,但受到肿瘤大小、环境以及肿瘤部位等因素的影响,患者预后差异较大[3]。介入治疗患者术后易出现疼痛、发热、血管栓塞等并发症,加上癌症本身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压力,40%患者抱着一种希望渺茫或无望的心态,消极地面对疾病,试图逃避,甚至放弃治疗[4]。消极、负面的应对方式使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形成恶性循环,大大影响了预后水平[5]。因此如何纠正患者负面情绪、积极面对疾病、充分发挥自我效能感作用对患者康复结局具有重要意义。1991年Gibson提出赋能新定义,将个体资源最大化加以利用,明确患者的自身需求,从而其问题解决能力和控制生活能力[6]。赋能教育从患者及护理人员自身出发,强调主观能动性在疾病康复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激发患者潜能,随着自我护理参与度的提高,患者也能以正面积极的方式来面对疾病[7]。集束化护理干预是指针对某种疾病整合一系列相互关联、具有循证基础的护理措施,且其中的每个护理元素均经临床验证,可提升护理效果[8]。基于此,我院将基于赋能教育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总结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88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男22例,女22例;
年龄35~78岁,平均45.24±5.21岁;
分期:Ⅱ期30例,Ⅲ期14例;
介入次数1~9次,平均3.56±1.35次。观察组男23例,女21例;
年龄32~79岁,平均46.89±4.26岁;
分期:Ⅱ期32例,Ⅲ期12例;
介入次数1~10次,平均4.74±0.84次。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条件

纳入条件:入选患者均符合临床肝癌诊断标准并确诊;
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无介入治疗禁忌证;
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A或B;
患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条件:合并严重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
肝硬化、肝脓肿;
癌症转移患者;
临床治疗不齐全,或中途退出。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常规介入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常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缓解不良情绪等。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赋能教育的集束化护理干预。

1.3.2.1 成立基于赋能教育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小组 选取1名护士长、2名责任护士、1名营养师、1名心理辅导师组成基于赋能教育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小组,由护士长任小组长,明确各成员护理职责,分工明确,配合协作。定期进行赋能理论相关概念、意义、作用、肝癌临床护理操作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自主、细致的服务理念。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结合评估结果,小组研究讨论,制订基于赋能教育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

1.3.2.2 基于赋能教育的集束化护理干预 基于赋能理论对患者的认知、情绪、饮食、康复锻炼等方面进行集束化干预,具体如下。

(1)认知干预:向患者及家属发放疾病治疗宣教手册,每部分后带有自评自测题目,定期组织疾病健康教育讲座,利用多媒体工具,使患者较为全面地了解介入治疗过程、疗效、注意事项、饮食、锻炼等内容;
引导患者回想以往遇到类似问题时是如何解决的,帮助其挖掘自身潜力去解决问题,向患者讲解类似典型的成功案例,采用半开放提问的方式,使患者意识到肝癌调控成功需要具备的疾病知识、心态、康复措施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

(2)情绪干预:患者大多存在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心理敏感脆弱,思想负担重,可结合存在问题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主要包括采用音乐疗法转移注意力,加强家属陪伴,给予鼓励和支持;
护理人员了解和掌握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病情及用药情况,通过“一对一”床边沟通,在家属陪伴下,引导患者正确描述自身感受、存在的疑虑、渴望需求等,护理人员准确记录并给予科学性解答,对其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与患者一起解决问题,疏解急躁情绪;
定期举办同伴交流会,鼓励患者分享心情,激励患者树立康复信心等。

(3)饮食、康复干预:指导患者以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清淡饮食为主,进食新鲜的蔬菜水果,促进肝脏修复;
禁食高热量、油炸、辛辣、腌制、熏烤食物,以免增加肝脏负担;
辅助患者早期康复锻炼,如散步、瑜伽、气功等,提升身体机能,促进肠胃功能恢复;
教会患者提肛锻炼和八段锦锻炼。

1.4 观察指标

(1)应对方式:研究人员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9]对两组干预前后的应对能力进行评分比较,该问卷包括20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1~12为积极应对方式条目,13~20为消极应对方式条目,积极应对方式得分12~48分,消极应对方式得分8~32分。积极应对方式分值越高,消极应对方式分值越低,表明应对能力越强。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82。

(2)心理状态:研究人员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0]对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该量表主要包括躯体性和精神性2个维度,共14个条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评分范围0~48分。总分≥29分,为严重焦虑; ≥21分,有明显焦虑; ≥14分,有焦虑; 超过7分,可能有焦虑; 如小于7分,便没有焦虑症状。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Cronbach’sα系数为0.912。

(3)自我效能感:采用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UPPH)[11]对两组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感情况进行比较,该量表包括缓解压力、正性态度以及自我决策3个维度,共28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明自我效能感越好。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Cronbach’sα系数为0.971。

1.5 数据分析方法

选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方差齐时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时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干预前后的应对能力评分比较

实施基于赋能教育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前,两组消极应对能力评分和积极应对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观察组积极应对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能力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的应对方式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比较

实施基于赋能教育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前,两组躯体性和精神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观察组躯体性和精神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感比较

实施基于赋能教育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前,两组自我效能感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观察组SUPPH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分)

3.1 基于赋能教育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提升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积极应对能力,改善不良情绪

肝癌好发于中老年群体,复发率和致死率均较高。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确诊较困难,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肝区疼痛、乏力、消瘦以及腹胀等症状[12]。因大多数患者发现疾病时已到了中晚期,临床数据显示[13],仅20%患者可进行手术切除治疗,80%错过了手术治疗的时机,需采取介入治疗手段。基于目前无特效治疗手段及患者对肝癌的恐惧,加上对该疾病治疗缺乏正确认知等原因,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身心负担,易产生严重的消极情绪,增加其负面应对方式[14]。消极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自我效能及预后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研究显示[15],有效的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通过积极正面的引导,可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本研究将基于赋能教育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通过成立护理小组,以赋能教育为指导,从饮食、认知、情绪、锻炼康复等方面对患者进行集束化干预。结果显示,实施基于赋能教育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积极应对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能力评分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躯体性和精神性2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基于赋能教育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将患者从以往被动服从护理的状态转换为积极主动改善自身疾病的状态,从人性化角度出发,进行个性化针对性多维度护理干预,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授权于患者,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性。

3.2 基于赋能教育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提升自我效能感

研究表明[16],赋能理论可有效帮助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缓解负性情绪,提高适应能力,有助于患者康复。集束化护理干预是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将多项护理措施进行归纳、集合,获得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一致认可[1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SUPPH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可能是因为:基于赋能教育的集束化护理干预侧重于患者需求以及其自我护理能动性,强调在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基础上充分发挥患者的自我护理管理潜能,最终转变为参与决策者,灵活激发患者自我护理学习动力,提升自护能力和自我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基于赋能教育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提升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积极应对能力,有效改善患者焦虑等不良情绪,提升自我效能感。但该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如研究样本量仅选取88例,研究数据存在一定偏差;
观察指标主观性较强,客观评价指标较少,在今后的研究中需扩大样本量,增加客观指标,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效能肝癌康复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2022年8期)2022-06-14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9年3期)2019-08-13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肿瘤预防与治疗(2015年1期)2015-09-26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当代经济(2015年4期)2015-04-16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16期)2015-03-01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现代企业(2015年6期)2015-02-28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癌变·畸变·突变(2015年4期)2015-02-27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推荐访问:肝癌 干预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