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论“古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

王思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42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高校的所有课程最大限度地发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与思政理论课程共同承担起思政教育的责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使专业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逐渐成为高校课程建设的新趋势。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新要求,强调要善用“大思政课”,指出“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

高校文科教育不仅要最大限度地发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更要将专业知识与国家大潮、社会大势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胸怀家国的品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于润物无声中实现育人、育德的效果。“古代汉语”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以教授文言文为主。“古代汉语”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具备阅读古典文献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简洁、含蓄,了解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且能够学有所用。在思政育人方面,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正确的政治判断力和无私奉献的使命感。

本文从课程思政目标、课程思政实施思路与方式、课程思政与专业技能结合的成效三个方面论述“大思政课”背景下的“古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

“古代汉语”的课程思政目标是让“古文活起来”,即让古代汉语走进当下,走入现实,走到身边。“大思政课”背景下的“古代汉语”教学,应该紧跟时事,以丰富的传统文化作品为根脉,引导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和价值观。

“古代汉语”课程内容丰富、难度高,开展课程思政的时间不足,可发挥余地较小。另外,当前社会多元思想碰撞、交锋,学生接触的优秀课程资源远超从前。只有吸引学生的课程,才能实现价值引导。若“古代汉语”教学效果不佳,则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古代汉语”课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大量的文言文作品。这些作品承载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了大量的“课程思政”元素,如:舍己为人、以民为本、鼎故革新的哲学思想;
学以致用、诚实守信、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伦理;
天下为公、统一大局、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

在学习文字学的基础理论时,学生会感受到汉字精巧的表意方式和祖先造字的智慧;
在学习古今词义的演变以及词义演变链条时,学生会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日常以及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在学习古籍注解和点校时,学生会被浩如烟海的典籍所震撼;
在学习古音学时,学生会被乾嘉学派实事求是、严密谨慎的治学态度所折服;
在学习古诗词韵律时,学生会沉浸在汉语奇妙的韵律美之中。

“古代汉语”的课程思政教学可以从“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力量”“从党史知识中坚定理想”两方面入手。

(一)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力量

我们以“汉字的结构发展·‘六书’汉字的结构”一课为示范,要求学生掌握汉字结构的相关知识。本课的“思政育人”目标是带领学生感受“汉字之美”,树立文化自信,详见表1。

表1 “汉字的结构发展·‘六书’汉字的结构”教学内容与思政目标

2019年习近平在《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中提到:“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文字一代代传承,学问一辈辈接续。本课的思政目标是鼓励青年学子勇于担当、敢于挑担,为传承中华文明砥砺奋斗。

(二)从党史知识中坚定理想

用“古代汉语”讲党史,感受“信仰之美”。我们再以“汉语语音的发展·上古时期的语音”“诗词曲格律·词的格律”为例。

上古音素来以枯燥、难懂著称,使人望而却步。“汉语语音的发展·上古时期的语音”一课中,我们以陈独秀的古音学著作为中心,在普及上古音知识的同时回忆中国革命的历史。陈独秀的著作大多在监狱中完成,他利用有限的条件研究中国的语言文字,期待改造社会、启迪民智。这能够促使青年学生体会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关怀现实,树立经世济民的理想和匡时济世的目标。

在“诗词曲格律·词的格律”一课中,以领袖的诗词作品为例进行党史教育。以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等为案例,可以在教授专业知识(词的概念、词韵、格律、平仄、对仗)的同时,引导学生感受革命家的革命情怀,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革命家救亡图存的责任感和一往无前的气势,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好?要寻找答案,必须回到党史。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蕴藏无数可歌可泣的瞬间。将“古代汉语”中的理论知识与党史中的动人故事结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在大时代、大变局中找准人生目标,将个人的航向与社会进步、民族复兴结合起来。

在“大思政课”的背景下,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设计至为重要。专业教学为表,思政教育为里,表里统一有机结合的关键是找到两者的契合点。

“古代汉语”课程内容丰富,教师无法讲授教材的全部内容[1]。我们节选部分重要内容,设计了新的“古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大纲,并修改课程内容。模块化的设计为“古代汉语”课程思政提供了更高的站位、更远的视野、更深的关怀。基本章节包括:汉字的结构与发展;
先秦散文节选;
汉语词义的发展;
古汉语的词法;
古汉语的语法;
汉语语音的发展;
《诗经》节选;
诗词曲格律;
《左传》节选。具体授课安排如表2。

表2 “古代汉语”授课内容与思政元素

具体而言,可以从“围绕案例,整合相关知识”“结合视频,增加学生兴趣”两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围绕案例,整合相关知识

我们讲解“六书”理论时,采取以历史小故事为中心的方式。例如视频《如果国宝会说话·殷墟刻辞甲骨》叙述了“商人的一天”,我们以其中涉及的甲骨文为例,展开“六书”教学,同时选择表情包“赞”“滚”“上天”“服”等进行扩展练习。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故事、有渊源、有来处。陈寅恪先生曾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只有理解造字理据,才能懂得汉字结构,启发学生思考在网络时代古代汉语知识的现实价值与实际应用。

讲解《左传·齐桓公伐楚》时,我们围绕其前后发生的历史故事展开教学。故事中,有明智的姜太公、荒淫无道的齐襄公、忠诚尽责的仆人茀、管鲍之交、勇敢雪耻的曹沫、不近人情的易牙、不能善终的齐桓公。讲解波澜壮阔的先秦历史,介绍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可以以史为镜,知兴替、明是非、省自身。

(二)结合视频,增加学生兴趣

近年来,国学相关纪录片、综艺节目以及关注现实的优秀电视剧层出不穷,前者如《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邻家诗话》《楚国八百年》,后者如《觉醒年代》《红色》《风云年代》《山海情》《大江大河》等。“古代汉语”思政教育不能忽略这部分资源。

在课前,教师大多安排视频导入,引导学生预习知识。教师筛选过的视频片段对提高学生兴趣有显著效果,能帮助学生预习部分内容,并可利用课堂时间扩展、深化、讨论理论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在家国情怀、历史文化、道德规范、学术规范等方面的价值引领,引导学生爱党、爱国,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大时代、大变局中找准人生目标,树立爱党报国、赤诚为民的远大理想,形成更具高度、境界、品位的“古代汉语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课程育人就是价值育人,以课程引导学生明德立志、成才担任。我们系统构建“古代汉语”思政育人目标,深入挖掘和演绎“古代汉语”知识体系中的思政要素,实现人才培养中价值、知识、能力三方面的统一。

文言文作品承载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是绝佳的思政教学材料,其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智慧源泉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课程思政目标、课程思政实施方式及课程思政实施成效三方面论述“大思政课”背景下的“古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以期为文科类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些许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政课古代汉语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22年6期)2022-11-16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中国德育(2021年9期)2021-07-29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研究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2期)2021-07-21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党员生活(2021年5期)2021-06-28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汉字汉语研究(2021年1期)2021-06-11“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群众(2021年7期)2021-06-01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艺术评鉴(2021年4期)2021-04-02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20年2期)2020-06-16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19年7期)2019-09-20《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7年2期)2017-03-16

推荐访问:思政 实践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