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发展评估、困境与突破

杨 锐

2022年9月1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了《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和《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在最新版的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中,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地位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引起了风景园林学术共同体的密切关注。本文结合最新版学科专业目录调整的特点,针对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地位的实际变化,对2011—2022年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地位的变化做出评估。在此基础上,阐述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巨大发展机遇和逐步边缘化的巨大落差,分析风景园林学科专业面临的三重现实困境,探讨可能的突破方向。

在2022年最新版学科专业目录印发之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先后印发过5版学科专业目录。第1版是1983年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第2、3、4版分别于1990、1997、2011年公布。2011年第4版《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风景园林学被列入工学门类一级学科。

1.1 2022版学科专业目录调整的5个变化和3个特点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说明,最新版的学科专业目录具有5个变化和3个特点。5个变化是因,3个特点是果。5个变化包括:第一,优先发展专业学位,支撑行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从学位授予数量上看,未来专业学位会占到85%以上;
第二,加强对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的学科支撑;
第三,更好地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
第四,加强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科专业支撑;
第五,进一步推进分类培养,学科定位为学术型,专业学位定位为应用型,二者分类培养、分类发展。因应这5个方面的变化,最新版的学科专业目录体现为三“并”特点。第一,目录与清单“并”行,也就是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和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共同组成我国研究生学科专业建设管理新模式。目录是基本盘,每5年修订一次;
清单是补充盘,每年动态调整。第二,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并”重。将专业学位类别目录和学科目录“并表”,凸显2种类型人才培养的同等重要性。第三,放权与规范“并”进。进一步扩大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设置学科专业的权利,同时加强规范和监管,不达建设质量要求的坚决退出[1]。

1.2 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地位究竟发生了什么改变?

最新一轮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中,风景园林与法律、公共卫生、会计、审计等专业学位一起,被调整到博士层次,归属工学门类,编号0862,同时风景园林学(0834)一级学科被取消。造成这种调整的外在原因是这一轮学科专业目录调整的整体逻辑(见1.1),内在原因主要反映在以下2个方面。第一,风景园林的实践性强于学术性。风景园林实践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在农耕文明时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作为现代学科只有71年的历史,作为一级学科也只有短短11年的历史,历史短,底子薄。第二,风景园林与国家重大战略虽有链接,但不够紧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没能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守成意识强,创新意识弱;
安乐意识强,忧患意识弱。

1.3 如何评估11年来学科地位的变化?

客观评价2011—2022年学科专业的发展,会发现在这11年中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前进了4步,后退了1步。前进的4步包括:2011年从三级学科跨越为一级学科(2步);
2012年本科专业从目录外提升到目录内(1步);
2022年研究生专业学位从专业硕士提升到专业博士(1步)。后退的1步是:2022年从一级学科后退到二级学科(如果风景园林学愿意将纯学术部分放在相近的一级学科的话)。

虽然11年来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地位前进了4步,后退了1步,同时这一次风景园林博士学位从学术赛道更替为实践赛道,也符合国家未来一段时间学位培养的总体趋势。但是风景园林学术共同体要清醒地认识到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地位远未稳固,学术方向一级学科地位的取消给风景园林共同体又一次敲响了警钟: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巨大机遇与逐步边缘化的严峻现实需要非常认真、严肃和系统地认识与应对。

2.1 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巨大机遇

2011年以来,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外部机遇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从人类文明的角度看:人和自然已经演变为当今世界社会、经济、环境中最重要,也是最严峻的一对关系。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已经成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以协调人和自然关系为使命的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肩负巨大的历史责任,也存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从东西文明发展大势上看:1500年是世界古代史和现代史的分野。西方随着文艺复兴、宗教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50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积累了所谓的现代文明。与此相对,中华文明自明朝末年已经走上相对衰退的过程。400多年前,虽然我们很庆幸在中华文明开始衰弱的前夕,计成完成了《园冶》这本中国园林集大成之作。但是,不可否认,其后包括园林在内的中华文化艺术就开始走上了一段300多年的下坡路。改革开放让中华文明重焕生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正处于伟大复兴的进程之中。风景园林作为文明的果实理应在伟大复兴中重现辉煌。

从国家发展战略上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现代化,这与将自然作为无生命的客体进行掠夺式发展的西方现代化存在天壤之别。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将“生态文明”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国家。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工程的实施,为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2 风景园林逐步边缘化的严峻现实

与上述巨大发展机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风景园林行业逐步边缘化的严峻现实。2000年,上海市园林局更名为“上海市绿化局”,其后包括北京、广州在内的多数城市完成了园林局与林业局等行政机构的合并,风景园林行业的行政基础开始受到冲击。2017年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被取消,风景园林行业的市场门槛被降低甚至取消,市场基础被严重冲击。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及代码表中风景园林独立代码被取消,并入城乡规划之中,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学术基础遭到第一次冲击;
2022年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被取消,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学术基础遭到第二次冲击。风景园林的巨大机遇与逐步边缘化的严峻落差,一次又一次敲响了警钟,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风景园林共同体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正处于严峻的危机时刻。

在严峻的危机中,风景园林学科专业面临知识、结构、名实3个方面的困境。

3.1 知识困境

毫无疑问,中国在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中积累了丰富、卓越和广泛的风景园林知行传统,但是当代中国与农耕文明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计成写作《园冶》的明崇祯时期相比:中国人口从不到1亿增长到近14亿,至少增加了10倍以上;
城镇化率从8%增加到64%,增长了8倍。中国从一个农业文明国家转变成为工业化叠加信息化、工业文明叠加生态文明的现代国家。中国传统风景园林经验性知识已经远远滞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要求,知识困境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知识内容迭代缓慢;
成熟、完整的知识体系尚未建立;
科学方法,尤其是适用于复杂风景园林系统的风景园林方法论尚未成型。

3.2 结构困境

结构困境首先体现为“风景”和“园林”之间的结构关系尚未得到深入研究。风景和园林是2个不同的尺度,各有不同的研究内容、实践对象,研究和规划设计的方法也存在区别。在风景园林学中打造同时适用于风景和园林的学科专业硬核,并形成风景园林学术共同体的共识,这个任务并没有完成。风景园林学的6个二级学科方向——风景园林理论和历史、地景规划和生态修复、园林与景观设计、风景园林遗产保护、风景园林植物应用、风景园林技术科学之间的结构关系尚不清晰,同样也没有得到深入研究。缺乏硬核和坚实的学科结构是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发展的最大阻碍。

3.3 名实困境

一个学科专业的名称是其内容的高度概括,也是社会公众对这个学科专业的第一印象,因此名副其实对于学科专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实”有不同层次,包括本质之“实”与表象之“实”。一些基础学科,例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其名称体现了本质之“实”,因此很稳定,也得到了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可。与此相对,一些“与时俱进”的学科专业,由于时代的变化,其研究对象不断拓展,相应的名称也会发生变化。最典型的案例是吴良镛先生从“建筑学”经“广义建筑学”,最终创立人居环境科学的过程。“风景”与“园林”2个词汇都是中国农业文明的辉煌果实,但是将这2个词汇简单拼接起来作为学科专业的名称,是否能够准确反映当代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广泛实践和深刻变化?更进一步,我们是否能够找到类似“数(学)”“化(学)”这样准确精练反映学科专业本质内涵的名称并形成学术共同体内的共识?这是我们必须直面并坦率深入讨论的另一大问题。

直面严峻的挑战,努力在巨大的机遇中转危为机,中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要从学科发展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完成硬核化、体系化、时代化和中国化的任务,开创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未来。

根据教育部学科和专业分类发展的政策导向,学科偏重于知识体系的建设,专业学位专注于实践应用。因此关于学科专业的未来,分述如下。

4.1 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未来

风景园林学科的未来包括两大任务:传承中国风景园林知行传统、创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知识体系。明崇祯七年(1634年),中国学者计成总结提炼2 000多年中国园林实践的智慧和技术,完成了世界园林学最早的学术著作之一《园冶》。1929年英国著名学者威尔逊出版《中国——园林之母》(China Mother of Gardens)的学术著作,将中国园林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园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结晶,是屈指可数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原创学科,是“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杰出例证,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因此,风景园林学科的第一重任务是传承中国风景园林知行传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5个特征之一,联合国目前也将“人与自然和谐”(Living Harmony with Nature)列为2050年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风景园林学具备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知识体系的独特思想基础、长期实践积累和巨大发展潜力。中国独树一帜的“人与天调”“天人合一”思想传统在数千年农业文明中,催生了数不胜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范例,它们都是在山水格局内定位与发展人居环境和人工设施的典范。因此在气候危机和生物多样性危机的背景下,风景园林学科更为迫切的任务是创新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知识体系。

4.2 风景园林专业博硕士的未来在哪里?

如果说风景园林学科的未来在于学术传承和知识创新,那么风景园林专业博士和硕士的未来就在于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更好地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结合。我们也许可以用一个未必恰当的比喻形容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这一次的调整:如果说一级学科像是一辆气派的、在平坦街道上行驶的轿车,那么专业博士就是一辆朴实的、在泥泞坎坷道路上行驶的工作用车。如果风景园林专业博士学位通过这次换道发展,完成从软到硬、从锦上添花到雪中送炭、从美容师到中西医师的华丽转身,那么风景园林专业博士学位有可能最终成为一辆装备精良、功能强大的越野车。

4.3 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硬核化、体系化、时代化和中国化

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突破困境的方向是硬核化、体系化、时代化和中国化。风景园林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工程与人文的叠加。但是自古典造园时期以来,就形成了重人文、轻工程的传统。在新时代,风景园林应该主动完成科学的洗礼,加强学科专业中的科学和技术含量,铸造真正能熔科学与艺术、工程与人文为一炉的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硬核。这是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突破困境的第1项任务——硬核化。以这个硬核为基础,厘清不同尺度风景园林研究和实践对象之间的关系,构筑内在结构清晰的风景园林知识和实践体系,这是风景园林突破困境的第2项任务——体系化。在硬核化和体系化的过程中,不仅要守正,更要针对当代复杂问题进行系统创新,完成风景园林从农耕文明到生态文明的知识迭代,这是风景园林突破困境的第3项任务——时代化。硬核化、体系化、时代化都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同时紧紧围绕当代中国问题形成当代中国风景园林自己的道、德、理、术、用、制、象、意[2]。中国化,即是风景园林突破困境的第4项任务。

猜你喜欢硬核专业学位风景园林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22年1期)2022-08-19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住区(2022年6期)2022-02-15硬核爷爷炼成记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硬核”举措下的暖心举动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07-27用“三个最严”彰显“硬核”担当公民与法治(2020年6期)2020-05-30陕西制造需要“硬核”当代陕西(2019年14期)2019-08-26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现代园艺(2018年3期)2018-02-10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现代园艺(2017年13期)2018-01-19——MTA教育中心">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2期)2017-04-25

推荐访问:困境 学科专业 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