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下优化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张瑜

(成县陕西师范大学成州中学 甘肃 陇南 742500)

纵观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现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如注重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对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不够,课堂教学活动单一,学生没有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等等,这些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全新的教育理念为语文改革送来了东风,教学目标的调整升级推动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透彻解读新课标要点,并准确把握本班学生的学情,在此基础上有选择地吸纳网络上先进的、优秀的教学经验,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借助网络丰富阅读素材

在新课标下,阅读占据着语文半边天的时代来临了。阅读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还要督促学生读整本书。网络是信息化时代离不开的一种重要信息来源。网络上有着丰富的、优质的教学资源,可以为语文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提供大量的阅读素材,课本已经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了。这是传统教学模式下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整合教学资源,将课本资源与网络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一场场丰盛的阅读盛宴,大大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提升学生的阅读量。从日积月累中为学生积累下丰厚的文化财富,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基础。

例如,在学习《新闻两则》这篇课文时,主要是通过阅读新闻,让学生明白新闻的要素,以及如何写好一篇新闻。新闻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必需品。每天,我们都会从各种渠道获得各种信息。课文选择的两则新闻年代久远,在备课时,我从网络上搜集了几则现代的热点新闻,在课堂上进行对比阅读。一边阅读,一边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年代新闻写作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共同之处。这样一来,丰富的新闻资讯满足了学生的阅读需求,同时,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又明白了新闻写作的基本格式和技巧,实现了读写结合策略的教学目标。

(二)阅读中渗透写作技巧

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提出“向课本学习写作”的教学口号。前有叶圣陶先生“课本就是个例子”的论述,这是以读促写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课本这一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积极地开展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技巧,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写作结构、写作手法,结合优美语言开展语言训练,等,让学生不仅理解整篇课文的结构、重点和思想内涵,更能学到如何写好文章的方法,从而实现写作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背影》这篇课文时,我就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技巧的讲解,并适当地展开语用训练。这篇课文是一篇写实散文,主要记叙了父亲在车站送我的场景,其中父亲翻越栅栏买橘子的场景为详细的细节描写,是全文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细节描写技巧的不二教材。在讲解课文结构时,我先引导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基本要素,让学生对照课文分析每部分的作用,以及大概内容,从整体上把握这篇文章的写作结构。在详写父亲背影的部分,我要求学生细读,并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描写的,从哪些方面,用到了哪些词语,以此来学习如何将细节写的更真实,更动人。最后,我再引导学生尝试写一写某一细节,在写作实践中消化吸收学到的写作技巧,促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渐渐有了提高。

(三)仿写中提升阅读能力

在开展读写结合时,教师要把写作训练化整为零地分散在每一次的阅读课堂上,让学生通过仿写句子、仿写课文等形式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读写结合策略的落地,让学生的写作训练更频繁了,同时从句子开始,从写短文开始,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以点带面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如此,学生通过仿写句子明白了修辞手法运用的好处,在分析句子作用时会更准确、更到位,通过仿写课文学生能够从整体把握一篇课文的详略,能结合文章结构更快、更准地找出关键信息,从而显著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和信息提取与整合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苏州园林》是一篇说明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就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明白了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后写一写说明文,在仿写训练中加深对说明文写作方法的理解。首先,在预习和课堂教学中,我都引导学生就这篇文章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促使学生能够了解说明文总分的结构安排。其次,我引导学生从课文细节入手,找出能够明显体现说明文特点的连接词,以此来判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懂得了如何写好说明文后,我给学生布置仿写任务,让学生也写一篇说明文,用上自己课堂上学到的写作技巧。这样,通过仿写训练,学生的认知不再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落实到了写作训练当中,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说明文的写作特点。今后学生再学习议论文,就能自主分析文章结构,也能快速找出表明观点的关键性词语,从而更好地开展说明文阅读。

(一)分角色扮演活动

语文学科有着独特的魅力和特点。它集知识性、故事性、教育性于一体,内容生动有趣,更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语文的特性设计一系列综合性强、趣味性强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开展创造性地学习,让学生的语文才华能够充分展示。分角色扮演就是一种能增强学生阅读体验的特色语言活动。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故事内容,有历史故事,有寓言故事,还有小说。学生在学习这些课文时,可以通过扮演的方式去走近故事人物,深入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感受人物魅力和语言魅力。扮演更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重要体现。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去创造人物形象,将自己的理解直观地表达出来,更能锻炼其塑造力,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大有帮助。

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这篇课文时,课文主要通过叙述虚构世界桃花源的和平安定、富足祥和来抒发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文章字数不多,对桃花源世界的描述也不够详尽,要想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想象来丰富和生动桃花源的美好生活。这时,就需要学生凭借故事中人物的所见、所听和所感来加以想象,于是,我就通过分角色扮演活动来引导学生生动塑造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丰富故事内容。在角色扮演时,学生需要借助课文描述结合自己的理解来构建桃花源里的一切,并推想出故事中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动作,借此深刻感知和理解人物的思想。这样的语文活动不仅丰富了语文的教学形式,同时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起到了很好的锻炼效果。

(二)辩论活动

语文是帮助学生建立世界观的一种重要渠道。大量而广泛的阅读活动带着学生看到了更为广阔而丰富的世界,吸取了更多先人的智慧,慢慢地就会形成自己对事物、对事件、对世界的一种看法。这种看法要积极地通过语言去表达出来,从而不断加深学生的语文思维,这是很关键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的语言表达,从而达到锻炼学生语文逻辑思维的目的。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增设辩论活动,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看法,别人有没有不同看法,这些都可以拿到一起来讨论和分析,在辩论中求同存异,在辩论中加深看法,从而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越来越强,阅读理解也越来越深刻。

例如,在学习《老王》这篇课文时,很多学生认为“我”和老王都不能称之为“幸运的人”,对此存有疑问。于是,在课堂上,我就组织学生之间进行辩论,通过辩论来明白“我”为什么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人”。当这一问题答案渐渐清晰后,新的问题又在学生中间产生了。“到底是精神富足的人更幸运?还是物质富足的人更幸运?”这样的问题把学生的目光从课本迁移到了现实生活中,让语文学习有了现实意义。针对此问题,我组织学生再次展开辩论,促使学生在辩论中拓宽眼界,发散思维,逐渐加深对现实问题的认识。

(三)竞赛活动

竞赛能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能够唤醒学生内心的激情。每个学生都有很强的好胜心,都渴望变成全班最强的人。这时,语文教师就要善于创造竞赛的活动,让学生比一比,让学生经常比,真正激活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的青春活力完全释放出来,让学生的生命智慧完全展示出来。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字词、名篇、古诗词等的记忆是语文的基础,学生要积累丰富的语文基础知识,才能追求更高层次的素养发展。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经常组织一些语文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多积累文学素材,看到自己的不足,激发内心的学习热情,从而不断进步。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我时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如飞花令、成语接龙、基础知识竞赛等。就拿飞花令来说吧,它是起源于我国古代文人间的一种玩法,主要用于斗诗、赛诗,到了现代逐渐演变为考察人们的古诗词储备。学习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积累丰富的古诗词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也时常参照《中国诗词大会》上飞花令的玩法,再结合本班学生的古诗词基础将规则稍作调整,让学生一起来玩转古诗词。这样的语文活动不仅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古诗词知识,而且还将拥有相似主题、相似意象、相似情感的古诗词归纳在一起,便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记忆古诗词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文学修养。

(一)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新课标更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传统教学模式之所以被时代所淘汰,是因为很多学生在学到了充足的知识,却没有形成强大的能力。一直被教师赶着学习,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一旦脱离了教师的监督,学生就完全松懈下来了。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能力是当下语文教学改革的大方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其一就是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渠道。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教师要先让学生自己去预习。之前,学生的预习可能就是简单地读一读课文,学习一下生字词。现在,在进行预习时,学生要把读和思结合起来,读塾了课文,读懂了课文,还要思考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尝试去提出问题,这样会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课前预习更加深入。

例如,在学习《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时,我就重在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首先,在预习之前,我会强调需要预习的几个方面,如字词学习,给课文分段、总结段落大意等。这些对初中生来说已经没有任何难度,他们基础上都能很好的完成。重点在于预习时要积极思考,不能只阅读。基于此,我提出了设想几个问题的环节,我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认真读每一句话,并思考这些话在全文中起到的作用。这样的深入思考下,学生自然就会产生一些不懂的疑问,这时,学生要及时记录下来,并自己先思考一下答案是什么。这样的课前预习为课堂讨论的开展做好了准备。长期坚持这样进行课前预习,会让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好习惯,不论是在读课文,还是在阅读课外素材,阅读整本书时,他们都会自然地进行深入思考,而不仅仅是单纯地读文字,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大有帮助。

(二)善于提问的好习惯

语文要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学会批判性地接受知识,而不是完全接受教师的理论,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运用它去表达和交流。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不懂的点要问,教师讲的内容要大胆质疑,还要学会自己去找问题。探寻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进步的关键点。只有不断地去提问题,学生的思维才能越来越敏捷,观察才能越来越敏锐,思想才能越来越智慧。

例如,在学习《台阶》这部分内容时,我就鼓励学生在读完课文后要尝试提出几个问题,有什么不懂的,或对文章中描写不认可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在提问时,学生之间可以先互相商量,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是怎样发现的,我又发现了什么问题,等等,这样的交流既会让学生之间暗暗较劲,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的积极性,也会让学生逐渐找到一些发现问题的技巧和方法,思维更加发散。在阅读分享环节,不少学生都提出了值得探究的好问题。如,“为什么作者那么详细地描写三层青石板,而不用更多笔墨去介绍建新房子的过程?”“家里已经那么拮据了,父亲为什么还一定要建高台阶?”“为了建新的台阶,父亲累坏了身体,真的值得吗?”“父亲辛辛苦苦建好的台阶为什么又不好意思坐上去?”等等。之后,我再带领学生一起去探究这些问题的答案,他们的参与感会更强,成就感也会更强,同时思维也得到了很好地启发和发散。

(三)阅读批注的好习惯

要想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就要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批注阅读是迫使学生必须在阅读中思考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学生尚未形成带着思维去阅读的好习惯时,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批注,要遵循古人“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原则,在阅读的时候旁边放上一支笔,一边读文章,一边认真地思考读到的内容,并将阅读中产生的感悟和灵感记录下来,这些都是积累语文素材、丰富阅读感悟的重要源泉。

例如,在学习《雪》这篇课文时,我就引导学生在阅读时一定要养成批注的好习惯。这篇课文是一首散文诗,从题材上来看,这篇课文的语言兼具了散文和诗歌语言的共同特色,是学生学习语言描写的良好范文。在阅读中,我要求学生一边仔细地读课文,一边画出自己觉得描写的好的词语和句子,并尝试分析它好在什么地方。同时,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大脑中会出现一些阅读灵感,可能是对文章的质疑,也可能是情感的共鸣。如果不及时抓住啊就会稍纵即逝,再读却又无法产生动人的感悟。因此,在读的时候,学生要及时把这些阅读感悟记录下来,哪怕是一个词,或寥寥几个字,都是很好的素材积累。这些阅读批注不仅会深化学生的阅读感悟,还会帮助学生形成写作手感,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帮助很大。

总而言之,新课改是当前基础教育教学的大趋势。新的时代特点、新的发展需求决定着我们的教育是培养怎样的人。因此,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是时代赋予教师的巨大责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并深入分析新课标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的实情制定更加适宜、更加科学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坚决落实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说明文古诗词课文踏青古诗词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8来来来,一起装修数据库——说明文也能很生动儿童时代(2022年4期)2022-04-19说明文阅读专练快乐作文(7.8年级)(2022年2期)2022-04-15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2021年9期)2021-12-06背课文的小偷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我和古诗词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17年11期)2017-10-18趣读古诗词小学生作文选刊(2017年5期)2017-06-26背课文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古诗词中的新年公民与法治(2016年3期)2016-05-17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语文知识(2015年7期)2015-02-28

推荐访问:新课 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