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王井强 湖北商贸学院体育学院

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教学方式上有了新的突破,使用全新的教学方法,确定了适应学生发展的体育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好的教学设计才能打造出优质的课程。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设计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要实现几个不同的具体特点,对不同时期的教学目标要有一定想法,怎么教是教学方法,教学成果是教学评价。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就需要根据具体课程的特点,进行教学目标的策划,完成计划的教学设计,才能实现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任务。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是实现培养大学生体育素质的关键,根据权威调查显示,虽然喜欢体育运动的学生比例有近80%之高,但在这些人中对体育课程满意的学生只有近20%,说明高校体育课程对学生吸引力有限,没有一定的价值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目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面临严峻的发展问题[1]。

目前,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没有找到发展的重点,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重心集中在教师和教材内容,以及课堂的呈现上,教师一直以来对课程处于主导位置,同时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学生只能模仿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对学生主观能动性忽视明显,导致学生没有很强的参与性,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有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教师进行教学过程依旧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体育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教学,教学过程缺少创新,甚至没有结合学生的兴趣来进行,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主要是以讲解方式来进行,专注于“教学”过程[2]。高校体育课程出现了思想观念上的问题,严重偏离了高校体育课程以提高学生体质、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目的,完全偏离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出现问题,大学生体质检测是目前检验大学生体育学习的重要衡量依据,学生中还出现一些体重超标、视力问题等有身体问题的学生,教师不清楚学习情况、体育技能掌握情况,没有进行及时调整,导致教学设计出现一些问题,学生没有实现应该有的学习效果,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没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运动员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必不可少的教学人员。大学生个人体育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普通高校体育课程长期以来强调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弱化了思想教育,不充分利用高校体育课程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学生就无法发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无法引导德育成果的转化[3]。

(一)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定义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不是由我国首先提出的,这个教学理念是在1952年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的教学理论[4]。当时,没有像今天这样已经被广泛应用,很多学者对这种教学理论有很大的异议,后来被美国教育学家称为“罗杰斯挑战”,伴随着脑科学、神经科学以及认知科学等多学科的发展,这些学科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供了不少教学依据,在后来得到美国全国更多学者的认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开始在美国实行全面改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模式要朝着学生为核心的目标进行全面改革,关注到学生在教育上更多的需求,到后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被联合国官方进行正式确认,这个教学理念主要关注到学生三个方面,即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学习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核心[5]。

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这种教学过程是需要让学生主动去探索,而不是教师刻意去教,需要改变教师传统教学模式,尤其是体育课堂避免枯燥的知识教学,要让学生真正主动投入到体育课程的学习中;
以学习效果为中心,这种特点主要是让教师从教学上改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完成体育学习,实现学生体育课程的学习效果,要让学生从体育课程中学习到适用于生活的体育技能,定期通过互联网平台完成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反馈和评价,用考核的方法促进教师调整教学方式;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这个特征主要是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完成应有的发展,帮助学生实现体育技能的开发[6]。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设计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设计应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它强调学生学习是大学体育课程的核心,教师教学是驱动,学生体育学习是主体。教师教学法强调启发式、探索性、情景体验式教学,学生学习的方法要不断改变,重点强调学生有学习目标,进行合作学习、观察和自我评价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建立批判性思维和独特想法。培养学生的自学和主动运动技能和终身体育意识,教师要真正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方法,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式,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应该注重教学的设计,重点是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不会出现被动学习的方式,学生不会单纯模仿教师的动作教学。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设计应以学生发展为导向,实现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根据学生的现状,强化高校体育课程的教育功能,即将价值观念教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充分发挥和促进高校体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完成体育课程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有别于其他学科,有自己的课程特点,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身心特点,青少年有独特的心理发展规律,只有了解大学生的体质特点和规律,高校的体育课程真正捕捉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让学生实现非智能元素的发展潜力的挖掘。

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设计,是要以学生为主来进行教学,遵循教育规律和体育项目,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科学制定体育课程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和方法等不同方式来完成对学生的体育能力的提升。

(一)全新的教学目标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要实现学生从学习效果到发展为主要目标进行具体设计,遵循最新的教学目标,从不同的方面来实现学生在体育课程上的提升,从体育知识的认知、体育技能的训练到情感上完成提升,从低到高进行不同层次的发展,开始记忆到理解,然后再从应用到分析,最后完成评价和创新教学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教学提出指导意见,要让高校的教学课程实现学生体质和意志的磨炼,高校体育课程要完善教学体系,实现体育价值的发展[7]。

高校体育课程知识内容含有体育技能和健康不同的知识面,高校体育课程要讲解不同体育项目的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健康知识的学习,才能让学生有锻炼的意识。例如进行羽毛球项目的锻炼,要让学生注意平常的锻炼中的防护,在饮食中进行好营养的搭配,合理安排锻炼计划和运动恢复目标;
技能主要是高校体育课程不同体育项目的运动技能,高校体育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不是培养专业的体育运动员,要理解学生学习体育的心态,合理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通过一些校内和校外的体育竞赛来培养学生对规则的遵守意识,同时要让学生有团队合作的精神,从体育课程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8]。

(二)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实现体育技能的发展,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完成线上与线下结合的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一般要完成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构建,用理论知识、运动训练、体育竞赛以及体育比赛欣赏来实现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理论知识一般包括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健康知识,用合理的形式进行体育课程的组织,提升学生体育课程的学习主动性。运动训练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不同体育项目基本技术和基础战术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主动锻炼,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体育训练。竞技比赛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不同体育项目的比赛规则和比赛内容,锻炼学生在比赛中的沟通能力。比赛欣赏,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看不同的体育比赛,来进行体育论文的撰撰写,教师定期组织学生观看高水平的比赛,例如世界杯、NBA 等经典比赛画面,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喜爱。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才能让学生有培养身体素质的意识。

(三)混合式教学方法

对于体育课程的设计,是需要教师特别思考,尤其是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制定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完成体育课程的系统学习。高校体育课程的学习要体现学生的核心地位,根据高校体育课程的模式,构建线上和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我国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高校体育课程的传播方式在教学上都有了新的变化,慕课、微视频等不同的教学方式在高校体育课堂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可以分成不同的模块,可以将模块分成不同的知识点,教师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组由几名同学来组成,利用互联网平台可以把教学内容提前让学生进行观看,学生可以进行提前学习,通过不同的形式学习到当日课程的知识点,通过小组讨论和自主练习,学生可以建立科学的动作技术联系方法,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进行适当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这样有助于学生体育技能的全面提升。

(四)全新的考核评价方式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评价,主要是根据学生完成体育课程的学习效果为评价依据,考核评价是对学生整体的学习进行客观质量的评价,达到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发现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问题,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及时的教学反馈,这样便于教师调整最佳的教学方案,让学生找到最适合的学习方法。根据高校体育课程要市县级的教学目标,要形成综合考核方式,进行考核过程中注意学生在体育学习不同细节的表现,具体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内外的训练情况以及体育技能等不同方面来进行整体评价,从正面来帮助学生完成不同体育项目技术动作的提升,使教师可以完成对学生体育学习的监控,对一些学生可以鼓励多参与到课外训练中,高校体育课程要符合学生基本的身体规律来进行,考核要从课内结合到课外来进行,形成一套特殊的评价体系,依托互联网教学平台来进行,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学生学习效果的全面提升和发展。考核教学效果这个特殊方面上,通过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表现,可以考查学生组织协调能力等其他非比赛因素,最后,可以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和健康知识的考核,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给学生建立一套科学的体育培养模式。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要重视教学内容的设计,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设计很多教师没有给予重视,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计是实现体育教学基础目标、内容、活动方式、方法等进行规划和设计,教师根据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参与各项教学活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依托大学阳光体育体系,构建多维度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用线下与线上结合的教学方式,课堂教育、课外教育、竞技比赛相结合,实现勤奋、规律的体育比赛,构建完整的体育课程的教育目标,营造真实的体育训练环境,感受真实比赛过程,培养学生的运动核心能力。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真正的考核评价方式强调过程管理,综合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外训练、竞赛参与、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技能等。通过实施从“教”到“学”的转变,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的转变,让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快乐,教师引导学生有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猜你喜欢普通高校技能体育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劳动技能up up!小学生作文(中高年级适用)(2018年5期)2018-06-11秣马厉兵强技能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拼技能,享丰收学苑创造·A版(2017年6期)2017-06-23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2016体育年中国科技信息(2016年20期)2016-12-08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运动(2016年7期)2016-12-01我们的“体育梦”学苑创造·A版(2016年9期)2016-10-10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推荐访问:普通高校 课程体系 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