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实践研究

严伟英

(合肥经济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1],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百年来,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下,一代代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接续奋斗,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而奋斗不止。“原理”课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2],在教学中有机融入伟大建党精神,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在传承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青春力量,是思想政治课(简称思政课)教育的核心要义。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在学总人数达到4430万人[3]。人才是第一资源,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面对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形势,高校思政课担负着传播党的创新理论重任,肩负着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大使命,地位重要、责任重大。

通过“原理”课有机融合伟大建党精神,特别是伟大建党精神所内含的理论引领力和实践指导力,开展专题式教学和研讨式教学,加强师生互动,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伟力,以进一步提升教学的实效性,让伟大建党精神在青年大学生中得以继承并发扬光大。

1.1 有利于学生汲取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

百年党史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是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更是开放的理论、时代的理论[4]。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正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开展“原理”课教学时,融入伟大建党精神中关于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相关历史,不仅有助于青年学生汲取真理的力量,强化“归根到底马克思主义行”的认识,而且能够引导大学生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辩证分析、有效解决存在问题,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提高斗争本领,让真理的光芒在新征程中照亮前行之路。

1.2 有利于学生汲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彰显着创新的力量,伟大建党精神则蕴含着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科学家精神等是科技自立自强,开拓创新的真实写照。当前,我国正处于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一代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原理”课中伟大建党精神的融入,有助于引导青年大学生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觉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科技创新实践,培养创造性思维,形成“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1.3 有利于大学生汲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新时代新征程的必然选择,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必须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加以指导并实践。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两个结合”,通过守正创新,不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而伟大建党精神则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的忠诚担当。将忠诚担当、艰苦奋斗的精神融入到“原理”课教学中,可教育引导大学生从更宏大的历史视野了解百余年来党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光辉历程,让初心和使命在大学生内心深处扎根,激发他们爱党爱国的深厚情感,汲取开拓进取和无私奉献的力量,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在苦干实干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书写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时代华章[5],绘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要上好思政课,必须充分认识到,强化思政课教育的核心在于立德树人,关键在于优质教学资源供给,途径在于改革创新,以切实提升教学的实效性[6]。伟大建党精神凝聚着马克思主义智慧,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讲好伟大建党精神,本身就是“原理”课程教学的内在要求,更是发挥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功能作用的主要方式。思政课的核心要义就是讲道理[7],要讲好理论,必须要讲的深刻,讲的透彻。而将伟大建党精神讲深讲透,并自然融入高校思政课主干课“原理”课的教育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也是思政课教育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发展之需。

2.1 伟大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

理论是革命的先导。高校思政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实践性,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始终站在时代前沿的理论[8]。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科学信仰的理论之基,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中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时代化,完成了百年征程中的三次历史性飞跃,锻造了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阔步向前[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价值底蕴,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因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促使马克思主义在回应时代之变中永葆青春活力。伟大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重要成果,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在精神层面由被动变为主动的关键,没有马克思主义真理,也就没有伟大的建党精神[1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而伟大建党精神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因此,思政课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价值导向,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三次飞跃背后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文化创新等,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并转化为砥砺奋进的强大动力。

2.2 伟大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力量源泉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源泉,是新征程中战胜风险挑战的强大内生动力。时代是思想之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科学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了原创性贡献。正是在这一科学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守正创新,坚持自我革命,正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行。因此,在“原理”课教学中,要向学生着重阐明“实践是理论之源”,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做出新的理论创造[11]。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丰富的中国实践也必将进一步赋予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新内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过程中,要以伟大建党精神进行凝神聚力,汇起磅礴伟力,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

2.3 伟大建党精神是“原理”课教学的宝贵资源

伟大建党精神是百年大党永葆革命本色的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12]。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在教学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对于引导和激励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13]。这就要求思政课要把伟大建党精神“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中要宣讲阐释好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英勇斗争、善于斗争的政治品格,教育引导学生要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要准确把握“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14]。通过思政课教育,将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转化为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动能,从中深刻体悟党的坚定信念、优良作风和根本宗旨,从中感悟精神真理、汲取精神力量,让真理和信仰的光芒照耀新时代大学生的奋斗之路,做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我国教育最鲜亮的特色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原理”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关键课程之一。而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脉相通,高度相融,是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原理”课程教学的坚实基础。

3.1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融合实践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灵魂[15]。牢牢把握这一灵魂,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这一核心任务。“原理”课融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教学,可以在讲授课程“导论”部分时,设置问题研讨环节,如“为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通过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明白,“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最具有影响力的理论。”再比如,可以设置“为何要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问题,然后通过中美抗疫的比较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阐释,引导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将取得最终胜利。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两个结合”,始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而领导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在讲授课程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中关于“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时,通过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的历史脉络和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引导学生从党的非凡历程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开放的理论”的认识。在讲授第七章有关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时,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努力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行动是青春最有效的磨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需要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要有宽广的视野、开阔的胸襟、远大的理想和踏实的行动,以担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在讲授“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内容时,可以通过研讨式教学,讲清“共产主义新社会”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逻辑关联,引导学生在领悟内在必然性的基础上牢固确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3.2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融合实践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主题。牢牢把握这一主题,就是要牢记初心和使命[15]。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精神品格。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初心和使命融入血液、炼成品格,载入百年峥嵘、百年奋斗的历史长河。因此,在讲授“原理”课第三章第三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时,要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以身边的抗疫案例说明我国为何要坚定施行“动态清零”策略,体现的就是人民至上精神,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时刻保护着14亿多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新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要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和使命,始终践行群众路线,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3.3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融合实践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建党精神的底色,是共产党战胜困难的精神动力[15]。在“原理”课中融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精神的讲解,可在讲授第一章“事物的普遍联系”时,引导学生用理论联系实际、用联系的普遍性原理来分析肆虐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暴发的原因,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方式积极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众志诚城,取得的重大胜利,为全球抗疫作出的努力贡献。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些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16]。”在党的领导下,新时代中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贸易规模位居世界首位,人民币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C919大飞机取得适航证,航天员在天宫空间站为祖国庆生,消除了绝对贫困。这些成绩的取得,靠的就是“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意志品质。在讲授“原理”课程第二章关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一原理时,要让学生理解当代中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要明白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面临着复杂的风险考验,要明白“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道理。引导学生既要认识到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也要认识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变,旧格局的破碎、新格局的确立,必然伴随着日益凸显的新矛盾、新问题和新挑战。青年大学生必须时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要始终保持风险意识,把党的斗争精神继承和发扬下去,不怕牺牲,敢于斗争,做“实干家”不做“佛系青年”,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要用顽强的斗争精神锻造自身的坚韧品格,努力书写无愧于青春的时代答卷。

3.4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融合实践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建党精神的品格[15]。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着“不负人民”是“对党忠诚”的根本要求和本质规定。在“原理”课中融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精神的讲授,可在讲解第三章第三节“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时,重点讲清楚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引导学生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高度统一的,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在新的征程中,要始终坚持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要传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学好思政课,站稳人民立场,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历史大潮中,用奋斗与拼博去迎接时代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科学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原理”课作为讲授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课程,与时俱进是其必然要求。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融入“原理”课教学是应有之义。通过伟大建党精神的融入,能有效引导大学生从中汲取真理的力量、创新的力量和奋进的力量,能更好地发挥“原理”课程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功效和作用。

猜你喜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代化中国化习近平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现代经济信息(2022年30期)2022-12-16——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4期)2022-11-23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中国藏学(2022年1期)2022-06-10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中国藏学(2022年1期)2022-06-10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湘潮(上半月)(2021年11期)2022-01-15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年5期)2017-11-2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浅析现代交际(2016年4期)2016-04-08评价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语篇分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2期)2016-03-22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探析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15年11期)2015-11-20“时代化”视角下的毛泽东思想——兼论“国际时代”与“国内时代”及其关系探索(2013年3期)2013-04-17

推荐访问:建党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