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五育并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探究

张春凤 黄瑞海 姜明明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41)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这是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期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指出的。而且方案中将重点评价内容分为五大方面20项具体任务,其中第四方面“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再次全面要求:各高校要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通过“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完善质量评价标准。伴随方案的落地实施,各地各高职院校在改进学生评价的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改革成效。

高职院校“五育”评价对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体系等进行有益的建设探索和实践,在规范化、特色化方面有待提升和改进,全面提高“五育”评价育人成效,“五育”评价体系问题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评价组织不健全,重视研究程度不够。各高职院校对“五育”机构建设不健全,作用发挥不够突出。对评价体系的设计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不尽科学,具体评价体系建设不规范,学校对评价监督力度不够,综合评价体制机制不健全,重视研究程度不够,量化考核标准内容,方式方法不够统一,评价效果不够准确,成效不明显。

(二)评价主体集中单一,学生自我评价被弱化。学校“五育”评价考核主体是教师为主,职能部门学生工作部、团委、教务处、体育部、思政教师、辅导员是学生“五育”评价考核的主体,学生参与“四自”工作,成为对学生评价考核补充,而在学生相互评价中逐渐被弱化,缺乏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有效办法。

(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缺少有效衔接。学校对“五育”评价体系缺乏认识,评价中有以偏概全现象,被评价的客体对象学生本身对评价缺少认同感,“五育”之间评价结果衔接不够,综合评价成绩让学生难以信服,甚至有些片面,影响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和运用。

(四)重视理论成绩评价考核,轻学生实践环节考评。多数把学生“五育”以理论课的考试成绩和竞赛结果作为评价依据,对学生养成教育、日常行为管理、行为习惯养成、遵守纪律情况考核的细致严格,而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实习实训、假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疏于有效考核评价,致使学生全面评价不全面完善,评价效果运用影响力不够好,导致学生对学校考核评价结果不认同。

(五)考核评价结果滞后,信息平台建设不畅通。学校“五育”考核评价结果以学期进行,结果对学生的及时指导作用不够明显,缺乏时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考核激励作用。反馈信息不对称相对滞后,评价考核结果运用单一,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不准确,达不到及时有效,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学生自我发展标准设计应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和职业教育的办学要求,结合各高职院校实际特点来构建“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制定六大育人平台,实施六大模块训练,启动十大育人工程,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现本校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标,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结合学生特点而制定标准。

(一)以人为本原则:设计学生自我发展标准,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围绕学生成长成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采用科学的诊断手段,引导和激励学生健康发展。

(二)科学性原则:借鉴国内外学生发展指导标准,和兄弟高职院校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校情,将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融入内涵要求,既体现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又符合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三)导向性原则:依据学生全面发展存在的问题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把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科学、合理的设置学生自我发展标准,制定成长规划。

(四)激励性原则:以激发学生的主体动力和内在潜能为目的,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自我诊断结果,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参考,激发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自我约束的学习内在动力机制,激励学生扬长避短、扬长补短,在品行、学业、人格等方面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五)阶段性原则: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不断变化过程,是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性过程,所以设计学生自我发展的标准框架,应以学生三年培养计划“立志、笃品、定位、强能、拓展、成才”为目标主线,分年分段设立不同的目标。大一学年明确确立职业目标,完成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大二学年明确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及理论水平提高方法及路径;
大三学年通过顶岗实习加强学生职业认同教育,合理确立学生职业发展方向,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开展阶段性反馈。

(六)发展性原则:高校教育设计活动应着眼于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高校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和谐发展。要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育活动设计的出发点、落脚点,在了解学生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所发展和提高。教育活动的内容、方法、份量和进度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是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的。活动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生发展。学生自我发展标准框架内容会随着学校教育实践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人们对职业教育本质、目的、价值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发展变化,可定期修订和完善。

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阵地,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内容,着实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根本遵循。

(一)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建立“五育”评价体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确立培养“为社会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目标,以“有社会责任感、有技能的人”为重点,以学生管理三年培养方案为主线,形成学校“道德品质+职业技能+发展潜力”3个维度的学生全面发展标准框架,充分强调学生道德品质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掘高职院校实践技能培养的潜能,充分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通识教育的塑造功能,着力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要深刻领会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内涵和实质,明确“五育”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逐项制定评价考核细则,坚持全面性、客观性、实用性,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互结合,将职责任务分工明确,统筹学校各部门之间工作衔接,发挥教育者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对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有认同感,发挥“五育”评价体系功能,调动师生积极参与评价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管理科学有效,规范有效实用,达到各自育人目标实现。

(二)完善制度建设,分层落实推进,规范考核评价流程。通过修订学生全面发展标准,完善学生全面质量诊断标准,学生全面发展操作指南,学生全面发展预警指南,学生成长自我测量表、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划书等,依靠制度体系建设,将“五育”考评体制任务分解和细化,分层次开展评价,按照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制定相应考评依据,推进评价体系落地,在遵循知行合一、定性分析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基础上,让评价方式方法即相互统一又相互照应,使评价考核标准科学规范准确。

(三)统一评价标准,及时监督评价效果。依托“十大育人”体系,综合考虑学生的政治表现、法纪观念、文明修身、职业认同、职业养成、体质健康、心理健康、团队协作、社会实践、职业规划、专业知识、实际操作、技能水平、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人文修养、科学精神等,有效整合个人和社会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实现培养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

学校各项工作制度的制定,以及学生各项学生工作和活动的开展,应时时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展开,进行“五育”评价指标的设计,要将“五育”内容渗透到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各个方面,全员、全方位育人。要紧紧围绕“五育”任务,精心策划考评内容,设计考评方式方法,注重考评结果的有效运用。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及时将考核评价结果反馈给辅导员和学生,接受考核部门、辅导员和学生的监督,有针对性地作好学生引导教育转化工作,通过教学诊改平台和学生工作网站及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及时公布学生“五育”成绩,正面引导学生“五育”行为,及时宣传“五育”先进典型,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形成“五育”良好氛围,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一)立德树人,全方位强化德育评价体系建设

1.构建立体德育评价体系。改进评价方式,首先要制度先行,应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管理办法》,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学生奖助学金评定、先优评比等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其次要建立多维度立体评价模式,从时间维度,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既考虑整体又照顾一般;
从空间维度上需要全员参与评价来展开。基于德育系统是全员性、全方位、全过程的综合系统,所以还要考虑校内外各种因素,学校党政干部、学生管理工作者按照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监督育人的“四育人”要求各施其职,共同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同时学校家庭社会企业共同育人,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构建人本德育评价体系。要求学校在德育评价体系建设中,考虑被教育者学生的切身感受,尊重学生个性,以人为本角度设计评价考核体系,使学生德育工作深入人心,发挥学生“四自”的德育功能作用,使学生在受教育约束中自我完善、自我接受、自我改进、自我提升。使德育评价工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符合人本化管理的实际和特性。

3.构建与时俱进的德育评价体系。德育工作和德育评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德育评价内容、方式方法和标准各有不同。信息时代对学生各种德育评价方式方法,更加直接便捷有效,如通过学校一站式服务大厅,教学诊改平台、学生工作管理服务平台等,随时可以安排查看学生德育工作评价成果,这就使得德育评价结果运用更加直观便捷,体现出大数据时代下的时代特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在信息化背景条件下,构建符合时代要求又与时俱进的德育评价体系,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设计完善评价体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二)以学为本,围绕智育内涵开展评价体系建设

学生的天职是以学为主,培养学生刻苦学习,钻研过硬的技能本领是教育者的职责。学校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高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过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因而智育评价体系要围绕学生成绩的提高、学习方式方法和创新创造能力提升而实施。

1.注重三教改革。高职院校在智育评价体系建设中,评价学生智育水平的好坏,取决于教师、教材和教法改革,是否适应企业的社会需求。要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参加社会实践,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完善教师管理机制,形成科学管理激励机制;
要对教材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设计,使教材内容新颖,知识实用灵活,符合职业教育开发标准;
要对教法进行大胆改革尝试,跟上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发展的需求,线上线下、课堂内外组织教学,通过灵活多样多媒体软件运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要采取校企合作,育训结合为教法改革切入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教法改革,教学督导评价部门要鼓励教师教法推陈出新,顶层设计好教法改革的制度评价办法,共同推动全员育人功能实现。

2.依托督导评价体系建设,推动智育落地。高职院校智育评价应从课堂教学表现评价、作业质量评价、学生能力测试评价、技能水平评价和学生参加活动实践展示性评价多维度展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在学科教育上,重构教与学的关系,着力培养认识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依托教学各平台,展示智育教育效果。学校要利用一站式服务大厅,在教务教学平台、教学诊改平台、学生网站平台等对学生智育教育成果进行展示,从学生出缺勤、参与课堂教学情况、线上线下教学互动情况,及时跟踪测评,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有针对性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强身健体,发挥体育评价育人功能

全面落实体育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査机制,制订细则,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1.注重学生体制健康状况检查。主要从身体机能、身体形态及身体素质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按照《全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对学生展开科学评价。对学生的健康状况建档立卡,从新生入学体检开始,坚持每年开展一次体能测试。对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进行科学评定。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位于大冶西北,面积两平方公里。大冶这座拥有百万人口的县级城市,自古就被视为冶炼之都,乃至“大冶”的得名,都与这里从古至今久盛不衰的冶炼活动有关。有资料说,唐天祐二年(公元905年),一个叫秦裴的地方官员,在大冶铜绿山至栖儒桥一代建立从事大型采矿冶炼的“青山场院”。北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南唐李煜以境内矿产丰富,冶炼业发达为由,将“青山场院”升格,并将其与另外三乡合并,新设大冶县,取“大兴炉冶”之意命名。“大兴炉冶”语出《庄子》中“大地为大炉,造化为大冶”之句。从夏商开始直到现在仍在采铜和冶铜的铜绿山,为过去称县、现在称市的“大冶”地名来历做了最好的诠释。

2.注重体育基础知识掌握。让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卫生健康知识,在对其考核时,采取学生参与、教师主评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测试方法,对学生开展考核测评。

3.注重体育基本技能培养。体育课教学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和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因地制宜开展测评,在了解学生技术技能水平与实际运动水平基础上,对学生体育技能掌握程度全面评价。

4.注重学生态度评价。树立让学生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相结合,端正体育课学习和体育锻炼的态度,在评定成绩中,需要将学习态度纳入到评定范围之中,依据内容可选择,参与出勤情况、主动锻炼情况、参与业余体育社团活动情况等,准确评价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

5.注重心理健康及状态表现监测。主要评价学生对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方面状况,把学生能否融入团队,愿意参加集体体育活动,并表现出健康向上的心态、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四)重视美育,准确评价校园社团和艺术活动,提升学生艺术情操

依据校园社团活动建设,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艺术社团活动,文化建设活动,提升艺术技能,成为向善向好向美的青年。学校美育素质测评,从基础指标、学业指标、发展指标等进行评价。通过审美教育、体验教育,提升学生的感知,享受和创造美的能力,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学校要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动员支持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通过第二课堂成效的考评,准确评价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及意愿,全方位评价学生美育生活,促进美育工作落到实处,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五)依托劳动教育,培养评价学生热爱劳动观念

加强劳动教育评价,构建“宣传教育+劳动实践+日常养成”及“专劳融合”的劳动教育体系是必然的。

1.明确具体劳动培养目标。即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精神,掌握劳动技能本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评价其指标体系中,围绕学生劳动素质开展教育,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军事理论实践,创业就业指导,结合企业实践锻炼,校园劳动周等劳动观念养成教育,将劳动作为必修课,列入学校人才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开展劳动素质培养考评。

2.强化劳动素质养成教育。通过不同类型的劳动教育,如,日常生活劳动教育、青年志愿者服务、校园环境卫生建设、学生公寓卫生清扫、寒暑假科技下乡等活动,让学生潜移默化接受劳动教育,使学生在参与各类劳动教育同时,提高社会实践技能,提升劳动能力和劳动素养。在实践劳动中完善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综合评定学生劳动素养情况,强化学生劳动能力水平。

3.多维度开展劳动育人。从学生生活劳动、专业劳动实践和公益劳动三个维度,实现劳动教育的持续跟进,帮助学生养成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坚持准军事化管理,开展劳动周教育、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等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和磨练学生意志品质。其次,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劳动知识技能。如,结合专业课实践,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技能,为将来毕业走向社会打牢实践技能本领。最后,培养学生乐于服务奉献的劳动精神。如,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劳动和实践锻炼,陶冶学生情操,提高社会接受认可度,实现自身价值。

改革学生评价,摒弃孤立的、割裂的、单一的的评价方式,形成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评价机制,构建“五育并举”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时代要求和发展必然,面向未来创新发展,“五育”评价育人成效和“五育”评价体系的适切性职教同仁仍需努力 ,教育评价改革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五育并举五育劳动五育并举,协同育人小学生作文(低年级适用)(2022年10期)2022-10-31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2年5期)2022-05-25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体育教学(2022年4期)2022-05-05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科普童话·学霸日记(2021年5期)2021-09-05“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内蒙古教育(2021年14期)2021-02-12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中小学管理(2018年10期)2018-11-21“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中小学管理(2018年10期)2018-11-21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中小学管理(2018年10期)2018-11-21热爱劳动文理导航·科普童话(2017年5期)2018-02-10

推荐访问:并举 探究 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