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师“一线课堂”活动的实践向度

康立芳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高校思政课教师缺乏社会实践的经历、视野和知识,“思政课教师大多遵循着‘从学校到学校’的职业发展路径”[2]。2021年2月至8月,江西面向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师开展了“一线课堂”的大学习、大实践、大教改活动,深入一线调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西的生动实践。此活动收集了鲜活的教学素材、教学案例和教学资源,丰富了实践经历、拓宽了实践视野、拓展了实践知识,增强了讲好思政课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形成、表彰和展播了一批优秀微课作品。总结江西高校思政课教师“一线课堂”活动的鲜活经验,有助于巩固和拓展江西高校思政课教师“一线课堂”活动成果,为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高校思政课教师“一线课堂”活动提供参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的载体,“一线课堂”活动具有明确的实践目标、扎实的实践过程、务实的实践成果、鲜明的实践特色。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一线课堂”活动的实践目标

一方面,“一线课堂”活动旨在引导思政课教师收集江西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活案例,深化对这一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理解和领悟,增强用这一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的底气和信心。另一方面,“一线课堂”活动的大学习、大实践和大教改,旨在向大学生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江西篇章,用鲜活的江西故事,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一线课堂”活动的实践过程

“一线课堂”活动,分为“一线故事听变化”“一线走读访样本”“一线收获话真知”“一线成果展风采”4个阶段。

“一线故事听变化”:邀请各领域各方面领导、专家、学者代表走进校园,通过现场讲授、在线直播、视频共享,展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西生动实践的突破性进展与标志性成果,为思政课提供思想性、理论性资源。例如,2021年4月,南昌航空大学邀请修水县文广新旅局有关负责人讲述“修水县扶贫的生动实践”。

“一线走读访样本”: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江西实践的结合出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同参与的方式组建3至5人教学团队,实地探访典型样本。例如,2021年3月,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组织师生走进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探寻习近平总书记“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命根子”思想的生动实践。

“一线收获话真知”:结合前两个阶段的新收获,思政课教师撰写“一线课堂”活动纪实,设计教学专题,形成微课作品。例如,“江西思政”微信公众号推送了许多“一线课堂”活动纪实,如《神山村听脱贫故事,看乡村振兴新图景》等。

“一线成果展风采”: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组织“一线课堂”微课比赛,评选一批优秀微课作品,通过江西高校思政工作资源库、江西教育融媒体中心等平台展播,为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师丰富教学资源提供教学示范。

(三)高校思政课教师“一线课堂”活动的实践成果

显性成果层面:思政课教师从基层一线收集鲜活的教学素材,充实了教学资源库;
更新了教学内容,使之“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既有政治高度与理论深度,又有历史厚度与实践温度;
通过评选与展播优秀微课作品,选树了“示范样本”,为其他高校开展“一线课堂”活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范本。

隐性成果层面:思政课教师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增强了讲好思政课的政治自觉;
拓宽了实践视野和历史视野,有助于讲好中共党史的江西篇章;
“零距离”感受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伟大成就的江西画卷,升华了家国情怀。此外,各高校推进了实践研修和集体备课的制度化和常态化,通过宣传“一线课堂”,提升了江西高校思政课的知名度。

(四)高校思政课教师“一线课堂”活动的实践特色

“一线课堂”活动,实现了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校外和校内、教师和学生、统一性与多样性,以及过程和结果、“做得好”与“讲得好”的有机结合。

第一,“一线课堂”活动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3]2021年7月,江西省委书记刘奇提出:“江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人民共和国的摇篮、人民军队的摇篮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4]许多教学团队打卡“红色地标”,如江西师范大学走访“小平小道”、南昌航空大学走访瑞金市华屋村等,通过实地探访“红色地标”,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汲取精神力量。

第二,“一线课堂”活动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一线课堂”活动4个阶段都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前两个阶段侧重实践,后两个阶段侧重理论。“一线故事”和“一线走读”是基础和源泉,“一线收获”和“一线成果”是目标和归宿;
“听变化”“访样本”侧重在实践层面收集鲜活教学素材,“话真知”“展风采”侧重在理论层面整合这些教学素材,将其转化为教学成果。

第三,“一线课堂”活动实现了校外与校内的结合。“一线故事听变化”阶段,将校外具有代表性的领导、专家、学者请进校园,请他们展示新时代的发展变化;
“一线走读访样本”阶段,教学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城乡社区,探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西生动实践的典型样本;
在此基础上回归校园,总结提炼“一线收获”与“一线成果”。

第四,“一线课堂”活动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结合。在“一线故事听变化”阶段,“一线”的领导、专家、学者的报告使教师和学生都受到教育。比如,有的高校将驻村第一书记请进课堂,讲述他们带领贫困村脱贫攻坚的精彩故事;
在“一线走读访样本”阶段,各高校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同参与的教学团队;
在“一线收获话真知”和“一线成果展风采”阶段,既集中了教师的“一线收获”和“一线成果”,也展示了学生代表的“真知”和“风采”。

第五,“一线课堂”活动实现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结合。2021年2月,江西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江西省高校思政课教师“一线课堂”活动的通知》,明确全省高校“一线课堂”活动的“规定动作”;
各高校结合实际,制定和实施“一线课堂”活动方案,完成“规定动作”,凸显亮点特色。

第六,“一线课堂”活动实现了过程和结果、“做得好”与“讲得好”的结合。“一线课堂”微课作品,是相关教学团队对“一线课堂”活动成果的总结和提炼。江西省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通过“江西思政”微信公众号、《江西日报》、江西教育电视台、大江网等媒体,报道“一线课堂”活动及其成果,为“一线课堂”活动营造舆论氛围;
通过江西高校思政工作资源库、江西教育融媒体中心等平台展播优秀微课作品,发挥其典型示范作用。

“一线课堂”活动有助于高校思政课教师增进政治自觉、厚植家国情怀,拓展实践视野与历史视野,有助于高校充实思政课教学的鲜活资源与示范课例,对于思政课教师这一“关键主体”的成长、思政课这一“关键课程”的发展,具有独特价值。

(一)“一线课堂”活动深化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政治自觉与家国情怀

一方面,“一线课堂”活动有助于高校思政课教师增强政治自觉。首先,“一线课堂”活动有助于高校思政课教师提高政治站位,深化对思政课建设的时代背景的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这次总的背景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突如其来的疫情加剧了这两方面给人们的影响。”[5]通过“一线课堂”活动,高校思政课教师“零距离”感受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进而深化对“两个大局”的理解。其次,“一线课堂”活动有助于高校思政课教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通过“一线课堂”活动的专题调研,高校思政课教师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江西篇章的认知,深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西生动实践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为他们坚定政治信仰提供了充分的实践依据。最后,“一线课堂”活动有助于高校思政课教师增强政治定力。在“一线课堂”活动中,思政课教师对“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体悟更加深刻。

另一方面,“一线课堂”活动有助于高校思政课教师厚植家国情怀。“一线课堂”活动的实践锻炼和思想淬炼,有助于厚植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家国情怀。在“一线故事听变化”阶段,各领域各方面领导、专家、学者讲述的催人泪下的“战贫”故事与“抗疫”故事,在思政课教师中引起强烈情感共鸣。在江西省高校思政课教师“一线课堂”启动仪式上,江西省政协有关负责人讲述了修水县扶贫工作人员吴应谱、樊贞子夫妇的感人故事,给思政课教师留下深刻印象。在“一线走读访样本”阶段,思政课教师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城乡社区调研江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等新变化,增强了在思政课教学中讲好江西故事、传播好江西声音的使命感,提升了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一线课堂”活动拓展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实践视野与历史视野

一方面,“一线课堂”活动有助于拓展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实践视野。如前所述,相当一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从校门到校门”,缺乏社会实践的经历、阅历和视野,缺乏源于现实生活的素材、案例和资源,因而难以在思政课教学中“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6],难以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在“一线课堂”活动的实践锻炼中,高校思政课教师“一线故事听变化”“一线走读访样本”,“零距离”接触基层一线,身临其境地感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西生动实践带来的新发展、新变化;
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城乡社区体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意义,增进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例如,2021年3月,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专题讲座,邀请洪都公司董监办特级经理、高级政工师唐荻主讲《八角亭演绎洪都精神》,拓展了思政课教师的实践视野,有助于他们讲好“洪都故事”与“洪都精神”。

另一方面,“一线课堂”活动有助于拓展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历史视野。相当一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对地方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比较陌生,未能在思政课教学中灵活运用地方性历史素材。通过“一线课堂”活动的专题调研,思政课教师收集了许多“近在眼前”的历史素材,拉近了历史叙事同学生的时空距离和情感距离。例如,南昌航空大学组织思政课教师前往中国血防纪念馆等场馆开展“一线课堂”活动。通过参观血防展厅、现场聆听讲解,思政课教师拓展了对毛泽东《送瘟神二首》背后历史情节的认知。思政课教师聆听血防亲历者齐洪翔讲述血吸虫病防治的感人故事,增进了对“战天斗地、敢为人先、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血防精神的理解。

(三)“一线课堂”活动充实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鲜活资源与示范课例

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师在“一线课堂”活动中收集一线素材、汲取“一线养分”,有助于充实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鲜活资源。例如,2021年2月,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邀请赣南医学院刘善玖教授讲授中央苏区医学教育的历程,讲述中央苏区医学教育的感人故事,诠释红医精神,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一线养分”。这场专题讲座,有助于推动思政课教师对中央苏区红色卫生史的学习和研究、宣传和教育,为思政课教师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讲好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另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师在“一线课堂”活动中形成优秀微课作品,有助于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示范课例。例如,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优秀微课作品《“点‘土’成‘金’”——高质量发展明导向,多方位创新强实践》《新发展理念惠老区,思学变致力促发展——“一线课堂”之有家的地方就有南康家具》《“一带一路”造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一线课堂”之赣州港神话》等,将“远在天边”的国家战略与“近在眼前”的产业发展对接,以“小故事”印证“大道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为其他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提供了典型范本。“一线课堂”“挖掘学生‘看见过’的典型事例和人物,捕捉学生‘经历过’的社会热点和问题,用以服务教学内容”[7],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为其他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提供了示范样本。

概言之,“一线课堂”活动有助于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一线”中“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8],在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中“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9],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深刻领悟思政课的道理、学理与哲理。

江西高校思政课教师“一线课堂”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其他地方开展“一线课堂”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江西方案”。巩固和拓展江西高校思政课教师“一线课堂”活动成果,需要从完善活动方案、强化组织落实、激励全员参与、推进成果转化和健全保障条件等方面着力。

(一)完善高校思政课教师“一线课堂”活动的方案

研制“一线课堂”活动方案,是组织“一线课堂”活动的基础。

在目标定位上,聚焦本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思政课教师成长与思政课教学发展,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本地的生动实践,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本地重要讲话精神的落实情况,通过“一线课堂”活动,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师增强政治自觉、厚植家国情怀、拓展实践视野和历史视野,增强高校思政课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在环节设置上,参照“一线故事听变化”“一线走读访样本”“一线收获话真知”“一线成果展风采”4个阶段的活动安排,结合本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思政课教师“一线课堂”的具体实际,将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校外和校内、教师和学生、统一性与多样性,以及过程和结果、“做得好”与“讲得好”结合起来,使高校思政课教师“一线课堂”活动具有地方特色。

在方案设计上,教育部等部门在国家层面对高校开展“一线课堂”活动提出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分别结合实际制定“一线课堂”活动方案;
各思政课教研室(教研部)细化“一线课堂”方案,打通“最后一公里”。也就是说,不同层级在制定“一线课堂”方案时上下联动,上级主动了解“下情”,下级充分理解“上情”[10]。

(二)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师“一线课堂”活动的组织落实

“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11]落实“一线课堂”活动方案,是“一线课堂”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

国家层面:教育部等部门需要成立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一线课堂”活动领导小组,建立专项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一线课堂”活动;
组织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对各地“一线课堂”活动进行业务指导,宣传、总结和推广各地高校“一线课堂”活动的典型经验,评选、表彰和展播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一线课堂”优秀成果。

地方层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主管部门需要成立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线课堂”活动领导小组,建立专项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线课堂”活动; 组织本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对“一线课堂”活动进行业务指导,宣传、总结和推广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线课堂”的典型经验,评选、表彰和展播全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线课堂”优秀成果。

高校层面:学校党委和行政需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成立学校思政课教师“一线课堂”活动领导小组,建立专项工作机制,推动形成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部)为主体、党委宣传部和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为“一线课堂”活动走深走实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和浓厚的舆论氛围。

思政课教学单位层面:需要成立以党委(党总支)书记、院长(主任)牵头,分管本科教学的副院长(副主任)和各教研室(教研部)主任参与的“一线课堂”领导小组,指导各教学团队做好活动策划与准备、组织与实施、总结与提炼等工作,打通“一线课堂”活动落地见效的“最后一公里”。

(三)激励高校思政课教师全员参与“一线课堂”活动

高校思政课教师是“一线课堂”活动的主体。在实践中,部分思政课教师未能积极主动参与“一线课堂”,或者身体与思维同时不在场,或者身体与思维不同时在场;
部分高校尚未实现思政课教师全员参与“一线课堂”。为此,要从教育“软约束”与管理“硬约束”两个维度激励思政课教师全员参与“一线课堂”。

教育维度:国家层面、地方层面需要充分发挥高校“一线课堂”活动启动仪式的宣传动员作用,精心布置首场报告会,面向全体思政课教师开展工作部署;
高校和思政课教学单位层面,需要通过专题会议传达上级工作部署,向思政课教师讲清开展“一线课堂”的现实意义,教育和引导思政课教师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思政课教师参与“一线课堂”活动的自觉性。此外,在宣传动员中,注重发挥“一线课堂”优秀教学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邀请“一线课堂”优秀教学团队分享参与“一线课堂”的心路历程,激励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一线课堂”活动。

管理维度:将参与“一线课堂”活动的经历和成果纳入高校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的考察范围,纳入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范围,纳入高校思政课教师评优评先评奖的考察指标。具体来说,国家层面,研制高校“一线课堂”活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督促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在“一线课堂”工作中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活动方案、推进组织实施、提升活动质量;
地方层面,在国家层面“一线课堂”活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研制本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一线课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强化对各高校“一线课堂”活动的考核与评价,督促各高校提升“一线课堂”活动质量;
高校层面,在国家和地方“一线课堂”活动考核评价体系基础上,研制学校“一线课堂”活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强化对思政课教师参与“一线课堂”活动的考核,激励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一线课堂”活动。

(四)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师“一线课堂”活动的成果转化

培育、凝练、评选和展播“一线课堂”活动的优质成果,是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师“一线课堂”活动价值最优化的必要环节。为此,需要“自下而上”推进“一线课堂”活动由过程向成果的转化。

高校层面:以思政课教学单位为主体,培育、凝练、推选、宣传思政课教师“一线课堂”活动优质成果;
整合各教学团队“一线课堂”活动纪实、案例、讲义、课件、微课视频等鲜活素材,凝练特色和亮点,通过团队攻关,完善拟向地方层面或国家层面推送的优质成果;
推进“一线课堂”活动优质教学资源在全校思政课教师中的共享工作,提升全校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
通过学校(学院)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线上慕课等平台,宣传、展示和共享“一线课堂”活动的优质教学资源。

地方层面:组织本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等专家团队,评选本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思政课教师“一线课堂”活动优秀教学案例、讲义、课件、微课视频,对获奖教学资源进行表彰和奖励;
通过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思想政治工作资源库、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共享“一线课堂”活动优秀教学资源;
对获得特等奖(一等奖)的优秀教学案例、讲义、课件、微课视频,组织专家研究、论证和完善,凝练亮点和特色、提升质量和水平,向国家层面推送“金课”。

国家层面:要组织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等专家团队,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荐的“一线课堂”活动优质教学资源中,评选全国高校“一线课堂”活动优质教学资源,对获奖教学资源进行表彰和奖励;
通过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集中展播全国高校“一线课堂”活动优质教学资源,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充实线上资源、提供示范样本。

(五)健全高校思政课教师“一线课堂”活动的保障条件

推动“一线课堂”活动走深走实,需要从领导与组织、时间和空间、经费、成果运用与评价等方面为“一线课堂”活动提供充分条件。

领导与组织方面:在国家、地方、高校和思政课教学单位层面,成立“一线课堂”活动领导小组,建立专项工作机制,上下联动、层层落实工作部署,推动“一线课堂”活动由设想向方案、由方案向行动、由行动向成果转化;
在高校和思政课教学单位层面,为思政课教师“一线故事听变化”“一线走读访样本”创造条件,为邀请各领域各方面领导、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提供方便,为思政课教师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城乡社区走访典型样本做好联络对接工作。

时间和空间方面:充分利用双休日、寒暑假等相对集中的时间段,精选“一线走读”的典型单位、人物、场馆,就近选择目的地,按照集约高效的原则设计路线图。具体到高校层面,为思政课教师“一线故事听变化”提供充裕时间,使思政课教师真听“一线故事”;
为思政课教师分批“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一线”提供充裕时间,让思政课教师真看“一线样本”;
为思政课教师“一线收获话真知”和“一线成果展风采”提供充裕时间,让思政课教师有时间提炼“一线课堂”新成果。

经费方面:国家和地方层面为高校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师“一线课堂”活动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
高校层面为学校思政课教师开展“一线课堂”活动提供专项经费,为思政课教师“一线故事听变化”“一线走读访样本”“一线收获话真知”和“一线成果展风采”提供物质保障。

成果运用与评价方面:国家和地方层面建立和健全高校“一线课堂”成果运用与评价的指导性意见,强化对高校“一线课堂”优秀成果的培育、评选、宣传、展播和共享,发挥其示范作用;
在高校层面,建立和健全“一线课堂”成果运用和评价方案,强化对“一线课堂”优秀成果的培育、评选、宣传、表彰和奖励,将“一线课堂”活动优秀成果融入思政课教学资源库、融入思政课“课堂一线”,提升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调动大学生学好思政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简言之,国家、地方和高校层面共同发力,为高校开展高质量活动、形成高水平成果创造充分条件。

猜你喜欢江西思政活动江西银行现代苏州(2022年14期)2022-08-05“六小”活动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活动随手拍”家庭科学·新健康(2022年3期)2022-05-10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我爱江西奶奶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18年11期)2018-11-14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推荐访问:课堂 实践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