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中作业辅导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曾玥颖 郑志辉

(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湖南衡阳,421010)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即“双减”政策,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以及“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等要求[1],但经过一系列调查访谈,笔者发现当下学校课后服务作业辅导中存在一些问题。本研究立足于我国“双减”政策中对于课后服务作业辅导课程的要求,通过访谈法对当前作业辅导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最终寻求提升策略,使学校能够改变现有问题,积极落实“双减”政策要求,提高作业辅导课程给学生带来的益处,最终达到“双减”政策的目的。

本次调查对象为x市在职小学教师30名,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研究采用半开放性访谈,主要以电话、微信等网络形式进行。在访问之前,研究者会先对被访问的老师解释其含义和类型,然后在老师确认和明晰之后,再进行访问。访谈时长为20~30分钟。提纲设计的具体内容如下:(1)您所在的学校是如何开展作业辅导课程的?你是如何做的?(2)您在作业辅导课程中重点关注哪些学生?为什么?(3)您觉得作业辅导效果怎么样?(4)您觉得当前开展的作业辅导课程中存在什么问题?(5)您对学校所安排的作业辅导课程是否有意见或者建议?

1.不合理的安排导致辅导差异

(1)单个教师辅导数量过大

在个性化作业的布置之下,作业批改与反馈成为难题。教师既要指导面向所有学生的基础性作业,又要分析针对部分学生的个别化作业,课上有限的讲评时间很难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所以教师需要在课后服务中来完成这项工作,为了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很多老师选择面批面改,及时反馈。对于带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班级的老师来说,想要进行这样的作业辅导就很困难了,在一节课时间内不能辅导所有学生的作业,甚至个别学困生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导致做不到辅导一个班级的所有学生。在访谈中S3教师说:“对于数学老师来说一天只能上一个班的课,那也就是一天只能辅导一个班,另一个班的作业没办法辅导。”E1老师在访谈中说:“对于我们英语老师来说真的太累了,不仅要作业辅导还要带兴趣班,而且我一个人带一个年级的英语课,做不到每天每一个班都去辅导,根本不可能。”这样的安排不仅对于教师来说是很难完成的任务,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事倍功半。

(2)辅导方法差异导致学生难以适应

学校课后服务的原则是自愿参加,不能保证每个班都是全员参与,这样对于没有参与作业辅导课程的学生而言,就不能得到相应的辅导。Y8老师在调查中说:“个别学生没有参加课后服务,作业批改不及时,遇到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讲解,他在家里或者外面不同老师辅导肯定会有差别。”还存在学校行政领导同时担任教学任务,由于工作繁忙,会安排自己的实习生或者其他教师代替自己完成作业辅导课程,“笔者在之前实习时经常会帮助教研主任去完成他的作业辅导课程,在辅导中有学生提出我的方法与这位主任教师不同。”所以在不同教师不同教学方法的影响之下,有的学生更加“混乱”。

(3)强制辅导消减学生兴趣

部分教师会将没有辅导完作业的学生留下来继续完成,延长作业辅导时间,占用学生参加课后兴趣班的时间,不仅影响正常的课后服务计划,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兴趣。调查中X1教师说:“很多次我在上课的时候人都不齐,问情况就是作业没写完老师不让来,我也很无奈。”

2.不恰当的辅导行为降低辅导质量

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教师作为作业辅导的直接主体,对学生作业完成质量承担着主要责任。但是在当前作业辅导下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辅导态度消极。个别教师由于工作量以及工作强度的加大,自身不能适应,在课后服务中存在消极的情绪,在作业辅导时采取放任自流敷衍了事的态度,只是看管学生在教室中完成作业。S5老师说道:“对于老师而言,工作时间太长,精力不够用。回家太晚,没有时间兼顾自己的家庭,我自己的小孩我都没有精力来管,也会产生矛盾,很影响心情。”二是辅导对象片面。一部分教师只注重“辅差”而忽视了“培优”,由于班级成绩与教师本身绩效相关,教师对于后进生的作业辅导占据了大量的时间,而忘记对于优等生的培养和辅导。三是辅导方法单一。部分教师在作业辅导方法上有欠缺,多数使用“面批面改”的辅导方法,导致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完成所有学生的辅导工作。S6教师在访谈中说:“我一直坚持面批面改的方式,因为这样才能了解每一个学生最真实的情况,但是这也存在一个问题,太耗费时间了,一节课基本上不够用。”

3.不良学习习惯干扰辅导效果

(1)学生自制力较差

开展课后服务之后,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大大增加,导致学生在上完一天课程之后再参与课后辅导过于疲惫,老师进行作业辅导时注意力不集中,反而事倍功半。经过一天的学习,有一些同学不急于完成作业,想要有自己的休息时间,老师辅导别的同学时“钻空子”,等到老师进行批改时糊弄了事,完全达不到作业该有的效果。在访谈中Y1老师说到:“课后服务这个时间点,学生都特别疲惫,所以作业完成效果很不好。”S2老师也说:“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太长了,等到辅导的时候,他们就会注意力不集中。”

(2)学生两极分化严重

例如在调查中Y5老师说道:“像那种学习自觉性比较强的学生,在课后服务中作业完成的效率就很高,但是自觉性比较差的学生,每一次在学校他的作业就完成不了,回家之后还要继续,有时会持续到10~11点。”知识掌握程度较好,自律性较高的学生不仅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且会自主安排空余时间读书画画等,在学习的同时也放松了身心。相反自律性较差的学生不仅游离于课堂之外,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甚至回家后还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来完成作业。

(3)学生自身惰性

弹性作业的开展本质上是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来完成,但是有教师发现由于学生天生的惰性,选择具有挑战性作业的学生越来越少,一部分学生只是选择更好完成的作业,给自己“减负”。在谈到相关问题时,Y7老师说:“我们学校是分层作业,学生可以进行自主挑选,但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有的学生明明可以做难一点的作业,可是就选简单的做。”

4.不科学的分层作业消减学生的积极性

当前“双减”工作正在全国大力推进落实,绝大多数学校对于学生作业的布置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分层布置作业以及增加可选择的作业后,既促进所有学生的基础性发展,又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分层作业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吃不了”与“吃不饱”的问题,但随之而来也加剧了该问题的出现。分层作业本质上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对于学困生布置相对基础性的作业来巩固知识,而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布置相对有挑战性的作业进行拔高。但是不能保证每个班级都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有可能导致程度较好的学生划分为相对基础性的作业降低学习积极性,或者程度较差的学生划分到有难度的作业而丧失学习兴趣[2]。

1.教师方面的原因

(1)工作强度加大导致教师出现负面情绪

“双减”政策的落地,课后服务的开展,“5+2”模式的实行,使教师工作时间不断延长、工作负担不断加重。在访谈中有多位老师都提到实行“双减”之后,工作时间太长,精力完全不够用。一直以来,教师群体就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工作时长远远超过8小时,“双减”政策下教师更要每天多拿出2~3小时或者更多的时间在课后服务上,使得一些教师感到疲惫,在作业辅导课程中会存在消极情绪。课后服务延长了教师的工作时间,增加了他们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挤占了备课、教研、学习时间,影响了他们正常的生活和休息。有些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表示,学校教学工作本就非常繁重,额外增加课后服务的工作任务后,无疑是“雪上加霜”[3]。

(2)教师较强的功利心

学校对教师实行绩效考核,班级学生的成绩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工资,所以教师在作业辅导时更倾向于“辅差”来提升整体班级的成绩,教师将目光过多地关注在学生的成绩上,将作业辅导变成了“变相补课”,违背了“双减”政策的初衷,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这样功利化的教师评价体系忽视学生在学校中能力和人格的提升,必将导致学校对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的轻视[4],无法实现“素质教育”与“五育并举”的要求。

(3)教师辅导方法单一

“批改—辅导”这个步骤是每个教师在工作中都要无数次重复的工作。但在作业辅导时,部分教师在辅导策略上相对单一,凭着经验和惯例教学,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同时耗时过长教师自己也无法完成任务,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既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又不能实现“双减”政策的要求,教师自身也会感觉疲惫。

(4)教师作业设计理念陈旧

“教师作业设计能力不够”“不做作业无法巩固知识”“分层作业不科学”“作业减少之后学生成绩无法保障”等一系列声音在访谈中被多次提到,教师对于作业布置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也是影响教师作业辅导效果的主要原因。首先教师长久以来的作业布置方式,认为频繁的练习与机械的重复是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这不仅是学生的压力更是作业辅导的压力。其次教师的作业设计水平有限,对于分层作业的设计不科学,基础题过于简单或提升题过于复杂,或基础题与提升题差别较小也成为作业辅导的一大负担。再次在课改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老师意识到作业布置的重要性,但苦于没有系统的方法去学习导致作业布置的形式难以改变。

2.学校方面的原因

(1)教学安排不合理

一方面,教学任务加重。对于班主任而言,作业辅导课程相对轻松,因为班主任熟悉每一个同学的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在作业辅导时,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层分组,基本能在一节课内完成所有学生的辅导任务。但对于非班主任而言,一位教师至少要负责两个班级的学生,在时间上无法保证所有学生的作业辅导需要。由于负责的学生过多,教师不能完全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程度,反而耗费大量时间,无法完成辅导任务。另一方面,非教学任务加重。教师的非教学负担仍然较重,致使教师无法将精力真正放在教学质量的提升上[5]。教师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日常教学工作外,还包含教研培训、家校沟通以及临时性行政事务等较多隐性工作内容,教师多达33.49%的工作时间用于处理繁重的非教育教学工作[6],教龄较短或较年轻的教师相对于年长的老师来说,对于课后服务的安排存在更多的负面情绪,年轻教师除了日常教学任务之外还有许多行政工作,在增加作业辅导以及其他课后服务工作时,不仅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强度,更容易导致教师的倦怠情绪。

(2)学校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

虽然“双减”政策在不断推进,但由于社会对于“一考定终身”的思想难以改变,学校方面更是因为好的学生成绩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源、更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及更高的社会认可度等一系列好的影响,所以即使在国家不断强调打破分数的屏障时,学校依旧以提高学生成绩为前提来进行辅导工作。多数教师会选择对相较落后的学生进行作业辅导以达到提升成绩的效果,这不仅影响自己的收入,同时对于自己晋升、评职称等方面都是一道硬性指标。

(3)补贴分配不合理

在本次访谈中,多数教师反映,由于课后延时服务,教师在校时间长达12小时,并且有时因为辅导作业占用大量的时间,原本的工作就要再花时间来完成。然而教师的工作量加大了,补贴却没有落到实处,另外班主任相对于其他科任教师而言工作量更大,不仅要完成自己份内的辅导工作,而且要组织安排学生参与不同课后服务,但是对于班主任的补贴却并不令人满意。

3.学生方面的原因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学习能力、学习方式等都不是自然而成的,是需要培养的。但是,当下的学生普遍存在自主性、集中力和自控力缺乏,自我价值和自身潜力的认知上呈现模糊性,普遍存在他主学习、依赖性学习、不愿学习和单向度发展等问题[7],换言之,自律性差是当下学生的一个普遍性特征。在学校经过一天的学习,学生会感到疲惫,教师在进行作业辅导时,学生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抛锚的情况,表面认真听教师的讲解,其实内心早已不在学习之上。学生不敢违反教师要求,但内心却排斥作业辅导,导致学生敷衍或者抄袭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自律性较低的学生在课后服务中无法完成作业,回家之后还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完成作业,不能保证充足的睡眠,也不能保证作业的质量。

鉴于上述课后服务中作业辅导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教师作为作业辅导的主体,应该从提升自身辅导策略等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同时学校作为实施作业辅导的主阵地,也可通过完善统筹安排,健全激励体系等方法来改善作业辅导中的现状,实现“双减”政策的目的,具体策略如下。

1.教师层面

(1)加强教师自身修养

教师作为教育的核心要素,在不断强化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还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将提升自身师德师风的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思想道德、忠诚的奉献之心、扎实的知识基础是作为新时代教师都要不断追求的,以达到教师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教师的自我实现需要如果能与对学生的责任感和学生的成就联系起来,就能使教师产生启迪学生、引导学生、陶冶学生情操的强大动机[8]。以德育德,以智促智,促进每位学生最大限度地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不仅是教师自身价值的体现,更是实现教育理想的根本途径。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处处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装在心中,当教师的自身修养达到更高层次时,便不会被负面情绪,不会被自身功利心所困。

(2)提升教师辅导策略

在作业辅导策略上,教师可以通过改进现在面对面的辅导方法,在激励、聆听、提问、反馈等方面做出提升。一是激发学习动机。教师通过持续关注、及时肯定与表扬的激励策略,对作业完成效率较低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与热情,提高作业完成的效率。另外教师可以建立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在作业完成时,可以先进行同桌之间的同伴评价,不仅锻炼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同伴之间的鼓励也能大大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起到激励的作用。二是正确识别问题。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首先要做到聆听,让学生自己讲出所遇到的问题,教师仔细聆听,能够正确识别学生的困难与需求,进一步给予准确的反馈。三是不断提问促进问题解决。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支架式教学策略,在辅导学生作业时,不要直接告诉其解决办法,而是通过不断的提问,帮助学生搭建解决问题的框架,引导学生的思考逐步深入,最终形成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都能得到发展。四是及时反馈。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针对学生作业中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给出评语,对于作业中的闪光点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赞扬,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也要及时提出修改意见。

(3)更新教师辅导方法

还可以采用其他辅导方法来提高作业辅导效率,使得尽可能多的同学都能够得到辅导。

一是小组学习模式。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性,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目的。通过小组内部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相互分享,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相互帮助,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合作的意识,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习效率,学生之间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共同成长[9]。又能够将教师解放出来,使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帮助学困生进行作业辅导,真正彰显教师的价值。还能够改善教师关系,学生关系,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师生关系更加的平等和谐。

二是“小老师”协助。“小老师”模式是以“以学生为主体”作为指导思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制度,由普通学生毛遂自荐,或由教师进行制定[10]。对于作业完成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指定一名或多名“小老师”对其进行帮助,由于“小老师”与学生之间年龄相仿,这更方便他们之间进行交流探讨,真正达到教学相长。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在儿童期如果学生能够完成学习课程,体验成功感,儿童相应就能够塑造勤奋的人格。对于“小老师”而言,不仅自己完成了相应的作业任务,同时能够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在学业和活动中都体会到了胜任感,这使得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中都能充满信心。对于班级中其他同学而言,人人都想去争当“小老师”,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表达等能力,同时赢得了他人的钦佩。

三是微课辅导。微课教学已成为目前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同样在作业辅导方面也可引进微课辅导,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11],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辅导效果更加理想。大部分教师在利用微课进行作业辅导时,会以动画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呈现出习题的思考过程,让学生在动态化课堂教学过程中认识到知识的趣味性。由于不同学生思维方式的差异,教师单一的讲解不能够为学生呈现所有的解题思路,在应用微课方式为学生辅导作业时,教师可以在微课中为学生呈现多种思路,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入手,实现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微课的应用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教师辅导工作的强度,为高效开展分层作业辅导提供可能,教师可以针对制定好的分层作业来录制微课辅导视频,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最后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微课的设计与录制实现教学相长。

(4)拓展教师作业布置思路

作业布置要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养成习惯,还可以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一要拓展作业布置主体。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加强研讨,集思广益,同组教师可以通过研讨,设计一份高质量、适容量的标准化作业。这份标准作业既可以是在借鉴的基础上适当改编,也可以由本组教师原创。在此基础上,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学情对这份标准作业的内容和方式进行适当调整[12]。作业辅导课程中,教师能够不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师辅导作业的工作量。二要拓展作业布置形式。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从单一学科独立走向多学科整合为理念进行作业设计[13],丰富作业形式,优化作业呈现方式,尽可能实现个性化作业的布置。要与不同学科教师商议,实现不同学科的作业融合,同时教师要做好统筹工作,控制作业量的合理性,多增加一些趣味性、实践性的作业,实现“质”与“量”的完美结合。三要拓展作业布置功效。改变一直以来重复抄写的机械作业,不仅耗费时间,而且收效甚微。将作业的目标定位在提升学生迁移水平、拓展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为主。好的作业应该是指向高阶思维与综合能力形成的个性化学习单[14],将作业的设计更多侧重于学生方法的提高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上。

2.学校方面

(1)完善学校统筹安排

第一优化师资配置。学校作为课后服务实施的主阵地,针对师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引入专业的辅导人员,这里的专业人员可以是退休的老教师,或具有教师资格的从业人员,作为课后辅导的辅助人员,在作业辅导时,作为课任教师的帮手,不仅能够实现在有限时间内帮助更多学生,同时专业的辅导队伍不仅能保证作业辅导的质量,也会让作业辅导更加的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入家长志愿者,在作业辅导课程中,教师要兼顾督促学生完成作业以及作业辅导两项任务,这种情况下,可以发挥家校共育的制度,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使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校学习中来,帮助教师完成监督工作,使教师能够更加专注于作业辅导中。建立专门空间,学校可以为学生建立专门的自助辅导教室,同时建立学习资源库,学校可以与图书馆,或一些专业的在线辅导网站建立合作,利用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搭建线上服务平台,建立作业辅导服务网络,并且加强辅导过程的控制,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有效的作业辅导服务[15]。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准许之下,在该教室中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根据自身的需要在相应的数据库中检索资源。

第二调整课程安排。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问题,学校应该调整学生在校的作息时间,在保证学生每天课外活动不少于一小时的同时,将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进行分割,将课外活动时间与学生学习时间穿插安排。还可以采取改变现在课程时间的办法,将原来的每节课40分钟,改成基础课时35分钟、大课时60分钟、小课时10或15分钟、大课间50分钟。这样的弹性化课程时间安排不仅大大缓解了学生一天下来的疲惫感,同时更加合理地利用了时间,促进学生高效的学习。

第三调整工作时间。学校制定“弹性制”的上班时间。针对现在教师工作时间过长的现状,学校可以规定教师在保证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以及行政工作完成的前提下,可以弹性上下班,既保证了学校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也给予教师自身更多的自由时间来安排自己的事情。

(2)转变学校评价方式

在“双减”的要求下,学校与教师都应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付诸实践,试行个性化、定制化学习方案,破除学校唯升学,唯分数的倾向[16]。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需要改革现有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一套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对现有的作业评价制度,考试评价制度进行顶层优化。教师在作业辅导中不只注重和自己绩效挂钩的“困难”学生,同时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改变了教师通过布置机械作业来达到巩固知识提升成绩的陈旧思想,真正在作业辅导应着眼于学生是否理解知识、是否会运用知识,而不是只注重学生是否完成作业。

(3)健全学校激励体系

学校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现有奖励制度,制定系统完善的课后服务补贴方案,对于教师的不同工作量进行相对应的补贴,实现多劳多得的奖励机制,尊重教师的劳动价值,并确保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在获取报酬、绩效考核、职称评定、奖励评优等方面的权益[17]。同时学校必须将补贴按时按量地发放到每一位教师的手中,这样教师才会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有回报有意义,不仅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且对于学校平稳发展课后服务也有保证。

综上所述,作业辅导课程从表面上看是落实“双减”政策的第一抓手,但看似简单的课程背后呈现出多方面的复杂因素,突出表现在教师在作业辅导策略方面单一、师资力量薄弱、学校对于课后服务统筹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对于提升作业辅导质量的策略,可以通过教师自身改进辅导方法、增加多种多样的辅导策略、以及包括学校调整作息时间、引入专业人员以及家校社共育、增加教师的补贴等方法来提高作业辅导质量和效果,助力“双减”政策的实施。

猜你喜欢辅导作业学校作业故事大王(2016年7期)2016-09-22学校推介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我想要自由儿童故事画报(2013年3期)2013-06-24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小哥白尼·军事科学画报(2009年9期)2009-09-14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中国火炬(2009年6期)2009-07-24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中国火炬(2009年9期)2009-07-24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中国火炬(2009年2期)2009-07-24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中国火炬(2009年1期)2009-07-24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2期)2008-02-18

推荐访问:作业 成因 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