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素质提升的实践与经验

傅佳青

(宁波工程学院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问题和首要任务。”[1]农民素质的提升,对于加速乡村振兴步伐、提升乡村振兴的实施成效具有深远影响[2]。在此背景下,各地都十分注重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农民素质。2022年《宁波市农业人才发展和高素质农民培育专题报告》显示,目前宁波市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整体有待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初中文化程度要高于全国人均受教育的16%,但绝大多数都是政府组织的培训,农民从业人员愿意拿一定比例的费用进行自我培训的不多,这种情况已经影响了农民素质的提升。目前,宁波市农民的收入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其次是经营性收入,自费进行自我培训较为困难。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针对这一情况浙江省宁波市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升农民素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

作为浙江经济发展排名靠前的重要城市,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宁波市在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生产经营能力和民主素质等方面都走在了其他城市的前面,现将宁波市在提高农民素质方面作出的有益探索与实践进行阶段式的梳理。

1.1 集团扩散型模式——以慈溪海通集团为例

海通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通集团”)创建于1985年,是一家以果蔬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公司现有6个生产厂区、50余条生产线、150 000吨年产能。海通食品集团是一家上市公司,产品远销日本、美国等国,主要生产冷冻或干燥蔬菜、调理蔬菜、烘焙食品、果蔬罐头、浓缩果汁、腌渍果蔬等八大系列产品。在蔬菜加工、脱水冷冻、保鲜、腌制以及浓缩等方面拥有自己的专利和技术。公司拥有食品可追溯管理体系、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136项农残余检测能力以及52项微生物/理化检测能力,拥有国家蔬菜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公司经过多年的经营已成为国内健康食品的引领者,202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集团在农民素质提升方面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模式。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点:

1.1.1 产学研融合提升农民素质

海通集团拥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十分重视培养和吸收技术带头人,通过自我培养大力提升集团自主研发能力。同时,集团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校共同实施产学研结合工程。经国家技术部批准,设立海通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与江南大学合作共同培养食品制造新技术联合研究生,并设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与浙江工商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有着长期广泛的技术交流。同时集团还与国外日冷、永谷园、百胜餐饮、通用磨坊、金吉达等著名研发机构进行长期合作。这些都为集团培训农民提高其素质和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在产学研融合模式下,集团加强组织管理,强化具体实施力度,为提高培训效果,组织农民观看产学研运作流程,深化对产学研融合的理解和认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掌握科学技术、加强自身文化知识学习的动力。等他们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后,组织农民参观集团的检测中心,在带教老师指导下,熟悉农产品残余农药检测流程,逐步掌握检测方法以及农产品残余农药的控制标准。从而使其在今后从事农作物种植的过程中,自觉遵守规范要求,在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农产品残余农药量,使之符合检测要求,为市场提供更多绿色农产品。

经多年的努力,海通集团将农民素质提升与集团发展相融合,逐渐形成富有海通集团特色的集团扩散型模式。该模式既能通过提升农民科技素养,使农民更好参与集团生产经营活动,从而获得经济回报,又能通过人才培养使集团内驱力获得较大提升,同时,集团与农民之间也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1.1.2 产业带动农民素质提升

海通集团以慈溪杨梅种植业为依托,进军珍稀果汁高端市场,2019年出品“卡侬之”牌杨梅汁,定价高达8.8元/227ml。该集团以掌控杨梅果汁的源头和前端为最大优势,通过直接实施对接收购模式,以责任人形式建立对接模块,安排集团责任人对接慈溪杨梅种植村庄,与合作农户建立微信、QQ群和钉钉群的方式开展联络,在群内传播农业种植新技术。农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遇到疑问时,也可以直接在群里提问,由负责人及时解答。此外,农民在杨梅种植过程中,负责人对他们进行实时技术监督,安排工作人员对农药检测、农药使用等给予指导。对于不按技术规范操作、不合符农药残留标准的,不收购其农产品且停止指导。通过这种产业发展模式,加强了对农民农作物种植过程的指导,让广大村民掌握了农业种植技术,不仅严格规范农药使用,推动农产品绿色种植,更好满足市场需要,对农民素质提升也产生积极作用。

通过产业带动的方式,集团对交易的农产品质量有严格标准,对不符合质量标准和农药残余标准的农产品都不允许进入市场。这种规范的市场准入和交易制度,有利于保障市场良好秩序,对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也有积极作用。

1.1.3 通过招聘的形式引进人才

集团每年都会参加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的毕业生招聘会,鼓励更多毕业生返回农村参与建设,吸纳更多高学历人才进入集团。这样既能充实人才队伍,而且还能对广大村民进行技术指导,解答他们在农业种植过程中遇到的疑问,促进农民综合素质提升。海通集团通过官网发布招聘信息招纳人才,招聘分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两种,主要面向食品专业,这也间接吸引农业从业人员通过提高素质来满足应聘条件。一旦录用,海通集团就会发放员工手册,该手册是公司文化的宣传,也包含各种奖励措施。此外,集团还提供技术推广、物联网+培训以及现场指导等服务,组织开展公益性农民职业培训。围绕果蔬生产种植等开展培训,在果蔬生产种植方面对农民进行全过程指导,使其通过学习之后,既掌握先进技术,又提高田间管理能力。

1.2 引领示范型模式——以慈溪市桥头堡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例

慈溪市桥头堡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创立于2011年,主要经营领域为水产养殖、组织收购、销售本社成员养殖的鲜活水产品,是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注册资本100万元,目前共有水产养殖户50多户。通过综合利用资金、信息、技术、市场等要素,积极拓展对接新渠道,开拓新市场,扩大养殖规模,多年来效益远高于其他养殖基地,是慈溪市滩涂生态养殖的佼佼者。该合作社在带动水产养殖农民和周边区域、调动农民积极性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1.2.1 通过田间学校开展农技推广,提高农民素质

宁波市按照“政府主导,高校支撑,社会参与”的原则,改变以前对农民培训不足的局面,构建相对完善的培训体系。具体来说,建立了市“农民学院”、县“农民学校”、乡镇“田间学校”三级教育培训体系。该合作社积极参与落实农民田间学校,将传统的培训转移到田间地头,打破农技推广停留在理论层面的不足,积极强化水产养殖实践活动,将水产养殖、保鲜技术通过田间学校向广大水产养殖户推广。此外,出于发展需要,合作社在渔期也会大量雇佣周围村庄农民,这些农民在农闲之外,也是合作社的兼职劳动力。在上岗前,合作社会对他们开展相关的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水产养殖技术、保鲜技术、产品质量检测方法等,以更好地满足合作社发展的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让广大农民通过教育和培训掌握农业生产实践技能,促进其素质与技能不断获得提升。

1.2.2 采用引领示范型模式增强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

慈溪市桥头堡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在谋求自身发展过程中,将其与农民素质提升相融合,形成了引领示范型模式,即以水产养殖示范带动农民素质提升,主要目的是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管理素质。具体来说,合作社通过示范带动作用,对农民开展日常帮助,由合作社聘请的行业内专家和学者开展经营管理专业知识讲解,并进行现场指导,解答农民在水产养殖中遇到的疑问。即使是在疫情防控状态下,也组织线上培训活动,不间断地对农民开展指导,以不断增强他们的生产经营能力。

1.2.3 吸引农民入股合作社,实现产业融合培养提高农民素质的模式

合作社社员通过投资入股的形式和年底分红的方式参与其中,50多户独立的水产养殖个体同合作社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采用“合作社+公司+基地”“合作社+公司+家庭农场+农户”等多种模式,来提升农民的竞争力,引导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减少同质化竞争。此外还利用自身优势获取广泛的水产养殖信息和技术,将技术以田间学校的方式进行推广,并与养殖户共享先进养殖设备,对提高社员的经营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先进水产养殖技术运用能力等都有帮助。这种模式也提高了管理效率,形成优势互补,增强水产品竞争力,防止合作社养殖户内部恶性竞争。

1.3 个体绿色发展型模式——以滕头村为例

滕头村位于奉化和溪口之间,在奉化城北6公里,村区域面积2平方公里,全村现有村民343户、854人,外来人口16 000余人。过去,滕头村穷得出了名——“有囡不嫁滕头村,年轻后生打光棍”。但如今通过全村的不懈努力,凭借“艰苦创业,永不满足,两手过硬,一犁耕到头”的精神,滕头村相继获得了地球生态500佳、世界十佳和谐乡村、首批全国文明村、全国环境教育基地、全国生态示范区以及全国首批5A景区等40多项荣誉,并作为全球唯一乡村案例入选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滕头村的发展是典型的生态发展,是旅游业带动型农村现代化发展模式,全村通过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辐射带动休闲业、现代农业的发展,以旅游、园林绿化、房地产为核心的第三产业群体,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建立高科技蔬瓜种子种苗基地、植物组织培养中心、农业观光示范区等,初步形成集“精品、高效、创汇、生态、观光农业”于一体的发展格局。在绿色发展背景下,滕头村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教育,引导他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自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将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当中。滕头村的发展模式对农村群众文化素养提升具有积极引导意义。

1.3.1 村委会支持继续教育、职业教育

滕头村加强小学、村史展览室、多功能文化中心、图书馆等教科文设施建设,先后投资6 300万元,兴建了农民公园、农民图书馆、灯光球场、室外健身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电子阅览室、村文化中心、村史展览厅等文体场所,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农民继续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物质环境。滕头村村民具有大专或本科以上学历的占37%,村里十分重视农民科技文化素养提升。如,滕头村定期聘请优秀教师到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定期组织开展继续教育、职业教育,让农民利用夜间、周末和节假日不断加强学习,充实科学文化知识,熟悉农业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管理技能,在提高农民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3.2 重视对周边农民开展素质培训

近年来,滕头村生态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带动周边不少村庄走上了发展之路,有很多村庄成了滕头村的绿色园林基地。滕头村的企业创造了近万个工作岗位,吸引周边村庄大量的劳动力来工作,并为中西部贫困地区群众创造了近7 000个工作岗位。这些现代化产业岗位需要具有现代化思维的农民参与,在上岗前,组织人员对他们开展培训,发放学习资料,包括农业种植技术、农产品质量检测方案、农作物管理技能等。滕头村通过公益性培训和经营性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生态文化素养。

1.3.3 将农民素质提升与生活富裕相结合

滕头村是全国生态示范村,是国家认可的示范基地。滕头村以“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发展理念,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良性发展道路,将旅游业景点开发与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村庄建设紧密联系,实现村庄环境可持续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个体绿色发展型模式”,即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挖掘生态旅游潜力,在保持村庄生态环境基础上,培养现代化农民,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滕头村大力发展旅游、园林绿化、房地产三大产业,注重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加强农民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这种以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民幸福指数为出发点的模式,激发了农民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农民素质提升。

宁波市把握乡村振兴这一重要机遇,综合采取多项措施提升农民素质,不仅取得一定成效,而且还积累了宝贵经验。

2.1 根据地区特征明确农民素质提升目标是首要任务

在提升农民素质的过程中,不同地区情况是不同的,每个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等也存在差异。因此,在采取农民素质提升策略时,不能单纯地采用“一刀切”式的方案,也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其他地区的方案。而是需要针对各地的特征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做好调查和研究分析工作,然后制定明确的目标,提高培训和提升方案的针对性[3]。

通过对比以上三个案例可以发现:根据不同发展模式制定不同的提升目标,这是实施农民素质提升措施的基础。三种农民素质提升模式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各自产生的背景,但明确提升目标是农民素质提升的必要环节之一。农民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经营管理素质等方面。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特征、不同发展模式、不同地区优势资源和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制定方案和落实方案,才能更好地保障农民素质的提升效果[4]。

乡村振兴包含产业、人才、文化、组织和生态振兴五个方面,其中人才振兴是重要的支撑。而农村人才振兴的关键在于教育,教育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只有根据不同地区的优势和具体情况,不同农民的需要等进行综合考虑,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方案,才能提升培训方案的整体效能,促进农民素质提升整体目标的顺利实现。

2.2 产业振兴是带动农民素质提升的基本方式

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产业振兴是其中的基础和关键。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其中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也是带动农民素质提升的基本方式[5]。实践证明,产业振兴不仅能为农村发展提供强劲动能,而且在产业振兴过程中,还能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让他们在从事产业发展过程中加强自身的知识学习和技能锻炼,进而更好地掌握农业劳动技能,实现自我素质提升的目标。

上述三个案例中,农民素质提升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发挥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其中,慈溪海通集团对农民素质提升工作主要是围绕集团产业运作过程来进行,如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集团技术研发以及品牌打造等环节。慈溪市桥头堡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以田间学校为主要培训模式,主要以合作社水产品养殖和销售产业为依托。奉化滕头村则在旅游、园林绿化、房地产三大产业发展过程中,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教育培训,使农民素质获得较大提升。

总之,在提升农民素质过程中,让农民融入产业发展的不同环节,不仅可以加深对产业各个环节的了解,而且还能对产业发展的具体要求等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在参与过程中激发自身学习动力,努力掌握技能,更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为农村产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因此,通过产业带动农民素质提升是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2.3 科学文化素质是农民素质提升的重中之重

在上述模式中,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升是农民素质提升的重点。从人力资本的角度,科学文化素质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素质。从短期效果看,科技文化素质的提升与思想道德素养和身体素养相比,能够在短期内就可见效。农民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也受其科学文化素养的影响,文化程度越高,对新事物的理解能力越强[6]。发达国家将科技文化素质作为农民素质的重要衡量指标,同时,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是新型农民和现代化农民必备的素质。

此外,现代化农业发展也离不开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程度与农业生产力成正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不同层次教育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不同:本科300%、初高中108%、小学43%,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GDP的关系系数为0.562。可见,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学者调查发现:农民最需要的农业技术培训是优良品种技术培训,最喜欢的培训方式是“参观学习”,最喜欢的培训时间是“一天”,最喜欢的培训安排是“根据农时进行”。

上述案例中,三个地方都注重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例如,慈溪海通集团有自己的研发中心,注重通过培养和吸收技术带头人,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结合工程,开展公益性农民职业培训。慈溪市桥头堡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市“农民学院”、县“农民学校”、乡镇“田间学校”三级教育培训体系,强化水产养殖实践,以田间学校的方式向养殖户推广技术。滕头村则定期聘请优秀教师到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加强教科文设施建设,兴建文体场所,对周边农民开展素质培训等。这些丰富多样的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农民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靠人才支撑。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农民素质提升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此,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就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浙江省宁波市立足于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在提升农民素质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展望未来,宁波市能够结合当地实际不断改进和优化培养模式,探索更多有效的方式方法,并将有益的模式和经验加以推广,让更多农民受益,促进他们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让他们为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素质农民养殖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11-17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当代水产(2021年9期)2021-12-02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饸饹面“贷”富农民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猪市虐我千百遍 我视养殖如初恋新农业(2016年16期)2016-08-16素质是一场博弈公民与法治(2016年18期)2016-05-17什么是重要的素质公民与法治(2016年12期)2016-05-17“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中国火炬(2012年12期)2012-07-24

推荐访问:振兴 乡村 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