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对学生的影响、现状及提升路径——以S校的调查为例

韩光敏

(北海职业学院,广西北海,536009)

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持续发展,使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处于不间断的动态发展状态。为适应这样的发展环境,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1],为新时期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侧重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更应该将创新创业(以下简称“双创”)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着力提高学生的“双创”能力,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

然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要求就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过去一味进行知识灌输的教师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求。事实上,《意见》也指出,要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建设,以此实现“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1]。基于这一要求,本研究对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当前创新创业教师对其创业能力的影响。

在“双创”背景下,教师的作用已不再仅限于教学,对教师能力的定义也随之发生改变。当前,教师在“双创”教育中的能力一般被称为教师胜任力。在整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将教师胜任力分为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

(一)外在

1.教学能力

虽然“双创”教育扩大了教师能力的外延,但教学能力依然是构成教师胜任力的基础。需要指明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能力更多体现在课堂上,即教师能高效地组织教学,并有效传授知识。然而,“双创”教育的教学能力除了为学生积累理论知识,还包括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指导的能力。[2]因此,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最直观影响学生的能力。

2.价值观引领

教师在让学生“懂‘双创’”之前,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想‘双创’”。要提高学生的“双创”积极性,教师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二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3]因此,教师通过“双创”教育,做好学生的价值观引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创业活动。

(二)内在

1.知识能力

“双创”教育旨在指导学生进行“双创”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双创”的认识。要落实“双创”教育,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教学理论知识和“双创”知识,还要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有一定了解。[4]这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知识面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2.个人品质

“双创”教育并不局限于课堂,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长期性一对一指导,与学生相处的时间较长。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个人特质和人际交往能力,确保学生愿意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同时能在举手投足间提高学生的“双创”能力,提高指导的针对性和效率。[5]这是与传统的教师能力差异最大的地方,也是最能突出教师胜任力特点的因素。

综上所述,外在的教师胜任力主要是教师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的能力,内在的教师胜任力则更侧重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是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能力。本研究基于已有研究设计调查问卷,调查教师上述四方面能力的现状,以及这些能力影响学生的方式。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选取高职院校S校所有接受过“双创”指导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在期末发放问卷。为确保学生不会受到主观情绪的影响,本次调查不强制学生填写问卷,最终共收集到有效问卷347份。

(二)调查结果

调查问卷根据教师胜任力的四项要素分为四个部分,分别调查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教师的具体表现和希望未来加强的内容。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1.教学能力

对于课堂教学方法,所有学生都表示教师会“使用课件讲解”,“组织小组讨论”的使用频率也较高,但另外两种方式并不属于常规的教学方式,具体如表1所示;
对于实践指导,只有“课后单独指导”有成为常规手段的可能,“组织实地考察”的使用频率非常低,“引入专业人员介绍行业现状”的整体使用频率较高,具体如表2所示。

表1 课堂教学方法

表2 实践指导活动

2.价值观引领

如表3所示,S校的“双创”教育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大部分学生在经过“双创”教育后对“双创”有了新的认识,但进行实践的意愿仍然十分有限。值得注意的是,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明显大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更能加深学生对“双创”的认识。

表3 对“双创”的认识

3.知识能力

如表4所示,学生对教师的“双创”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满意度存在巨大差异。一方面,大部分学生对教师的“双创”知识持满意态度;
另一方面,学生对教师专业知识的满意度较为极端,持中间态度较少,总体上不太满意。

表4 知识能力满意度

4.个人品质

如表5所示,学生对教师的个人品质在整体上还是较为认可的,绝大多数教师能耐心地倾听和回答学生的问题,且基本上具有较高的沟通能力,能够理解学生。但也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在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

表5 教师个人品质

(三)结果分析

通过上述调查结果可以发现,S校教师的胜任力基本满足学生的需求,但在各个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教学能力

根据调查结果,S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明显优于实践教学能力,且存在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的问题。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上,S校教师虽然时常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整体上依然以自己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习惯于使用课件讲解的方式,很少开展需要提前准备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学生对实践指导活动的满意度尚可,但能持续开展的活动非常少,实地考察和参加竞赛等需要离开校园或持续时间较长活动的开展频率难以得到保障甚至难以开展。虽然这两方面的问题不能完全归咎于教师,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更多的是完成校方的既定教学任务,投入的精力相对有限,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2.价值观引领

根据调查结果,S校学生在经过教师的指导后,大多会对“双创”有新的认识,说明教师能够在教学中进行恰当的价值引领,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双创”观念。但也要看到,愿意投身“双创”的学生数量增加有限,说明教师的指导还不够贴合实际,没有让学生意识到“双创”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此外,实践活动的价值观引领效果明显优于课堂教学,这一方面说明学生通过切身体会,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双创”活动的价值,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还有待提高。

3.知识能力

根据调查结果,S校教师的“双创”知识基本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但依然有小部分学生表示“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说明教师还不能满足一些特殊的需求。然而,在专业知识上,学生的满意度出现了较为极端的分布,这可能是因为教师的知识面有限,如果学生的需求恰好与教师的专业知识面重复,那么教师可以顺利地指导学生进行“双创”活动,而如果学生的需求与教师的专业知识面相去甚远,那么教师就难以对学生的“双创”活动进行有效指导。

4.个人品质

根据调查结果,S校教师的个人品质,特别是在耐心和沟通交流能力这两项教师的基本素质上是很受学生认可的,这说明S校在教师个人素质和师德的筛选工作上较为到位。但是,也要注意到,教师通过语言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以及换位思考的能力还有提升的空间。这些能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教师性格的影响,但也说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足,没有完全掌握当下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缺乏更为全面的了解。

基于上述调查结果,S校教师在教师胜任力的各个方面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虽然教师胜任力属于教师的个人能力,但这一能力的提升也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因此,提高教师胜任力需要从学校和教师共同发力。

(一)学校

1.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结合调查结果和学校实际情况,S校可以重点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双创”课程思政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力。

提高课程思政能力,有助于教师在理论教学阶段就开始潜移默化地树立学生的“双创”观念,为后期的教学打下思想基础,让学生更有主动性。具体来说,一方面,S校可以邀请其他高职院校更有经验的“双创”教师,或利用网课向教师传授经验,分享思政素材及可以融入思政素材的知识点,拓展教师的“双创”课程设计思路。另一方面,还可以组织教师与思政教师进行交流,共同进行课程的开发,充分发挥已有教学资源的作用。

专业知识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一定的专业背景。因此,与其要求现有的“双创”教师拓展知识面,不如在专业教师中进行选拔,使他们转型为“双创”教师。事实上,教师的职业角色转换是落实“双创”教育过程中特别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6]由调查可知,S校现有教师的“双创”知识尚可,这就意味着有足够的资源对专业教师进行角色上的转换。同时,从各专业选拔“双创”教师的方式也可以提高“双创”教育的覆盖面,确保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有针对性的指导,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双创”需求。

2.深化产赛教融合

调查显示,S校教师的实践指导形式非常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对实践的需求。但是,这并不仅是教师能力的问题,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组织活动的机会有限。因此,学校要加强校企合作,将“双创”竞赛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为教师提供组织活动的平台。

一方面,深化产教融合,打通实践教学渠道。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难以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接触行业的机会少,教学活动与市场脱节,需要学校从顶层设计层面为教师提供对接企业、行业的渠道。[7]因此,S校要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寻找需求一致的对口企业,为教师打开带领学生深入一线的窗口。这样不仅可以为教师积累组织实践活动的经验,而且间接地将教师推向生产一线,提高其实践知识和能力。

另一方面,积极举办竞赛,实现“以赛促教”。组织学生参与“双创”竞赛的前提是“有赛可参”。虽然当前由官方举办的“双创”类大赛数量较多,但受时长、地域、赛制、宣传等方面的影响,在高职院校中的影响力有限。[8]教师投入大量精力为学生挑选合适的竞赛,再指导学生参赛又会占用日常工作时间,影响日常教学,得不偿失。因此,S校可以尝试以学院为单位举办校级“双创”竞赛,将竞赛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这样不仅可以扩大竞赛的覆盖面,使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得到参赛机会,而且可以作为校级筛选活动,选拔更具潜力和动力的学生参加省级甚至国家级的“双创”竞赛,并为“双创”教师进行竞赛指导积累经验,提高参赛师生的竞争力,实现校、师、生的“三赢”。

3.完善考核机制

高职院校教师一般会依据学校的考核内容制订教学计划,这就使他们长期以来更看重可量化的成果,如学生的期末成绩、教学课时等,而对让学生树立职业精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等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长远影响,但难以体现的内在能力重视不足。因此,S校可以通过调整考核方式,引导教师自发地弥补当前“双创”教育中的不足。首先,评价主体多元化。除学校外,学生、合作企业、专业课教师和思政教师都可以成为评价主体,从不同角度对教师各方面的表现作出评价,督促教师及时查漏补缺。其次,加入定性考核。价值观引导、实践能力指导等很难通过量化考核体现出来,因此,学校要在评价中加入定性评价。[9]例如,合作企业给出的评价不能只是对师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分,还要进行一定文字的说明,同时进行实践前后学生表现的对比,让学校和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效果有更深化的了解。最后,在定量考核中增设激励项。例如,各级竞赛的获奖就可以作为激励项纳入考核,以此引起教师对竞赛的重视并鼓励学生参赛。此外,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双创”项目也可以成为激励项,提升教师在课外时间对学生诉求的重视程度。

(二)教师

1.转变职业角色

“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有很大区别,教师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我说你听”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很难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双创”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实施者。[6]因此,S校教师要转变观念,积极学习包括翻转课堂、问题导向式教学等新兴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

为此,S校教师应多多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对“双创”的理解和在“双创”方面的实际需求,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计划。同时,教师还要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尝试了解当下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喜好等,试着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融入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进而以自身所作所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双创”意识。

2.持续自我提升

不同专业和成长背景的学生在进行“双创”活动的过程中,需要的知识有很大差别,适合的指导方式也有所不同,这就对教师的知识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S校教师应时刻关注相关行业的最新动态,不断补充学生可能需要的专业知识,同时多多了解当前“双创”教育的前沿资讯,学习成果经验,提高自身的“双创”指导能力,成为提高学生“双创”能力的基石。

猜你喜欢胜任双创高职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44期)2021-04-13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华人时刊(2021年23期)2021-03-08“双创”浪潮方兴未艾华人时刊(2020年17期)2020-12-14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冰雪运动(2018年5期)2018-05-20大学生“双创”进行时瞭望东方周刊(2018年4期)2018-02-01双新双创新农业(2016年21期)2016-08-16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中国市场(2016年45期)2016-05-17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年6期)2015-03-01基于胜任力生成过程的组工干部培训探讨党政干部论坛(2014年7期)2014-02-27

推荐访问:为例 胜任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