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业载体,落教学之实

近两年来,北京市海淀区清河第四小学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五项管理”及中央“双减”精神,将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重点。教研活动中,教师们梳理教材内容,系统化选编、改编、创编符合学生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
探索跨学科综合性大作业;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尝试线上线下有效衔接的拓展性作业;
体现“全面发展”的各学科实践性作业……各学科教师重视并精心设计、优化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提升核心素养,充分发挥了作业育人功能,使师生的教与学受益良多。

实践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活动,同时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充分发掘实践作业的价值,对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笔者尝试设计了以下美术实践性作业。

实践作业的主题分析

实践性作业的主题源于小学美术人美版四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建筑”单元第四课《庄严的牌楼》和第五课《画牌楼》。课堂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对牌楼进行欣赏、观察和描绘,旨在让他们感受牌楼建筑的独有造型、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但一节课下来,学生还是对牌楼具有的中国古建筑特色不甚理解,因而完成的作业效果雷同。对此,我思考利用周边的牌楼建筑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相整合,通过对牌楼的考察、探究和赏析活动,让学生既能了解牌楼的建筑特点,又能了解古代建筑的历史,从而促进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感受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对古建筑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鉴于此,我设计了“走进中国古建筑——牌楼”的实践性作业。

实践作业的目标设计

一是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考察,知道牌楼的历史和变迁,感受牌楼所体现的中国古建筑文化。二是通过观察、对比、查找资料、分组探究等方法,了解牌楼的功能,体验不同材质的牌楼带来的不同美感,学会从历史、文化、结构、材质等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牌楼,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对传统建筑艺术的基本欣赏方法;
通过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辅以教师示范解决难点,学习基本造型方法。三是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善于倾听、主动协助、乐于奉献等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四是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的建筑艺术作品,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形成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关注祖国古建筑文化,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实践作业的具体内容

该实践作业内容以认知规律为逻辑关系进行编排,按照“知道—理解—学会—运用—创造”的思维过程,递进式地帮助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架构。具体内容包括:一是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听教师讲授了解牌楼并学会欣赏牌楼;
二是细致地了解牌楼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小组围绕“如何用线描的形式表现牌楼”进行探究学习,欣赏艺术家表现的牌楼;
三是实地考察和写生,前往国子监牌楼进行实地考察,并用线描的形式表现牌楼;
四是成果展示,教师将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资料进行展示,布置关于“走进中国古建筑——牌楼”的展览,展出学生在活动中搜集到的、有关牌楼的资料单、照片、学习单、写生作品等;
五是总结反思,包括针对“在活动过程中大家的配合好吗”“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哪些方面是有价值的”等问题进行的小组反思和围绕“在活动中我尽力了吗”“从中学到了什么”“哪些方面需要加强”进行的个人反思。

实践作业的设计总结

“走进中国古建筑——牌楼”主题实践作业改变了以往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只是在教室进行临摹的情况,注重引导学生从学习如何欣赏牌楼、了解牌楼到设计创作方案,在开放的情景中,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与牌楼相关的创作活动中多渠道地获取相关的综合性知识,从而拓展审美视野,提高创造美、表现美的动手实践能力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走进中国古建筑——牌楼”主题实践作业将学生置身于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素材的精心选取、方案的设计与优化、实践制作中的继承与创新,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对创作活动进行深入的理解与感悟,不再单纯拘泥于美术技能的传授,在表现形式和表现主题上体现了对生活的关注和美术人文主义倾向,无形中提升了美术学习文化层面。

总之,美术实践性作业作为巩固和检验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重要方式,在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遵循阶梯性和多样性原则,结合培养美术素养的基本目标,通过不同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美术知识的同时,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文/ 冯超)

课前作业设计应体现生活化

美术学科课前作业多为请学生准备或查找相关资料,为课堂学习做铺垫,但很多学生在完成课前作业时流于形式、应付检查。对此,美术教师应注意课前作业的设计要充分体现生活化,既有作业材料的生活化,也有作业内容的生活化,要能够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感受生活。例如,教学《实物版画》一课前,布置如下课前作业:请学生在生活中搜寻有纹理的树叶、蔬菜、废旧物品等材料。课堂教学时,再引导学生根据课前收集到的材料进行版画的设计和制作,将生活实际和美术创作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课堂作业设计应实现多元化

作业是有效反馈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果的最直接的形式。美术学科的课堂作业多是当堂完成、用时较短,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体现和展示,属于基础作业,适合全体学生一起参与。

课堂作业设计应体现趣味性 美术学科的课堂作业设计要充分体现趣味性,关注作业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轻松快乐的实践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感,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升多种能力和素养。例如,《生活中的标志》一课的课堂作业,要求学生不仅要结合小组课前考察的材料制作标志,还要将其推荐给学校。这样颇具挑战的作业,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美术应用能力。

课堂作业设计应体现层次性 美术教师要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作业的设计上进行分层。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每个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层次的作业要求,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完成课堂作业,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例如,《蔬果白描》一课的课堂作业设计共分三层:一是中锋用笔写生简单的蔬果;
二是写生时变换用笔和墨色,表现蔬果的不同质感;
三是创意写生蔬果,大胆补充画面,使作品更具创意。

课堂作业设计应体现综合性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需要跨学科、跨领域进行,不同学科的内容是相互联系、贯通的,美术学习过程更离不开其他学科知识的积累和铺垫。因此,美术课堂作业的设计可以综合其他学科或社会生活等相关知识,大胆尝试不同的作业实践活动,给学生带来新体验。例如,人美版教材中《电脑美术——电子贺卡》一课的课堂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简绘贺卡样式,再结合信息技术学科让学生完成电子贺卡的绘制并设计成小动画,在元旦之际使用,体会创作成功的乐趣。

课后作业设计应做到有弹性

相比其他学科,美术学科的课后作业并不常见,

即使布置也都是学生能够轻易完成的,虽然关注到了“量”,但经常会忽略“效”。美术课后作业大部分是分享类的,因此可以设计得有弹性一些,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他人的关注和肯定,增强自信心。例如,对于学生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完成的课堂作业,教师要进一步实现其价值,可以请学生课后筛选出自己最得意的作品装饰在学校的作品墙上进行展览,也可以让学生带回家向家人展示、分享,听听他人的意见或装饰在自己的生活中等。

综上所述,科学的美术作业设计应该是趋于生活化的,具有趣味性、层次性、综合性等特点。设计科学的、多元化的小学美术作业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形势、新的变化,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真正做到让学生减负、让课堂提质、让教学增效。

(文/ 康斐云)

数学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复习、巩固、延伸和提升的重要作用。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基本方法的获得、基本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重要的环节。

小学数学作业的现状

作业量大。为了达到复习巩固、提升能力的目的,小学数学教师往往会布置大量作业,搞题海战术,以固化的“熟能生巧”的理念设计和布置作业,严重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完成的作业质量低、效果差,降低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

形式单一。传统的数学作业多以书面作业为主,内容多为练习册中的题目,学生完全是机械被动的完成。这样的作业大多用于复习巩固、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发展起到的作用却微乎其微。

与生活脱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要使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现实世界”。以往的小学数学作业内容都是练习册上一个个冷冰冰的题目,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节,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思考、解答、改正。远离生活的数学又怎么能服务于生活,又如何能达到新课标的目标呢?

形式多源的作业设计

分层作业。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一部分学生以完成基础性作业为主,重在复习巩固,掌握当天所学知识;
一部分学生以完成拓展性作业为主,重在提升能力、发展思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从而让所有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够得到”,也有能力“完成好”。

实践作业。教师的作业设计应不再局限于练习册上的固定习题,可以适当布置动手操作的作业。这类实践作业让学习更灵动,让作业更有趣味性,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合作作业。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合作完成的作业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实现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产生思维的碰撞。

生活化作业。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现实世界与数学学科的联系,教师可以设计和布置生活化的数学作业,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突显学习数学的作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内容丰富的作业设计

一方面,作业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真问题。在课堂上随着教学的逐步推进和深入,学生逐渐掌握知识和技能,但是他们会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产生新疑问,这些新疑问就可以成为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的题目。这样的作业内容源于学生心中的疑问,是他们的真问题,他们可以通过完成作业解决疑问,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作业内容可以是课堂内容的补充。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课堂教学受课时和空间的限制,有些内容无法在课堂上及时得到呈现,这时可以将这些内容布置成作业。有了课堂学习的基础,学生在课下再继续探究,将课堂延伸到课下,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只有树立全新的“作业观”,让学生深刻体会探究的乐趣,从而实现主动探索,达成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

(文/ 桂小岩)

作业设计直接影响学生发展,而学生发展不仅体现在知识层面,更应体现在能力的培养、思维的训练、习惯的养成等综合能力上。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让学生将完成作业当作有趣的事情,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得到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和数学学科素养的提高。

设计趣味性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作业设计上也要力求体现趣味性。例如,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尽量将作业题目以童话、游戏、故事、谜语等形式呈现;
针对中高年级学生,可以围绕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和他们感兴趣的生活话题设计作业,以激发他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游戏化作业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游戏类作业的设计更适用于小学低中年级的学生。将作业设计和游戏有效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巩固知识,从而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一课后,让学生完成认识物体的游戏,即:学生将眼睛蒙起来,用手触摸桌上的物体,说出是什么东西和判断理由。这样的游戏化的作业设计,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并巩固数学知识。

设计实践性作业

数学作业只有和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充分彰显它的魅力,才能成为学生的最爱。反之,学生如果在完成作业时只是面对枯燥的数字不停地计算,就会丧失学习兴趣。当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后,数学学习兴趣就会增强,学习目的也会更加明确,学习数学也就会成为他们的一种追求。例如,在学习了“年、月、日”后,请学生根据课上学到的知识做一个自己需要的年历;
学习完“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让学生做一个小小的设计师,计算一下如果家中房屋进行装修,地面和墙面一共有多少平方米;
在研究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后,让学生设计一个具有对称特点的图案,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理解,并发挥学生美术方面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实践证明,实践性数学作业的设计能有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因此,教师应通过实践作业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设计探究性作业

探究性作业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完“比例尺”这部分内容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份探究性作业供学生讨论完成。如请学生自主绘制一份自家室内平面图并认真思考:“你认为这客厅的设计和摆设合理吗?”“你有什么改进的措施?”“为什么?”再如,学习了“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后,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份这样的作业:请你按照消毒液说明书,自制一瓶消毒药水给家里的厨房和厕所进行消毒。

设计分层性作业

学生个体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基于此,教师要因材施教,并在作业设计上体现这样的理念。设计中可以将作业按照难易程度分为基础、中、难三个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作业完成。具体的作业设计中可以包括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让不同需求的学生选择相应的作业,既保证全体学生能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对一部分学生进行拓展性训练,甚至让有能力的学生有提升空间。

设计自主性作业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作业设计上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参与作业设计。例如,在学习了“小数乘法”后,请学生结合乘法运算定律自拟三道有关小数简便运算的题目,编题后交给同桌完成,同桌做完后再交给出题人批改。又如,在学习了一个单元的知识后,可以放手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设计基于整个单元的思维导图、课件、手抄报等。总之,教师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上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创新,让作业成为小学数学学科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小学数学学科的作业设计应基于针对性、多层次、多样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让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实现作业的趣味性、探索性、可操作性。

(文/ 杨彬)

作业设计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试金石”,也是学生提升学习能力、沉淀学科素养的重要渠道,更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双减”精神要求作业的数量做减法、质量做加法,要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作业设计中尝试基础性作业当堂化、重点性作业趣味化、实践性作业生活化、拓展性作业分层化。

基础性作业当堂化

小学语文学科对于基础字词的教学,教师可以采用随文识字、分类重点指导的方式进行,当堂完成识字纠音的教学任务;
在讲解课文时恰当运用课后的基础性思考题,将其融入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向课堂40 分钟要质量,实现语文教学的提质增效。

重点性作业趣味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业设计应根植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作业设计,为学生搭建可视化支架,直观呈现作业内容,帮助学生打开思维。首先,针对低年级小学生,将重点性作业趣味化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从而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趣味化的重点性作业形式可以更加丰富,如“做一做”“说一说”“唱一唱”等等。其次,针对中高年级学生设计的趣味化作业,可以是思维导图、列图表、为课文配插图、绘制连环画等,让学生在有趣的作业中巩固对课文的认识,加深印象。

总之,重点性作业趣味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值得被运用和推广。

实践性作业生活化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教材,在大量语文实践中掌握语言运用规律。因此,教师的作业设计要从实际出发,与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才干。例如,观察记录类作业,请学生观察并记录家中动植物的外观、生长过程等,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又如,动手操作类作业。教学部编版教材中《中国美食》《端午粽》《竹节人》等课文的相关内容学生往往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布置相关作业,引导学生在搜集制作方法的基础上亲自动手制作美食,再说一说、写一写,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拓展性作业分层化

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智力水平、思维能力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分层进行作业设计,保证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一是作业难度要有分层。根据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二是作业评价要有分层。科学、准确的作业评价能够帮助教师获取真实、准确的学习反馈,而分层的作业评价能够让教师关注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

总之,在当前“双减”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作业设计、分类、布置和评价,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快乐学习,高效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文/ 冯艺伟)

有效作业的设计

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教学基本环节,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能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很多时候,语文作业往往是抄抄写写、反复机械的死记硬背,不但未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相反还减弱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需要作出改变,通过艺术地设计作业,让学生既能快乐作业又能有所收获。

教材分析与实施

学情分析 我所带班级学生处于小学阶段中年级——四年级,这些学生受疫情的影响从二年级开始便经历了居家学习,因为需要通过观看空中课堂进行学习,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导致不少学生视力严重下降,小小年纪戴上了三四百度的眼镜。同时,“电子屏”时代下过度沉迷于网络世界,缺乏户外活动、缺乏与自然的亲近,学生大多变成了只知书本知识、缺乏生活常识的“傻书生”。对此,教师应注重还原教育的本真性,让学生既能够有知识、有文化,又能成为一个热爱生活、懂生活的“文化人”。

教学实施与作业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课文以“连续观察”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在该单元教学中,我共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留心生活,激发兴趣。《古诗三首》一课中三首古诗都是描绘景物的,描绘了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景物。本课教学旨在打开学生的观察视野,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于是,我设计了如下作业:留心观察校园早晨、中午、下午的景色,将你看到的景色分享给同伴。作业发布后,学生时常在课间留心观察校园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色,在集体交流时出现了“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的效果,学生也发现:尽管观察事物相同,但关注点不同,观察结果也不尽相同。在观察交流后,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诗歌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蕴含的道理。

二是留心生活,体会生活。《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以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和动物为观察对象,描写了事物的特点和变化。这两课的共同点都指向了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因此,在这两课的教学中我坚持以“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设计作业。首先,《爬山虎的脚》一课是观察植物,在学习了课文内容后学生了解了爬山虎的样子,但是光凭书本文字、图片很难有深刻体会。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寻找生活中的爬山虎,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
观察后与同伴交流观后感。其次,《蟋蟀的住宅》一文是著名作家法布尔对蟋蟀进行的连续细致观察的描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我购买了“蚂蚁城堡”,让学生观察蚂蚁是如何挖蚁穴的。为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什么是“伟大的工程”我布置了如下作业:仔细观察小蚂蚁是如何挖蚁穴的;
思考你认为蚁穴可以算作伟大的工程吗?为什么?通过课后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在每次交流中学生都能够侃侃而谈,平日里少言寡语的学生也能够大胆、踊跃分享自己的见闻。

三是留心生活,处处皆美好。实践证明,通过三节课课后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学生深刻领悟了“留心生活,处处皆美好”的含义,也学会了观察,为第三层次的学习打开了视野、奠定了基础。

从书本走向生活,对生活产生新的热爱,这才是教育教学应该带给学生的改变,这才是本真的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任重而道远,每位教师都应保证学生健康成长,重塑基础教育生态,还原教育的本来面目。

(文/ 韩颖)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具有育人功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强调要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基于此,语文教师应协同任教同一年级的其他学科教师精心梳理教材,找准学科之间的关联点和融合点,梳理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主题,从而设计能够保证教学有序实施的课前、课中、课后作业。在实施过程中,各学科教师不仅要关注本学科教学,还要充分考虑与其他学科的互相补充,统一“步调”设计连贯的作业,在同一个“工程”的不同阶段做好铺垫、补充、深化、拓展,达到“1+1 >2”的效果。

跨学科学“国粹”,树立文化自信

小学语文、美术、音乐学科教材中都有涉及京剧脸谱的相关内容,为了更好地传承京剧文化,在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的同时,提高其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我们开展了跨学科主题教学。首先,语文学科布置实践性作业,请学生查阅、收集、整理京剧、京剧脸谱的相关资料,并发挥小组合作优势进行汇报展示,从而全面了解京剧,领悟京剧脸谱中各种色彩、图案和人物性格的关系。其次,语文实践性作业的布置为美术学科开展画脸谱活动做好了铺垫,美术教师只需在课堂上教授勾、揉、抹等绘画技法及用彩注意事项,学生就能够基于已经掌握的脸谱知识,选择喜欢的人物画出脸谱。再次,音乐学科在教授学生学唱《说唱脸谱》后布置表演作业:结合喜欢的脸谱或京剧人物学习一段京剧唱段。最后,在语文实践活动课上展示学科融合的成果,学生或借助脸谱介绍京剧相关知识,或唱《说唱脸谱》,或表演京剧名段。实践证明,各学科统筹作业,分步实施,共同受益,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跨学科学写作,促进语言运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明确指出在小学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但大部分学生畏惧写作文,总是不知写什么、怎么写。对此,科学学科有很多需要学生进行观察的教学内容,正好可以为语文习作提供素材。每年春天,三年级科学学科都会带领学生开展一项长达两个月的观察活动——养蚕。基于此,语文和科学教师一起设计作业,让学生写观察日记,引导他们在精心养蚕的过程中,带着任务仔细观察,用日记、美篇等形式图文并茂地记录蚕宝宝各个阶段的生长情况。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由陪伴一只“春蚕”醒来开始,参与一个生命从卵到幼虫,再到蛹,最终化茧成蝶的繁殖后代过程,感受生命的意义,同时也在养蚕的体验中学会负责、学会坚持、学会关爱、学会珍爱生命。真实的亲身体验触发了表达的愿望,学生们纷纷将自己的所观、所想、所思记录下来,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习作。实践证明,跨学科的作业设计让学生有话可写,在坚持中变得乐写、愿写,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提升。

跨学科制作纪念册,深化审美创造

六年级语文、综合实践、美术三个学科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分工合作,共同组织开展制作纪念册的主题活动。语文学科布置综合性作业,请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筛选、整理、编排出最能代表自己小学生活的相关资料;
美术学科根据学生选取的材料,指导他们在一段时间内完成插图、线描稿、上色等装饰;
综合实践学科布置创造性作业,请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有机整合制成电子纪念册,以丰富而鲜活的方式留住小学的美好记忆。三个学科将重叠的教学环节进行整合、重组,发挥每个学科的优势,请学生分别完成各学科作业,最后呈现完整的作品。三个学科有所侧重,相辅相成,在学生完成跨学科作业的过程中,审美能力得以提升,创新思维也得到培养。

总而言之,借助跨学科主题作业,语文教师着眼学生能力的发展,注重将各学科的“点”连成一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线”,最终使各学科合作的“面”得以铺开。实践证明,跨学科协同作业既互补了资源,又分散了教学难度,最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有效提升学生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课程协同育人也落到了实处。

(文/ 王殿庆)

2020 年10 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鼓励中小学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布置家庭体育作业。体育家庭作业要求学生每天回家后按照教师量身制订的家庭体育锻炼活动计划进行科学、安全、适度的运动和体育锻炼,以期提高学生体质,培养其自主参加体育锻炼及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疫情防控期间居家锻炼成为了体育训练的主要途径,我校体育教师也在地方政府区域教研室的组织指导下,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分别为各个年级学生提供了多种类型的居家体育锻炼活动,在布置体育家庭作业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前期调研,充分掌握学生情况

在设计和布置体育家庭作业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在身体素质、个人喜好、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合理设置。例如,针对身体素质良好、体育技能突出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培养自我创造性和综合素质培养作为作业目标,借助微课、视频、多媒体、微信等方式布置作业,合理调控各种体育锻炼类型,使这部分学生在积极参与中获得身体素质的提高和改善;
对于体质较弱、体育能力不高的学生,要适当地布置一些模仿、简易练习类的体育作业,引导他们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基本的运动意识,从而提升身体素质。

科学合理设计体育家庭作业

尊重差异,设置自主作业。我校体育教师积极设计“菜单式”的体育家庭作业,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学习兴趣和作业自主权。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作业选择,喜欢田径项目的学生可在家进行原地高抬腿跑、小步跑等练习,喜欢足球项目的学生可在家进行球性练习,喜欢健美操项目的学生可在家练练各种健美操步伐,喜欢跳绳项目的可进行跳绳练习。自主作业的设计意图围绕教学内容,同时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旨在激发学生的练习动力。

重视学生体能的全面发展和练习的安全性。基于线下体育课程的完整规划设计,根据每个学年和学期的教学方案,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合理适量、科学安排线上体育家庭作业计划,做到有计划、循序渐进,注重全面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保证安全性。

线上体育家庭作业和线下课堂教学项目有效衔接。结合线下体育学科的教学安排,进行线上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坚持做到针对性强、效果好、学生容易接受,实现线上线下有效结合。

体育家庭作业与亲子活动相结合。为了提高家庭体育作业趣味性,教师可以将体育训练内容进行改进和创新,同时融入亲子互动。例如,仰卧起坐是发展学生腹肌力量的体育项目之一,也是国家体质健康测试的重要项目,适合居家练习且不受场地限制。在布置仰卧起坐的家庭体育作业时,可以要求学生在完成动作的同时与父母击掌。实践证明,设计和布置科学合理的家庭体育作业,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家庭亲子关系的和谐,家长也有机会参与其中,掌握基础的运动体育学和健身运动的相关知识,与孩子一起进行主动体育锻炼,有利于家庭关系的稳定、和谐。

检测反馈,确保作业有效

通过课上询问、和学生交谈、问卷调查、课上考查等多种方式,确保体育家庭作业的有效实施。例如,对于学生跳绳、肺活量、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等体育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抽测,记录成绩并进行对比,以此鼓励学生完成家庭体育作业;
通过体育课、大课间、体育节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展示,不断激发学生完成体育家庭作业的热情和激情;
通过每月的年级体育竞赛节进行学习项目教学竞赛和集体评比,实现以学促教、以教推赛、以练促训、以赛促评、以评促改,从而不断完善家庭体育作业,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运动的习惯。

(文/ 沈发云)

根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而作业是课堂教学延伸,通过多元化的作业形式、灵活化的作业内容、生活化的作业设计、个性化的作业反馈,设计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业,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弹性,还能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低年级作业设计

《纲要》中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要求重点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基于此,我们设计了“玩转数字”和“礼貌用语”两项训练注意力的心理健康作业。

一是“玩转数字”游戏。该作业设计既是基于低年级学生刚刚学习用数学语言表示信息的实际学情对数学知识的课后巩固,同时也是能够促进家长参与亲子活动、加入亲子陪伴的游戏。布置这项作业前需要先向学生提供数字九宫格模板,然后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将九宫格内填写上随机或相邻的9 个数字,从而帮助学生借助游戏的方式分辨数字大小,并进行比较大小的数学学习。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作业设计时会逐渐提高格子数量。此外,这项作业能够促进学生与家长的互动,为不知道如何开展亲子互动的家长提供参考,同时游戏活动以作业的形式出现,能够更好地约束家长主动陪伴。

二是“礼貌用语”游戏。这项作业与“玩转数字”有相似之处,完成时同样需要格子模板,不同的是礼貌用语需要更多的格子,且将语文学科中的汉字填写在格子中。例如,将古诗《静夜思》中的文字打乱顺序书写在每一个格子中,让学生与家长一同通过一边背诵古诗一边找汉字的方式锻炼注意力,同时增进亲子关系。在完成“礼貌用语”的作业时,要注重教会学生一些语言范式,如“我愿意和你一起玩”“请你帮帮我”等,以此教会学生礼貌地与他人进行交往。

中年级作业设计

《纲要》中对小学中年级学生培养重点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
初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
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基于此目标,我为学生设计了“幸福三部曲”的心理健康作业。小学中年级学生对于美的事物非常感兴趣,且具备一定的创作、制作能力。在作业设计时可以为其提供一些彩色、花色纸张,有意思的装饰物等,请他们将使用过的作业本的剩余页裁剪下来重新装订成新的记录本,再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将记录本设计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最后将作业本的内部重新规划格式,记录自己每天的进步和今后目标。这样的作业通过“玩”的方式监督、促进学生不断反思和进步。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项作业需要教师较长时间的监督和检查,避免学生出现敷衍或不完成作业的情况。

高年级作业设计

《纲要》中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培养重点包括: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
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高年级学生面临小升初的学业压力,和同伴交往出现矛盾的情况也逐渐出现,但他们往往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通过个别辅导、访谈的方式进行指导很难达到目标。鲁艳桦在“十四五”国家重点课题中表示青少年在曼陀罗模板上涂色绘画具有降低抑郁情绪的作用。

对此,我基于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美丽的画”曼陀罗绘画作业,为他们提供曼陀罗绘画模板,请学生用12 色彩色铅笔,将作业单中提供的图形用颜色填满,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在不愿表达时达到舒缓情绪的作用。

总之,心理健康作业的设计应该尽量避免增加学生的负担,强调体验感和实用性,旨在学生提供可想象发挥的空间和有趣的学习氛围,从而提升心理效能。此外,还应充分发挥心理作业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心理感悟、知识生成和心理技能提高,让学生突破自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文/ 李雪娇)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具有帮助学生有效消化知识、巩固与运用所学、进一步探究和拓展等功能。传统教学理念下的小学英语作业存在诸多问题,如书面作业多,口头作业少;
知识巩固性作业多,实践探索性作业少;
内容统一,分层作业少;
独立完成形式多,合作完成少等。优化小学英语作业设计对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对当前教育改革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性和实践性意义。基于此,本文谈谈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学科优化单元作业设计的策略。

基于学习目标整体设计单元作业

单元作业设计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下单元课程设计中主题探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首先要解读教材,分析语言内容在单元或模块中横向、纵向的联系,了解学生学情,以此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再依据教学目标设计符合教学内容、抓住重点、突出难点的课后作业,达到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理解运用知识的目的,以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分层设计理念关注作业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特定单元中每课时的作业要设计围绕同一主题、同一话题的关联性任务,这将有助于学生在主题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究。单元作业形式多样,包括听读、朗读、阅读、书写、制作等,内容则可以分为以教材为主的复习巩固类作业、以教材延伸为主的拓展延伸类作业、以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主的综合实践类作业。此外,作业设计不仅要兼顾形式的趣味性和多样性,还要关注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发展,单元各课时作业之间横向关联难度由低到高,逐层递进,尤其是拓展延伸类作业要分层次、有挑战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基于情境设计实践性作业

实践性作业要着眼于情景活动,注重唤醒对学生个体的潜能和情感。在从书本走向生活实际的过程中,为学生建构熟悉的情境,引导他们留心观察生活,在实践中获得启发。通过将一个个学生在生活中实际面临的问题融入作业,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媒介、全方位、多角度地解决问题,探索生活。

基于反思实施精准多维度评价

作业评价对于提升作业成效和促进学生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在单元大作业设计中,教师要明确题目评价的等级标准,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清晰认知不同等级作业的标准。这种评价方式改变了以往教师直接给出作业等级的方式,向学生明确评价细则,使他们在完成作业前便知晓评价标准和解决问题的方向,完成自我评价。自我评价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能力,为实现主动学习提供参考,为实现自我提高的脚手架,同时又帮助学生建立了自信,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通过反思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迁移创新能力。对于教师而言,作业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检测,更是教师诊断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估手段,为其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成为重要依据。

总而言之,小学英语教师需在当前“双减”政策背景下,减少机械性、重复性、抄写类作业,将高质量的作业设计与扎实的日常教学相结合,助力学生做到课上所学,课下所用,学以致用,最终形成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最大限度地增强英语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

(文/ 孟惠)

猜你喜欢作业设计教师最美教师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教师如何说课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艺术启蒙(2018年7期)2018-08-23设计秀海峡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有种设计叫而专Coco薇(2017年5期)2017-06-05作业故事大王(2016年7期)2016-09-22圆我教师梦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我想要自由儿童故事画报(2013年3期)2013-06-24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小哥白尼·军事科学画报(2009年9期)2009-09-14

推荐访问:作业 载体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