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及对策浅析

兰彩耘,夏江宏

(重庆市江津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中心,重庆江津 402260)

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农业科技园区是适应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的新模式,是我国未来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和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平台,是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的重要支撑,是探索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重要载体[1]。21世纪以来,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经历了试点建设(2001—2005 年)、全面推进(2006—2011 年)、创新发展(2012 年至今)3 个阶段[2]。重庆江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于2016 年1 月获国家科技部认定建设,2021 年12 月通过国家科技部评估为优秀,近几年来,园区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实施精准招商,壮大发展富硒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引领作用,切实抓好项目落地促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构建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体系,推动了现代农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1.1 基本情况

重庆江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围绕富硒农业,重点依托“2+3”产业体系,即花椒、柑橘两大主导特色产业和粮油、蔬菜、养殖三大基础产业,通过协同创新,实现富硒农业技术的组装集成。以建设“三区一高地”为目标,即高效农业示范推广区、农产品加工贸易区、城郊休闲体验区、富硒农产品科技研发高地,现已建成农业科技创新中心80 hm2、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基地0.1 万hm2和农业科技众创基地56.67 hm2。完成示范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0.84 万hm2,农产品加工贸易基地240 hm2和全域的农业休闲体验基地。目前,核心区建成面积0.1 万hm2、示范区面积0.92 万hm2,辐射区覆盖江津区及周边区县富硒农业产业基地40万hm2,间接辐射西南其他地区。

1.2 主要做法及成效

1.2.1 搭建平台,提升研发推广能力

园区不断建立健全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机制,积极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围绕花椒、柑橘全产业链注入科技因子,提供国内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沿信息和技术,实现科技元素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园区高效整合产学研协同创新资源,分别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中国柑橘研究所建立了花椒、柑橘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建立花椒活性炭技术研发中心、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合作建立重庆市中药研究院江津分院等12个技术研发平台。依托技术研发平台,加强科技研发及应用推广,建立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从而实现关键技术和关键环节上的突破,打破产业发展制约瓶颈,有效带动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园区累计引进推广津香橙、巨型水稻、冰菜等新品种40余个,研制花椒采穗机等7种新设备,自主或合作研发花椒油冷鲜榨提取、花椒枝料活性炭加工、冬虫夏草人工养殖等18项新技术,制定椒麻素提取等技术标准7 项,取得专利授权53 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27 项、发明专利25 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建成花椒产业大数据云平台和智慧监管、生产及产销服务体系。示范推广早熟九叶青、无刺花椒等新品种0.16 万hm2,宜机化种植、花椒带枝烘烤等推广面积达到0.2万hm2。

1.2.2 项目投入,解决产业技术瓶颈

园区累计承担和参与实施的各级农业科技项目139 项,项目经费1.5 亿元。其中实施“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立体监测与动态评估技术研究”“三峡库区晚熟柑橘冻害监测预警技术”等国家科技项目6 项,柑橘盆景产品试验开发项目、江津富硒水稻专有品种培育与应用试验等市级科技项目3项,水稻有机产品转化、花椒自动化采摘技术研究与推广等区级科技项目115项,各类科技项目的实施有效破解了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瓶颈。

1.2.3 品牌战略,提升农业质量效益

园区高度重视农业产品质量,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45 个(其中无公害173 个、绿色食品98 个、有机食品27 个、地理标志认证产品3 个),富硒农产品108个,注册农产品商标114个(其中重庆市著名商标8 个、江津知名商标33 个)。寿乡源牌多维硒米获评“特色硒产品”,是重庆市农业企业富硒农产品首次获得国家级硒博会奖项;
“中国生态硒城”地域品牌、“一江津彩”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辨识度逐步提高。通过品牌建设,聚焦主导产业优势,建立健全品牌强农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品牌建设,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品牌优势、市场优势,改变了产品知名度不高、品牌企业不多、缺乏吸引力的问题。

1.2.4 联结机制,实现全产业链创利益发展

园区探索建立了“新型双层经营模式”,采取“企业+家庭农场”的模式,由企业流转农民土地进行土地整治,完善灌溉、道路等基础设施,再将土地返还给农民进行日常经营管理,并由企业提供苗木、技术指导、农资配送、农产品加工、产品销售等全产业链服务,农民获得企业的返利,真正实现双层经营管理。2021 年,园区主导产业增加值35.5 亿元,比上年增长11%,带动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达到58亿元,带动就业人数1.1万人。

1.2.5 三产融合,聚焦聚力乡村振兴

园区不断推进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等环节建设,持续发展农产品运销、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并围绕富硒产业发展集“吃、住、游、赏、娱、购、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观光、采摘体验、休闲养生、文化展示等综合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花椒、柑橘、榨菜、水果等加工企业11 家,采取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建成库容量2 000 t 的冷冻冷藏库和年产1 000 t 的海鲜产品精加工生产线等。园区以科普教育和农耕体验为抓手,坚持“把田园当花园、园区当景区、产品当礼品”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金色黄庄油菜花节”“生态年猪节”“草莓采摘节”“稻田音乐节”“乡村马拉松”“乡村520相亲节”和“富硒西瓜品尝大赛”等大型乡村旅游主题活动逐渐兴起。黄金硒瓜、富硒SOD 葡萄、东魁杨梅、台湾牛奶草莓、无籽沃柑、富硒蓝莓等采摘活动吸引区内外的广大市民。园区积极推广物联网技术和发展电子商务,引进了“重庆富硒网”“京东江津硒货淘宝旗舰店”“淘实惠”“供销米客”等电商平台,实现了农产品线上交易。

1.2.6 育才引才,强化创业创新发展

园区积极培育和引进人才,不断完善园区人才体系。园区现已有专业技术人员140 人,先后承办花椒/柑橘产业发展论坛、富硒产业大会等全国性大型学术交流会,吸引国内外知名专家42 人次,先后邀请52位专家、教授到园区举办培训讲座210 次、培训2 000人次。通过与农业院校和职业院校合作,开展流转土地后农民就地转岗培训,培训农村实用人才5 540 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 500 名。园区建成重庆市首批农业“S&T+众创空间”,现有花椒、柑橘、水稻等创客18 人;
建成2 个农业科技孵化基地,吸引科技人员、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62个经营主体到基地进行创业孵化,孵化项目63 个,面积达到100 hm2。与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共建13.33 hm2农业科技孵化园,现已吸引20 余名农业科技人员、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到孵化园开展创业创新。园区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进村帮扶专项计划,选派市、区两级科技特派员32 名进驻到园区科技示范基地、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业技术服务。

2.1 农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

受经济下行、疫情原因、能源危机等影响,园区农业企业的土地、设施、劳动力、农资等成本居高不下,加上农产品受市场波动、自然灾害等多方面影响大,农业企业频繁受损,无补贴或保险支撑,园区农产品销售均有所下降。

2.2 生产管理水平尚需提高

园区大部分企业仍然采用传统农业种植管理和经营,还有从业人员是从建筑行业、工业等领域转投到农业产业中的,真正懂农业产业和农村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园区多数粮油生产方面基本实现机械化,但其他产业,如花椒采枝、柑橘采果、蔬菜收割等,需要人工操作的环节较多。

2.3 农业企业融资难度大

虽然近几年农村金融发展很快,农业领域里的融资规模、融资普及率都在提高,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成功案例和很多好的发展模式,但总体上看,“三农”金融的成功模式仍主要是局限在某一个产业、某一个地域,普及率并不广,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2.4 三产融合深度有待挖掘

园区绿色花椒和晚熟柑橘作为主导产业,产量较大、产值较高,但其产业链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不到位,导致价值链提升不足。园区农产品加工业不多不强,特别在要素资源利用、科学技术研发、加工链条拓展、产品类型开发等方面存在不足。江津有长寿之乡、中国花椒之乡、中国柑橘之乡等美称,但园区在挖掘具有江津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产品方面还做得不够。

2.5 利益链接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园区企业与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运行机制。目前,绝大部分企业和农户之间仅存在土地流转和用工关系,此种模式下,会带来一些问题,如农业企业管理难,偶尔会发生农民阻工、偷盗、占地等。

3.1 围绕特色优势产业,打造标准化产业基地

加快优势产业提档升级。积极促进园区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加强对花椒、柑橘等优势产业的品种研发,充分延长花椒、柑橘产业链,建成延后伸、横向配套、紧密关联、高度依存的全产业链。通过建设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绿色化、智能化的生产基地,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打造“第一车间”“原料车间”。立足江津区位优势,依托产业基地和双福国际农贸城,鼓励和引进企业发展中央厨房、预制菜产业。不断引导农业企业实施农产品健康化、标准化,抓好农产品品牌建设,依托“一江津彩”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中国生态硒城”地域特色品牌影响力,着力发展“三品一标”,培育壮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农产品品牌体系。

3.2 做强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平台,应用推广智慧农业

依托与科研院所共建的杂交柑橘技术研究院、花椒研究所、富硒食品研发中心等研发平台,加强优新品种选育、优质丰产栽培技术集成、富硒资源开发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增强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加强基于物联网的农业感知技术、基于大数据的农业分析技术、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技术等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全面深度融合,发展智慧农业。搭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核心区重点开展5G、云计算等新技术,实现地理信息服务、位置服务、分析服务、气象服务、数据协调服务、产品信息服务等功能,构建智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3.3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扶持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深入调研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状况,及时回应企业诉求,并帮助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积极向上争取政策、项目、资金,倾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强化政策宣传,及时为园区企业解读涉农创业创新扶持政策,指导创业扶持项目申报、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等。不断探索新发展模式,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民宿、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

3.4 探索农业农村改革,促进增收致富

不断创新联农方式,以推动“三社”“三变”改革为契机,鼓励企业发展实施适合村级发展的项目,探索农业企业与农户合股、“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企业采取订单生产、合同契约、保护价收购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建立分工协作、利益共享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使企业真正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生力军,增强产业发展动能。持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充分发挥好农业信贷担保作用,推动大棚、圈舍、农机等管理设施设备,农业专利、知识产权及土地经营权等依法合规抵押融资。稳步推广农业保险,鼓励保险机构试点运行新产品。持续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等改革,盘活“沉睡”资源。

猜你喜欢江津花椒柑橘我国古代的玫瑰:花椒基层中医药(2021年8期)2021-11-02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基层中医药(2021年10期)2021-06-05江津区科协全新打造《科普江津》栏目电脑迷(2020年10期)2020-12-17当前花椒价格走低 椒农如何积极应对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12-15一山一水皆诗情——重庆市江津区蔡家真开展诗教工作纪实中华诗词(2020年5期)2020-12-14——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内文第 52 ~ 58 页)图版">三峡库区县域土地生态红线划定研究
——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内文第 52 ~ 58 页)图版广东农业科学(2017年10期)2018-01-25摘花椒作文通讯·高中版(2017年11期)2017-12-20花椒泡脚好处多海峡姐妹(2017年9期)2017-11-06江津区经信委关工委的爱心篮球板让山区孩子更快乐下一代英才(2016年4期)2016-11-19柑橘大实蝇综合治理湖南农业(2016年3期)2016-06-05

推荐访问:江津 重庆 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