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融合的路径

林静雯 王冰 牛之欣 魏建兵

(沈阳大学,辽宁沈阳 110044)

随着时代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1]。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全过程,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用型人才的有力保障[2]。地方高校在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时,要突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线的培养模式[3],把思政教育贯穿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全程,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和持续改进,以提升思政教育有效性。这也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因此,探索地方高校思政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能帮助高校培养更多更好的促进行业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应用型人才[4]。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融入思政教育的创新研究,能为建设中国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实践依据,为创新社会主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理论支撑。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些重要指示为推进高校思政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广泛共识[5]。

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地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命题[1]。调研发现,目前国内一些地方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存在培养模式落后、教学体系不合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学科结构和专业建设不匹配、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思政教育融入教学环节路径不明确等一些关键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特别是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一些高校原有的、明显落后于新时代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已成为制约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

高校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最有效途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渠道。积极开展思政教育,已成为高校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国内很多高校在思政教育建设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许多研究指出,在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中展开思政教育路径探讨,是思政教育系统工程中最关键、最核心、最难解决的问题。因此,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已成为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殊性,顺应新形势下国家提出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在思政教育创新实践引领下,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辟富有创新意义和实践空间的思政教育新路径,构建更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当下应用型教育亟待探讨的改革课题。目前,国内高校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特别是对于思政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少有研究涉及。

在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可进行“四个层次一体化”培养模式创新构建研究,即“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层次一体化”“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层次一体化”“学科建设—实践教学层次一体化”“素质教育—实践育人层次一体化”。在创新四个不同层次培养模式基础上,通过教与学的路径,把思政教育有效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模式的创新内涵和思政教育融入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见图1。

图1 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培养模式的内涵和路径

(一)创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一体化”培养模式,探索强化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1.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实现学生四年学习中实践教学常态化。四年中,通过认识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实践—专业实习—综合设计—综合创新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训链条,创新递进性提升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通过这一有效路径,促进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有效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教师将课堂学习的理论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重点训练学生分析相关知识点在实际生产中如何扩展应用,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思维和应用能力,高效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技术开发等实践能力。同时,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将价值观教育与实践教学任务紧密结合起来,自觉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积极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感染学生。

2.树立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 成果导向教育)教学理念。在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打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界限,实现专业核心理论课程100%与课程实验、课程实践、课程设计等实训环节相结合,创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培养模式。通过这一有效路径,将理论课堂的思政内容拓展到实践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的思政建设。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实际工程中的专业前沿技术,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的情怀,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树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学习的决心。以爱集体为主线,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持续提升思政教育在实践课程中的综合效应,实现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辩证统一,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学习成果。

(二)创新“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一体化”培养模式,探索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培养职业道德的有效路径

1.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离不开社会参与和企业参与的理念,以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为依托,建立校企双导师制。聘请有一线实践背景的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实践课程教师,安排学校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进入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并紧密结合产业需求开展校企合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创新与企业共同建设实践课程的培养模式。通过这一有效路径,在面向生产、建设、管理的一线教学中,实现所有中青年教师都有企业和行业经历,提高地方高校教师(特别是中青年博士)的实际工程指导能力和工程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发挥校企合作平台的优势,由企业方面确定相应的课程思政内容,持续提高教师思政修养,确保教师发挥强大的职业行为导向和职业价值引导作用。

2.以职业价值观为导向,以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强化校企合作中的思政教育建设。通过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设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实现与企业合作开展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创新校内与校外紧密结合的企业化实践教学培养模式。通过这一有效路径,邀请企业参与到大学生实践教学课程思政中来。在岗位实践教学和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重点训练学生工程方面的就业能力、职业能力,缩短与社会和企业磨合的时间。将职业道德和素养教育渗透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全过程,引导学生弘扬工匠精神,增强爱岗敬业的职业责任感、“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和勇挑时代重担的使命感。持续提升思政教育在教学中的积极效应,达到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培养职业道德的双重目的。

(三)创新“学科建设—实践教学一体化”培养模式,探索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培养科学求是品质的有效路径

1.秉承一流专业建设与一流学科建设融合理念,依托一流学科资源,实施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工程,打造一支教学科研一体、专兼结合的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优秀师资队伍。动员所有优秀科研人员全部参与本科实践教学,实现依托一流学科的优质科研资源为本科实践教学服务,创新学科和本科实践教学相融合的培养模式。通过这一有效路径,以学生科研导师制、科研分组为抓手,吸纳本科生参与教师重大科研项目或国际合作项目。利用科研人员特别是年轻的科研人员留学国外的经历,激发广大学生报效国家的热忱。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观、最深远的。教师用自身的科研品质和敬业精神感染学生,就是将无形的思政内容融入有形的育人实践的过程。

2.突出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以促进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攻坚克难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中心目标。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以科研促进教学,打通学院科研平台与教学平台的界限,实现地方高校优势学科和专业建设相互平衡、共同发展,创新学科平台与本科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平台相融合的培养模式。通过这一有效路径,充分发挥教师科研育人作用,鼓励本科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科技竞赛、科研小组和毕业设计(论文)等活动,吸纳大二以上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以指导教师科研项目为背景,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确保本科生有多项省级以上成果产出。将我国日新月异的前沿科技和与时俱进的科研成果介绍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将提高学生科研创新实践能力与培养诚、信、勤、慎的科学品质融为一体。提升思政教育在地方高校创新实践教学中的持久效应,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科学求是品质的综合培养。

(四)创新“素质教育—实践育人一体化”培养模式,探索强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培养政治素养的有效路径

1.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德才兼备为导向,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主线,调动全员力量协同育人,将实践育人纳入教学体系。通过发掘一切育人因素,发挥党政领导干部队伍、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等“三支队伍”的中坚作用,实现全方位、立体化育人,创新素质教育和实践育人一体化培养模式。通过这一有效路径,以教师的人格魅力、道德观念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与信息素养,突出专业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学相长,使教师不断开阔眼界,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真正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满足新时代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求。持续探索思政教育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培养具备良好政治素养的应用型人才。

2.以思政教育为宗旨,挖掘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的深层内涵,丰富育人形式。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能力、知识、素质教育融合于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实践课三个模块,使三个模块课程形成一个整体。充分发挥三个模块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作用,创新素质教育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通过这一有效路径,以班导师制度、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等形式,把党的知识教育、团的主题活动与具有先进性、导向性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到实践中去亲身体验。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从而产生紧迫感和危机感,不断积累社会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养毕业生敬业、务实、严谨的工作态度,提升本专业领域的业务能力,用学生培养质量维护高校的良好声誉。

猜你喜欢应用型育人思政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2020年1期)2020-07-24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2017年6期)2017-11-09

推荐访问:路径 融合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