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医疗器械类专业工匠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路径探究

王学亮 程义民 楚绪乾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山东 威海 264210

医疗器械行业是保障人民健康的支撑力量,是构建医疗保障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和防控重大疫情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国内新冠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国民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5G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数量持续增长。据统计,2017—2021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从4 435亿元增长至9 640亿元,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从16 124家增长至28 278家。预计到2030年,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超过20 000亿元,2020—203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将达到11%。国家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高度关注,2021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等10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强调到2025年要实现医疗装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主流医疗设备基本实现有效供给,并围绕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健康促进、养老等各方面医疗装备提出了7个重点发展领域,提出了“十四五”期间重点任务。在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的双重驱动下,高职院校医疗器械学科迅速发展,医疗器械类专业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

2.1 为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升级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亿人,占7.5亿就业人员的26%,高技能人才超过6 000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30%,与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医疗器械行业综合了医药、机械、电子、智能控制等多学科的先进技术,是资本和知识密集型的高新科技行业[1]。行业从业人员既需要具备医药、机械、市场营销、电子、智能控制等多学科的综合知识,还需要有长期的行业内实践经验。所以医疗器械行业专业工匠型人才不仅需要有精湛技艺,更需要有以精益求精为核心的工匠精神等职业素养。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医疗器械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供需情况总体呈现供给不足和需求旺盛两种态势。一方面,虽然高职院校培养的医疗器械类专业毕业生数量在不断增加,但由于很多毕业生的实践技能较低,致使相关院校学生就业率低;
另一方面,企业对医疗器械类专业功底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设计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需求旺盛。在当前医疗器械行业升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只有根据医疗器械行业的岗位需求,创新医疗器械类专业教育,才能提高高职院校工匠型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加快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创新步伐[2]。

2.2 增强高职院校办学的文化软实力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10月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增强新时代高职院校办学的文化软实力提出了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是我国职业教育进入系统性改革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只有把文化建设列入教育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使工匠精神的培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工匠型人才培养与办学宗旨、教学理念、理想信念等充分融合,才能让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成为行业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复合技能的人才。在新工艺的应用和技术技能的转移过程中,高职院校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因此在培养工匠型人才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对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技术技能的传承与创新力度,以及职业素养培训和创新创业活动能效[3]。

2.3 促进工匠型人才个人发展

根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22年我国应届大专毕业生的人数已经超过650万,占高校毕业生总人数的61%。其中,农村户口学生在职业院校学生的比例超过70%。职业教育的培养和技能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这对于职教学生的个人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每一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都要从“准职业人”变成“职业人”,其专业素养对产品服务的质量至关重要。因此,以工匠精神作为核心的职业精神,将成为合格职业人所需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石。当前,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高科技的医疗器械类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青睐度不断提高,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通过在职业教育中培养工匠精神,毕业生可以实现个人职业发展与企业就业需求更好地衔接,使“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职业教育理念得到充分实现[4]。

3.1 高端与综合交叉

工匠型人才是在某一专业、领域具有高水平技术技能的从业者,这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知识的支撑。高等职业教育工匠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对知识的专业性和基础性有更高的要求。目前,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与医疗器械行业迅速发展,对从业人员知识储备、就业技能的高端性和交叉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高职院校的教与学成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 理想信念与技能并重

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发展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催生了现代意义的职业教育,使职业学院学生的培养转向了规模化和制度化,因此职业教育从一开始就以培养技术人才为目标。但以往职业教育过分注重对人才的技能训练,一定程度上忽略理想信念的培养。虽然职业技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职业教育的理想信念维度同样不可或缺。

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要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工匠型人才,就应当厚植爱国爱民的情怀,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加强对政策理论的学习领会,培养优良的政治品格。

3.3 专研与创新融合

专研与创新融合是将传统工匠精神与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经验相结合。新时代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培养一大批实践技能突出、具有娴熟技术、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匠型人才。医疗器械行业工匠型人才既要具备优秀的实践技能,同时也要善于攻坚克难,解决实际问题,在推动技术技能创新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还要能够带领团队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对从业者的要求日益提高,从业者只有具备较强的迁移和创新能力,树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工匠作风,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才能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建设品牌强国。

4.1 工匠文化氛围缺失,协同育人存在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方面,社会对于工匠精神和工匠人物的关注度不高;
另一方面,受以技能型工人为代表的现代工匠的薪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影响,社会对于工匠精神和工匠任务的价值认同不高。部分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设计和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将工匠精神的培育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相结合,造成人才的培养陷入缺乏完整的知识体系、熟练的职业技能的困境。

4.2 教学方法滞后,工匠精神的培育缺乏实践性

尽管高职院校一直在进行实践探索,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但提高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填鸭式”教学和书本式教学占主导,学生专业课学习的有效性被忽视,“先讲后听”“先记再学”的教育教学方式仍普遍存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参与感,主观求学的能动意识淡薄,虽然高职院校在职业技能的学习中不断融入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培养仍缺乏实践性。

长此以往,造成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工匠意识薄弱、专业发展能力不足、就业热情不高等问题,难以适应国家发展对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4.3 生源基础知识仍需厚植,职业认同感低

高职院校工匠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与先进技术的发展相结合,以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为成长赋能、成才增智,这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对职业技术教育缺乏兴趣和认同感低等问题,表现为课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低,旷课现象严重;
课后学生不能按时提交作业,考试纪律较差;
而且课余大部分时间从事与学习无关的活动等[5]。究其原因,一是缺乏明确的理想信念,没有足够的动机驱动其主动学习技能;
二是受“混文凭”思想影响,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能力较差;
三是对所学学科缺乏深入了解,职业认同感低;
四是原有知识能力基础较差,学习知难而退,缺乏韧性。面对以上现象,许多高职院校制定了明确而严格的规章制度,但形式大于内容,成效不佳。

5.1 工匠文化氛围营造——淬“匠心”

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因此,高职院校在工匠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文化建设和工匠精神的有机融合。一方面,要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利用丰富多样的活动来营造淬“匠心”、铸“匠魂”、锻“匠人”的校园文化氛围。例如,将医疗器械企业的劳模、技能大师请进校园,举办大国工匠先进事迹报告会,通过与大国工匠面对面交流,可以使学生真实地了解医疗器械企业的情况,树立为国争光、甘于奉献、勇攀高峰的人生理想,明确自身在医疗器械企业职业发展方向;
打造工匠型人才的多媒体传播平台,通过开通广播平台、微信公众号、抖音公众号等,多渠道、多媒介传播工匠精神;
打造“我眼中的大国工匠”思政课堂,组织师生共同参与,深度挖掘和整理我国知名大型医疗器械企业工匠人物与工匠事迹。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全面统筹和布局物质文化设施和资源,结合学院本身的校训、校风、专业特色等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彰显匠人文化特色与精神内涵。学校整体性布局应该体现工匠精神,如在校园内摆放工匠名人的雕塑、壁画、名言等,修建工匠文化长廊,充分利用校徽、校训、校歌等的激励作用,为工匠精神的传播和工匠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5.2 崇德尚技思维养成——铸“匠魂”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培养工匠型技能人才,德育是首要,也是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工作者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高职院校医疗器械类专业工匠型人才培养体系只有将工匠精神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充分融合,才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符合新时代的要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构建思想政治课三维体系。高职院校应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结合,注重构建立体化、系统化的思想政治课题体系,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主导教育功能和隐性德育功能。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质课和专业课更全面、系统地结合起来,筑牢崇德尚技思维,进而助力工匠型人才的养成。

5.3 发挥职业技能竞赛能效——锻“匠技”

高职院校在创新培养工匠型人才的过程中,既要抓住职业技能竞赛在高质量工匠型人才培养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并将职业技能大赛打造成核心教学平台,又要将岗位专业技能培训与工匠精神充分融合,推动工匠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建立职业技能竞赛平台。以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前沿为导向,将医用电子仪器维修技术职业技能竞赛与日常教学活动有机结合,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和引导机制,及时发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指导高职学院有针对性地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配备适合工匠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举办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并辅以合理的激励机制,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比赛,取得收获,让高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得到充分发挥和激励。比赛中学生在发现自身薄弱点的同时,也能为获得个人和集体的荣誉感而不断努力,这对于工匠精神的培养具有正向激励作用,甚至可能开启学生的职业生涯。高职院校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不断创新和发展工匠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深化工匠精神教学实践,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5.4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铸“匠人”

培养工匠型人才需要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需要多方的合力,高职院校应该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性和优势,构建完备的校企协同、企业深度参与的工匠型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打造校企共创、共建、共享的协同育人基地,做好“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共建教学团体,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工匠代表到学院授课,校企深度融合共建校外顶岗实习平台。首先,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导和领先优势,协助高职院校明确医疗器械类企业岗位需要和人才标准,了解医疗器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使高职院校及时更新人才培养体系,满足行业需求,以产业技术为依托,聚焦重点专业,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合理调整专业办学结构,开设和发展特色专业,使高职院校的工匠型人才培育模式更具科学性。其次,发挥企业资源优势,充分依靠医疗器械高技术产业的人力和财力资源以及管理经验,使校企协同培育人才的体系得到保障,提高企业参与工匠型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使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能真正为企业所用,为校企共育工匠型人才开创新局面。再次,要充分发挥医疗器械企业文化能效,将严谨、细致的企业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精益求精、吃苦耐劳的工匠品质,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不断追求敬业品质和专业素质。最后,要注意根据相关院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设置合理选择合作企业,因地制宜,针对医疗器械类专业工匠型人才特点,可在全国或者区域内选择比较有影响力的企业进行合作,助力高职院校医疗器械类专业工匠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和发展。

猜你喜欢医疗器械工匠技能90后大工匠国企管理(2022年3期)2022-05-17工匠风采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3期)2021-11-19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医疗装备(2020年10期)2020-06-13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2019年3期)2019-07-31工匠神形当代工人(2019年11期)2019-07-10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简介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2018年6期)2018-12-28劳动技能up up!小学生作文(中高年级适用)(2018年5期)2018-06-11秣马厉兵强技能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拼技能,享丰收学苑创造·A版(2017年6期)2017-06-23工匠赞大江南北(2016年6期)2016-11-21

推荐访问:工匠 人才培养 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