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视化分析

张艺萱,杨蕊,张春畅,韩林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073;
2.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73;
3.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1617

带状疱疹是人体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皮肤和神经受到隐匿的病毒侵害而发生的急性疱疹性疾病,常伴随一系列后遗症,后遗神经痛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后遗症之一,持续时间较长[1-2]。

目前,西医常用药物为阿米替林、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卡马西平等,然而这些药物都易于出现肝肾损伤、皮疹、心血管疾病等不良反应[3]。针灸疗法安全性较高、疗效显著,目前关于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研究较多,但还缺少系统的梳理分析。笔者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从该领域发文量、核心作者群体、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和聚类等角度,采用CiteSpace软件对期刊文献进行分析整理,以期掌握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现状,为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1.1 数据来源本文数据从中国知网获取,检索方式为“主题”(精确),检索词为“(针灸 OR 针刺 OR 灸 OR 电针)AND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检索截止时间为2022年9月22日,剔除会议、报纸、征稿通知等文献,最后筛选出974篇文献,提取文献信息并保存为Refworks文本格式。

1.2 研究方法采用Citespace 6.1R2软件分析数据,绘制相关主题图谱,设置时间分区为1年,剪切(Pruning)采用Pathfinder法,对研究作者、研究机构以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

2.1 文献总体情况及年发文量分析我国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研究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即1993年至2004年的起始阶段、2005年至2011年的快速增长阶段、2012年至2022年的波动发展阶段,表明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重视,但近几年有回落趋势,说明针灸治疗PHN 的研究进入瓶颈期,缺乏创新点,见图1。

图1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文献总体情况及年发文量

2.2 文献研究机构分析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研究机构图谱Nodes(节点数)为489,Links(连接数)为174,Density(网络密度)为0.001 5。Density数值可反映研究机构的分布密度,该值仅为0.001 5,表明我国针灸治疗PHN领域研究机构较分散,尚未形成大规模、跨地域研究网络,其中发文量前5的机构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与广州中医药大学联系紧密,共同开展研究;
黑龙江、天津、广西三地均是以中医药大学为中心,联合各个附属医院共同研究,见图2。

图2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研究机构分布图

2.3 文献研究作者分析纳入的974篇文献共涉及592名作者,其中发文量最多的学者是林辰,共发表8篇研究性论文,发文量≥3篇者共17名。根据赖普斯定律[4],可以推定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研究的核心作者,计算公式为:M≈0.749√Nmax(M为论文篇数,N为统计年限中最高产作者的论文数),如果论文发表数量≥M值,则视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根据软件分析结果,N取值为8,计算得到M≈2.12,四舍五入后为2,可知发文数达到2篇及以上者为该领域核心作者,经统计领头学者共有106位。根据赖普斯定律,学科高产作者群形成标准为核心作者发文占总发文量50%,而该领域核心作者发文数仅占论文总数的25.2%,说明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研究人员比较分散,各研究人员发文量相差不大。其中以张红星、刘银妮为代表的团队[5-6]主要研究内容为电针夹脊穴结合穴位注射、围刺等其他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
以林辰、陈攀为代表的团队则针对壮医药点线灸疗法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涉及作用机制[7-9]、疗效观察[10]、安全性[11]等。

图3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研究学者分布图

2.4 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反映了文章的核心内容,追踪高频次、高中心性的关键词可发现该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关键词共现图共有558个节点、1 471 次连接,网络密度为0.009 5,说明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研究的范围较广,研究分支较多,方向分散,见图4。将内容相似关键词进行整合,得出前10名高频被引关键词排序表,见表1,由排序表可知,作为与主题研究相关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等关键词,是研究的重点,其频次和中心性较高;
以刺法、灸法为研究对象,“电针”“围刺”“火针”“穴位注射”“拔罐”等关键词被引频次较高,说明这些是临床常用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手段;
以腧穴为研究对象,“夹脊穴”被引频次较高,夹脊穴位于督脉和膀胱经之间,沟通两经气血,针刺相应神经节段的夹脊穴,可以阻滞神经痛觉纤维传导[12-13],临床常结合电针增加镇痛效果;
以研究类型为对象,“综述”“临床观察”等关键词被引用频次高,表明目前研究多为临床疗效观察或系统综述。

表1 高频被引关键词排序表

图4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关键词共现图

2.5 关键词聚类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疱疹”“综述”“围刺”“针刺”“针灸”“神经痛”“电针”“后遗神经痛”“艾灸”等为排名前10的聚类,反映了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研究热点,聚类大小代表聚类中包含的文献量,见图5。

图5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关键词聚类图

2.6 关键词突现分析在某一时段内引用、检索频次急剧上升的情况可被概括为关键词突现,用于直观展示该领域内的热点主题,可为学者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将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领域的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得到排名前17的突现关键词,见图6。从图中可以发现,“针灸疗法”“神经痛”“带状疱疹”在该领域关注度最高,关注时间也相对较长。“热敏灸”在2018年成为突现关键词并一直持续至2022年,说明热敏灸是最近的研究热点。2020年开始,“临床疗效”“疗效”成为突现关键词,表明最近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临床疗效评估。因此,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可能会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

图6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关键词突现图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后持续一个月以上的神经性疼痛,性质可为烧灼痛或撕裂样或刀割样痛[14]。中医认为,本病本虚标实,病机为疱疹余邪留存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久病耗伤阴血,不荣则痛[15]。针灸治疗PHN取穴多以病变局部皮损区及神经支配相应节段华佗夹脊穴为主,再配以辨证取穴;
刺法多采用电针夹脊穴、阿是穴围刺、艾灸或刺络拔罐等,治疗方法多样且均能收到良好疗效[16-17]。

本文通过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的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展现了国内针灸治疗PHN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动态。结果显示,本研究领域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研究机构和作者分布较分散,跨地域和跨团队合作较少。通过对关键词共现图分析可知,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针灸、电针、火针等是高频被引词,表明主要研究方向是针灸结合或不同针刺疗法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分析[18-20]。通过分析关键词突现图谱,可以预测针灸治疗PHN的未来发展趋势,“热敏灸”“临床疗效”等是近五年来明显增多的关键词,表明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以及其临床疗效分析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学者可重点关注。热敏灸是陈日新教授创新的一种艾灸方式,是采用艾条温和灸体表“热敏化穴”,加速经气传导,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的新型艾灸疗法[2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其优势病种[22],例如刘明强等[23]研究发现,热敏灸联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更显著,不良反应更少;
严张仁等[24]发现,热敏灸配合热奄包可明显减轻PHN患者疼痛,改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总体来说,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研究日趋成熟,研究方向分支较多,范围较广,但仍有不足和提升空间,具体阐述如下。

3.1 目前研究不足

3.1.1 研究团队规模较小,缺乏跨地域合作从研究作者及机构网络图谱的分析可见,针灸治疗PHN领域形成了分别以林辰、张红星、杜艳等为核心的主要研究团队,但主要呈现小聚集、大分散的形势。为提高该领域研究水平,应该强化高发文量学者间沟通交流,开展相关跨地区学术会议,逐步构建大规模学者研究网络。

3.1.2 民族特色针灸疗法推广力度较弱从研究机构图谱可以发现,广西中医药大学是排名前三的发文机构,而其中壮医特色疗法治疗PHN 的研究占据总文献的80%以上,其中涉及壮医药线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25]、作用机制[26-27]、名医经验[28]等,说明临床运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PHN在广西已经基本成熟。而我国其他地区研究机构鲜有关于该民族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研究,未来应积极开展跨地区学术交流、加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PHN的推广。

3.1.3 未形成规范化腧穴配伍原则电针夹脊穴治疗PHN 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中[29-30],根据疼痛部位神经节段选择相应的夹脊穴治疗,已基本形成选穴原则,即头面部为C3-C6;
颈肩和上肢为C6-T4;
胸胁部为T6-T8;
腰腹部为T6-L5;
下肢为L1-L5。但是在其他腧穴配伍治疗PHN的选穴原则方面研究较少,有学者总结选穴规律发现,临床主要配伍穴位是阳陵泉、足三里、合谷等,选穴所属经络多为肝胆经以及脾经[31-33],但这些研究均是基于文献计量学,统计相关研究常用选穴而得出的规律,缺乏关于不同配穴治疗效果间比较的临床对照研究。

3.1.4 缺乏针灸刺激量与镇痛效果间关系的研究“电针”“火针”“艾灸”均是被引频次较高、中心性较强的关键词,说明以上均是临床常用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方法,因此,探究各种针灸疗法的刺激量与镇痛效果间的关系,规范化各种疗法就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朱敏等[34]对比分析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使用数据后,发现常用仪器为G6805电针仪,频率为2/100 Hz的疏密波,强度以个人耐受为度。李宁等[35]探究发现,温针灸3壮较1壮、2壮镇痛效果更明显。然而目前关于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缺乏更多关于其他疗法刺激量的研究,比如刺络拔罐留罐时间、毫针捻转手法操作频率、围刺针具数量等,而这些因素可能与针刺镇痛效果密切相关。

3.2 未来研究展望

3.2.1 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创新传统针灸疗法随着先进医疗仪器的发明,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应不再拘泥于毫针、火针、艾灸等传统疗法,结合现代医疗技术,提高针灸的疗效和精度,将会成为未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趋势,例如赵爽[36]将毫火针结合氦氖激光治疗PHN;
浦少锋等[37]在超声引导下应用浮针治疗PHN,可明显缩短治疗周期,延长镇痛时间;
邹洪等[38]利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针刀治疗PHN,较口服加巴喷丁疗效更为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

3.2.2 建立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目前对PHN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并不统一,以反应镇痛效果的VAS 评分为例,有研究规定[39],显效为VAS评分较前下降80%以上,有效为降低20%~80%;
有研究则规定[40],显效为VAS评分下降70%~90%,有效为VAS评分下降30%~70%;
还有研究规定[41],治愈为治疗后VAS评分<2分,有效为VAS评分3~5分。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会造成不同疗法间的比较缺少可比性及可信度。建议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结合VAS评分,制定相关标准。

3.2.3 加强针灸治疗PHN机制方面研究从关键词共现可以发现,研究多集中于临床经验及临床疗效观察,针灸治疗PHN机制方面较少。目前关于针灸作用机制的文献[42-43]多是比较治疗前后的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或免疫相关因子IL-2、IL-4及TNF-α等,而关于针灸通过特定信号传导通路,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动物实验研究较少,例如王鑫栋[44]研究发现,火针能通过cAMP/PKA通路发挥镇痛作用。未来学者设计实验时,动物模型可以选择RTX(腹腔注射树脂毒素)模型或VZV(腹腔注射树脂毒素)模型等常用PHN 动物模型[45],基于WNT信号通路[46]、海马TMEM126A/CD137L[47]等针灸镇痛可能起效的信号通路,探寻针灸治疗PHN起效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提供真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验案中国民间疗法(2021年16期)2021-11-04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中老年保健(2021年9期)2021-08-24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后遗疼痛的临床观察中国民间疗法(2021年9期)2021-07-22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1年2期)2021-03-29治疗眶上神经痛首选针刺基层中医药(2021年7期)2021-03-26三黄膏治带状疱疹有奇效基层中医药(2018年6期)2018-08-29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中成药(2017年8期)2017-11-22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6年2期)2016-05-14一部治疗带状疱疹的创新之作——读《带状疱疹治疗学》有感中医研究(2014年10期)2014-03-11

推荐访问:带状疱疹 可视化 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