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外来务工人员的问题分析及引导路径

何慕琦 邓琼飞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海南 三亚 572000)

广州是我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而珠三角则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一个地区之一,所以对人口的吸引力非常强,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初,广州承接港澳台以及海外投资建厂,形成早期的“工业强市”,经济发展出现了巨大的劳动缺口,外来务工人员也因此主要来自于全各地,为广州的经济崛起提供了重要的劳动力资源。是广州社会重要的新兴力量,其精神和物质生活状况关系到广州尤其珠三角未来的发展。务工人员目前在广州人处于处于劣势地位。一方面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及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另一方面由于城市自身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在政策、教育、医疗等方面并没有涉及到外来务工人员。外来务工人员日益成为广州社会治理不可忽视的一部分。2016年市政府通过了《广州市来穗人员融合行动计划(2016—2020年)》,该计划目的是通过政府牵头将外来务工人员积极融入本地的经济、文化、人文等方面,确定外来务工人员能够适应就业岗位和就业要求的转变,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和精细化工种。要发挥好城市的功能,就要结合外来务工人员基本社会关系、主要特征与需求等,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的调查与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为创建平安城市、减少社会排斥、提升社会凝聚力和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基础。

根据《关于广州市外来人员人口管理市的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19年,全市流动人员已接近990万,户籍人口620万人,总量持续上升。根据年龄分组,外来人口中15—34岁年龄组占人口的74.86%,外来人口最多的是白云区,共170万人,其次为番禺区、天河区、海珠区,4区外来人口共有540万人,而区内交通便利的城中村往往成为他们的聚集之地,列如人和村、车陂村、员村等,住房问题是外来务工人员最大的难题,由于其户籍非本地居民,他们往往会被排斥在城市住房体系之外,在城市奉献多年却不能享受经济适用房和购买房的权利(非本地居民需缴纳5年以上社保方可有购房资格),政府出台最低收入阶层的廉价住房体系已经是迫切需要。加之他们文化水平主要是初中学历,对于在广州定居有一定的难度,住房问题直接影响外来人员下一代就读问题,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在户籍地区就读,这也是留守儿童出现的原因。城中村成为其选择原因除了便宜的户型房之外,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城中村由老乡照应。990万外来人员,其中广西、湖南、四川三省外来人员居多,来自不同省份的外来务工人员的性格差异和生活差异较大,外来务工人员更愿意与同一省籍的老乡交往,与本地居民联系就会相对较少,不利于实现多元文化共融。由于外来人员身份的特殊性,其生存状态与本土居民人有所差距,探究外来务工人员就业保障、自身主观原因等,提出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生存中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等对策。

(一)归宿感不强,认同感低

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都是来自乡村,他们的生活习惯与户籍居民有所区别。他们一只脚踏入农村,而另一只脚却还在农村,城市不过是他们离家别井赚钱养家的地方,他们热爱的是土生土长的家乡。外来务工人员都会选择城中村、同乡村为主。蜗居在城中村每天住宅与公司两点一线,娱乐消遣似乎与他们格格不入。中国有句老话,“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外来务工人员更乐意与老乡来往,遇到难题他们通常寻求工友或者老乡帮忙,交友同质性高,这也是广州会出现某些“河南村”的原因。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数从事基层工作,无固定收入,经济来源少,工作时间较长且不稳定,能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社会组织、社区活动或者各类文化促进活动的人较少。在本地人脉资源、生活形式与本土交融不多,生活状态单一,导致其对广州归属感、认同感不强。

(二)社会地位低下、生活水平差

根据《关于广州市外来人员人口管理市的调查报告》显示,省外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水平以初中为主,省内的外来人口以高中学历居多,文化程度低限制他们选择工作的余地,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于城市低端服务型行业,为城市第二第三产业提供不可或缺的廉价劳动力,补充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岗位空缺。某些城市居民会用“有色眼镜”看待外来务工人员,更有一些老一辈城市居民明确提出不希望外来务工人员成为家庭成员。广州市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外来务工人员的贡献,可是外来务工人员所收的是城市居民“中等偏下”的评价,同时。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获得工资会寄返回家养活留守老人、孩子,直接限制了外来人员在城市的消费行为,影响生活水平。这些都会进一步降低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融入度。

(三)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

相关调查显示,外来务工人员对参加社会保障的认知度不高,自己单位有购买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各类医疗保险等的占比极低,许多小型企业出于成本问题在相关五险一金中没能全面落实,抓住权利意识较差的务工人员的特点,以薪待保,通过给予少量的津补取代正规的保险。在住房方面,务工人员区别于本地户籍人员,廉价出租房、工地现场、单位集体宿舍等为主的住处也增加务工人员的流动性,不稳定性,失去固定的住址也影响子女在广州就读的资格,进一步拉大外来人口子女与户籍居民子女受教育的差距。因此,住房保障方面存在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质量。

(一)关注生活,提供多样的社会支持

广州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社区要加大宣传力度,促进企业和服务机构积极主动改善对外来务工人员生活状态,开展职工素质教育,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利用高职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在职业技能培训的优势给予帮扶。同时社会发挥社区—街道等的基层组织的核心作用,为他们搭建交流沟通、服务咨询的平台,发挥社区骨干作用,通过上门走访、电话慰问、活动邀请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通过社区文化活动带领外来务工人员走入广府文化领地,丰富其精神生活,提高外来人员参与社区管理的主动性和实际能力。培养外来人员的社会意识和社区归宿感,提升其幸福感,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提供“主题小课堂”、“四点半课堂”等,改善家庭监管不足现状,帮助外来人员主动融入城市生活。

(二)统筹规划,夯实管理基础

要坚持把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从源头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同时,进一步完善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的相关配套设施,如在外来工集中的企业和社区设置“外来工之家”等社区活动场所,整合资源,健全网络,着力创建高效的外来务工人员管理体制。应建立职责明确、有统有分、相互协调的管理体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依托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成立常设议事协调机构,负责审议和决定规划、计划和有关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管理工作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二是健全基层网络。要加强社区外来务工人员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基层社区作用,合理下放管理权限,实现重心下移和属地管理,加强“放”“管”“服”,形成上下联动、部门联合、社区主抓的管理模式。三是要充分发挥委员会的宏观决策作用,进一步统筹相关部门职责,建立健全统一、内外衔接、功能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对于解决务工人员就业就很有帮助,这需要人社、来穗、民政公安等部门负责的基本秩序管理工作,与为外来工创设人性化的服务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向综合服务转变,为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效能提供体制保障。

(三)保护外来务工人员基本权益

依法治理是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基本权益的关键,也是城市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在基本权益的维护方面还是受到非常大的损害,政府部门应积极推动相关政策出台,链接人社局与社保局完善来穗人员的社保体系,落实务工人员相关权利的参保计划,确保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保险制度得到保障。2019年广州市住房保障局就印发《关于来穗务工人员申请承租市本级公共租赁住房实施细则》,主要针对低保来穗务工人员的廉价公共租赁房的对象以及细节。以政策角度审视,广州对于来穗人员的基本权益保障仍未落到实处,不管是建立还是落实都需要建章立制,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具体领域权益的缺失,加快管理规章制度的立、改、废工作,积极打击损害员工利益的企业,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还要加大就业保障体系建设力度,对于制度细化、政策衔接、社工介入进行优化,需要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社会各级力量、外来人员和本地居民共同努力,共建共享,进一步促进广州的包容性发展作用。

外来务工人员不仅在广州产业调整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且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逐渐融入了广州这个大家庭,与本地人员共同生活。虽然城市发展必然出现外来务工人员的各种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并不能立马解决,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就能一点一点的解决,使广大的务工人员看到他们处于城市的阳光处,广州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提高务工人员的归属感,共同把广州建设的越来越繁荣。

猜你喜欢外来人员务工人员广州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云南画报(2022年3期)2022-04-19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房地产导刊(2021年12期)2021-12-31台州市出台多项措施鼓励外来人员就地过年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房地产导刊(2020年11期)2020-12-28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房地产导刊(2020年7期)2020-08-24多彩广州小读者(2020年4期)2020-06-16文化进企业对实现服务均等化的关键作用神州民俗(2018年7期)2018-09-26诗歌专列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中华诗词(2017年3期)2017-11-27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农村百事通(2017年12期)2017-06-23广电媒体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关爱报道”的探讨新闻传播(2016年18期)2016-07-19

推荐访问:广州 务工人员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