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110》三十岁啦

文 图/赵进一

1993年1月21日晚7时35分,一档名为《东方110》的电视专栏节目在上海东方电视台新闻娱乐频道的黄金时段首度播出。从此,这个有着特殊意义的电视专栏节目,名称响彻申城的大街小巷。它开办30年,经久不衰,是继大名鼎鼎的广播剧《刑警803》之后,在申城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又一上海公安文化品牌。

当《绑架儿童大案侦破记》《滥用警灯警报车辆的查访》《长使爆竹佐喜庆》《通缉令》等节目的标题,以及公安民警奋力抓捕犯罪分子的镜头出现在荧屏上时,电视机前的观众雀跃者众,兴奋异常——在电视台记者对《东方110》节目收视率的回访中,不少观众大呼“过瘾”,说他们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首期节目的主持人是时任上海市公安局局长朱达人,二是没想到公安局的工作会在电视台公开播出,这在过去是难得一见的。观众评价说,节目虽只有短短的20分钟,但播出的内容丰富多彩,很精练,有看头。当他们听说这个节目将长期办下去时,显得很高兴,认为“公安局的工作,除了按规定该保密的以外,其他内容可以向大众开放……”

《东方110》正是扩大开放的产物。1992年,改革开放风起云涌。上半年的一天,上海市公安局法制宣传处影视科举行了一场主题为“如何结合本职工作,解放思想,把改革开放的步子迈得更大一点”的学习讨论会。会上气氛热烈,“金点子”频出,最出彩的当数时任该处副处长、分管影视科工作的冯世荣提出的“到电视台开设公安专栏节目”。大家认为,这个提案既大胆、新颖,又与影视科的实力相匹配。

当时,该科的电视宣传制作能力和拥有的先进设备,在非电视专业领域都是名列前茅的。此前,该科拍摄了多部专题片:展现在与犯罪分子搏斗中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盛铃发同志生平事迹的《人去人留》,反映抗灾救难中公安民警风采的6集电视片《金盾在危难中闪光》,以及从法治的视角反映长江货运船民生活的《他的家在长江漂流》,等等。这些专题片在社会上引起良好反响,在公安部发起的电视专题片竞赛活动中也无一例外荣获奖项。

在电视台开设公安专栏节目的设想首先在该处领导班子中取得共识,随后得到市公安局领导的批准,在与东方电视台的会谈中,又得到了该台领导的大力支持。经过多次交流,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关于专栏节目的名称,大家认为,中国位于世界的东方,上海又位于中国的东方,专栏节目是在东方电视台播出;
再者,上海警方即将开通集中体现上海警务工作的“110报警服务台”。所以,双方一致同意把专栏节目的名称定为《东方110》,并选聘了专职节目主持人……

《东方110》首期专栏节目一炮打响以后,每逢周四晚上都会在同一黄金时段准时播出,每期20分钟,次日上午重播。该专栏节目的宗旨很明确,即16个字:立足公安,面向社会,坚持导向,赢得观众。

哔哩哔哩平台上可观看《东方110》

围绕上述方针,《东方110》设置了7个小栏目:《警钟长鸣》(追踪案件轨迹,警示人生道路);
《各地警视》(多彩荧屏展现神州警坛风云);
《十字街头》(镜头对准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
《通缉令》(请观众注意:有没有你熟悉的面孔);
《众志成城》(你我他都是一块砖,共同筑起安定的家园);
《警察生活追踪》(幕前幕后都是戏);
《警民桥》(用真诚和热情构筑起温馨和理解)。

左:当年《东方110》的节目单 右:《东方110》首期海报

这些栏目涵盖了上海公安治安工作的热点、老百姓最关心的法制问题及警民关系等,播出的内容既体现昂扬向上的“主旋律”,又有较强的可看性,适合观众的口味。

《东方110》编辑深入公安基层,奔赴大街小巷,采拍了许多群众感兴趣的、有价值的报道,例如《“老军医”失风记》等,在社会上激起了强烈的反响。观众以各种形式表达他们的心情,有的来信大加赞誉,有的在“老军医”的非法招贴上涂鸦,或写上“捉‘老军医’,大快人心”字样,支持人民警察执法。当然,观众不了解的是这些节目在制作过程中的“幕后戏”:在抓捕“老军医”时,拍摄组成员洪兆枫、朱纪民是既当记者又做侦查员,与“老军医”周旋。当犯罪嫌疑人急红了眼,举起斧头和扛棒欲对公安民警行凶时,两位记者毫不畏惧地冲上前去,一边提醒民警注意防范,一边抢拍镜头;
在拍摄《梁警官夜查卖淫女》时,记者扛着摄像机紧跟梁警官的脚步,时而车上,时而车下,一会儿又混在人群中跟踪拍摄,通宵工作至第二天凌晨5时,方才圆满地完成了拍摄任务。

配合上海市公安局的工作,是这个电视专栏的重要任务之一。在“110报警服务台”开通前夕,《东方110》播出了专题节目,专门摄制了一套完整的有关“110报警服务台”的启用及接、处警等事务的系列专题片,既教会了市民正确使用110报警电话的方法,又震慑了犯罪分子;
在浦东新区成立之际,《东方110》对新区公安的体制、职能等作了全面、详细的报道……

社会热点也是《东方110》关注的重点。当时,社会各界对返沪知青子女犯罪率的上升表示深深的关切。《东方110》的编辑敏锐地觉察到这是一个应当给予重视的社会问题,蕴含着较大的报道价值,于是精心制作了一组题为《归来以后》的专题报道,分四期播出。第一期《究竟为什么》,通过两个返沪知青子女犯罪引出思考。节目播出以后,观众的信件如雪片般飞来。随后编辑根据来信提供的线索进行采访,又接连制作了三期节目:《孩子们的心声》《监护人的苦衷》《理解是座桥》,播出以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共鸣。人们呼唤“帮帮孩子”,呼唤沟通与理解,有人还开出了“良方”……

那年春节,大量务工人员涌入上海,滞留露宿在车站、码头。一时间,“民工潮”成为社会各界议论的热点。《东方110》及时介入,经过连续两天两夜的深入采访,拍摄了《申城民工潮》,配合政府,力劝部分民工尽早返乡,缓解了民工潮涌入申城的势头……

《东方110》成了公安机关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警民桥》小栏目根据社会上的动向和群众的需要,及时推出了《申城学开车难》《公民申办出国ABC》《上海交警总队机动大队掠影》等节目,及时解答市民关心的问题,也成了为市民群众排忧解难的窗口。针对某些非执法机关滥用警灯、警报器的现象,《东方110》及时进行曝光,使这一乱象大为收敛……

《东方110》一直受到市民的青睐,这么多年来,其收视率一直保持在8%左右,位居电视台各档节目的前列。30年来,警方与电视台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数度易人,但这一品牌没有变,播出档期不减反增,自1998年10月起,由每周一期调整为两期,至2022年10月,《东方110》已更新至第2664期……这在中国电视界是十分罕见的。

根深方能叶茂。《东方110》之所以能创造出这样的文化奇迹,在于她接地气,深深地植根于民众之中,制作的节目贴近生活,雅俗共赏,为民众所喜闻乐见。

30岁,而立之年。《东方110》这个大孩子,正值蓬勃的成长期……

猜你喜欢申城专题片公安46位申城健儿出征东京奥运新民周刊(2021年30期)2021-08-25“老公安”的敛财“利器”公民与法治(2020年17期)2020-10-27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epiglottiti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28 casesJournal of Acute Disease(2020年3期)2020-05-21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Traditional Medicine Research(2020年1期)2020-01-15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青年歌声(2020年1期)2020-01-14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青年歌声(2019年3期)2019-03-16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新闻传播(2018年7期)2018-12-06骑行热情 燃爆申城 2018斯柯达环法职业绕圈赛完美收官车迷(2018年12期)2018-07-26“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领导决策信息(2017年16期)2017-06-21浅谈新闻及专题片中的同期声采访拍摄新闻传播(2016年9期)2016-09-26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