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究

刘文萍

(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辽宁 瓦房店 116300)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即产业界与教育界的有机融合,两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形成集人才培养、创新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办学模式,涉及学校、企业、专家、教师、学生、课程、技能等多方面的内容,是高校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随着当前中国向产业链、价值链上游转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等等,迫切需要一大批相关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支撑。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都存在自我封闭、自我循环的办学问题,教学与科研脱离实践,学生的应用实践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战略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理念,也是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安排[1]。走产教融合之路是我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根本举措,也是地方高校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实力的重要举措。产教融合不仅针对应用类高校,也面向所有高校,不仅包括各类高校,也包括了城市建设规划和行业发展设计。当然,应用型高校,特别是职业类高校必须率先获得突破,因为产教融合已经成为影响其办学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虽然已经普及,但产教融合的过程中还存在由来已久很多的困境,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关乎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而且事关社会经济的发展。

2.1 产业界和教育界价值观不一致,导致合作中企业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产教融合就是产业界和教育界联姻。但是两者分属于不同领域,产业界是注重产品的质量、效率和利润,以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追求为主要目标,而教育界主要是培养人才的社会公益性、服务性组织,两者的价值追求不一致。所以大多数企业尤其对于中小型企业,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对不能马上见到效益甚至是有可能亏本的合作自然兴趣不大,企业合作意愿不强;
反观学校,通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较好解决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的短板,大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时能获得像设施设备的教学资源,所以学校大多非常热心,这就是校企合作一直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原因所在。

2.2 产教融合深度不够,没有真正建立协同育人模式

产教双方的条件不对等,产业方在经济上、物质资源掌握主动权,而教育方所具有的是不容易量化、不能预先表现出来的智力方面优势,这个优势只能在今后合作过程中逐渐发挥出来,造成很多高校和企业融合深度不够,使得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没有真正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没有得到质的提升。

2.3 传统的产教融合模式弱化企业的主体地位。

由于两者之间的一致性以及合作内容的多样性、合作过程的复杂性等等原因,使传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2],主要有诸如订单式培养、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等校企合作形式,但企业并未真正成为育人的主体,学生的培养工作仍然以学校方面为主,没有从根本上让学生在工厂、在企业、在校内外的实训基地中进行职业能力与职业技能的训练与培养。这种刻板单调的合作模式,弱化企业的主体地位,难以培养新时代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首先要尊重规律,我们必须要清楚这样一个规律性的存在,那就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事实上不仅是一个事关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教育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事关经济转型升级、技术进步、产业发展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其本质是在这些复杂活动中的利益考量,既涉及成本投入,又牵涉到利益分配和效益高低。因此在考虑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时候,就需要有系统的思维和联动的机制,以及相关各方的努力。

其次要实事求是,这是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法宝。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也需要遵循这么一个法宝。要实事求是地倾听相关各方,尤其是产业界和企业界朋友们的声音,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政策举措:一方面解决好产业界、企业界参与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所产生的成本问题;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3]。

第三要因地制宜。我国幅员辽阔,各个省市自治区资源禀赋,要充分考虑地域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及教育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而且不同类型的产业企业千差万别,学校自身办学规模和水平也大不相同,不能一刀切,需要因地制宜。

4.1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以“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育人”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探索深化融合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产教对接的供需衔接机制,健全企业、学校合作育人机制,企校双主体育人模式全面推行。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4],修订后的培养方案充分体现“立足岗位,面向应用”,突出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4.2 优化课程体系

(1)梳理更新理论教学内容。通过实地调研及听取采纳企业专家意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优化更新教学内容,摒弃旧、繁、偏的内容,弱化理论性太强的内容,突出应用型知识的讲解分析,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5]。

(2)深度融合共同开发教材,让学校的教材跟上产业技术发展的脚步,对接企业生产岗位的需求。面向产业岗位技术应用拓展教学内容,提高课程的广度和深度,最终形成融知识、实践、岗位应用、产业发展为一体的全新课程体系。汲取行业企业专家分享的实践经验、实际案例,进行提炼创新,汇编后加入教材中。

(3)实践教学做深做实。构建实习实训与项目实践紧密结合。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实训活动,使学生在企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指导下,能顺利在企业完成顶岗实习、职业素养培训等实践性学习内容,同时学生自然而然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生产、开发项目中,为高质量、创新地完成毕业设计奠定扎实基础,有力提高人才的应用能力、职业素养、岗位意识培养质量。

(4)主动对接行业特点和企业人才需求,集聚优势力量推进集团“三教”改革,开展品牌专业和优质课程等优质共建项目,完善集团项目化推进机制,整体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

4.3 创新多元教学组织形式

进行产教融合新模式——为教师派发进驻企业任务,或是将企业内研究人员邀请到课堂进行授课,不但强化了产教融合机制,也为学生的就业前景铺路,更早地了解到今后的工作方向和内容,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起到了驱动作用;
让教师们更加了解行业前景和企业需求,为培养计划的修订起到了现实基础作用。

4.4 改革教学方法

按照“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原则开展教法改革。积极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6]。教师要从原来单一授课转为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每个人将同时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按照教材进行知识传授,学生也不是按照教材死记硬背,教师和学生面对的都是一个崭新的世界,都在进行学习和交流。这种方式,无论是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还是对于教师更新知识、拓宽视野都是有效的、不可替代的。

4.5 强化师资资源建设

借助行业企业的资源优势强化师资资源建设。积极应对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对教师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打破教师在传统模式培养中形成的能力结构,加大高技能师资培养,建立企业培训师资源库,吸纳更多行业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参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1)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深化人才培养创新的积极性,带动各级政府、企业和院校建设一批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教育实训基地。提高实训基地规划、管理水平,为社会公众、高校在校生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企业提升人力资源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2)基于互联网建立产教融合平台管理系统,融合专业职业的相关产业和教育为一体的平台,用以通过对响应于客户端的业务数据操作结果进行记录管理,便于对产教融合涉及的内容及企业、教师、学校、学生等进行有效管理。

(3)推进集团化办学,为“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育人”提供平台。推进集团化办学治理,实现以集团化引领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持续完善集团治理体系,优化政行企校参与的办学格局。健全以集团章程为统领的制度体系和扁平化的组织机构体系,主动吸纳行业领先企业为职教集团常务理事,构建以理事会为核心、秘书处为枢纽、工作委员会为主体、战略业务单元为支撑的多元共治集团治理架构,成立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委员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不断完善集团治理机制,提高集团治理效能,探索教育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共融互动的职教集团运行生态。

(4)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最佳生态。学校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纽带作用,拓展人才培养合作渠道,推动校企合作由单点单项碎片化探索向全方位、全流程的集成式探索转变,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最佳生态。以集团化办学为依托,大力推广现代学徒制协同育人经验,组织集团内校企共同举办新工科现代学徒班、订单班等,共同开展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

(5)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开发集团办学优质合作项目。学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紧密对接“走出去”企业,以集团化力量推动构建合作交流协同机制与共享模式,创建校企合作股份制应用本科大学,推动地方产业国际化发展,拓宽教育资源的开发与输出,提升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影响力。坚持横向协同、纵向贯通、区域联动,推进产教融合和跨界协同整合,共同开发专业与课程、师资队伍、实习实训基地、就业平台等资源共建共享优质项目,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产教融合是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办学实力的重要举措。古人云:“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新时代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同时,各地区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同向发力,携手共同制定符合实际、因地制宜的区域规划表和具体行动方案,用实际行动将好的政策、制度和创新举措落在实处,发挥应有的作用[7]。

猜你喜欢产教应用型办学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10期)2021-12-26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南开管理评论(2021年1期)2021-04-13“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2020年1期)2020-07-24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山西教育·招考(2019年10期)2019-09-10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6期)2019-05-28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商周刊(2018年22期)2018-11-02

推荐访问:育人 探究 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