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扎根理论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研究——以福建高职院校为例

黄 爱 月

(黎明职业大学,福建 泉州 362000)

所谓扎根理论,即以理论建构为宗旨,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编码寻找反映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以及概念间的联系,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它源于1967年巴尼·格拉泽和安塞尔姆·施特劳斯两位学者的一项共同研究。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索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资助,科学地运用扎根理论的各种研究方法,通过对福建省高职院校的实地调研,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方式,收集原始数据,提取关键信息,进而提出高职院校资助工作的相关理论。

笔者在福建省内高职院校中随机选取专门负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9名一线资助中心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如表1。这9名人员是随机抽取,其标准按从事资助中心的工作年限进行分类,依据一定的工作年限,将工作经验划分为低档、中档、及高档三个档次,然后从各档中随机抽取三位资助中心的工作人员。

表1 访谈受访者基本信息表

通过对9名工作人员关于高校资助工作的访谈及分析整理,笔者根据访谈内容分类为三级编码。

1.开放式编码(一级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对原始资料的初步归纳,将杂乱无章的各种信息进行逐层概念化和抽象化。首先,开放式编码要对所有访谈资料进行梳理,去芜存菁,然后把资料细化为较小的单位元素,对资料进行进一步定义并抽取出关键信息,用这些信息来标示资料和各种现象,同时比较相互之间的异同之处。开放式编码完全扎根于访谈的谈话数据,具有临时性随机性和比较性。笔者根据访谈提纲中的主要问题,将访谈资料主要内容进行编码如表2所示,并从中提取关键信息。

2.主轴式编码(二级编码)

主轴式编码是编码的第二个阶段,与开放式编码阶段不同,主轴式编码阶段的指向性和选择性更加明显。主轴式编码是对开放式编码的二次归类,从众多初始信息中找到最重要的亦或是出现次数最频繁的关键信息,通过反复比较,对其进行新一轮的归类和总结,并将所提取的概念进一步范畴化。主轴式编码结果如表2所示。

3.选择式编码(三级编码)

选择式编码是扎根理论编码分类的高级阶段,是把表面上打乱后的数据再次恢复为连贯整体的策略,其目的是把类属和亚类属重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逻辑合理、形式完整、解释清晰的扎根于资料行动理论。选择式编码过程如表2所示。

通过编码,零碎散乱的原始访谈资料得到了有效的提炼。笔者将这次访谈结果总结如下: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精准认定困难

高等学校的资助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准确确定有经济困难的学生身份。目前中国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主要是依据学生自行填写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学生提供的低保证、残疾证等相关证件,经班级民主评议、学院审批、学校资助中心公示,完成最终评定。从学生提供的申请以及提交的材料到学校的认定,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及不确定性。因此,要真正做到精准认定有经济困难学生的身份识别,并提供有效的资助是非常困难的。

表2 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选择式编码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资金过于依赖政府财政投入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是欧美发达国家助学资助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各级政府所提供的助学资金是有限的,因此扩大资助资金的来源渠道,由社会企业、个人等的社会力量进而发挥作用,扩大了资金来源,并分担了教育成本投入。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在发达国家的应用比较成熟,发达国家解决贫困与受高等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的方法大多是采取助学贷款的方式,这其中无偿资助的占比非常小。在我国的资助形式正好相反,资助的资金来源大多依赖于政府财政,并且是无偿给与经济困难的学生。

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神教育不足

我国学生资助政策自2016年起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资助理念由保障型资助转向发展型资助,目的旨在促使贫困大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但高校在如何更好地将资助和教育两者结合的实践中仍存在不足之处,未能将思政教育更好地凸显,教育环节相对欠缺,存在各自为战现象,尤其是缺乏对学生内在动力如,健康心态、乐观积极、自立自强精神等的培养与教育,更多的行动是体现在物质上。

4.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及资助缺乏有效监督

高校掌握着困难学生认定的最终权限,是单一主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评定设计程序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一般是先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交相关的认定申请书,完成班级的民主评议,由学院审批,最后提交给学校的资助中心,即完成认定程序,权限主要在学校。而政府层面仅限于初期的认定材料的提供,主管部门进行宏观的监管,并没有参与其中的评定程序,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5.资助结构不合理,运行机制不健全

国内高等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大学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混合和多元化的资助体系,并且随着精准资助的纵深推进,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持续增加财政投入,学生受众范围的不断扩大。高校“奖、助、贷、勤、免、缓、补”的“多位一体”的奖助体系为贫困学子减轻了经济压力、提供了经济保障,资助模式均是无偿赠与模式。这种由政府及高校为贫困学生提供的学生资助模式,存在着部分弊端,例如助学贷款:学生在学校期间无需承担利息,待学生毕业后按协议分期还贷。相比助学贷款最后需要偿还的模式,其他的资助项目中如“奖学金、助学金”等均为无偿赠与的模式,因此基于“趋利避害”心理,选择银行贷款方式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并不多;
例如勤工俭学项目,是一种靠劳动力换取资助的模式,学校设立勤工俭学,旨在希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通过勤工俭学来锻炼自己并保障生活,但是勤工俭学岗位需要付出劳动,往往部分学生存在“不劳而获”思想,不愿意参加勤工俭学,只希望通过其他直接无偿赠与的资助项目来获得资助。因此,高校学生资助结构仍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运行机制仍需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与健全。

1.利用大数据信息,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

目前,高校需要开展更有效的资助工作,需要借助更为高效便捷的大数据技术。当今世界科技大发展,“互联网+”早已进入人们的工作生活,成为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21世纪是大数据时代,在高职院校的资助工作中,有必要及时应用大数据技术。既能利用现代科技的便捷性,极大地节约运行成本和人工成本,同时又能充分地体现高职院校资助工作的准确性。校园之外,大数据系统可以实现学生生源地资源的整合,如当地政府可以共享学生家庭的固定资产或者是征信情况等,生源地企业等可以共享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数据等,这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高校更全面的了解学生,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精准度。在校园之内,利用大数据形成一个校内各部门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联动的网络,有利于分析各指标权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中所涉及的各项认定指标进行重新归纳、统计、分类、整合,同时结合经济困难学生的日常消费表现,构建客观的、相对公正合理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定依据和认定标准,真正做到精准认定。多管齐下,内外结合,真正让大数据发挥作用,让高校资助工作多理性、少感性,更公平,更精确,切实实现“应资助对象一个都不能少、不应资助对象一个都不能有”的目标,确保国家资源不浪费。

2.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参与高校资助事业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表明:政府若独自负责全部的教育经费,对政府财政而言将是一个巨大的负担,且教育成本的回收周期比较长,教育成本的利用率也不尽人意。所以在现代文明中,无论何种社会体系,高等教育的成本都必须由政府,社会,家庭以及大学共同承担。目前,政府财政支出是中国大学最重要的资金来源,而社会力量相对占比极小,提升空间巨大。政府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支持,鼓励社会和私人资本参与大学资助。社会方面,通过新闻、网络、媒体的报道,呼吁社会各界关注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倡导社会各种形式的捐资助学活动,引导更多企业、慈善机构、社会人士加入教育资助事业。高校方面,可通过校企合作方式与现代企业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如订单式人才培养、建立实习实践基地等,使高校培养的人才适应企业需求,真正做到服务社会,实现企业、高校共赢。

3.加强思想引领教育,扶贫与扶志相结合

当代大学生时尚、前卫、个性、自信,他们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同时涉世未深,轻易相信别人,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容易受到网络虚假信息及众多普世价值观的影响。他们个性张扬,对自我的关注较前人更甚,更加懂得维护自身权益。因此,要加大对学生的思想引领,把立德树人融入日常生活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加强贫困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工作

一是重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完善工作规章制度,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关注重点群体,配置专职心理工作人员,增加活动经费,增加心理健康活动场所,添置相关活动器械,将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日常中。二是高校建立健全贫困生心理数据库。要及时拓展数据库的相关内容,实时更新数据库,跟踪和关注贫困家庭学生的心理变化,帮助学生走出逆境。

(2)加强贫困生感恩教育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培养合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是高校职责所在,高校在加强学生理论和实践教育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深化贫困家庭学生感恩教育。感恩教育可以渗透在日常思想教育中,通过点滴小事、身边琐事,弘扬正能量,润物细无声,薪火相传,大爱无疆。

(3)加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责任、干净、担当应当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养,应加大教育力度培育品德良好、作风优良、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高职院校大多是以应用型为主的高校,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辅相成,两者同等重要,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为他们提供充足的社会实践,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了解现代企业运行机制,走进社会,深入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4.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用系统,完善退出和处分机制

在信息社会发展的趋势下,学生信用系统的出现是一个必然现象。学生信用系统是借助现代信息手段记录并储存学生的相关信用档案信息的信用系统,本质上与社会上所使用的征信系统是一致的,对高校学生的社会公信方面有一定的制约性。如果学生存在违背资助规定的相关行为,如提供虚假证件、虚假证明、虚假履历等,将启动信用系统惩处机制,取消所有参与评优评先的资格,没收已发放的全部资助经费,进而就其行为进行通报批评,将其信用列入负面清单,同时记录到学生信息系统之中作为该生的征信依据,从而彰显了学生信用系统的权威性。在信用系统的反馈和监督下,能将虚假贫困的学生排除在外,减少资金的浪费和滥用,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发展。

5.设立多元的资助项目体系,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目前,中国高校已逐步完善学校“奖、助、贷”等“多位一体”的奖助体系。可以根据国家政策精神,在政策允许的框架下针对不同学生发展需求设立更加多元的资助项目,如引进有偿助学金制度。实行有偿助学金制度将有效地解决受资助学生坐享其成,不劳而获等根本问题。因此,要积极拓展学生资助体系的范围,逐步建立和规范有偿助学金制度,允许有条件的高校试行有偿的助学金服务,将有偿的助学金资助作为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有益补充。

猜你喜欢困难资助编码困难中遇见团队疯狂英语·初中天地(2022年1期)2022-07-07困难我不怕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2年3期)2022-03-29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1期)2021-06-09“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汉字汉语研究(2020年2期)2020-08-13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电子制作(2019年22期)2020-01-14Genome and healthcare疯狂英语·新读写(2018年3期)2018-11-29选择困难症儿童故事画报(2017年3期)2017-05-26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16年6期)2016-05-17

推荐访问:福建 为例 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