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型社区公共空间研究——以深圳海旺学校周边区域为例

王怡娴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研究表明,户外活动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1-3],儿童在公共空间中活动能够提高身体素质、社交能力以及激发创新力[4]。社区公共空间作为儿童日常活动接触最为广泛的场所,其规划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户外活动的体验,因此良好的社区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一个对儿童友好的公共空间应该要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对公共空间的使用需求[4-6]。而当前我国社区公共空间建设大多以成年群体为主,缺乏对儿童群体的关注[7],且现在的社区公共空间的很多问题都限制了儿童的户外活动[8]。

学校周边的公共空间是儿童活动最为频繁的区域,本研究以学校周边区域的公共空间为具体研究对象,研究其使用状况以及儿童与成人看待公共空间差异,并对儿童在校园周边的活动特征以及家长和儿童对周边公共空间的认知进行分析,发现总结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关规划提出建议。

1.1 研究设计

海旺学校地处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区域,周边拥有较为丰富的公共空间种类,涵盖了公园、广场、商场、体育馆等各类公共空间,便于分析儿童的公共空间偏好及行为活动特征,因此以海旺学校为例展开研究。研究范围为海旺学校半径1 000 m范围内的公共空间(儿童与学校的步行距离控制在1 000 m以内),包括街道、广场、公园空间(图1),主要涉及8个小区以及5个公共空间(包括公园和广场,街道不单独以点的形式标识)。

图1 海旺学校周边区域及公共空间

笔者通过问卷收集了海旺学校的儿童在学校周边公共空间活动的特征、儿童对于公共空间的认知与诉求、家长对公共空间和儿童活动态度与诉求等信息。考虑到一、二年级儿童的理解能力和自主性较差,八、九年级的儿童课业压力大,不便长时间参与调研,因此本次调研的对象为海旺学校三至七年级的儿童及其家长。

1.2 样本数据

实际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12份,回收率82.4%。有效问卷356份,有效回收率71.2%,其中儿童176份,家长180份。所涉及的居住小区一共有8种,其中西城上筑小区占比最大,达到总数的19.9%。由表1可见,通过Pearson卡方检验,儿童和家长的性别比例、所在年级、家庭住址在群体间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P=0.611、P=0.476、P=0.396)。

表1 问卷采访者基本数据

续表1

通过二元分析(卡方检验)研究不同年级的同一性和差异性。针对不同的数据,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卡方检验进行卡方计算,当P<0.05,即验证各分类变量在群体间分布具有显著差异性。

2.1 儿童活动特征分析

2.1.1 上下学出行特征分析

考虑一个儿童上下学交通方式可能存在多种,因此设计为多选题。由表2可见,通过卡方检验,各个年级的上下学交通方式具有显著差异(P<0.001)。

由表2可见,随着年级的增长,儿童的自主独立性增加,更多是儿童自己独立上下学(包括与朋友一起上下学情况)。并且通过对儿童和家长的访谈以及对儿童放学路径的跟踪验证,绝大多数儿童的上下学方式是步行(包括家长陪伴步行及自己步行),因此学校周边街道的步行环境对儿童的上下学的户外体验尤为重要,良好的街道环境不仅仅能够为儿童提供安全舒适的步行环境,还能够为儿童提供户外玩耍的空间。

表2 儿童上下学交通方式

为了进一步论证良好的街道环境是否能够为儿童提供玩耍的空间,研究针对儿童提出放学回家路上玩耍时长的问题。通过Fisher精确卡方检验,该问题在不同年级儿童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Χ2=4.840,P=0.999)(表3)。参与问卷调研的儿童中,61.9%放学并不怎么在路上玩耍,但仍然有38.1%的儿童会在回家的路上玩耍。通过对学校周边街道的调研,发现海旺学校东南门口的封闭街道有很多儿童放学后在玩追逐奔跑类游戏,还有一些比较受儿童青睐的街道是小卖部或者小吃店门口。由此可见,学校至居住小区的街道能够为部分需要玩耍却又没有太多空闲时间的儿童提供良好的场所。

表3 儿童放学路上玩耍时长

2.1.2 活动地点分析

由表4可见,问卷数据通过Pearson卡方检验,各个年级的闲暇时间与活动地点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统计受访者总体人数比例>30%的数据,儿童的活动地点偏好为小区内(66.3%)>壹方城(53.7%)>四季公园(31.5%)。由此可见,学校周边的公共空间可供儿童玩耍的地方不多,人数占比最高的是小区内部的空间。可以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可活动范围逐渐扩大,不再局限在小区内部。同时通过访谈得知,很多家长限制了儿童放学的娱乐时间,因此工作日的时候儿童更多的是在学校门前的封闭街道或者小区内部的广场玩耍。由此可见,街道及学校周边需要有适宜的儿童游戏场地来满足家长看护及儿童的活动需求。

表4 儿童课外活动地点

研究表明,拥有独立探索和参与未经组织的户外游戏的自由对儿童智力与身心的发展至关重要[6,10]。但当前的家长与孩子相处模式大多还处于看管阶段,大多数儿童的单独户外活动必须经过家长同意,因此研究探析了家长允许儿童单独进行户外活动的地点。由表5可见,总体上随着年级增加,家长允许的儿童单独活动范围越大。通过Pearson卡方检验,该问题在各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统计占比大于30%的选项,家长允许儿童单独进行户外的活动场所偏好程度为:小区内(74.4%)>壹方城(48.9%)>公园(40.0%)>街道(37.8%)>小区大门前空地(33.3%)>广场(32.2%)。家长对儿童单独进行户外活动的场所要求较高,过半的家长并不放心儿童单独在街道、公园、广场活动。

表5 家长允许儿童单独进行户外活动的场所

2.1.3 活动类型分析

针对不同年级儿童的活动类型进行分析。由表6可见,通过卡方检验,各个年级的活动类型具有显著差异(P<0)。

表6 儿童户外活动类型

续表6

总体上,统计>30%儿童喜爱的活动类型:球类运动(61.3%)>追逐奔跑类(35.6%)>逛街(33.5%)>聊天休憩(31.4%)。但是各年级排名存在显著差异。三年级儿童偏爱追逐奔跑类,其次是球类运动、游戏设施类。四年级儿童偏爱球类运动,其次是追逐奔跑类、游戏设施类。五年级儿童偏爱球类运动,其次是追逐奔跑类、逛街。六七年级儿童偏爱球类运动,其次是聊天休憩、逛街。可见随着年级的增长,追逐奔跑类和游戏设施类运动被逐渐舍弃,逛街及聊天休憩被逐渐接纳。

2.2 周边街道认知

由表8可见,儿童与家长针对周边街道的改进建议通过Pearson卡方检验,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Χ2=47.180,P<0.001)。

总体上,统计各群体认同的街道改进建议>30.0%的数据。

儿童:保持街道干净卫生(56.3%)>增加书店或书吧(44.9%)>增加遮阴设施(35.8%)>增加夜间照明亮度(35.2%)

家长:增加书店或书吧(48.9%)>增加遮阴设施(45.6%)>街道上的车开得慢一点(43.9%)>保持街道干净卫生(43.3%)>禁止路边停车(34.4%)>增加可以停留的开敞空间(33.9%)>增加座椅(30.0%)。

其中:“增加遮阴设施”“增加书店或书吧”选项儿童与家长的人数占比均超过了30%,验证了儿童与家长对这些街道改进建议的普遍认同,需要着重关注这两个问题。

表7 周边街道改进建议

2.3 周边广场认知

由表9可知,根据现状调研及前期对部分儿童及家长的访谈,确定了广场休憩设施、景观小品、娱乐设施、基础服务设施的认知方向。

表9 周边广场改进建议

总体上,统计各群体认同的公园改进建议>30.0%的数据。

儿童:增加儿童娱乐设施(51.1%)>保持广场干净卫生(43.8%)>增加喷泉(39.8%)>增加可移动座椅(34.1%)>增加夜间照明亮度和变化(30.7%)。

家长:保持广场干净卫生(53.3%)>增加能够遮阳的植物或伞(42.8%)>广场周边禁止停车(38.9%)>增加儿童娱乐设施(38.3%)>增加可移动座椅(36.1%)>增加夜间照明亮度和变化(31.7%)。

其中:增加儿童娱乐设施、保持广场干净卫生、增加可移动座椅以及增加夜间照明亮度和变化是儿童与家长都较认同的建议,增加喷泉是儿童单独较为认同的建议,增加能够遮阳的植物或伞以及广场周边禁止停车是家长较为认同的建议。

2.4 周边公园认知

由表10可知,根据现状调研及前期对部分儿童及家长的访谈,确定了公园休憩设施、景观小品、娱乐设施、基础服务设施的认知方向。

表10 周边公园改进建议

总体上,统计各群体认同的广场改进建议>30.0%的数据。

儿童:增加儿童娱乐设施(59.1%)>增加喷泉(49.4%)>增加适合户外读书的空间(43.2%)>增加夜间照明亮度和变化(34.1%)>增加可以移动座椅(33.0%)>增设健身器材(31.8%)>增加能够遮阳的植物或者伞(30.1%)。

家长:增加儿童娱乐设施(49.4%)>增加能够遮阳的植物或伞(46.7%)>增设健身器材(45.6%)>增加适合户外读书的空间(45.0%)>增加可移动座椅(42.2%)>增加夜间照明亮度和变化(36.1%)。

其中:增加儿童娱乐设施、增加适合户外读书的空间、增加夜间照明亮度和变化、增加可移动座椅、增设健身器材以及增加能够遮阳的植物或伞是儿童与家长都较认同的建议,增加喷泉是儿童单独较为认同的建议。

3.1 改善街道步行环境

社区街道步行环境作为儿童与其他社区居民的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发居民交往与活动的重要场所。受调研的儿童中步行上下学的占比是最大的,基本上每个儿童都有过自己步行或者家长陪伴步行上下学的经历。因此学校周边的街道需要建立良好的步行环境来满足儿童与家长步行上下学的需求。再者,调研时发现放学时会有很多家长在学校门口等候,等候时长不等,最多的达半小时以上,因此街道需要考虑到家长的休憩需求。然而,现有步行环境设计仅从单一的交通功能出发,没有考虑到儿童与家长对街道环境的多样性需求。

建议将现有的人行道进行清理及修复,禁止车辆在人行道上停车,修复破损的地砖以及地面标识,并建立完善的步行网络,争取做到从小区门口到校门口的人行道路不间断,在过马路时设置醒目的标识或者在地面设计障碍形状的立体画来提醒机动车慢行,确保儿童步行的安全性。同时可以设置儿童标识牌来指引儿童回家的安全路线,儿童标识牌可以定期更换,通过儿童的参与设计来完成,增加儿童对社区的认同感和亲切感。将学校门口的封闭街道作为街道环境改善的试点,人行道可增加休憩、遮阳设施满足家长及儿童等候需求,马路上可增加地面彩绘游戏如(跳格子)等来丰富儿童的游戏环境。

3.2 打造多样化游戏空间

根据调研结果看,各个年级的儿童喜好的游戏活动各不相同。总体上,随着年级的增加,追逐奔跑类以及游戏设施类被逐渐舍弃,选择逛街与休憩聊天的儿童增加,同时球类运动在各个年级的占比均不少,得到了各个年级儿童的普遍喜爱。因此在周边的公共空间中,需要有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的游戏空间(活动空间)。同时考虑到调查问卷中家长允许儿童自由户外活动的场所中街道与小区大门前空地的占比均超过30%,80.1%的儿童放学时玩耍时间少于10min。因此建议将游戏空间打造成沿街分布的形态(在几条儿童回家的主要路线上打造),充分利用现状中各个街旁空地,以“小”连“线”,打造一连串的小空间供儿童玩耍,形态不拘,功能各异,如一片小草地上放置桌椅及遮阳伞提供休憩聊天功能,另一片小草地就设置一个篮球架提供球类运动等。这一条游戏线路与上述提到步行线路相互结合,步行线路为游戏线路提供指引。建议串联公园和广场,将家长与儿童希望公园与广场改善的功能分散到各个小的活动空间,如户外读书空间、休憩空间、健身器材、游戏设施等,分散公园与广场的人流与功能,让整个社区的公共空间“流动”起来,全方面覆盖,而不仅仅是单独的“点”。

3.3 儿童参与社区公共空间设计

从儿童与家长对周边街道、广场、公园认知的问卷结果中可以发现,儿童与家长在对公共空间的认知存在很大的差异,单纯以成人视角设计公共空间存在不合理性,此类设计往往忽视儿童对公共空间的诉求,不能满足公共空间为所有居民服务的特征。这需要学校、规划设计师、政府、社区、社会团体、家庭等多方的共同协助,了解儿童对公共空间的需求,推动儿童参与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建设。例如规划设计师们教授儿童基本的设计知识,社区与学校共同合作让儿童接触到真正的公共空间设计,社会团体可以在儿童参与设计的过程中提供援助,政府能够为儿童参与公共空间设计提供政策保障。这些学习的机会不仅仅在学校课堂完成,孩子们更多是在公共空间中学习,例如定期举办一些公共空间设计主题活动等,提升儿童参与公共空间设计的积极性。同时建议将儿童纳入对各个小活动空间的维护中,可与课外社团活动结合,也可以与社区儿童活动结合等,增强儿童对社区的认同感与责任感,同时锻炼儿童的基本劳动技能。

猜你喜欢卡方步行广场卡方检验的应用条件临床肝胆病杂志(2022年6期)2022-11-25布鲁塞尔大广场天天爱科学(2022年9期)2022-09-15卡方变异的SSA的FSC赛车转向梯形优化方法汽车实用技术(2022年16期)2022-08-31卡方检验的应用条件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21年3期)2021-12-05步行回家今日农业(2021年4期)2021-06-09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公民与法治(2020年20期)2020-11-27在广场上玩幼儿画刊(2020年9期)2020-11-04从步行到奔跑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17年3期)2017-11-09卡方分布的性质与应用探讨中文信息(2016年1期)2016-07-03广场上的大钟读写算(上)(2016年11期)2016-02-27

推荐访问:为例 深圳 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