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书法展的审美价值和评价启示

朱志刚 宿迁市画院

主题书法展是新时代传承书法文化的重要方式,能够带给人们多种审美体验,如书法之美、文学之美、主题之美等,让人们在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深入体会书法文化的魅力。但从目前主题书法展的举办情况来看,其存在文字使用不规范、内容较为局限、形式单一化、模式固定化等问题,对书法文化的传承产生了不良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展览举办方可以通过加大文字审核力度、扩大主题展范围、尝试不同艺术的融合、利用新型技术革新展览模式等方式提升展览的质量,进而为高质量主题书法展的举办提供支撑。

文化传承是关系民族兴衰和国家前途的大事,做好这件大事需要办好无数件小事,举办主题书法展便是其中一件小事。近年来,中国书协和各地方书协策划了多场主题书法展,其中中国书协策划的“盛世中国”“中国力量”“伟业”“征程”等全国性主题展览最为出彩。中国书协还举办了“主题性创作:定位·方法·路径”学术工坊,探讨主题大展如何将书法文化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让人们在欣赏书法作品的同时增强爱国情怀。主题书法展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但其在很多方面仍有提升空间,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因此对主题书法展进行评估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能从中发现问题,还能及时寻找应对之策。

书法之美

中国书法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书法艺术不仅在技艺上进一步精进,而且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举办主题书法展能够将书法之美展现给参观者,让他们更加了解书法,进而提升自身的品位。书法之美包括自然美、力量美、形体美、节奏美等,其中自然美是对书法境界的描述,正所谓“道法自然”,达到这一境界的书法作品会让人感觉非常自然协调,没有丝毫矫揉造作,欣赏者在情感上会非常平静,能够以平常心去审视书法作品;
力量美是书写力度表现出的美感,包括饱满度、立体感、穿透力等,有力度的书法作品表现出“入木三分”的力量感,在潜移默化中给人力量,使其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能保持“勃勃生机”,远离颓废和“躺平”;
形体美是对书法整体观感的描述,书法以平衡为核心,看上去不偏不倚、稳稳当当,这种平衡在楷书、隶书、篆书中体现在每个字上,在草书与行书中更多体现在整体布局中;
节奏美是抽象的,书法是无声的乐,节奏感是用欣赏音乐的方式欣赏书法所获得的美感,用笔的快慢、线条的起伏、形态的曲直都是表现节奏的手段,比如草书与行书是快节奏音乐,欣赏者在欣赏时有一泻千里之感,而楷书、隶书、篆书则一板一眼,节奏缓慢,让人细细品味。

文学之美

近些年来,中国书协倡导“艺文兼备”,即书法作品中不应只有“字”,还应有“文”,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衬托的关系。“字”缀合成“文”,“字”之美为“文”之美增色;
“文”是“字”的载体,“文”的精彩和深刻让人们既能记住“文”也能记住“字”。主题书法展中的文学作品有多种类型,既有反映时代变迁的记事文章,也有当代原创的文学作品。不同的文学作品传达出不同的美感,比如,古文言辞简练、内涵深刻,短短几行便能将人、事、物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同时将人生的真谛蕴藏其中,让参观者在欣赏书法的同时思考人生。书法展上的很多古文早已为人们所熟悉,参观者欣赏的过程也是重新品读古文的过程,在书法加持下,参观者往往可以产生与以往不同的感受。原创作品能够带给人惊喜,参观者在参观的过程中既可以对文学作品的遣词造句进行品鉴,也可以对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和内在思想进行分析和体会。比如在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书法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征程”书法大展中,有一幅以张桂梅校长的事迹为题材创作的作品,将张桂梅的大爱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生出钦佩之情。

主题之美

主题书法展往往会设定一个核心主题,近几年全国举办的主题书法展主要围绕“讲述国家建设历程”“彰显人民力量”等主题,意在通过书法展反映时代、记录历史和讴歌人民,让人们从中获取精神力量,进一步增强爱国情怀,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主题书法展面向整个社会,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非常了解书法,因此让每位参观者都能深入体会到书法的美感是不现实的。如果书法作品一味“玩高雅”,比如让不认识草法和篆法的民众欣赏用草书和篆书创作的作品,或是写一些不好理解的文章,会严重影响参观者的感受。书法展的主题明确后,如果其与现代生活联系紧密,展览中就会有更多人们容易理解的作品,进而吸引更多参观者前去参观。他们在参观的过程中不仅能欣赏书法之美,还能体会文学之美。因此主题之美体现在向下亲近,通过拉近与广大民众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对书法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使其借这一渠道感受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力量。

文字不规范

书法创作的核心是依托文字塑造作品,文字是书法的本体,只有本体得到认可,书法作品才能更受欢迎。但是在具体的书法创作中存在文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错别字。书法作品中如果存在错别字,必然会对书法作品的美感产生不良影响,这是书法的“硬伤”,会让人们对创作者的文化修养甚至艺术态度产生怀疑。究其原因,是有的创作者对某些字形一知半解,或是在临摹过程中读帖不够深入,或是出现误写。二是繁简字。繁简字不能混用是书法界的共识,但在具体创作中,很多作者用电脑软件将一篇简体字文章转化成繁体字,殊不知转化后的繁体字错误百出,有的字古今字意不同,用法也不同,如“古人云”的“云”写成“雲”就是硬伤。三是异体字。异体字的出现有很多原因,在判断某个异体字是否正确时需要查阅很多资料,但是书法展是面向公众的,如果书法作品中存在异体字,容易让人们产生误解,因此创作者应该少写异体字,以当下公认的字体为主。

内容较为局限

通常情况下,主题书法展的举办方会要求创作者围绕主题进行创作,这使创作者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导致其创作内容十分有限。内容局限这个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并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解决。很多创作者将临古帖、抄古文作为日常创作的主要方式,这样虽然能起到传承经典的作用,但是这类作品过多不利于主题书法展内容的丰富。主题书法展面向公众,因此必须展现积极向上的一面,但是积极向上并不等同于“粉饰太平”,如果作品都是夸、咏、赞,就会导致书法展千篇一面,甚至会让参观者反感。书法展内容的局限还与创作者文化修养的不足有密切的关系,很多创作者只懂书法的技艺,却对书法背后的文化内涵,以及书法与历史、哲学等学科之间的关联知之甚少,因此其创作只是写几首常见的“俗”诗,不仅没什么新意,而且经不起推敲,既使得书法展的内容受到局限,还会降低书法展的内容质量。

形式单一化

书法展是将书法作品进行展览,“字”和“文”是书法作品的两大主体,参观者在参观书法作品时主要是赏“字”和品“文”。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出显著的个性化趋势,只有“字”和“文”的书法作品会因为形式单一而难以满足参观者的审美需求,从而降低他们的参观热情,使书法展的受众减少。形式单一化并不是书法的问题,而是创作者文化修养不足、个人书风意识较弱等造成的,很容易导致“展览体”盛行。纵观古代文学的发展史可以发现,从诗到词再到曲,其都是在原有框架的基础上融入新的元素形成的,这种发展方式可以让人们更容易接受新的艺术形式。书法作品的创作也可以尝试这一条创新之路,即在保持传统书法框架的基础上融入新元素,进而开发出新的形式,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创作者不断提升修养和培养创新意识,这需要书协和教育领域的共同努力。

模式固定化

目前,书法展以线下展览为主,书法作品被装裱起来供参观者欣赏。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书法展开始利用相关技术更好地融入声、光、影等元素,从而为参观者提供更好的观展体验,比如在光影的衬托下,书法作品变得更加形象,能够让人们产生更浓厚的欣赏兴趣。但总体来看,书法展的模式仍较为固化,目前一些书法展已经进行了线上书法展的尝试,但是尚未形成规模,这并不是因为技术不到位,而是因为缺乏完善的线上展览体系,一些环节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线下展览还是线上展览,参观者始终无法参与到书法作品的创作中,体会创作的乐趣。因此,书法展可以从增强参观者体验感方面入手,解决模式固定化的问题,这需要展览设计人员在思想上进行转变,把参观者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进行考量,在主题书法展中融入更多的人文特色,使其更显生机和活力,为书法文化更好地传承作出贡献。

严格文字审核环节

对于书法作品中文字不规范的问题,严格进行文字审核是重要的解决办法。所有提交的书法作品都必须进行严格的审读,以避免出现文字错误和不规范的问题。目前,中国书协举办的重大主题展览会邀请文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文字审核工作,确保作品的正确性。但省级以下书协在审读时受到人员数量和时间的限制,往往不能全面地进行审读,导致一些展览作品出现差错,尤其是作品中涉及繁体字和异体字时,没有足够文学修养的人员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地方性展览在对书法作品进行简单审读后,如果发现问题便将其撤下或者退稿,该环节能够保障书法展不出现字体不规范的现象,但是退稿这一做法却值得商榷,因为很多错误是失误所致,并不代表书法作品不优秀,如果因为字体不规范就直接退稿,会让一些优秀作品失去展览的机会。因此书法展在加强对书法作品的审核的同时,还应调整工作方式,比如可以设置双重审核环节,第一次审核后,存在字体不规范问题的作品可以给予时间改正,只要第二次审核通过就能重新参展。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为真正优秀的作品提供展出的机会,还能提升书法展的质量。

扩大书法展的主题范围

主题书法展一定会有一个主题,但举办方在设定主题时,除了特定的重大主题之外,应该选择更为宏观的主题,能达到指导大方向的目的即可,不需要太过详细。这样能给创作者留下更大的创作空间,从而使其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在创作内容上,正反两面的作品都应该得到认可,使书法展的作品既有正面内容烘托主题,展现积极向上的内容,也有揭露现实、引人深思的内容,这样更有利于升华主题,使书法展上升到更高的境界。此外,扩大主题范围还能吸引更多的创作者投稿,这为举办方筛选出更多优秀作品提供了支持,那些文化修养不足、综合实力较弱的作者就会被剔除出去,一方面可以提升展出作品的整体质量,另一方面也能对那些实力不足的创作者起到激励作用,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更有针对性地提升和完善自身。随着时代的发展,书法展举办方还要及时关注整体局势来设定主题,使主题更贴近人们所处的环境,为创作者提供充分表达自我的空间。

尝试不同艺术的融合

主题书法展以展览书法作品为主,但是每个人都会产生审美疲劳,如果书法作品的形式不进行创新,就难以调动参观者的兴趣。尝试将不同艺术进行融合不失为一条创新的好对策,因为艺术之间往往有相通性,有一定的融合基础,比如诗、书、画、印可以进行融合,并通过某种书法形式进行表现。将书法用篆刻或刻字方式进行塑造,使得“字”更加立体,也更“入木三分”,让人体会不一样的力量之美;
将书法与戏剧、舞蹈等艺术进行融合,如策划“京昆戏曲优秀书法作品展”,除了要求书法家创作出与经典京剧和昆曲唱词有关的书法作品,展览中还可以适当融入戏曲脸谱等元素,这样既能丰富书法展的艺术形式,也能拓展书法展的主题,吸引更多人的目光,为书法展带来活力。书协除了要整合资源、统一规划主题书法展外,还要与教育部门合作,为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提供支持。

借助新型技术革新展览模式

展览模式固定化问题主要表现在展览途径单一和参观者缺乏体验性两个方面,借助新型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比如,互联网技术可以为线上展览提供技术支持,但是只开通线上展览渠道是不够的,还要在组织、宣传、发布等环节下功夫,让更多人了解线上参观书法展的方式;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线下展览设置“体验区”提供支持,满足参观者希望参与书法创作的心理,使参观者能够亲身体验书法作品从创作到审核再到展览的全过程。主题书法展也可以探索互动性展览模式,在相关技术的支持下让书法作品“动起来”,并与参观者形成互动,使参观过程更加有趣,这有利于参观者获得更好的参观体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主题书法展的模式也要不断进行创新,积极利用各种新型技术,从参观者的角度出发。对展览进行设计。只有吸引更多参观者前来观展,书法展才能摆脱“开幕式即闭幕式”的困境,获得长足的发展,在传承书法文化的过程中发光发热。

猜你喜欢书法展参观者书法作品祝北京冬奥会书法展开幕中华诗词(2022年2期)2022-12-31最美的蝌蚪少儿画王(7-10)(2022年8期)2022-07-19书法作品选登老年博览·上半月(2021年7期)2021-08-05战“疫”书法作品选登雷锋(2020年2期)2020-03-31向彬师生书法展作品选文艺生活·上旬刊(2019年4期)2019-07-31脑洞大开读者·校园版(2019年4期)2019-01-28数说InnoTrans 2018城市轨道交通(2018年10期)2018-03-23我行我秀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2016年6期)2016-06-24书法作品小天使·二年级语数英综合(2016年6期)2016-05-14场馆学习中的参观者研究:进展与挑战*现代教育技术(2015年4期)2015-03-01

推荐访问:书法展 审美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