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金融风险的有效识别与防控

孙璐阳 徐锋

在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战略背景下,国内平台开始与国际平台逐步接轨,这也让我国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充斥着更多的风险和危机。现阶段,我国市场竞争主体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问题主要包括融资风险、投资风险、信用风险、管理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等。而考虑到我国市场竞争主体中,多数为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虽然为我国的社会就业以及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受到企业发展规模以及发展实力等方面的限制,在风险防范以及识别方面依然存在诸多漏洞。甚至许多中小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确立较为专业的金融风险管理部门,在投资和融资过程中也缺乏体系化的规章管理制度,导致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极大的风险。

一、企业金融风险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外部市场和政策因素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百年未有之经济大变局中,在面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带来的经济冲击下,我国企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概率持续增加。市场竞争中,中小型企业是最为关键的市场竞争主体,可以说,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和生存会直接关系到金融市场的格局。而目前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正处于初步发展和探索的阶段,具备金融风险有效识别和防控能力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很多企业根本无法针对市场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信号进行判断,这也导致许多中小型企业的战略规划与企业的实际能力存在不匹配的问题。

(二)企业内部因素

导致企业面临金融风险的内部因素,主要集中在金融风险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水平以及金融风险防范控制对策的应用能力这两个方面。在金融市场翻天覆地的变化背景下,不同行业所面临的针对性风险问题也会随之发生改变。目前,大多数企业在对风险问题进行预先评估的过程,往往都会采用单一的评估方法,而在金融领域持续创新的背景下,传统的风险评估预测方法具有极大的限制性。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为了能够使企业的发展更加规范,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企业金融业务开展过程中的管理规范和政策,对金融市场相关业务的展开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金融自由化带来的动荡因素

金融自由化理论主张通过改变金融体制,改变政府当局对金融机构的过分干涉,通过放宽政府对金融机构和市场的控制,以扩大在国内的融资功能,改变对国外资金的过分依赖,通过放宽政府对利率和汇率的管理使其更加市场化,以便使利率能反映资本需求,而汇价又能反映外币需求,以推动国内存款量的增加,从而达到抑制通胀、刺激经济发展的目的。金融自由化政策的落实不利于经济体系与宏观经济控制之间的平衡性。也就是说,即使在较为稳定的国际环境下,由于金融政策自由化造成的互联网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也常常会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导致市场中存在价格失灵的问题。当一个新兴产业出现时,人们往往无法准确判断其发展的前景,新兴产业以及金融工具利用价值的不确定性,都将会影响到金融市场体系的运行稳定性。尤其是某些新兴产业或金融机构在初期获得成功时,将会有大量的信贷资金涌入新的领域中,由此带来的资本过分扩张,反而会导致这些行业在面临风险时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进一步增加了金融市场体系的不确定性。

二、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金融风险类型以及识别

(一)市场风险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受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波动和冲击,导致我国的金融环境和金融周期受到了影响,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中的利率、股票以及债券和外汇等参数都处在不断波动的变化过程中,并且变动的频率和周期不可预估,而这些不可控制的外部因素,都会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带来严重的影响,导致企业资金运转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因此需要我国政府采取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在面对风险多变的外部市场环境背景下,将风险调节到企业的可控范围之内,避免造成恶劣的金融风险。

(二)融资风险问题

融资问题一直以来就是困扰企业资金链持续供应的关键问题,尤其是对于势单力薄的民营企业来说,融资约束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选择的融资渠道以及融资工具是多种多样的,不仅有传统意义上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更存在股市这样更加直接且方便的融资渠道。但就目前来说,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选择融资模式时,更加倾向于选择商业银行这种快速且直观的负债融资渠道。商业银行负债融资渠道本身就存在着融资程序办理简洁、融资成本投入较低等特征,尤其是对于一些融资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来说,选择银行负债融资,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享受银行提供的利率优惠政策,因此,绝大多数企业集团在选择融资模式时更加倾向于选择银行负债融资形式。但这种单一的融资方法和形式,也使得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融资风险,使企业集团面临的融资风险过度集中,一旦在融资过程中,银行贷款出现了问题,相关企业极有可能面临财务链断裂的风险。

(三)企业的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其实就是由企业的融资风险衍生而来的。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链的支持和衔接,尤其是在资金衔接不畅的时候需要依靠借贷活动,如果融资不当极容易引发企业的信用问题。例如,如果企业在运转过程中,由于资金衔接不暢导致借款无法按期偿还,金融机构或银行就会将企业以及法人列入失信名单中,不利于企业后期与银行的长效合作。除此之外,如果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作为债权方,在应收账款逐步加大的背景下,企业也可能会面临贷款无法按时收回的问题,这也会影响到企业资金的稳定衔接和运转。尤其是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诞生,在网络中参与金融服务以及购买金融产品的信用风险也在逐渐增加,这也导致企业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网络金融信用风险问题。

三、企业金融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优化企业的风险防控机制

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关于金融风险的防控和监督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企业更应当根据当前外部市场发展的趋势以及自身发展的实际状况,构建个性化以及针对性的风险防控对策和方案,针对企业当前运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问题进行识别。风险防控人员应当采用相应的风险防控分析技术以及数学工具,及时排查企业在业务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漏洞。

(二)对企业的资产组成结构进行深度的分析

在企业的金融管理工作中,想要快速排查金融风险漏洞,就需要深入分析企业当前的资产构成现状。可以说,企业的资产结构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企业金融管理工作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企业所有业务活动的开展以及项目的拓展都必须要建立在金融活动的基础之上,只有充足的资金保障,才能为企业各项运营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动力。因此,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意识到资产的构成和良性组合才是金融管控的关键环节,也是关系到企业内部运营发展水平的重要切入点。只有确保企业内部的资产结构科学合理,才能避免由于收益、负债所带来的矛盾问题而引发金融危机,有效地提升企业的金融管理水平。首先,通过对国内企业资产结构进行详尽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国内企业的资产结构主要包含现金、固定资产、证券以及贷款这四个方面,这也是企业查找金融风险需要关注的四个切入点。其次,在已经基本了解企业内部的资产构成条件下,企业风险管理人员也应当从风险的感知以及风险的深度分析这两个方面着手,对企业金融风险进行细致的识别。其中,风险的感知和风险的分析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风险识别方法,主要是通过对企业运营和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以及风险问题进行摸排和了解,才能在已知风险等级的条件下进一步研究风险问题,对企业带来的影响程度,然后再根据风险识别的结果找到相应对策。

(三)强化外部监督体系

在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金融市场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给国内企业金融发展提供更加良性的运营环境,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加快建立相应的市场准入机制,推动准入机制的严格化发展和规范化发展,这样才能够为企业业务拓展提供更多安全的资金渠道。这就需要针对金融机构以及实体企业的准入门槛进一步提升,从源头严格把关,保障更多具有实力的企业和金融机构进入到市场竞争中。针对金融市场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排查,国家相关部门必须从金融机构的内部审核入手,对其进行动态化的监督和管理,并建立起相对健全的内部监管机构,确保金融机构内部董事会以及监理会的独立性,保障双方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监督关系。具体来说,可以在金融机构内部成立股东表决机制,这里的股东可以分为控股股东和非控股股东两大类型,并针对表决的流程和制度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尽可能降低股东滥用权力的现象。

(四)拓展企业的融资渠道

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市场经济不断转型和发展,逐渐趋于成熟,而我国国内的资本市场也更加规范化和体系化。国内经济市场中现存的企业债券融资方式、股票融资方式、银行贷款等其他融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企业的融资发展需求。需要骨干企业能够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在自身财务状况以及国家财务政策允许的前提条件下,拓展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融资模式以及渠道,寻找更加安全、稳定的融资方式,从而在新的发展时期能够不断降低自身的融资成本投入。例如,企业可以在发展过程中引入国外的融资模式,积极借鉴国外资本市场的融资经验,并且及时关注国家的相关财务政策,在立足于企业自身财务发展状况的前提条件下,积极开辟私募融资、企业并购、风险投资等更加创新型的融资渠道,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硬实力。除此之外,不同企业在同一空间区域内的相互聚集,能够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等的问题,并且有效地提升企业的资产变现能力,是一种能够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约束问题的重要方式。因此,区域政府可以根据本地经济供给侧结构的发展特点,通过大力发展具有当地代表性的龙头产业,以及培养与之相关或具有内在联系的产业经济园区,制定出更多推动产业集群效益的相关发展政策,有效地帮助企业解决信息不对称和融资困难的问题,增加本地的就业机会,推动当地产业集群,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五)建立企业之间的金融风险数据共享体系

为了保障企业的金融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應该注重产业集群中风险信息资源的互融和共通。一方面,应当通过进一步解决信息垄断和信息壁垒的问题,在企业建立起信息共享的机制和平台。将上下游关联性的企业融合在一起,利用金融机构以及互联网平台中的数据内容将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并构建起相应的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资源的深度共享,同时也能有机地帮助企业加大外部监督管理的约束力。另一方面,在信息共享平台构建过程中,还应当根据企业的需求优化信息调配和搜寻的方式。

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想要更好地排查并防范金融风险,就应该通过建立风险数据共享体系、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和找寻新的融资渠道等多种方式,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健康前行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金融风险融资企业企业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企业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企业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融资房地产导刊(2020年8期)2020-09-11融资房地产导刊(2020年6期)2020-07-25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大社会(2020年3期)2020-07-14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7月重要融资事件创业邦(2018年8期)2018-08-28大力增强忧患意识 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辽宁经济(2017年12期)2018-01-19

推荐访问:防控 金融风险 识别